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5《反本能》-如何对抗你的习以为常

Part One:学习内容

为什么改变很难发生?

答案是:“本能!”

“本能”来自基因的硬连接,它们对我们的生存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人类大脑约有八成神经元位于小脑,仅有不到两成在皮层区域,这意味着我们的大多数行为来自原始的本能,而非理性思考的结果。


本能的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

第一个,认知模式的稳定性。

什么是认知模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对小学的印象是什么? 当我们在回忆的时候,头脑中慢慢的就会浮现出一系列有关“自己小学”的场景、画面、事件、甚至是情感……,还会有小学的规模、小学的老师,校长、同学…… 好,这个行为,就是专业上说的图式。 

图式就是我们面对一个事物时,逐渐形成的认知模式,这个过程时刻都在发生。 我们常说年龄大的都是老顽固,为什么?其实就是他的图式印刻的太久了,所以改变的难度也越大。 这就是认知模式的稳定性,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改变那么难的最核心原因。 在改变的过程中,你要有意识去思考自己的图式是什么样子的,自己的认知模式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一切的改变,都是图式的改变。

第二个因素,急功近利。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讲,今朝有酒今朝醉,活在当下,享受在当下都是最优的生存策略。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得到明天。 疾病、战乱、野兽、天灾……这些都是不可预估的,唯一确定的是,现在自己还活着。 花未来的钱,享受当下的生活,这就是信用卡设计的根本原因。 急功近利是人的本能,不过,好在人类正在慢慢的进化中,人类也学会了延迟满意,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欲望。  

反复调整策略是一个非常消耗能量的过程,而且是不利于专注于目前的学习。 我们都知道,春种秋收,春天播了种子,秋天才会有收获,从春天到秋天经历了3季,至少120天,才会看到胜利的果实。

这说明什么? 收益都存在滞后性,改变不会立刻发生,而是需要时间的累积才会出现效果。 我们的本能是急功近利,理智是春种秋收,所以当我们的付出不能很快出现我们想要的结果时,我们就会倾向于怀疑和放弃。 所以,你也就与优秀无缘。

第三个因素:一直停留的舒适区。

提起学习舒适区,相信大部分人都非常熟悉。 可是,要走出舒适区,进入到学习区的感受,是很多人不能忍受的。 

生活中,我们更多的会用我们习惯的方式去学习、工作、生活,甚至是教育孩子,虽然辛苦,但是效果却不明显。 我们也不奇怪为什么有的人有十年工作经验但是却还没有成为专家,因为他们并没有积累十年的经验,而是同样的经验用了十年。当遭遇瓶颈时,他们又没有其他特长,于是只能一直停留在自己的层级中。 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技能、思维没有得到根本的提升。

大多数人不愿意离开舒适区,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离开舒适区往往意味着短期的效能降低。

所以,在这个过度注重效率的社会,人们更难有精力去试错。用熟知的方式去完成任务,虽然速度能够更快,可是这并不利于一个人的成长,不利于一个人走向更优秀的水平。

我们的改变历程,更像是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博弈。


Part Two: 学习思考

所以,要改变,我们必须要逆着本能,改变认知模式,学会等待结果,切忌急功近利,并跳出舒适区。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15《反本能》-如何对抗你的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