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

最近我姐在看一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于是我想给她来个拓展,也追了起来。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一边看一边写,不要问我如何做到的,跟璐瑶妈妈学到的!

好多网友说这部电视剧啥名字呀这么拗口,没文化了吧,编剧会生气哦

我们先欣赏一下一首词: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电视剧名字的出处,词中透露着一股哀愁与无奈。

于李清照,璐瑶妈妈在讲她的时候我能感觉老师的情感,我也为之动容。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到这个情节根据官服官帽我判断是宋朝。还因为剧中提到开封府,因为包青天所在的皇帝是宋仁宗。电视剧中皇帝年老但膝下无子,他的几个儿子都早年夭亡了,因此朝堂上时不时出现群臣逼皇帝立储的场面。瑶妈妈在史地诗词中也提到宽厚仁爱的宋仁宗膝下无子,还讲到与包拯的故事,推理该剧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北宋宋仁宗年间,他是北宋历史上的第四位皇帝。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还有宋朝帽子太特别啦。

拓展下官帽,它就是作为封建时代人们不同阶级的一个标志,通过它,可以区分不同阶级的人们和阶级之间的人的身份高低。在阶级社会,冠帽是贵贱等级的标志。等级不同,则冠帽不同,贫贱无身份的不准戴冠。每朝的开国皇帝都会对服饰特别的更改。这就导致了每个朝代的不同。

1,秦朝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汉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晋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4,隋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5,唐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6,宋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7,元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8,明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9,清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1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各朝的官帽都不一样,那么为什么宋朝的帽翅会那么长呢?记得看过一档答题节目也出过这样的问题。

有个故事版本:长翅帽是赵匡胤发明的,他当了皇帝后很不放心一起和他打天下的伙伴们,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窃窃私语,议论朝政。有一天,赵匡胤照例上早朝,有个大臣在下面念奏章,结果引得不少官员评说,他十分恼火。

这件事情过去以后,他便挖空心思想出个办法,让属官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的铁翅各穿出一尺多长。这种帽子只有在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戴,参加其他场合的活动不用戴。因为实在太不方

便了,买个菜、逛个街、吃个饭,相互摩擦,不打起来才怪呢。赵匡胤很为自己的这个发明而沾沾自喜,官员们只能面对面交谈,并排坐着谈就困难了。从此在朝堂上,很难见到臣子们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了。宋朝的官帽有所不同,有的是长长的帽翅,但是很直。有的虽然有长长的帽翅。可是帽翅头上是弯曲的。为何会有这样的区别呢。这种区别促使了他们的级别不同,一般戴头上弯曲的这种帽子的常见于状元、翰林学士等文官。还有一种就是将两根翅一起折向一边,如同比目鱼,一边有两根翅,另一边没有翅。一般带这种帽子的人主要是寻常百姓,太监和仆人。

宋朝还出现了圆翅,但是体现不出来高官的特殊地位,只不过是皇帝为了奖赏一些有功之臣,特意允许他们在帽翅的边缘镶玉,以显示自己的地位。

剧是阐述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兰的成长、爱情、婚姻故事。女主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却也无形中凸显了那个时官宦人家中妾室的严重的等级之分。说到这,就能明白电视剧里那些夸张的情节,什么主母为大,妾就是奴婢,庶出被看不起。

宋代的政治制度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可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

主的生母很悲催,原来是富贾之女,后女家想入爵生男主,虽然男主人嫡子但不受待见,遭父亲冷落,后男主知道父亲为贪母亲嫁妆才得以纳入正室。导致父子关系更紧张

我们分析下: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媳的首选。蔡襄曾对此有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在新儒家哲学家看来,这种婚姻观念带来的堕落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男人的财产、他的聘礼以及妻子的嫁妆成了婚姻的决定因素。宋代的富裕之家通常来自士绅和商人阶层,这些人家为其出嫁的女儿置备了田地和嫁妆作为陪嫁品,这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了。

视剧里还有一个剧情,盛家,公爵府,顾家总之读书男子都来考功名,来了解下 科举就是按科目考试选拔人才。科举制度,肇端于隋,奠基于唐,完善于宋。宋代科举制度的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取士不问家世,限制势家与孤寒竞进,严防考官营私,考生作弊,全凭经义、诗赋、策论取士,个人的知识才能,取代了门第血统,在科举考试中占了主导地位。这是唐宋之际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在取士制度中的反映,因而能更广泛地选拔人才,对宋代文化的发展,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代的科举,主要有贡举、制举两种,另外还有“童子举”。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1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再来看看古代人的考试题目

北宋初期,基本沿袭唐和五代的旧制,各科考试内容如下:

进士科,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10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10条。九经科,帖书120帖,对墨义60条。五经科,帖书80站,对墨义50条。开元礼或三史科,墨义各对300条。三礼科,对墨义90条。三传科,对墨义110条。学究科,《毛诗》对墨义50条,《论语》10条,《尔雅》、《孝经》共10条,《周易》、《尚书》各25条。

视剧中放榜那天,大家争先恐后去看榜,其中商人家看榜最多,为什么呢?都在为自己家中女儿谋算挑女婿呢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1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他们四处打听在京城进士考试中及第的年轻士子的信息,这些人被视为未来女婿的最佳人选,整个家庭都期待着从与进士结亲而获益。

中伯爵府小公爷看中盛家六女儿,可男家主母说小小盛家五品根本不配。来感受下差距:

小公爷家:(他妈是郡主,他还是是独子)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1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盛家六女儿(是妾室卫小娘所生)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2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所以还是等级制度的残酷,两个人明明有爱意却不得在一起,虽然没看到那一集,因为男主是冯绍峰,我就知道结局了。

人总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你真的理解吗?不能停留在字面意义,剧中六姑娘和她祖母也讨论这个问题,她们都觉得要女子要读书,读书是有用的。

结合上句:“男子有才便是德”,意思就是希望一个有作为的男人,要以德行为主,才干是辅助作用!

“女子无才便是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无”现在的字面意思就是“没有”,但是当时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无视”,就是“有才华但是要自视没有,不要骄傲”!

举几个例子,大家就能豁然开朗!

古代人常说“心中无物”,实际上不是没有万物,而是有万物内心视为无物,不被打扰;“心中无我”,你觉得能是没有我的存在吗?本意是对于我的一切无挂于心;

所以说啊,“无才”不是真的要女子没有才干,而是说“我虽然有才华,但是我很谦虚,我不炫耀,当成自己没有才华的样子”!

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是还能拥有过人的才气且当成没有,这不就是一种崇高的德行吗?这句话分明就是在表扬女子,却被误会了这么多年,不知道古人作何感想?

六姑娘祖母说,你看自古以来哪个官宦贵族家女子不是饱读诗书。虽然不用考科举不用上战场(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女状元,不是黄梅戏里的,是清末天平天国时候出的,我又想起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的花木兰,还有杨门女将但她们日后是不一样的。因为对于一位受过教育、富有而又可爱的正当妙龄的女子来说,她的父母要让她读文阅史、填词作文,使之善于谈吐,精于女红,士大夫为了幸福和家道兴旺似乎会把这样的女子视为求婚的最佳人选。

为新时代妈妈,你想怎样培养女儿呢?整好结合瑶妈妈的育儿课

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_第2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所以剧情的种种情与结,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一样透露着一股哀愁与无奈。《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你可能感兴趣的:(见过这样追剧的吗?追《知否》的妈妈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