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砖家,请过来,我保证打不死你

 

那个砖家,请过来,我保证打不死你_第1张图片

那个砖家,请过来,我保证打不死你

文/胡大小姐

那年初为人母,十分欢心。

欣喜之余不免担忧,孩子该怎么养呢?可不能像我们小时候那般放羊,随意长大吧?唯有学习,看书了。于是我也看起了专业的育儿书,定了育儿专栏,学做一名合格的母亲。

我和孩子的爸爸都务实,一致认为养孩子这个事情需要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科学的对待。老一辈的经验和传统弊端太多,不可取。我们俩真的是照书养。

最记得有一条,意思是小婴儿如果哭了,不要着急去抱(饿了尿了除外)。说孩子都是天生的小人精,都会用哭声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只要大人不理他,反复几次,发现无效,婴儿就会懂得这个规则,就不会再用哭声吸引大人来拥抱自己。里面还列举了国外的养娃经,说国外的爸妈都是等孩子哭够了再抱。

我们深信不疑。虽然不会每次都这么做,但偶尔真的会故意等一会儿,让孩子哭会儿。孩子爸爸的原话是看他能哭多久。为此奶奶心疼不已。

去年我为了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引导孩子喜欢上阅读,逼着自己看纸质书。一开始是故事性质的书,后来接触了心理学。一口气看了几本心理学专家的专业著作,才发现我们之前是遇上的是砖家。

专家说婴儿在6个月之前是以自我为中心,养护人(一般是妈妈)对婴儿来说意味着全世界。妈妈好,这个世界无比美好,妈妈不好,全世界都糟透了。

所以专家建议对半岁以内的宝宝怎么宠爱都不过分。这时候孩子感受到的爱会让孩子一辈子都有足够的安全感,否则孩子穷其一生都在追寻。而妈妈的怀抱是让婴儿感到最轻松最愉悦的地方。

专家并不针对婴儿期教我们要如何如何,而是通过大量的事例,从心理学角度,用专业的手法,系统的分析人类的情感。可信度比砖家高一万倍不止。

想起曾经对自己的孩子那么残忍,我恨不得把砖家拉出来剥皮抽筋。幸好,以前把孩子晾在一边哭的次数不多。

后来我发现,中国砖家真的是满天飞,尤其是微信公众号开通以后,几乎每个人都在自言自语,自诩专家,好不热闹。本来百花齐放是盛世才有的景象,当庆幸我们生在这样言论自由的年代,但是,那一点点蘸笔都不够的墨水,自己用来写一写,高兴高兴就够了,何苦要来装专家,或蛊惑大众,或丢人现眼。就育儿来说,即使是专业的育儿公众号,推送的文章除了来自该领域的专家和名人,还有不少来自网友自己的育儿经验,丝毫谈不上专业,却一样以指引人的姿态告诉大众当如何如何。

比如,前段时间在一个拥有几百万粉丝的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孩子不听话,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爱你,但是妈妈不喜欢你XX(哭闹,乱扔东西等等)”,看似好有道理。

但是更专业的人会告诉你,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无条件的爱,不带任何附加条件,无论孩子出人头地,还是平凡无为都一样是我的心肝宝贝,并不要求孩子你一定要听话,必须进名校,赚大钱。否则孩子会认为父母的爱只有满足某些条件才可以得到,比如成绩好,乖乖听话,或者光耀门楣。孩子就会因为担心失去父母的爱,一直与焦虑相伴。

而爱孩子难道不是仅仅因为TA是我们的孩子这一个理由吗?

那个砖家,请过来,我保证打不死你_第2张图片

不仅是育儿,砖家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老同志的朋友圈彻底沦为重灾区,甚至撕下了伪专家的遮羞布,赤裸裸的造起假来,特别针对老年人比较注重的养生,今天面条可燃烧说面条掺了可燃化学物质,明天某某医院出现某某病毒,患者已死亡,参与抢救的医生已经隔离,不要吃XXX等等。洪水猛兽一般冲毁我们平静的生活。

这等妖风邪气,要怎能阻挡?

我以为首先是武装自己。我们之所以会迷了眼睛,信了砖家,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本身的知识不够。面条着火,没见过,所以会燃烧的面条一定有问题。错,面条主要成分是淀粉和少量蛋白质,都是有机物,当含水量低于一定值时就可以燃烧,并不稀奇。

空杯子,倒入清水是一杯透明的清水,倒入果汁是一杯有颜色的果汁,倒入墨汁是一杯黑乎乎的墨水。如果杯子里原有半杯油脂,管他清水,果汁还是墨水,都不相溶,都渗不进去,如若是满杯油脂,恭喜你,百毒不侵了。

杯子里不是油脂,是水怎么办?或者油脂遇到了洗洁精又该怎么办?

盖上盖子,这是终极大招。也是必备的招数。

毕竟术业有专攻,我们只能在某些领域具备一定辨别能力,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还能从微积分高分子到国际局势宗教信仰都如数家珍,唯有左耳进右耳出,或者充耳不闻方才躲过部分忽悠。不听,不信,不转。警察蜀黍教我们这样防诈骗。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这是压箱底的招数。

生病了,去医院找医生,别百度偏方;遇上官司,找执业律师,别听信亲朋友好出损招;重大政策出台,看政府红头文件,别听坊间传言。

当我们都能对砖家免疫时,砖家也就没了市场,该歇菜了,让他喝西北风去,饿死他丫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个砖家,请过来,我保证打不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