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手的工具更加适合思想的表达

借用工具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估计是最划得来的事情。2017年借用神器耳麦的效率更高,根据过去4个月的总数量以及平均数量,2017年的总数量预测值是1059万左右,这是前两天的预测。

然而,我们不能把预测当成是实际的数值。我们往往知道, 预测只是一种可能,而不是真实情况。如果预测是真实情况,那我们无须行动,只要在脑海中“想”就可以了。“行动”是依靠我们创造出来的,有相应的行为就会有相应的数据。预测和实际情况之间,还有很多的“行动”。

年初定了一个目标,2017年写300万左右,2月份开始提速,预计在6月18日完成300万,现在来看,可以提前到5月5日完成300万。如果说这是效率的提高,那么比2月份的计划提前40多天。

写随笔,我总是用最顺手的工具。键盘,我用最顺手的键盘,办公室用Realforce,家里用PLUM84。语音写作,我用神器耳麦。

手写设备,给麦老师入了一套moleskine pen+ 智能套装,天猫可以找到,可以把每一个书写的笔画进行回放,这才是大数据的感觉。

说过的话,所有的表情, 敲过的键盘,走过的路, 写过的字,各种都可以回放,生活是不是变得厚重了起来?

4月份有很多的突破,比如:

  • 1小时最高记录19605个字,
  • 中午午休前写完42195个字
  • 早晨8:36写完32195个字
  • 工作日最高写到6.2万字
  • 周末三天写了20万
  • 3个小时完成一个全程写作马拉松

归结为2017年前面三个月的积累,所以4月份开始突破,数据上,4月份总随笔数量110万的,历史最高的一个月,也是较为轻松地取得新数值,可以以后的参考。

人的行为是随机的。全程写作马拉松在之前是随机的,可能做到,也可能做不到。通过 训练,4月份把写作马拉松变成必然的行为,只要规定了要做,就一定做到。

4月9日-4月份11日没有写多少字,干嘛去了? 看《射雕英雄传》,连续好几天都在看,把《神雕侠侣》也看了一遍。

4月20日-4月30日,每天一个全程写作马拉松。5月份呢? 看具体情况。

自由才能创造。 4月份主要都是在写随笔,110万下来,感觉1个月很长,4月份20个全程,3个半程,7个不到半程。

大家不要问写了些什么。就当这是在跑步,你会不会问跑者:你跑了些什么?最多说,你去哪里跑步了,或许我可以告诉你们我去哪里写,但是不能说写了些什么。如果你看了《钱锺书生平十二讲 》,大概就知道钱钟书有些日记现在都还没有公开。

2014年的时候,我尽量写,全年写了85万, 2012年尽量写,一年写了25万。

写作数量的提升,对阅读的要求也更高。没有在写东西的时候,都是在阅读,看书。

如果1个月的写作数量是100万,计划阅读量也在100万左右,3-5本书籍。如果是《尤利西斯》,全书114万,我不确定可以在一个月看完,一些普通的读本,可能一下子看完了。4月份读了几本亦舒的书,感觉挺有意思的,茨威格《昨日的世界》在地铁上陆陆续续读完。

借用很多的工具来表达思想。书籍也是其中一种,用来刺激我们的思维。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没什么好写的,阅读可以让普通人的生活变得更加有乐趣。一些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也许有人在花一辈子的时间在研究。《神祇、陵墓与学者》 ,如果不是阅读这本书,或许从来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些人令人崇敬。平常的生活中,几乎也不会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4月份的20个全程写作马拉松,可以说是一个新的纪录,既然我已经做到了,相信后面还会有人继续做到。首先,我已经证明了这是可能的,相信有人会再次尝试,也会这么做到。

在第一个人做到4分钟跑完一英里之后, 很快就有人会打破这个纪录。我最开始是创造纪录的人,之所以很容易就创造出一个新的纪录,是因为这方面的研究者少之又少,而随着更有行动力的人加入,相信也会越来越热闹。

每天42195个字, 可能不是依靠多么强大的大脑,相反,更多的是需要行动力,得用心去做,而“聪明”最多是给我们提供了素材。

理论上的每天完成一个全程写作马拉松,到实际完成全程写作马拉松,我用了三年多的时间。 从2015年开始组织全程写作马拉松的活动, 到2017年,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大量创作带来的好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顺手的工具更加适合思想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