读东野圭吾的《白金数据》

日本政府组织了一个旨在减少犯罪率的DNA侦察系统,系统原理是采集犯罪现场嫌疑犯的DNA,将其输入到庞大的DNA的数据库里面去匹配,在数据足够庞大的情况下(考虑到亲属间基因的遗传,不需要每一个人的DNA),能够非常准确地定位到嫌疑人。在设计这个系统的时候,高层给自己和相关特群人员留个后门,把他们及其他们亲属的数据定义为“白金数据”,可以在被匹配到的时候,系统故意忽略。

在系统实施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案件,被系统报告为”未发现“,早期可能是因为系统的数据不足,但是越往后,系统的设计者越觉得愧疚,“如果一个广泛使用的系统被开了后门,那对于普通大众,是很不公平的事情。”她偷偷地设计了一个新的补丁程序,可以检索出所有的”白金数据“。于是,利益的各方,都开始寻找这个补丁程序。

故事的主人公,神乐,他的父亲是一个陶瓷品艺术家,造诣很高。后来,由于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他父亲作品的赝品,而且仿真度很高。他父亲不相信自己倾注心血的作品能够被轻易模仿,离开了人世。没有站出来组织父亲的神乐,从此就有了双重人格。一个人格,崇尚科技,相信基因决定一些,这个人格就是DNA侦察系统的主导者之一。另外一个人格,喜欢生活,接地气,而这个人格获得了DNA系统设计者的信任,最后把补丁程序交给了他。

DNA侦察系统的设计者,以及双重人格的神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医生。这个医生是一个疯狂的精神病领域的研究者,致力于研究可以”控制人心思“的装置。这个装置会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拿真人来实验,而且同时会有死亡的风险。于是,借助这便利条件,在系统中他的数据也成为了”白金数据“,这样他就可以大胆地来进行实验,而故意留下自己的精液,头发,等等,明显的证据让警察方便地提取他的DNA,以此来掩盖他的真实目的。(反正系统不会找到他)。

书中轻描淡写的那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神乐逃难的时候经过的那个村子,因为是作者想突出的重点之一。科技在进步,而且还会继续进步下去,我们日常生活的绝大部分基本上都数字化了,我们真实的生活需求,真的需要寄托于科技吗?比如DNA侦察系统,难道就不需要考虑个体的个人隐私方面的安全和担心吗?在那个“世外桃源”生活的有,建筑师,陶艺品专家,等等,他们都在尘世的生活中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最后还是因为过度的科技化,或者因为日本政府对民众过分的管控,而选择了远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东野圭吾的《白金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