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情”还是“情理法”

年关将至,总结、汇报、评奖又该忙乎一阵子了。

北京凛冽的天气挡不住节日气氛带来的温暖,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各地也过上了洋节。随着圣诞节的临近,我们办公楼大厅也凑热闹地安置了“白胡子、红帽子”的老人家,还有圣诞树、梅花鹿、小房子和袜子等,这些琳琅满目的摆设使得我们目不暇接,甚是喜庆。

中国元素则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准备红红火火过大年。

“法理情”还是“情理法”_第1张图片

在这种喜庆的气氛中,怎么评比总结呢?

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走走过场,赶紧先把去年的总结报告找出来,文章结构的次序基本不变,把内容调整一下。

特别要注意今年中央又开了什么会议了,大领导发表了什么重要讲话,本单位领导结合单位实际提出了啥工作口号,部门头头发挥了啥,落实了啥等等。

大家都非常严肃认真地进行着每一项年终考核工作,各种活动都安排的很有仪式感。

考核工作按着“法、理、情”的次序进行考量,比照年初的计划进行量化的计算,各部门各项指标的排队对比。

表彰工作则要综合考虑,不光是硬指标,还得有很多软因素,更重要的是平衡性。

考核重“法”,表彰重“情”,大家的心中都有杆秤,这杆秤就是“理”

“理”居在中间平衡着“法”与“情”,“理”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喜欢认死理。

依法管理就是把公司的管理制度化,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们的普遍情况是规章制度都有,遇到问题就变通,形同虚设。

(举个栗子,此处省略)

“情”是人之常情,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不考虑“情”是不可以的。

我们所认知的“情”也是讲道理的,是由理入情,也可以理解为法律规定的有效补充。

而“法”也是有人性的,“法”也是用来讲道理的,这样才会“合理合法”。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这杆秤的准星经常会发生漂移,原因可能是领导换了,可能是国家的政策变了,也可能是上级的规定改了,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发展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计划工作的严肃性,对日常业务工作的指导作用就会丧失,也不能以此作为年终的评判标准。

市场经济不是不需要计划,公司发展方向和目标也是需要计划的,预算编制和执行监督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调整,以此形成新的标准和目标,有新“法”可依。

次序如何排列?

把“法”放前,是把丑话说在前面,别等出了什么问题时怪领导没有说呃。

法治建设应该放在首位,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法治经济。

大家按照市场需求这个指挥棒,遵循市场规律的法则,依法经营。

外资企业可能更注重“法”放在前面,“法”大于“情”。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哥们义气在企业草创时期可能是有点用处的,由于待遇不高,条件不好,所以只得拿感情说事了。

中国人好面子,遇到问题就托人变通,不变通的话大家就都没有面子。

中资企业可能更注重“情”放在前面,“情”大于“法”。

是“理法情”好呢?还是应该“理情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法理情”还是“情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