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唯有自己心中的杂货店

`
何以解忧,唯有自己心中的杂货店_第1张图片
解忧杂货铺.jpg

灵感的东西总是稍纵即逝,哪怕你把它用片段记录下来,没有在短时间内形成系统的篇章,那么时间这把利刃就会一点一点把它从你心上挖掉。

大学里的业余时间看得最多的就两类书:文史类和推理类。每年寒暑假前总会跟同学拿借阅证(每证只允许借15本),到图书馆大肆搜刮感兴趣的书籍。推理类尤以日本作品为主,几乎拜读了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森村诚一等人的所有作品,可惜当年只顾狼吞虎咽,没有豆瓣、书单,也没有读书笔记,只为了看到最后一页,抚卷长叹一句:好看。输出几乎为0,所以现在只记得作家的一些作品风格,具体哪本书,怎样的写作框架,如何预设悬念......鬼知道呢?



关于东野圭吾的书,在多年前就收集了很多,可惜至今一本(除了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也没有看过。自己之前尤其爱好收集当时觉得未来会用到的各种讯息,但却很少系统地去翻看(我不会告诉你大学时期囤积下来的悬念美剧我还有20G没看过),移动硬盘越换越大,最终我的移动知识库变成女儿的动画片集散地。



絮叨了这么久,怎么还没进入正题呀?看官莫急,正餐这就端上。

《解忧杂货店》的内涵我觉得体现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浪矢雄治写给小偷三人组关于空白信纸的解读。“如果把来找我咨询的人比喻成迷途的羔羊,通常他们手上都有地图,却没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迷茫来源于对自我认知的缺失,以及对环境的预判与现实形成的落差。大多数人会对遭遇的困惑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解决途径,有的积极、有的消极,但他们却迈不开脚继续前行,就像打群架一样,刚开始大家摩拳擦掌,怒目相视,僵持一段时间,直到突然有人大喊一声或者某一个成员率先出手,然后就一窝蜂涌上去开战(根据多年观影经验总结,非亲身体验)。这时候你觉得自己需要某个人或某个声音推你一把,仿佛这样做,哪怕最后失败,也可以把责任归结在外部。书中的保罗·列侬和武藤晴美就是这样的典型。保罗本来心中就反对跟父母一起出逃,所以对于杂货店提出的跟家人在一起的建议,在执行过程就放弃了。他离开父母只身一人流浪,被收留在丸光园孤儿院。因缘际会,获得匠人指点,成为一位著名的职业木雕师。

而为了早日报答养父母恩情的武藤晴美,萌生放弃工作,进入夜店提供陪酒服务获取高额报酬的想法。对于杂货店的反对甚至责骂,她也是据理力争,最终通过陪酒工作获得事业的第一桶金。并在小偷三人组的精确预言下,进军房地产和股市,获得巨大成功。

有人说成功往往就是在你忍耐了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痛苦之后,才会出现在你面前。而生活就像生产痛苦的机器,人生之路充满迷宫和死角,或许你看不到终点,或许摸爬滚打遍体鳞伤后你又回到原点,你可以捶胸顿足,呼天抢地,也可以默默找个无人的角落,慢慢舔舐时间之刃带来的伤口。但是,你终于还是走出去了,终于还是经历了,正如王小波所说,“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儿,无所谓见谁。”你之所以觉得生活艰难和迷茫,在于你面对困难和障碍时的态度。你手上其实已经握有清晰明了的地图,只是欠缺摊开它,按照地图的标识,勇敢地走出第一步,哪怕很小的一步,哪怕你走了很久仍然回到原点。

赶快找到自己心中的杂货店吧,它可以是一句至理名言,一本书,也可以是一段激励人心的演讲,或者前辈的谆谆教诲,你努力去找了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E7%����&

何以解忧,唯有自己心中的杂货店_第2张图片
psb.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以解忧,唯有自己心中的杂货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