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差阳错成就的举世无双。
2014年,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会上,有一枚邮票以9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909万元)卖出,创新世界纪录。
这枚邮票具有如此之高的价值,是这枚邮票做工异常精美吗?
这枚邮票印制十分粗糙,主图案是用粗线条铅印的一艘帆船,船的上下用当时最普通的铅字印了一句拉丁语的格言:“我们必先付出,然后才能收获”,还印有英文“英属圭亚那”、“邮政”、“1分”字样。长方形的邮票被剪去了四个角,成为八角形。
价值应该不是来自于“印制十分粗糙”吧。
是这枚邮票背后有不同凡响的历史意义吗?
1856年初,英属圭亚那当地的邮票短缺,新印刷的还未从英国送到,因此只能在当地报纸印刷厂内赶印了少量的洋红色1分和蓝色4分邮票。
它的背景也不见得有多么特殊。
不仅仅是邮票,连第四套的100元人民币在收藏市场上的价格都达到了1100元/张。
造就了这些实用价值几乎为零的收藏品如此受人追捧的,就是第七种影响力武器--稀缺。
稀缺性原理的两种力量来源
01. 人们根据获得一样东西的难易程度来判断它的质量
好的东西一般都少,这是人们几乎都承认的道理。
当人们难以判断一样东西好不好的时候,大家选择把这个逻辑反过来用:少的东西一般都好。
这样既减轻了人们的思考负担,判断错误的几率也不大。久而久之,当“少就是好”这个逻辑在社会中获得了普遍的承认时,稀缺的本身就成为了一种价值。
但其实,除了很好的东西很少之外,很差的东西也很少。
02. 保护个人自由的愿望刺激了人们对稀缺物品的需求
心理学家杰克·布雷姆提出心理逆反理论,以此解释人类在丧失个人控制权时作出的反应。
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是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
这样的图片和类似“删前速看”的标题限制了你阅读的自由,是不是让你更想一探究竟了。
短缺妨碍了人们获取某样物品的自由,让人们对这样物品更加渴求了。
这两种力量来源让稀缺性原理得以对人们的决策起到影响,而且,在两种条件下,稀缺性原理的影响将被放大至最大。
稀缺性原理起效的两种最佳条件
01. 得到后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在一个研究中,一部分参与者得到了两块饼干,另一部分参与者先前得到十块饼干,但随后被拿走了八块。在随后的调查中,被拿走饼干的参与者普遍认为饼干更好吃。
在生活中,你也能体会到,失去比得到的感受更强烈,你会认为失去的东西更有价值。这就是稀缺性原理在影响你了。
02. 竞争中
拍卖会上出现的“赢者的诅咒”:
在拍卖会上常常有买家因为意气之争花了远高于实际价值的价格买了拍卖品。然而,这些买家在拍下之后又懊悔不已。
这其中就有稀缺性原理的影响:
参与竞争稀缺资源的感觉,有着强大的刺激性。
房地产中介告诉你有三位客户看中你中意的房源,恋爱中的男(女)朋友告诉你他(她)有了新的爱慕者,都是在刻意利用竞争下的稀缺原理。
稀缺的饼干没有变得更好吃
虽然稀缺的饼干没有更好吃,但如我在上面所说的:
当“少就是好”这个逻辑在社会中获得了普遍的承认时,稀缺的本身就成为了一种价值。
特别是在一些行业中,做到稀缺的烂也能成为价值。比如很多明星的自我炒作。
被雪茄烧掉的邮票
回到英属圭亚那一分洋红邮票上,其实在1933年前,相同的邮票有两枚。
当时其中一枚邮票的收藏者A·欣德在购买下另一枚相同的邮票后,当场点燃了一只雪茄庆祝:“世界上毕竟只有我的一枚”,说着,他用雪茄把另一枚邮票烧掉了。
如果现在相同的邮票有两枚,想必世界记录就不是它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