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和尚的西行路

小时候对86版的《西游记》颇为喜爱,每次播放的时候都会定时守在电视机前等着。受电视剧的影响,很小就开始拜读《西游记》,从青少年拼音版,到白话图文版,再到原版,反复读了四五遍,虽说不是融会贯通,但是对情节内容还是颇为了解。对于名著,我向来不是“阴谋论”读者,对于网上过度解读西游的文章也只是拿来消遣而已。前不久在豆瓣看到了一篇较火的书评,内容大概就是说:那个貌似老实巴交的沙僧,其实是西游记最大的幕后黑手,文章从各个方面论证沙僧这个角色并不简单,更有甚者,文末丢出了一个重磅炸弹,玉帝老儿其实是沙僧统治三界的傀儡。看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这个看似有理有据,实则漏洞百出的文章,处处将矛头指向沙和尚,这个踏踏实实的沙和尚到底招谁惹谁了?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沙僧,沙僧的正式出场在《西游记》第二十二回。这厮长得颇为害人,原著中的描述也很到位:“河当中滑辣的钻出一个妖精,十分凶丑,主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文摘中有一个点需要注意下,沙僧挂九个骷髅做项链,并且结合下文的对话,可以看出这厮啖人成瘾,看到细皮嫩肉的唐三藏更是两眼发光,恨不得一口将他吞下。沙和尚凶神恶煞的形象跃然纸上,可是在后来的西游途中,沙和尚不仅不在吃人,就连荤食也是完全戒掉,更甚者,在孙猴子一棒子敲死白骨精幻化的妇人时,很自然的双手合十,口中念叨着佛经。从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王,到一个菩萨心肠的行者,这个转变是很难的。沙僧浪子回头,文中虽是只字未提,但是侧面刻画的极为巧妙,这或许就是名著的精妙所在。

关于沙和尚的来历,他本是玉帝的卷帘大将,后被贬到了流沙河。文中对沙和尚来历的描写很有深意“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万国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从吾撞。沿地云游数十遭,到处闲行百余趟。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这段话若是从土地老儿或是其他人口中说出来变无趣很多,可若是这话从沙和尚嘴里说出来就完全不一样了。沙和尚说的这段话至少向我们说明了三件事,第一:他很是自负。第二:他很是忠心,即使玉帝老儿让他受尽凌辱,依旧对玉帝没有恨意,时至如今,还是为他说尽好话。第三:沙河尚这厮脑子不太好用,难道玉帝会仅仅因为他打碎了一尊琉璃盏,就将他打入畜生界,饱受七日一次的的万剑穿心之苦?身为三界之主的玉帝,断然不会如此小肚鸡肠,而且沙和尚毕竟给他做了那么久的苦力,买卖不在仁义还在,玉帝不会如此绝情。相比之下,因调戏嫦娥,比他“罪大恶极”的猪八戒,下凡后所受的惩罚比他轻很多。这些至少说明,沙和尚还有别的地方得罪了玉帝,但他自己当时不知道哪里得罪了皇帝,且一直都不知道。沙和尚的出场便把他的一切都表露无遗,在接下来的西行路上,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沙和尚的改变。优点都得到了保留,缺点也是慢慢都改掉。西行之路,对沙和尚影响不可谓不大。

再简单看一下沙和尚的西行路,有一个明显的趋势,这厮动手的次数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寡言,他把自己定位成了队伍里的黄牛,不得不说,虽然这厮脑子不好用,但是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很准确的。以他的性格和履历,不能像孙猴子一样张扬跋扈,目中无人。也不能像猪八戒一样毛病太多,贪吃贪睡。他能胜任的唯一位置就是任劳任怨,忠诚于取经事业,也肩负着整个队伍的和睦,服务于这只队伍。沙和尚对取经事业的贡献大不大我暂且不说,但没有沙僧,这只西行队伍可能就早早解散了。

纵观全书,吴承恩想通过沙和尚给我们传递浪子回头、踏实、敬业、能准确定位自己的思想。不管历史如何改变,这些人生信条总是让我们一直受用,这可能就是名著的魅力所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沙和尚的西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