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谈“心”

今天上午十点左右,我与大学室友Louisa在上海长荣桂冠酒店大堂见面。毕业后,我们是第三次见面了。2012年7月在北京,次年10月在上海。前两次的见面记忆犹新。抬眼一刹那,看到她的面容如大学时代那般姣好,比那时多了一副眼镜,镜片的背后是闪耀着智慧的双眸。注视着那双眼眸,我知道,此次见面一定会让我受益良多。一个拥抱代替了所有的言语问候,还是我熟悉的朋友。
星巴克坐下来,一杯摩卡,一杯拿铁,没有寒暄,开始聊天。跟所有的聊天一样,夹杂着生活琐事;跟所有的聊天不同,以佛学哲学为基础、以演讲聆听为形式、以感悟共鸣为媒介、以意犹未尽和期待下次相逢为结果。感谢这次相逢,感谢Louisa,每次都带给我心灵的启迪。
迫不及待写下今天的收获,与家人友人分享。
首先讲的是“心”。人思考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讲事情,即就事论事;第二层次讲道理,即明辨是非;第三层次讲”心“,此心非常心。”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凭”心“论事,则少烦恼,无怨尤。举例说,婆媳关系不好相处,有媳抱怨公婆对婚后的儿子过度关心,对婚后儿子的家事插手太多,因而不悦,故增烦恼。不止媳自身烦恼,这种烦恼还会蔓延至丈夫、孩子甚至整个家庭的氛围都是紧张的、不愉快的。此为第一层次讲事情。第二层次讲道理,可以评说:公婆关心晚辈,儿媳不必介怀,或者公婆大可安享晚年,何苦吃力不讨好?诸如此类。第三层次,从”心“而言,用”心“体会,婆有过?媳有过?世事本无对错,错的是没有用”心“。婆心为儿,媳心为夫,同为一人,烦恼何来?静时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婆也好,媳也罢,只需静思己过,烦恼自然烟消云散。
用“心”与至亲相处。我说,母亲身体不好,又查不出问题。她说,问题在“心”。我领会。我说,先生赚的money我不愿意花。她说,问题在“心”。我认同。母亲的心结,我清楚;先生的敏锐,我了解。对母亲,我缺乏耐心和理解;对先生,我缺乏对他完全的信任。正如Louisa说,“我对你信任,所以你说的我都信,不会去百度或Google。”而我,对身边的哪个好友有如此的信任?结果徒增自己的多疑,错失了良师益友,究其原因在“心”的缺失。“君住长江头,我在长江尾,夜夜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君是我“心”,何时与我结盟?
记得大半年前,我自己深陷困顿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总觉得先生应该这样,先生应该那样,我才会满意。Louisa 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没有人应该怎样。一切因果都在自身。“又说,”菩萨畏因,凡人畏果。凡事多思量,因在何方。”于是,我很快度过了那段抑郁的时期。
今日提到的另一个话题是事物的维度。Louisa举例说,一只蚂蚁从食指的一端爬到另一端只有一条路,直线。智慧的人可以弯曲食指达到终点。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都可以折叠,而时间呢?时间可以倒流吗?No。虽然时间不可以倒流,思想却可以自由穿梭、灵动跳跃。所以,事物的维度不止四维,可以很多维。写到这里,想起我的女儿西西幼时常常生病,七个多月大时,肺炎住院治疗。我抱着幼小的婴儿四天四夜,担心她的小手抓掉扎在小脑袋上的针头,那些天对我来说如同噩梦。后来,每当西西生病,那种噩梦般的感觉就会袭来,如出一辙。直到今天,听了louisa的解说,我是否可以说,当相似的感觉来袭,是否是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在握手呢?如若这般想法,倒是会让自己平静下来。每个人的心底都有恐惧,这种恐惧的因在柔软的心底,去找寻它,正视它,拥抱它,那么,也就是在say hello 之后,它会悄然离去,成为又一次的过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离开星巴克,我们即将分别。Louisa 说我有慧根。我笑言:”我是孺子可教吧。“两人同时笑了。
一个拥抱,各奔前程。风吹乱了我的发,心从未有过的澄澈透明。先生常说的“依空安住”似乎与今日谈话相通。
以往的六祖讲坛”我慢“还未领悟,今有”冬吴相对论“继续学习。我会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次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