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 | 两个维度告诉你排剧应注意的事

8月16日,一个俗称白娘子的10人小剧组上演了一场改编的《许仙白娘子+葫芦娃》英文剧。但在即将上演的前3小时在才彩排期间被告知剧太烂,演了10多分钟都没什么亮点,也不知道在演什么,因此需要在半小时内改好新的剧本,否则很大可能会被cut掉。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谈谈探索一下失败的剧组的教训和经验。


首先:明确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每一刻的用心都很重要

如果一开始在确定剧本的时候,成员没有执行提供意见和建议的义务,那么在接下来的演剧都也将失去对剧本不满的权利,这一切的后果就是你往往不满剧本,但却依然憋在心里,演得很憋屈,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每一刻的用心都很重要的,因为它是环环相扣的。总之,一个好的剧组首先是建立在成员用心执行自己的义务,并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力。


接着从剧本内容看

教训一:内容太多太杂,场景切换过快

一个被要求在15分钟演完的剧,最初的剧本竟然多达18幕,算下来可见不到1分钟一幕。这也意味着每一幕都不可能将某些细节演得特别出彩。而场景的过快切换可能让观众抓住剧本的逻辑、主线,特别是对于改编自电视剧(或电影)的剧。因为这类的剧一般是基于电视剧或者电影的某些情节进行改编,对于看过原电视剧的观众来说可能很难跳出原本的逻辑、主线;而对于没有看过原电视剧的观众则更麻烦了,因为这要求观众得有很好的逻辑能力以及能善用联系的眼光看剧。


教训二:处处都是亮点等于没有亮点

为什么一开始我们剧组会写出18幕的剧本以及在被告知需要适当删改剧本的时候还是想处处保留?其中一个原因是:这里不能删,那里不能删,因为这里是亮点,删了就没了这个点了。但事实上,处处都是亮点就等于没有亮点。一个好15分钟的剧其实只需要有一个很好的主题,一个缜密的逻辑,以及加上一到三个亮点(笑点、感动点等)就足够了。一个从头到尾都能让观众笑或哭的剧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那也是不提倡的,因为这样太脱离生活了——人生也不可能每一秒都笑着或者哭着。


 教训三:最牵强的事情莫过于先有叶子再有叶茎

当被问及我们的剧的主题的时候,我们剧组的人不是一脸懵逼就是口径不一。原因是在一开始确定剧本的时候,导演更多的是专注于想狗血的剧情或者搞笑的情节,而没有真正地关注主题,主题也是最后才被加上去的。世间万物有先后,就像先有叶茎再有叶子,先有母亲再有孩子,主题和剧情的关系一下。一个好的剧一定是有一个很好的主题,能给观众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共鸣的,因为这是剧本的“点睛之处”,是剧本的生命,而剧情应该是为主题而生的。但如果一旦先确定剧情,即使每一幕剧情很出彩但它们连起来依然算不上一个很精彩的剧,更别说有一个很好的主题了,即使加上一个很好的主题也只能绝对牵强。


教训四:剧本很好但演不出,那还是剧本的错

这个教训看起来有点绝对,的确,但我想说这句是有前提的,并不是对于所有剧组成员都适用,例如对于专业演员就特别不适用。但对于非专业的被要求短时间内排出一部剧的小剧组还是比较适用的,例如1天内被要求确定剧本排练然后就立即上剧。剧本很好但演不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演员在自身所在角色里没有那个角色应有的感觉,对于角色性格的表现还是不够明显或者表现错误。但要求一个人在短时间内瞬间理解一个角色并演出感觉其实是很难的。特别是对于本来就有原型进行对比的剧,观众的要求将会更严格。所以,在考虑剧本的时候应该将剧组成员所擅长的表现方式以及所擅长的领域考虑进去,将每个成员的优点发挥到最大,否则再好的剧本也只能是一部烂剧。


然后从排练情况看

教训一:任何时候都干同样程度的东西可能是浪费时间

我们在剧组演出之前用了一天时候都没有正式将所有幕过一遍,其中一个原因是部分剧组成员会一直在一幕里停留很久很久,争吵很久很久。其实,我一直很欣赏这样认真的态度,但如果在即将接近演出的时候而且还没有正式把所有幕过一遍,那简直让人很方抓狂哦。在排练前期我很欣赏上述的那种“抠细节”的行为,但排练后期更重要的是先宏观地把剧正式过一遍,再在之后将不足的细节讨论修改和补充。什么时候干什么事,什么时候干什么程度的事情,很重要。


教训二:达成一致意见后不要轻易有修改的念头

在删改剧本的过程中,剧组成员对于每一幕的删除与否意见不一,但最终还是基本确定下来了。但在再次排练的时候却依然有人对于某些被删除的幕提出疑问,向大家询问某些幕还要不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提问者对于当初的决议不赞同,二是提问者根本没有当时的决议放在心上。解决方法也有二,一是导演在做出决议时确保公开咨询过每一位剧组成员意见,二是导演树立自身该有的威严。那为什么不能有轻易的修改念头呢?一是尊重导演,二是尊重剧组成员,三是力求高效。


教训三:认真是对队员以及时间最基本的尊重

我们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排练耗时那么久?是抠细节?不,其实,大部分是时间,我们都用在了不认真地排练上了。不认真是一个怎么的概念,这是一个220岁的非专业演员很难形容的词,但我知道:一旦你不投入,一旦你习惯将平时自己和其他人打闹的情绪带剧中,那就是over了。这听起来并没有那么难,的确,没那么难,只要大家有意识都能做到,但一个团队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都到分分钟投入就不容易了。但首先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自己都做不到团队又怎么能做到呢。


教训四:说到底,高效很重要

上述提及的几点,其实归根到底说的是高效的问题。那为什么高效那么重要了呢?首先,从客观在来说,允许用于排练的时间很短;而从主观来说,浪费时间是对剧组成员以及剧本的不尊重。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它只能不断地增加大家的焦虑感,甚至伤害成员对队员的信任感,最终在心里对剧组产生厌恶、放弃的念头。一旦到了这个程度,一切都over了。


最后,大家可能好奇:为什么我不提及合作二词或者在合作方面给点意见呢?

那是因为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经历以及北京,合作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既然不可避免,我也就没有必要大篇幅地提及了。而且,我认为提及包容一词是不恰当的,因为一般好的剧都是有各个导演或者剧组成员的偏执、坚持导成的。但重要的是:在每个时候我们都得清晰那一刻的主线是谁(这里不是指导演,而是指那一刻最偏执的那个人),不要做没有必要的碰撞。


这是一个20岁的小屁孩在一个小剧组呆着的感受,可能你会有共鸣,可能你完全不能同意,但无论怎样,欢迎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践 | 两个维度告诉你排剧应注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