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9)

(2)文青皮匠和老式皮匠

那样温暖的人情何尝不是小蘑菇又一堂人生课呢?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9)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与“奇遇奇玉”相隔几个门面,就是小五的皮匠店,当然她取了个和她自己一样文艺的店名“艺匠皮工坊”。那样的的小铺门脸很小,但你不会错过它,从橱窗就能瞥见码在架子上的皮包皮鞋,手工特有的质感和“独一件”的款式一下就让你想进去细看。然后你发现更吸引你的是柜台后的主人,小五就在那里干活,用各种工具在那儿对着各色皮件裁剪钻孔缝制, 还在皮上画画设计,一边还应对着客人的各种要求,旁边那个文弱书生做着下手,原来是夫妻倆。小五朝你笑的时候,你像是迎着春天的太阳,我想这才是我在买了几双皮鞋后还会不断返回逛逛的原因,而她对小蘑菇的招呼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小孩子最能感受到这种情感,所以路过总要去看看小五在不在。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9)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好几次小五不在店里,然后听说她在上课,起初以为她是去进修之类的,后来才了解她是去给学生上课,她是大学老师!原来他们夫妻倆都是苏大学设计毕业的。我开始向小五定制皮具了。先是给小蘑菇定制一双手作皮鞋,我们和小五一起设计,用印有传统图案的真丝镶拼牛皮,小五给小蘑菇画好鞋样,我们就一次次路过时去打探进展,那种期盼绝不是走进一家百货店买任何一双现成摆在那儿的鞋子可比拟的。待到终于穿上那双雅致精巧的独一无二的皮鞋,配上刘师傅给做的旗袍,小蘑菇便确定了她心目中的奢侈品:自己设计,找人定制。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9)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块在家里放了多年的马皮剩料该是派上用场的时候了,用它搭配新近收藏的特别罕见的用皮和真丝织出来的缂丝,然后由小五一针一线缝制出来,这个包包小五做了很久,因为她实在太忙了,最后她坚决不肯收我的钱,所以这个包真正是无价的。我想对小蘑菇来说,她以后也不会为一个标价几十万的包心动了。这是给她的人生上的最早的有关物的价值的课。我给了小五一段嵌金线抽丝印花的缂丝面料以表谢意,我相信她一定能用好它的,小五激动地说她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面料。那样温暖的人情何尝不是小蘑菇又一堂人生课呢?

我们离开苏州前,把几盆盆景留给了小五,作为对他们新居和未来生活的祝福。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9)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小巷口,另有一位老皮匠在露天摆摊,给来往路人修鞋。我和小蘑菇去修过几次鞋,那种我们小时候见惯的人生风景正在一点点消失,我想小蘑菇能赶上看到这最后的落幕,也是她童年宝贵的收获。

(3)学院派银匠

我给蘑菇讲儒家的规矩和入世的同时也讲杜尚的打破常规,了悟人生,活出生命的美,才是最高级的艺术。玩出新意的“玩”,是全新的生命体验。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9)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平江路上众多巷子的名字各有来历,有雅有俗,我最喜欢“菉葭巷”这个名字。但是千万别以为有着动人的名字的姑娘一定有着美丽的容颜,虽然丁香巷里确实有一颗丁香树还算对得起前来寻访的好事者,对“菉葭巷”的任何联想显然要落空了。那条巷子你没有贵干是不会想去溜达的,所以那天是去办了什么事去了菉葭巷,于是看到新开了家店铺“银玩坊”。

苏州老城商业中心观前街一路都是银器店,而且无一例外地有光膀猛男坐在店门口使劲敲打着银器,配合着震耳的音乐,让所有耳膜或心脏脆弱者避逃不及。于是看着这家安静的银器铺,好奇地望过去,橱窗摆置的是个精巧的银制迷你园林,我和小蘑菇惊喜地走了进去。果然,那是苏州工艺美术学院的老师带着他的学生做的银-玩-坊,每个字都实打实有意义的。终于在一家银器铺见不到充斥在一般银器店的千篇一律的银饰了!我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银山”,用银打出来的迷你假山让视觉焕然一新,颠覆了对银器的固有设定,每一款银制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们被还原了学徒身份,做着各种工序,小蘑菇饶有兴致地观看着,询问着,有时也会上手玩一下。

我和罗老师开始聊起中国传统手工的现代设计,这一直是我关注的问题,原来也是萦绕在罗老师心里并加以实践的要务。我们有不少相近的观点,同时补充着对方的想法,彼此颇有同道相遇之欣喜。聊得投机,罗老师拿出一本书兴奋地说“你应该知道杜尚吧,你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那是杜尚的访谈录,我自此第一次好好地了解了杜尚,以前只知道是个惊世骇俗的前卫艺术家,这才了解原来那是“西方的老子”。后来在和蘑菇读孔子的时候,我同时在读杜尚,我想给蘑菇讲儒家的规矩和入世的同时要讲杜尚的打破常规,了悟人生,活出生命的美,才是最高级的艺术。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9)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想罗老师这儿叫着“银玩坊”,不是随便叫叫的,这个“玩”是大有讲究的,应该不是中国的古玩那个玩物丧志的“玩”,而是玩出新意的“玩”,是全新的生命体验。

我给罗老师下了个单,正好给了他一个“玩”的机会。那年夏天在大理,小蘑菇在人民路看中了一个小茶杯,素白的杯身用青花色印了廿四节气之一。我怕她旅途不慎摔坏,就没有应允买。同行的林莎悄悄买了送她。那个杯子印着“立秋”,是离她生日最近的节气。小蘑菇视若珍宝,换了好几种储藏方式,终于在想换一种更安全的方式时将之摔碎了。她哭得惊天动地的,我只得安慰她再买一个同样的,她说不会一样的,那是林莎买的。我替她保存了碎瓷片,那是小蘑菇对友情的念想。看到罗老师的银器作品,我知道这个念想可以化为艺术的存在了。我让罗老师利用一片碎瓷给小蘑菇做一根银发簪,正好有印着“立秋”的碎片,也算是保存了这个杯子的精髓。罗老师被这个故事打动了,小蘑菇和林莎的友情,妈妈的用心良苦,这是艺术创作的可遇不可求的素材。罗老师的创作灵感被激发,根据那片碎瓷的造型,打磨后用银镶边成为一个葫芦头作为簪子,还在柄上琢刻出精细又随性的云纹,一根银制的葫芦柄宛若葫芦里升起的袅袅云烟,周边还衬以芭蕉叶,呼应我们平江路小院种的那颗芭蕉。

罗老师亲手用心制作了这件作品,这个簪子成了一件独一无二的承载着爱的纪念的艺术品,而这个过程是生命的美好记录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9)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平江路上的隐士---那些茶楼,剃头店,脚摩店

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追想如何去结合现代商业呢?这样的探索发生在平江路确实不意外,也为平江路这条商业街凭添了书卷气。平江路对我们的吸引力不单单是这些所谓的生活美学的实验场,还有散落在两旁小巷里的那些不起眼的小店铺,这些提供生活便利的小商小贩才真正构筑了平江路的毛细血管。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9)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隐于市,平江路是我能想象的最接近这个“市”的场所。这里果然也有自觉的和不自觉的隐士。

在平江路中段,一堵似有年头的粉墙,上面如云似地飘着“停云香馆”几个字。待你不知觉地也飘进里面,才发现小小的门脸之内却是别有洞天,茶具香具及不可名状的器具,民国的东瀛的新颖的,老物件旧藏品设计款,展示的摆设的出售的,你才真感觉停在云上了。据说阁楼是主人的私人领地,有次被获准上去一探,完全是一个古代文人读书会客之所。

搬来平江路安家之后,散步必定路过,就常会进去逛一逛,却从未遇见主人。几年前初来平江路时,曾在这个门口,见过一个奇人,样貌有股清气,一身简易松散的短打,一副心不在焉的神游之态,在河边支了个炭炉,旁若无人地烧水泡茶喝。在游人如织的平江路中段,这幅图景宛若从古画上移过来。总觉得此仙少了一部随风而飘的白胡须,现在回想他应该不过三四十岁。此仙翁想必是停云馆主了。

就在此地望向河对岸,看着原本平庸破旧的平房如被鬼斧神工做了手脚,一长溜的粉墙开了个朴拙的园林似的门洞,粉墙前放置了一个颇具现代设计感的平面假山,后忖的粉墙上画的水墨小坐佛仿佛是光投射在假山形成的影子。进去里面也是用现代设计打点传统元素,可喜的是虽然地方不大,还是保留了原来的小院子,有了气口就活了,这样的传统审美哲学呈现的效果很现代。亮点是用玻璃烧制了瓦当围住屋檐边,少见的新颖别致,既致敬了传统,又改进了原先的笨重。这样的巧心思还有几处,可见设计师的良苦用心。里面呈放的物件基本都是雅致的文玩器具,照着私物的布置各就其位,感觉是个供展示的私人空间。其实,当然,东西是卖的,你还可以在那儿喝茶或订制一桌私房菜。

这儿的魂是人,在“停云香馆”难遇主人,这儿的主人倒是每刻都坐镇着。披着长发的汉子自名“苏州病人”,这儿的一切都是他一手打造的。不知长发得自于前些年时兴的现代艺术家的遗俗还是如今追想的道家仙骨?看这地方想知这位设计师显然是融现代与传统于一身的。和他聊天,你会更加证实这点,并且了解这家名号“随园”的来由与用意,既是取自袁枚,当然就有些“物以名志”的意思了, 恰巧又与随缘谐音,那么主人的“artist statement”也就不言而喻了,人家可不只是做生意那么简单庸俗。另有一位女侠坐镇,名曰“孟婆”,这些名字放在一起可以凑一部武侠小说了。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9)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平江路走过,望过对岸,永远见到“病人”与一桌人坐着谈笑,喝茶?酒宴?有一次我们昆曲社的俞老师被请去给她的一个学徒化妆,那个学徒是个男旦,“随园”请他去唱堂会。于是我们和小蘑菇一起去看热闹。“病人”和小蘑菇聊了会天,当即说她是“老魂灵”,后来还和别人说起这个9岁的小女孩居然是个“老魂灵”,这段奇遇还被写进了他的专访。那天酒宴堂会后,我们见到了送走客人后的“病人”和“孟婆”,疲惫厌倦,不思一语。此后,再从对岸看过去,依然是笑谈宾客间。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9)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古代文人雅致生活方式的追想如何去结合现代商业呢?这样的探索发生在平江路确实不意外,也为平江路这条商业街凭添了书卷气。于我们而言,确是提供了猜测真假隐士的游戏。

平江路对我们的吸引力不单单是这些所谓的生活美学的实验场,还有散落在两旁小巷里的那些不起眼的小店铺,这些提供生活便利的小商小贩才真正构筑了平江路的毛细血管。

就在裁缝刘师傅那条巷子里,散落着服务众生的剃头店脚摩店。有家门脸特别小的剃头店,菇爸就喜欢上那样的地方。他剃头回来兴奋地向我描述:不超过五六人容身的地方,铺天盖地贴满了唐诗宋词。那个店主也就是剃头师傅本尊,一边给你理发,一边和你聊着他辉煌漫长的理发史,一边还要向你传播更为辉煌悠久的中国诗词。他自以为发现了大隐于市的高人。

很快我就有了新的发现,就在剃头店边上有家脚摩店,我约了师傅上门来服务。他来时我正在给小蘑菇讲《道德经》,想着等他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后,我就停止讲课了。没想到,他手舞足蹈地跟我讲:《道德经》,你应该这样讲~~~~

有时候我会遐想:说不定刘师傅就是个秘密研习某种秘笈的高人呢。

在这样一个到处潜伏着意想不到的隐士高人的平江路,小蘑菇仿佛为她正在偷偷读着的金庸小说找到了一个实景地。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9)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三年后回去平江路的小蘑菇,看到了落幕的“银玩坊”(现在是水果店),关门歇业而门面尚在的“随园”,而“停云香馆”字迹依稀可辨,不知已易何家。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9)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9)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