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班主任研修第二期1.0读后感之六:
成为“生命牧者”的可能——读班主任:以“爱”滋养学生终身发展与存在可能的生命牧者 有感第1稿
浙江省武义县武阳中学 李静雪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篇文章,记得在今年2月份寒假的时候第一期的成员们解读过这篇论文,并写下了她们独特的感受与见解,当时就被大家的阅读氛围感染着、震撼着,我也阅读了一遍,颇为惊叹。现在我有幸成为第二期的学员,以自己的有限经历解读它,倍感荣幸。也通过阅读和反思不断地激励自己,多学,多做,多感悟。
一、读摘要、关键词,整体把握文章
1.读摘要
摘要:传统的基础教育“基础性”的研究范式期待补充与突破,从而呼唤基于生命历程的回溯性研究。在终身发展的视野之下,发现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最直接、最浓厚、最具有人性色彩的影响。班主任的母氏之爱、公正之爱、宽容之爱、细节之爱、平等之爱等无条件的教育之爱,给小学生的人生发展留下难以磨灭的终身影响,并终身滋养着学生的生命世界与存在可能。
读完摘要,心中有几个疑问,基础教育“基础性”是什么?回溯性研究是什么?班主任的母氏之爱、公正之爱、宽容之爱、细节之爱、平等之爱等无条件的教育之爱是怎样的?如何才能做到?
《辞海》中把“基础”定义为“泛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基础”就其字面含义来说,指一个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部分,是其他一切部分赖以成长和发展的基点。关于如何理解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教育界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基础教育、理解基础教育,也就对基础教育的“基础”有不同侧重的理解。例如: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什么,这是研究基础教育改革的立足点。基础教育应该奠定儿童、少年的健康身体的基础,公民品德素养的基础,专门人才的基础,从事劳动的基础。而这四方面基础的统一点就是文化科学知识。基础教育的“基础”包含多种因素,即素质、做人、成才与“三基”等。就是说,所谓基础教育,便是为受教育者打好素质、做人、成才与“三基”等基础的教育。基础教育的基础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2)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奠定生命教育的基础(3)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奠定社会发展的基础[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有以上几个方面的体现,那么和这篇论文中的“生命”、“发展”二词也都有了对应。
回溯性研究是什么?回顾性研究就是以现在为结果,回溯过去的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的对象是根据其在过去某时点的特征或暴露情况而入选并分组的,然后从已有的记录中追溯从那时开始到其后某一时点或直到研究当时为止这一期间内,每一样本的情况,是一种由“果”至“因”的研究方法。[2]了解了回溯性研究的定义和方法之后,对它的研究操作就有了一定的理解与把握,对于文中所呈现的访谈对象介绍、访谈内容的举例便有了科学的解释。
班主任的无条件之爱是怎样的?在我心里,班主任像母亲一样对待每一位学生,她的爱如母爱一样伟大;对待所有的学生,班主任用公正宽容的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班级日常生活的细节,让孩子处处感受到关注、重视和肯定......那么,身为班主任的我做到这个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了吗?文中的班主任之爱是怎样的呢?带着疑问,开始阅读正文内容,反思自我。
2.读关键词
关键词:班主任 教育之爱 终身发展 生命历程 回溯研究
根据标题“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1958届L班毕业生的回溯研究”,我了解到文章的主人公是这些毕业生的小学班主任——段文兰老师。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让这些学生感受到了她无条件的教育之爱,在他们的小学阶段的人生发展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终身影响,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发挥重要的教育作用。在文章的引子部分,有一段关于这些学生的描述,让我印象特别深刻。2010年清明节后的一天,一群丛世界各地赶回的60开外的老人,肃立在武汉市汉阳扁担山公墓北9区71排5号墓前,他们眼里噙着泪水,嘴里念念有词:“老师,学生来看望您了”,并默默地用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告慰九泉之下这位极为受人尊敬的老人。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让年过六十的老人们齐聚这位老人的墓前来看望她、悼念她。她是怎样的一个人,让这么多老人如此挂念他们的老师呢?什么样的班主任能如此深入走进学子们的心里?一个好的班主任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到底有着怎样的终身影响?文中的几个问题也让我思考,我离这样的班主任有多远?我该做些什么?怎么做?
二、读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引子:跨越世纪的“班主任”回忆与教育回响、视觉与方法:基于个体生命历程的回溯研究、班主任的“教育之爱”:为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人格基础、结语:班主任的世纪背影与教育之爱。通过思维导图,我梳理了一遍全文的一些细节与涵盖关联,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部分的主体内容——对班主任“教育之爱”的多维度解读,富有哲理又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让我打从心底里敬佩这位段文兰老师,这样的教育智慧是我终身需要学习和秉持下去的。
1.母氏之爱——终身滋养着学生的健全人格与心灵世界
“爱就意味着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奉献出去,怀着我们的爱在我们所爱的人身上必将产生同样的爱的信念。”[3]段老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让我反思自己在对待学生时没有这么大爱无私地关爱着每位学生,虽然我是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但是这种特别的爱还只在小范围扩散,没有辐射到整个班级。个人精力的有限让我特别自责,那些没有得到关爱的学生是不是不够“幸福”。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待他人、对待世界的态度与情怀。” 记得有几次学生生病了,我主动关心这部分学生,询问情况并将自己的常备药分为他们,时不时地询问他们的病情,在我看来这是很普通的小举动,但很多学生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有时当我嗓子不舒服或着感冒时,有些孩子总会第一时间关心和提醒我要注意些什么,让身体不适等我倍感温暖。我想,对待老师,他们尚且能做到如此,那么对待他人与世界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2.公正之爱——终身影响着学生的自信人格与感恩情怀
一个老师能够做到公正地对待和喜爱自己所有的学生,不以学生家庭出身高低、天子聪慧与否等外在条件决定自己付出的情感的多少,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最高尚、最纯洁、最本真的,段老师做到了,她对待班上的孩子是有教无类的。记得我有个学生脸上有一块很大的胎记,刚开学那会儿她总是比较腼腆,时常用刘海将胎记遮挡住,也在周记上表达了内心的不安与自卑,我在她的周记本上写了满满一页的鼓励:上帝为你打上印记是嫉妒你的才华,说明你的与众不同,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在人群中一眼将你辨认出来。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正视它,接受它,并让它产生不同的意义。公正地爱每一个孩子,无论相貌,无论出身,无论起点,让孩子建立起自信人格。
3.无条件之爱——终身葆养着学生的纯真人格与安全感
“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关键就是教育者给学生提供‘无条件’、‘不求回报’的教育之爱,建立和谐、温馨并富有‘安全感’的师生关系和教育关系。” 无论孩子是什么样,我们都要从心底里接纳他,多关注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建立纯真人格和安全感。
4.宽容之爱——终身呵护着学生的自尊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始终让儿童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学生做了错事,很多教师的第一反应是怒气凌人,对学生冷嘲热讽,把尊重、爱护抛之脑后。反思自己在处理学生做错事情时,经常会克制不住怒气而先批判学生,做不到事事、时时先冷静下来宽容地先给学生一个台阶下,让学生有机会先解释问题,但段老师不是这样。她在思考、处理问题的态度和出发点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她用宽容的话设身处地地为孩子考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
5.教学艺术之爱——终身影响并塑造学生的学习型人格
段老师用高尚的人格、谦虚的心态、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断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熏陶着学生终身学习的素养,使得他们毕业后仍在践行着终身学习的理念。身为基础教育的初中教育阶段,我们教师依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塑造其学习型人格。
6.细节之爱——终身影响着学生的生活习惯
“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楷模;管理无空白,时时能育人。” 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无限的教育智慧,身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拥有更多的教育机会,把握好细节,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引导和教育,感染学生,让他们在引导中不断改变自己,监督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校时,每周吃完中饭还有时间空余的我便会从食堂三楼径直去食堂一楼看我的孩子们,看看他们是否都打上了饭,是否都能吃饱,是否爱惜粮食,这样的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我慢慢地发现学生们笑着和我对话,桌上的剩菜也越来越少了,我的一举一动学生们都看在眼里,也用行动表达出来。从这件事当中, 孩子们在观察中慢慢地养成了一些生活习惯,这也不失一种爱的教育吧。
7.平等之爱——终身影响着学生的诚信人格、主体人格
“表扬”和“批评”是教育活动中师生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适时的表扬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建立起基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恰当的批评不仅不会伤害学生,反而能教会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遵守一些必须的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学生犯错时,正面引导,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而不是针对个人,让孩子感受到平等的教育之爱;教师做错事情时,也能主动认错,为孩子做好榜样,这是作为老师的我当下需要不断去改进的。
8.敬业之爱——终身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位优秀班主任对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在为人处事方面坚守原则,这些珍贵品质会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有时候,这种“无声的教育”比“有声的教育”更有效果。教师在业务上的敬业与坚持,认真与责任,都会影响着身边的孩子,引导学生对班级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在校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虽然入教已是第七个年头,我一直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不够强大,但是我不断地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爱工作、爱生活、爱自己,用爱传递知识,用爱建设班级日常工作。虽然有时候做的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有时候也会遇到难题而不知如何是好,但我会勇敢乐观地面对它,化解它,战胜它,最后成就自己,才能成就更多的学生。所以,向着“生命牧者”的目标努力,坚持阅读、写作、思考,实践,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给我带来自我提升的同时,也给我的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成长可能。
参考文献:
[1]董丽.从基础教育的基础性透视其本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7).
[2]姚树桥、杨彦春主编.医学心理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美)佛洛姆.爱的艺术[M].赵正国,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