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的小伙伴们,常被套上诸如“家里有钱”、“高素质人才”、“天之骄子”等的光环,以为他们生活的很滋润。
却不知道,在陌生的环境及强压力下,他们不堪重负,成为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触目惊心的留学生抑郁问题
案例一
2015年4月,来自上海的留学生格兰特·毛(GrantMao,音译)突然收到通知,称因为成绩原因,他被耶鲁管理学院开除。
格兰特因初到美国受文化差异及语言障碍影响,加上婚约被解除及母亲心脏病发,当时正深受忧郁症折磨,并因病情恶化住院治疗数日。
校方给出的开除理由是格兰特的学分与学校当时的标准线有0.5个学分的差距。当格兰特为此要求上诉时,他被告知开除的决定会立即生效,他的医疗保险已经被终止,他本人必须于15天内离开美国。
随后他又收到一封邮件,禁止他进入耶鲁管理学院教学楼。之后耶鲁学生发起抗议。
案例二
2014年10月16日,在美国巴尔的摩市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附近的一所公寓内,来自中国广州的艺术与科学学院大二学生李扬凯跳楼自杀。
他曾在一篇英文日志里写道:“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失眠和焦虑之后,我终于看起来像自己了,当然,经过服用一些药物。我现在不太关注外面的世界了。
老实说,我只想做一个普通的、正常的人。但也许不现实,对吗?”
案例三
2014年8月21日,在加州州立大学富乐顿分校,22岁的来自广西的林旭从校内一座五层楼上跳下。
林旭出自一个单亲家庭,从小由母亲抚养。林旭的母亲是工薪阶层,但仍将林旭送往美国读书。
林旭曾就读于富乐顿分校扩展教育计划的英语培训班(ESL),这是针对母语非英语并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专业英文课程。
如果考试通过,学生可继续在富乐顿分校就读本科。
但林旭没有通过英语测试,并且没有参加补考,富乐顿分校将他的学生身份终止。林母由于无法负担林旭的生活开销而一度停止寄钱。
在美国,他成了“黑户”,曾经打过零工,勉强维持生活。没有考上大学,回国后也可能找不到工作,多重压力让林旭选择结束自己生命。
案例四
2012年10月26日,28岁的“MIT才女”郭衡在剑桥市的公寓上吊死亡。
这个兰州出生的28岁中国女孩2001年移居美国,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后曾经在华尔街工作,2011年进入知名的麻省理工学院Sloan商学院就读。
她的遗书声嘶力竭的向活着的人哭诉“除了中文,我觉得我没有任何优势”
案例五
2012年1月10日下午,留学生杨某在堪萨斯州35号公路驾驶的车辆内饮弹自尽。杨某毕业于大连一所重点大学,后赴美读MBA,在美国德州学习后转学至堪萨斯州安保利亚大学。
此事震惊了当地华人群体。杨某的同学和朋友表示,他是所就读院校的中国同学会副会长,人缘好,为人和善,开朗乐观。几乎所有人都表示,根本看不出他有想自杀的迹象。
据警方调查,杨某曾在网络日记中写下“绝笔”,表示“如果可以不管家里再要钱,该有多好。
如果还能让父母花上我的钱,该有多幸福。如果做不到后者,就争取做到前者吧”。想不到,他所谓“不管家里再要钱”的方式,竟是了结自己26岁的生命。
根据媒体报道,杨某曾在餐馆打工,因太辛苦而不干了,加上3年一直未毕业,人们猜测,杨某或因生存压力过大而自杀。
留学生成高危群体
受抑郁困扰的绝不只是中国留学生,数据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学生自杀人数几乎每年都有增加,有不少是外国留学生,当然本地大学生也不在少数。
经济和学业压力过大是让很多人陷入抑郁乃至结束生命的主要原因。
抑郁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做事没有动力、情绪悲观、兴趣丧失、脑子变笨、记性变差、反应变慢、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睡眠不好等。
至于病因尚无定论,但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对于在海外打拼的同胞而言,面临着很多在国内长期生活时不会遇到的困难,如语言交流差异,文化差异,生活习惯,难以沟通,缺少朋友,很多事都要靠自己等等。
出现孤独感或情绪低落是非常正常的,经过自我解压可以缓解或消除,但如果长期陷入这种情绪难以摆脱,无法调适,那就很可能患上抑郁症。
对抑郁症认识的常见的误区
抑郁症不简单是“遭遇挫折”“孤独空虚”“怪癖沉默”这样作为简单的表象,有一些常见的误区大家也要特别注意。
1.不能以开不开心来判断他是否抑郁
有些人外表看起来是个逗比,和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很可能只是一名抑郁症患者在公众场合下的“表演”。
前文的那些例子里,很多人在自杀之前完全看不到有任何情绪迹象,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并不为外人所知。
2.有心理症状的才是抑郁
低落消极的情绪确实是抑郁的表现,但很多时候,失眠、乏力、头晕等也是抑郁症的信号,有些人看起来头脑情绪正常,只是说自己“不舒服”,但有可能他已经被抑郁折磨了很久了,导致生理上的症状。
不要轻易的以为“休息一下就没事了”。
3.不要以普通人的心态去问抑郁的问题
“你为什么抑郁?”“你都这么好了有啥不开心的?”“没事想开一点就好了”。
这些经常用来劝解别人的话,对于抑郁症人群可能完全没效果。
很多患者已经失去了自我精神调解机制,并不是能用意志力或强制转移注意力就能消除的,所以,一旦自己难以调解,该就医就医,该吃药吃药,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4.不要误解或轻视
抑郁症是一种病,不要想当然的理解为“这个人太脆弱”“心理素质差”,很多时候,外界的不理解甚至冷嘲热讽,会让本来就看不到光明的人更加绝望,是压死抑郁症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个时候他需要的不是漠视,也不是大道理,而是关爱和行动,前提是,不要再给任何压力。
如何让自己远离抑郁困扰
提前学习了解一些国外的情况,多做准备
出国前了解目的地的生活情况,住宿,吃饭,办银行卡,生活预算,疾病防治,打工信息,更重要的是了解学校的情况和当地的文化差异,准备的越充分,受到的负面影响就越小。
提前认识一些朋友或同学
并不是自相矛盾的鼓励大家只和中国同胞混,而是希望大家能找到互相帮助的好朋友,同时也积极的开拓新的朋友圈子。
一方面可以在出国前通过东方精英等留学机构认识找到和自己同届同城的同学,也可以去咨询、结识一些高年级的前辈学长,他们都会乐于帮助你。
如果遇到挫折不顺,也多要找朋友倾诉。
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我们有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向别人请教求助,但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仍然要培养,不要凡事都依赖别人。
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活动
对于新生,很多学校都准备了丰富多彩的Freshers'week,这是一个打破沉默结交小伙伴的好时机。
在进入紧张的学习后,也可以适时的多参加一些活动来放松自己,同时在活动中认识更多的朋友,增进友谊;此外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不但可以散心,也可以更加了解海外的文化和社会,更有利于融入当地。
培养几个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沉迷夜店这种可不算),多去参加体育锻炼,都可以让你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变得光彩熠熠。
理性对待学业
不是只有第一才是成功,“成王败寇”的思维要不得。
即便学习不顺甚至挂科也不要紧,有很多方法,最关键的是不要以一两次的成败来否定自己,也不要被上“光耀门楣”的精神负担。
出国学习是一种体验,一种过程,而不是最终目标,以后的路还很长,有很多有意思的生活在等着你。
不要羞于要钱
有很多小伙伴觉得家里已经在自己身上投入太多,会通过打工或争取奖学金来补贴生活成本,这非常值得赞赏。
但在国外生活的巨大开销往往超出预期,在经济有困难,自己一时解决不了的情况下,还是要向家中求助,不要不好意思,以免造成更大压力甚至形成恶性循环,一些非法或风险很高的借贷更是千万不要碰。
平和对待求职
无论留在国外做普通工作,还是回国就业,都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这都只是人生的经历,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一旦患上了抑郁,积极求助治疗
马上向亲朋好友告知情况,他们会帮助你,同时及时找专业医生治疗,如今抗抑郁的药物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症状,并且副作用低,在配合医生的指导。
切莫讳疾忌医,不要一个人孤独的对抗。远离抑郁,人人有责!
内容来自网络,东方精英出国留学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