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刷量,我们的路在何方?

最近一篇《蓝标,你就是这样服务你的客户xxx的吗》在公关届和广告届引发了不小的“地震”,作者将乙方存在的刷量行为摆到了台面上说,弄得大家的面子都不太好看。

尤其是末尾评论的呼喊:不刷量,这个行业会死?

说真的,这个问题问倒人了。


以下将从学界和业界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这个事儿。

先给刷量下个粗糙的定义:以互联网为中介,第三方提供点击、阅读、转发、好评等服务,从而产生钱财和流量间的交易。诸如刷出10万+,转发量破万,豆瓣刷分等等。刷量分为机器刷量和手工刷量。刷量最为代表性的例子则是水军、网络推手。

刷量现状:

如果不刷量,我们的路在何方?_第1张图片

一、学界和业界对刷量的看法对比(数据不够全面仅代表个人观点)

学界部分看法:(数据分析/文本分析)

出处:16到18年间三年间,共计32篇与“刷量”相关被收录的学术文献。


来源:


如果不刷量,我们的路在何方?_第2张图片

关键词:


如果不刷量,我们的路在何方?_第3张图片

学界观点:

泡沫/作恶/欺诈/注水

总体倾向:

消极/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业界部分看法:(访谈)


“乙方和甲方心照不宣”


“潜规则”


“甲方看到真实数据会产生非常大落差”


“一分钱一分货”


“五十块买阿迪,买的卖的都知道是假的,心知肚明就好”


“我们A货都买不到,她还要验货”


“动不动就拿亚马逊Kindle100天读书日案例说事,我们agency小伙伴起的回家就把Kindle扔掉了”


总体倾向:

中立/顺其自然


二、就微信微博存在普遍刷量行为分析


疑问:刷量行为的存在和微博微信有因果关联吗?


资料背景如下:(来源百度百科)

微信2011年1月21日出现

2009年8月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所以我们将微博正式投入试用划为09年,微信投入划为11年

那么09年以前业界是否有刷量行为?

到底是不是微博微信的锅?

???

以微博的出现为节点,粗糙将2009年划为分水岭

选取09年以前的08年进行分析观察:


2008年中国

关键词:奥运会 汶川大地震 金融危机

技术上:3G尚未普及,移动互联网尚未开放,但是互联网早已开放

数据佐证:2008年12月31日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发放工作,明确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程序做好相关工作。——百度百科

2009年1月7日,确认国内3G牌照发放给三家运营商,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百度百科


服务提供方:已经出现,初具规模的水军团队

数据佐证:水军出现年份不可考证,但是2008年已经出现过,多家水军团队乃至是个人都有从事此项工作。

百度文库的总结:https://wenku.baidu.com/view/1038708a312b3169a551a4c1.html

经典案例:网络推手杨秀宇策划——网帖《让王老吉从中国的货架上消失!封杀它!》——大量的跟帖转发都是出自同一ip

杨秀宇介绍:


如果不刷量,我们的路在何方?_第4张图片


当年爆帖的佐证:


如果不刷量,我们的路在何方?_第5张图片


那么基于这些数据文本大胆推测,就算微博微信不出现,刷量还是存在。

微信全球月活破10亿,微博月活破4亿

两者作为一个注意力资源高度集中乃至垄断的媒介载体

必然会出现刷量服务交易

刷量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

微博微信更像是一个大型载体罢了

时间一长自然就加入到这个规则运行之中

因为资本都是趋利。


再和那些业界乙方聊完后

我发现kpi和钱的矛盾一直存在

至少现阶段是不可调和的

若是要解决刷量的问题

要么甲方放宽预算

要么甲方接受产品成为不了爆款的事实


那么我们作为乙方不刷量的未来是什么?

学界看法:

法律约束和道德约束

第三方监管处罚

(这里存在个疑问,这个第三方能够真正中立吗?不保证自己被资本或其它力量左右?)


业界看法:

真实流量

(可能投了很多钱不知道效果如何,花钱投广告就要有可能不成为爆款的心理准备)


更高级的流量作弊高科技,作假做全套

(Kpi好看,你愿意继续花钱做广告)


促使甲方转变认知

(你本来就不美)


换甲方

(找个有钱的甲方)


手动改报告

(自己改数据)


数据透明

(放明面上大家一起看)


其实关于刷量这一块

不仅存在我国,其实美国也有

不然每年FB花那么大的价钱去处理虚假广告的点击量是为啥?

我想在刷量上面,现在给不了答案

但是我们还是得满怀希望期待更好得未来吧



致歉:由于个人精力有限,文中数据单薄,分析不严谨之处还望谅解,仅代表作者观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不刷量,我们的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