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仍有价值,切勿辍学创业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essays-by-kern/don-t-drop-out-ed0e8d14e22d

大约一年前,YC给我和我的朋友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的创见落地生根。


我并没有准备退学,只是请了一个学期的假。但是,我了解自己。我不可能再回到校园,而对公司的未来不管不顾。有时,临别即诀别。

我跟家人、朋友、老师都讨论过这个决定。大家结论不一,所以我上网寻求建议。读了一堆文章后,我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那些身家千万亿的企业家都信奉一种观点,你应该把十七八岁到二十一二岁这段黄金时间用在课堂之外。“创始人不需要读大学,”这句话我都听出老茧了。

与之相反,我遇到的所有人在劝我呆在大学时拥有完全不用的口气,比如这个妈妈口吻般的建议:

大学教育让你更有可能得到梦寐以求的工作。很多成功人士都有大学文凭。一个大学文凭意味着遇到难题时你可以求助场外观众。


然而,我想现在就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我觉察到自己没有听到故事的全部。听别人述说的过程仍令自己倍感安慰,这个过程让你更加确信自己的想法。对一个熟练掌握了电脑技术,一心想着创造点什么玩意的大学生而言,高等教育究竟有何价值?所幸,在挣扎中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一、在校生与自学者

或许最明显也最常用的让你呆在大学的理由,是大学课程让你有一技傍身,比如会编程、会审计等等。这也许是对的,但其实漏了重点——最有价值的课程并不是“学什么”,而是“怎么学”。

我常常从别的学生那里听到这句箴言,“文科教育然并卵”。他们深信,一个理工科学位远比非理工科学位有价值,“理工男”比“文科傻妞”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英文、社会学、哲学等专业在工作场合并不能直接转化成各种实用技能。为什么不学一些更能实操的东西?

这种心态和想法狭隘得恬不知耻且相当反智。

每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都有其思想价值,不论你欣赏与否。在人类认知领域,不论广度还是深度,学者们已经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进展。里程碑式的发现常常来自于那些地方,在那些地方实际应用尚无踪影。这就是学院派的观点。

每一种学科因自身的特质,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方式。每一科都给你概念化实体的新思路,同时它们之间不断贯通。可交替的心智模型之间不再非对即错,它们各不相同,也许只是互不相容。你从某个领域习得的那些分析工具并不比任何一门学科更有用。

你也许会辩解,觉得离开大学仍然可以扩展不同学科的知识。哥们,你说的太对了!你绝对能办到这一切。

然而你并不会去那么做。因为,第一,那真的很艰苦。第二,你不知道从何入手。第三,任何一个与你现在着迷的领域不相关的第一瞥,都会让你感到无聊。第四,你很难抽出时间去探究那些与你工作或创业无关的主题。

学校会逼你走出舒适区。你也许不喜欢某个研究领域,重要的是,你花大量时间学习研究的那些玩意会让你成为一个全面的人。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都始于多领域的交汇处。事实上,我学过的最具价值的课程,都与电脑科学无关。

好的学生自己教自己。坦白的说,我几乎没进过课堂。有些人也许会把我叫做一个自学者,但是我不相信真有这回事。我总是从别人那里学到东西,无论是一个讲座,一个教科书作者,或者维基百科文章的撰写人。他们是不同的媒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参照模型。

如果我不把自己为什么轻视一些特定课程的理由说出来,就太不诚实了:在糟糕的教室里听糟糕的教师教授糟糕的课程绝对是浪费你自己的时间。理想的情况是,你的课程激励你学得更多,而不是灌给你一堆作业。与能够助推你走出舒适区的教授建立紧密的联系。不惜任何代价避免糟糕的课程。

很多大学里最重要的课从书里是学不来的。中学是经历的催化剂,那些经历会让你了解自己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局限。步入大学,本科课程将从同学和学院那里给你提供各种机会获得新技能。之后你不再有任何别的时间——即便是创业——在同龄人的集中包围中鼓励你、驱使你学得更多。

二、你不是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这其实没什么。

科技与商业偶像崇拜之间有问题。似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将会成为下一个十亿美元企业的CEO。

然而,很多萌芽期的企业家走的更远,企图模仿他们偶像的个人生活和种种决定。但是,如果你把你的生活弄成了另一个人的影子,你会意识到那是自掘坟墓。你永远不会成为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球不是那么踢滴”。

过你自己的生活。不要想着成为第二个谁谁谁——想办法成为下一个你。我打赌你自己的野心更令人感兴趣。

创业文化与这种心态格格不入。我知道一些家伙,那些想通过刷Hacker News/TechCrunch为下一步精确的计划造势前,他们必须把自己幼崽般的公司变成独角兽。如果你没有一个精心调制的五年计划,你已经败了。

去他大爷的。你不需要“一生的计划”。也许你甚至不想有这么一个计划。大学是一份盛情的邀约,约你去探索、发现自己。用好这个机遇。

三、为何如此急不可耐?

在当代媒体那里,那些有社交障碍的辍学企业家成了某种老生常谈。辍学创业成了流行时尚。

一些机敏的人士利用这个趋势,鼓励那些异常杰出的大学生过早的结束他们正常的大学生涯。

最突出的案例是Thiel奖励计划,每年选择一些学生让其辍学两年,安排他们跟随机构的创业导师帮助这些野心勃勃的年轻人追逐创业激情。我有很多朋友在这个组织里,他们相信该项目选择的都是高质量的候选精英,同时为组织鼓与呼,让组织行为更为社会所接受。

无论如何,我不认同该项目的基本论点。这些项目做的事情跟大学教育系统做的遵循着同样的轨迹,而这正是他们曾极力反对的:他们为外部检验披上了一层薄纱。一个奖励-一个学位-并不意味着你真的已经“搞定了”。苦差事仍然需要由你完成。

我的印象中,Thiel奖励计划一直在寻找那些学生,那些学生正在搜寻可以帮助他们越过边缘的最后一根稻草,为此他们都快等不及了。遗憾的是,看上去很美的那最后一推真的到来,也许仅仅基于错误的理由。问问你自己,你是否会做同样的决定,如果你压根收不到他们的确认信。如果你仍旧坚持退学,那么,像Thiel奖励那样的项目也许真的很适合你,尽管这看起来非常反常。

如果你决定去打造一个公司,你完全可以在学校的时候打磨出它的原型,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观点基于我的经验和观察。如果你的项目开始起飞,而课业成了拦路虎,那个节点才是退学的最佳时机。

不过,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某个框架内。在进行学业的同时有数不尽的其他项目可供你去折腾。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头三年,在学生孵化中心我做了一个app,把最大的黑客马拉松抛在了身后,同时开发了一批开源软件。我认为所有这些都促成了我的专业成长。

你完全没有必要等到毕业才开始着手做你热爱的事情。与朋友们组队搞课堂项目。弄出一些东西来——不论什么都行——即便它跟商业没关系。以一个特定缘由搞个事件或者整点募捐。在教授手下从事一些研究工作。利用你的大学资源提升 你的优势。真正重要的是,你做了一些你切实关注的东西。

到目前为止,我在大学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很难说清楚:我创建了一个朋友社区,每天都有挑战。让你处于合适的同龄人的包围之中,是你的大学生涯能乐趣横生又充实的关键因素。把时间投资到这样的人际关系当中,你就隔绝了大学那些无意义的社交泡沫。当你步入现实世界,你将十分珍视那份友谊。

四、善待自己

人生苦短。你的青春,作为人生的一个子集,更短。你欠自己一段欢乐时光。

人生中很多体验,你只能在学校的时候去经历。

我认为很多致力于帮助学生退学的人忽略了一个事实,我们是人。我们并非只能由长期的奖励激发动力。下面这个简短的列表,列出了一些当你决定过早离开学校时绝对会错过的美好事物:

遇见那些来自世界各地带着不同视角、不同政治观点、不同种族、不同经济背景的同龄人。

相比于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你能享有更多的自由时间离开屋子去探险(或者仅仅是打打电子游戏、吃几个串儿)。

加入某个学生社团,或者干脆自己创建一个。

生活在一个友爱的、合作的,或者任何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社区。

在大家都认可的一种环境里“头脑大爆炸”,而不用担心别人冷嘲热讽。

利用暑假在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实习、环球旅行,或者与家人和朋友度过值得回味的时光。

观看你的同学参与演出的舞蹈、合唱、戏剧,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表演。

做一个牛逼酷炫的东西,在大学编程马拉松当中结识值得相交一生的朋友。

每天都能穿大裤衩晃荡。

即便最糟,大学也能成为你一生中极其享受的时光之一。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就是在加州遇到彼此。我最美好的回忆即来自于这个地方的经历。

我不想离开。


当我为了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选择离开YC,这个决定让所有人当时就震惊了。然而,没有人比我更震惊。我曾用尽一生渴望一个能够让我远离学校的机会,然而当我能抓住这个机会时,我放弃了——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出于理解。

为何自己留在学校?通常,当别的人听说我曾差点儿就退学的故事时,这是他们问的第一个问题。而我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已经习以为常了。不过,他们极少会问我关于那个决定的感受。要我说,这才是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好吧,不卖关子了。半年之后的我有何感受?

我很高兴自己还在大学,我他妈简直快等不及大四的到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仍有价值,切勿辍学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