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德云社修家谱说开去

由德云社修家谱说开去_第1张图片

前段时间,随着曹云金发布数千字的长文,“开撕”郭德纲,娱乐圈的相声界热闹了一阵。曹云金“忍耐”郭德纲若许年,这次为什么忍不住了?因为德云社最近修了所谓的“家谱”,要将曹云金等云字科二人夺回艺名、驱逐出师门。在过去,这对于一个有传承的相声演员来说,绝对是可以将其置于死地的“灭顶之灾”。请注意,我在这里加了一个定语——在过去,现在的观众和社会舆论,似乎不怎么在意师门、家谱这些传统的威力了。

古代中国很重视宗族传承,先秦自不必说了, 即便到了魏晋时期,“贵族”种姓也常常傲视卑贱的姓氏——即便你是皇亲国戚。刘宋的一个皇帝,他舅舅陆姓,在当时贵族眼里,是贱姓,非要拜访贵族王氏。皇帝说你别去,自讨没趣。舅舅心想,我都皇帝的舅舅了,还不给点儿面子?后来果然自讨没趣,而皇帝对此也无可奈何。

中国人的重视种姓,造成了阶级的固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越来越感觉到这种以种姓为组织的社群模式影响了中央的集权,于是自唐宋以来,科举取士,慢慢消灭了“贵族”,但种姓的思想却深入了骨髓。

和你们许多的宗族传说一样,自我小时候记事始,就听村里的老人说,我们张家的根在山西老鸹窝,我们就是从那里迁居到皖北的。当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传说,因为中国人从老鸹窝走出的种姓,传说中的实在太多了。大约在去年,还有人到我们那里续修家谱,张姓男子每人要缴纳50元(100元?记不清了)方能入族谱,族谱已经沦落到要用金钱来决定入不入。

村里个别守旧的老年人张罗这个事情,但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早就不怎么上心了,甚至觉得这事情太荒谬。种姓、宗族的影响自近代以来,是逐代减弱的。我举一个佐证:代表辈分的字现在已不入新人姓名了。自我曾祖辈开始,辈分为振、凤、民、宗、传,我曾祖辈的姓名,一律都叫张振某,祖父辈的姓名,一律叫张凤某,但从我父辈开始,已经有人不用张民某作为姓名了,我这辈的“宗”更少用,我的下一代姓名,几乎没人用张传某了。

以前,政府对社会的触角,还不能伸到方方面面,有些人的行为要靠宗族的规范。你违背了祖规祖训,要受惩罚,比如关禁闭、殴打,甚至抹掉族谱、逐出家门,让你的生活变得艰难,而这类宗族施加于个人的处罚,是没有政府授权的,相反,政府的行事,有时还要看大姓宗族的脸色。

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都在费尽心思,对年轻一代进行国民教育的洗脑,“遵从自己的想法”、“做你自己”这类鼓吹个性自由、个人解放的理念一代代地传到年轻人的头脑中,目的就是鼓动年轻人从宗族的“枷锁”下解脱出来。而与之相应的,政府采取种种措施,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比如就业机会、福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让你确信,即便你脱离了你的宗族,你的生活依旧阳光灿烂,不要怕,你还有政府。

政府和宗族在争夺个人。

宗族的影响势力越来越弱,现在已无人特意向宗族靠拢。有多少人还知道自己宗族的来龙去脉?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宗族的祖规祖训?由大家族变成了大家庭,由大家庭变成了三口之家的小家庭。在长期的看不见的政府与宗族的战争中,政府方获胜。

比如在中国,土改就是把农村宗族领袖打倒,反右就是把城里意见领袖打倒,让普通的个人无所庇佑、无所寄托,将岩石打碎成散沙,再也无力与政府抗衡,而只能仰仗政府的恩赐。

至此,民间的势力就这样慢慢地被政府瓦解了,现在,政府的触角已经伸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将代表民间的宗族势力消解于无形,政府全面接盘。

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从大家族变成了一个一个孤单的小家庭、一个一个孤单的个人。我们居住在住户众多的高层公寓里,居住在众多的人群中,却感叹着人们的疏离、关系的冷漠,哪怕一件很小的事情,我们也很难达成共识。

于是,政府笑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德云社修家谱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