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他是宋朝的第四任皇帝,在他执政的四十二年里,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名臣大家辈出。既有写出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又有以敢于直谏而家喻户晓、流芳百世、被影视作品广泛引为素材的‘’铁面包拯包青天‘’;在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出现在北宋,他们都出现在他执政的时期,他们是:苏轼、苏澈、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可以把中国推向世界,这就是:印刷术、制火药、指南针,它们也都出现在他执政的那个时期。
清朝的乾隆皇帝一向自视甚高,以‘’十全老人‘’自居,乾隆曾说他佩服的列代君王只有三个人,一个是他爷爷康熙大帝,另一位是盛唐‘’贞观之治‘’的缔造者唐太宗李世民,还有一位就是这位宋朝的帝王。
这位杰出的领袖就是被后人称为‘’守成贤主‘’、‘’恭俭愛民、四十二年始终如一‘’、‘’为人君,止于仁‘’的仁厚之君-宋仁宗赵祯。
(一)举国哀思
公元1063年4月30日,宋仁宗赵祯于汴梁(今河南开封)驾崩,享年五十四岁。据《宋史》记载,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出: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在洛阳,老百姓也纷纷罢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弥漫在城市上空,以致‘’天日无光‘’。
在偏远的山区,官员也能看到老百姓自发焚烧纸钱、头戴纸糊的孝帽来表达对这位杰出皇帝的哀思。
消息传到了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抓住宋朝使者的手嚎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以寄托哀思‘’,以后列代辽国国君‘’奉其御容如祖宗‘’。
仁宗在世时,辽道宗耶律洪基曾派使者前来求取仁宗的画像,大臣们都担心画像被辽人使用厌胜之术。仁宗说:‘’朕待虏人诚恳,他们一定不会这么做。‘’于是派使者将自己的画像赠送给辽朝。辽道宗举行隆重仪式,亲自迎接画像。他见到画像以后,惊肃再拜,对大臣们说:‘’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候耳。‘’
以文韬武略为标准,在宋代,宋仁宗既没有太祖赵匡胤的雄才大略又没有徽宗赵佶的多才多艺。纵观中国历史长河, 他没有昨天杀匈奴、今天征高丽、明天修长城、后天筑运河,想当年汉武帝刘彻在位,连年杀戮,武帝驾崩后,全国人口只有汉景帝把国家交给他时候的一半。请问你是愿意生活在安居乐业、生活富裕的年代,还是愿意生活在战火纷飞、徭役沉重的年代呢?答案不言而喻。
宋仁宗时期的北宋,在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政治廉洁、言论自由,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以汉武之雄,尚有罗马帝国与之争锋;以开元之盛,亦有黑衣大食(指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_阿拔斯王朝)正在崛起。而仁宗时期的北宋,可谓一骑独尘,远迈世界,那个时候北宋帝国文明的辉煌,足以把整个世界衬的灰头土脸。
让我们从一些故事中去了解、去感悟这位仁爱之君的人格魅力。
(二)出身之迷
关于赵祯的出生,清代名著《三侠五义》中有这样一种描述,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书中称宋真宗的嫔妃刘氏、李氏同时怀孕,功于心计的刘氏把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致使她因为生下所谓的妖孽而被打下冷宫,后来刘氏所生儿子夭折,这位被换下的皇子历经辗转被立为太子进而成为皇帝,这就是宋仁宗。后来他在包拯的帮助下找到了已经双目失明的李氏并与之相认,而皇太后刘氏则畏罪自杀。
实际上,仁宗的生母李氏本是刘氏的侍女,因为相貌秀美、端庄寡言被宋真宗看中。真宗曾先后有过五个儿子都不幸夭折,此时的他求子心切。传说李氏怀孕以后,有一次跟着真宗出游,不小心玉镯落在了地上,宋真宗于是心中祈愿,玉镯完好无损则生皇子,后来发现玉镯果然完好,李氏后来产下皇子即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真宗中年得子,自是喜出望外。
皇子刚生下来不久,在真宗的默许下,即被不能生育的刘后抢去占为己有,李氏为了自己的性命,更为了儿子的安全选择了默默忍受。
乾兴元年,十三岁的赵祯继位,刘氏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权倾朝野。
刘太后去世以后,有人上奏,说其实李氏才是他的生母且死于非命。赵祯号恸顿毁,连日不视朝,下哀痛之诏自责。他一面亲自乘车前往安放李氏灵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围了刘后生前的宫殿以查明真相。当仁宗打开生母的棺木发现李氏衣着华丽、尸身以水银浸泡,宛若生者,仁宗才下令从刘后宫殿撤兵。其实当初李氏是在临死时才被封为妃的。本来刘太后想秘不发丧,以一般宫人的方式进行处理,后来丞相吕夷简进谏,要想使刘氏一族得以保全,就必须厚葬李氏。刘太后茅塞顿开,于是才以高规格的礼仪予以厚葬。
仁宗遥尊生母为庄懿皇太后,与养母刘氏一起供奉在奉慈庙。
(三)仁厚待人
仁宗为人仁厚,史书上记载的关于他仁慈待人的事例比比皆是。
他继位以后,大臣们因为皇宫狭小,进谏要扩建一下,仁宗准奏。可是皇宫北边的居民却拒绝来自皇宫的拆迁协议,给多少钱都不搬走。按照惯例,应该有浩浩荡荡的拆迁队打着政府拆迁的名义发布类似于‘’后果自负‘’的公告进行强拆。但是宋仁宗选择了退让,于是经济发达的北宋便有了中国历史上最小的皇宫,只有一个节度使的府邸一样大。
有一次,成都知府接到一个老秀才写的一首诗,其中有‘’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的句子,按照字面理解,这是一首煽动造反的反诗,于是知府捉拿了此人并上报朝廷。仁宗看到奏章以后轻描淡写的说:‘’这就是一个文人发点牢骚而已,何必大惊小怪呢?给他个司护参军的位子,让他可以安身立命,好好为国效劳。‘’
苏澈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中写到:我在路上听人说,皇宫里的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帝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和大臣们商量治国安帮的国家大事‘’,考官们认为苏澈恶意诽谤、无中生有,要抓住治罪至少不予录取。仁宗听说后说‘’朕设立科举考试,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澈是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持于功名‘’。
此刻想到明太祖朱元璋因为不喜欢‘’光、秃、贼、寇、僧甚至生‘’字,杀了许多文人的事情,也想到了乾隆皇帝执政期间高达130多次骇人听闻的文字狱,所以鲁迅先生曾说: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
仁宗对手下人也很宽厚。有一次,他正吃饭,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忍着疼痛,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叮嘱身边的宫女:‘’这事情你们不要声张啊,我吃饭吃到沙子,做饭的人可是重罪啊‘’。又有一次,他出门散步,不时的回头张望,跟着的人都不知道皇帝要干嘛。他急忙的走到寝宫,对嫔妃说:‘’朕渴死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很奇怪,说:‘’陛下既然口渴,为什么不让随从们侍奉喝水呢?‘’仁宗说:‘’朕屡屡回头,看他们都没有带水壶就没有提出来,不然又有人要受处罚了‘’。
(四)严以律己
仁宗不仅宽厚待人,更注意一生严以律己。
一天,仁宗处理公务到深夜,觉得肚子很饿,很想喝碗羊肉热汤,但是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他和皇后说了这事,皇后说:‘’陛下每天为国事操劳,想喝羊肉汤就让御厨做好了,何必忍着饥饿呢?陛下龙体健康是万民之福、社稷之福,所以请陛下一定要保重龙体啊!‘’
仁宗说:‘’宫中一时随意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是惯例,朕如果昨夜喝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为朕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朕于心不忍,因此朕情愿忍一时之饿‘’。
仁宗去世前不久,曾经召集几位重臣在寝殿仪事,大臣们看到他所用的床账、寝具等都颜色灰暗,好久没有更换过都要求他更换新的。仁宗对他们说:‘’朕居于宫中,这些东西这样就可以了,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膏血啊,怎么可以随便浪费呢?‘’
(五)真诚纳谏
仁宗时代,大臣们都敢直言不讳的说话,因为仁宗对大臣们的建议总是能虚心倾听,有的大臣激动起来甚至唾沫星飞到他脸上,他也毫不介意。
谏官王素曾劝谏仁宗不要亲近女色。
仁宗说:‘’今日,王德用确实有美女进献给我,现在就在宫中,我觉得很好,你就让我留下她们吧!‘’
王素说:‘’臣今日进谏,就是怕陛下为女色所惑。‘’
仁宗面露难色,但还是对太监说:‘’王德用送来的女子,每人赠钱三百贯,送她们出宫吧!‘’说完以后,泪水涟涟。
王素心中不忍,说:‘’陛下既然已经把她们召进宫中,就让她们住一段时间,不要现在就着急让她们走啊。‘’
仁宗说:‘’朕虽贵为帝王,也一样重情重意,如果时间久了,会因清深不忍心让她们走的。‘’
张贵妃聪明伶俐,深得仁宗厚爱,但是在谏官的直言下,她不仅升后无望,甚至他伯父张尧佐想做宣徽使这一官职的愿望也因为谏官的猛烈功击而不能实现。
一天,仁宗早朝的时候,张贵妃又提到这事,说:‘’官家不要忘记宣徽使。‘’仁宗满口答应。
在殿上,仁宗正准备下达任命张尧佐为宣徽使的诏书。包拯就站了出来,说了一大堆不能任命的理由,他越说越激动,唾沫星子都溅到了仁宗的脸上。仁宗没有办法,只能收回成命。
回去以后,张贵妃知道因为包拯犯颜直谏伯父的事情没有办成,又想美言几句。仁宗打断她说:‘’你只知道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谏官吗?‘’此事最终不了了之。正所谓君明臣贤,仁宗仁德之君,包拯是刚正之臣,两人真乃绝配。
(六)一生一死两皇后
1054年正月,仁宗最宠爱的张贵妃暴病身亡,年仅31岁。仁宗感念她生前的种种好处,决定以皇后之礼为其发丧,一生想做皇后的张贵妃死后终于如愿以偿。为了防止大臣们反对,他干脆在治丧的第四天就直接追封张贵妃为皇后。此时正宫曹皇后还健在,如追封一位,就会出现旷古未有的一生一死两皇后的逾礼之事。此刻面对谏官,仁宗置之不理,他为张贵妃辍朝七天,京师禁乐一月。这是仁宗这一生做的最出格的事情,不过从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他是一个重情重意之君。
王道本乎人情,不通人情者,必然没有仁者博大的胸怀。如果统治者因为强权在握就鱼肉百姓,不通情理,必然也不会长久。
《中庸》上有一句话:声色之余以化民,末也!
仁宗之仁,实至名归;仁宗盛治,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