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使用的工具和服务

刘老师写完,我也来写一下。

Wunderlist

我离不开 Wunderlist,它一直是我 GTD 的核心,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有提及。

《GTD 实践》
《我的稍后阅读习惯(答简友)》

  • 它要求将任务分解为最小的可执行项,一项项列出;
  • 它让你关注当下要做什么事、知道即将要做什么事、提醒你什么事需要定期 follow,帮你分清轻重缓急;
  • 要改个 bug?记下来。后天给设计稿?记下来。最小化大脑的临时记忆区,腾出位置用来思考。

我所有生活上、工作上事务,都会记录在 Wunderlist,即便工作中跟同事用 trello 协作也不冲突。它同时具备 desktop、mobile app,这很关键。

Google Spaces (没想到我居然还在用这货…)

我们总是有习惯把看到的好网站、好文章、截屏存下来,即素材管理,尤其是设计师、产品经理。无奈 Pinterest、花瓣网只能收录图片,native app 的 Inboard、Ember 又不够轻量。

Google Spaces 同时有 web 和 mobile app、Chrome 插件,可以一键添加到不同主题的 Spaces,便于检索。它支持多人管理和留言讨论,很适合几个人、小圈子一起维护和分享,又做到了跟 IM 软件隔离。很对味儿,于是一直用到现在。

Spaces 去年刚推出,虽然现在社交媒体上几乎没它音讯了,但依然不断在迭代功能。这也是 Luke 加入谷歌后出现的第一个新产品,他的理念在里面体现得很鲜明。

Byword

同样,我在没有网的时候也会用 Byword 写作(比如动车上、飞机上),以及用它写一些不发表在上的文章。

它非常简洁,几乎就像命令行,连工具栏都没有。它的打字机模式(让正在输入的句子一直处于窗口中间)、行聚焦/段聚焦模式,让人能完全沉浸于创作。

另外,平时忽然冒出一些新的想法、故事、观点,如果用 Wunderlist 施展不开,这时我会马上写在 Byword for iOS,有时也会在手机上编辑一些在 Mac 没写完的草稿。

我更青睐跨平台的工具软件。

说了 Byword 这么多,90% 的时间终究是在写的。不多展开,借用某知名傲娇男青年的话:

我现在所写的内容,将会在这里长期留存,成排成列,集结成册。
——《的写作模式》

至于移动端的编辑器,还有提升空间,我会努力推动它变得更好。

Paste

一款剪贴板增强工具。它可以存下最近的两百条复制记录,让你随时调用。除了文本、图片,设计软件里的图层复制行为也能存下。

Get Plain Text

网络上到处都是富文本,但我不希望复制的时候会带上样式(超链接、粗体、大小不同的字号等等),Get Plain Text 可以帮我自动清除掉它们。

Squash

做设计难免需要经常压缩图片,文章在配图的时候也会先压缩(多么良心的作者)。前不久我才知道它原来是 Realmac 做的,这家公司因为经常停止对软件的维护而留下了不好的口碑,但不得不说,Squash 作为压缩 jpg 图片的工具,确实好用。

另一款经常拿作对比的压缩软件是国人做的 PP 鸭。PP 鸭的画质损耗肉眼可见,超出了我可接受的范围,而 Squash 对画质和体积的平衡更满足我。

tinypng.com

Squash 压缩 png 有时有些毛病,tinypng 是备选。它在画质和体积的平衡上同样做得很好,又支持 jpg,只不过每次访问网页上传下载,略显繁琐。


上一篇:《UI 中的色值命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使用的工具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