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请保持你的批判思维。——读《如果我们错了呢?》

《如果我们错了呢?》是美国哲学思维畅销作家查克·克洛斯特曼挑战传统文学、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上乘之作。 

该书主要从这11个方面展开论述:谈谈这些定律(奥卡姆剃刀定律等)、文豪(斯蒂芬·金,卡夫卡等)、玩摇滚的人(甲壳虫、滚石等)、艺术家(梵高、毕加索、莎士比亚等)、科学(量子力学、牛顿定律等)、理论假说(阴谋论、梦的论证等)、经典影视(星际迷航、纸牌屋等)、意见领袖(奥普拉、科比等)、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科学界的里程碑、你我心中所想.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更多的是作者通过论证反驳让我们的思维动起来,而不是仅仅展示他自己论证的有多么正确,而是想让读者在读书过程中慢慢培养和训练一种批判思维,一种敢于批判、善于批判的思维。

正如书中扉页上的那句话——“如果你觉得我所说的内容言之有理的话,那么我就彻底失败了。”


信息时代,请保持你的批判思维。——读《如果我们错了呢?》_第1张图片

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错了呢?”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为什么会错?”“我们错在了哪里?”“这个错是一直都是错的,还是以前对现在错了,或者说现在对以后可能就是错的了?”

很可能,我是错的。

可能不是完全错了,而是部分有误。也可能现在没错,但最终有误。

“在我们身处的时代,几乎没有内容会被遗漏,差不多所有内容都被共享。当前每一种思想都含有巨大的信息量,这也使得这些概念很难受到反驳,尤其是在公众舆论已经成为有效与否的终极仲裁者的框架之下。换句话来讲,我们开始表现为自己已然对所有人类知识了然于胸。虽然这种观念必错无疑,但是它所产生的那种确信感则使人麻痹大意。”

作者的这一段话,我认为概括形容当下的互联网生态是很合适的,比如微博。互联网让人人都能被别人看到自己发声,而就是这种被在乎的感觉,让人觉得自己发声是有必要的,因为有人会在乎。如果这种发声是正面的、积极的,那自然很好。可是如果只是所谓的带节奏、杠精、博眼球,那就不是很妥了。



信息时代,请保持你的批判思维。——读《如果我们错了呢?》_第2张图片

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发声。我们要发声,同时,我们也要会发声。即,勇于发声,善于发声。在电影《十二公民》里,一桩犯罪案件的裁定交由十二个身份不同、年龄不同的人讨论决定,也就是说案件中的那个嫌疑犯究竟有没有罪、会不会判刑将由这个讨论结果决定。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经历,而这些经历会融入到三观中,最后主导着言行。

“换而言之,每个人都承认,只要我们无法确切为某事盖棺论定,我们都有可能犯主观错误。同时,我们对主观现实的感觉取决于对抽象错误的接受程度,存在某种随意确定性,即在看起来像事实的独有论断方面,我们往往都是正确的。”


信息时代,请保持你的批判思维。——读《如果我们错了呢?》_第3张图片

批判性思维,我认为这很重要,特别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身边最不缺的就是信息,不管好坏。而批判性思维就让一个定海针,让我们不至于摆脱真理的“地心引力”。

对此,作者提出了两点建议:

1.“在我考虑任何问题的时候,一且遇到把无从考证的数据视为荒谬之物而排除在外时,我必须保持理性、思路清晰。”

2.“当我思考任何问题的时候,我要假设现在所掌握的信息是将来能够用到的所有信息。"

"绝大多数人看待世界的角度都有问题,如果以此作为自己衡量世界的标尺则很可怕。"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时代,请保持你的批判思维。——读《如果我们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