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往事之十一:闹门子

芜湖往事之十一:闹门子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闹门子,芜湖方言,意思是街坊邻居相互串门子。

六七十年代,几乎还可以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形容社会风气。在我们居住的大杂院里,即使哪家门上挂了把锁,这把锁的钥匙是放在煤炉边上,还是木板下面,不单你家人知晓,隔壁邻居也都了如指掌。所以,那时候每家每户的大门几乎都是敞开的,到哪家拜访也无需应约,只要扯着嗓子喊一声即可。这种和睦的邻里关系为闹门子提供了方便。

话说孩童们喜爱闹门子,大人何尝不是如此?东加长西家短,就在闹门子过程中传播开来。 再说李家来了亲戚,家里睡不下了,让孩子上你家和你孩子“倒个腿”;王家的孩子结婚了,在家办喜酒场地不够,还要到你家摆一桌,他家摆一桌,一个大杂院,摆个五六桌。这些事情,要在如今,运作起来及其复杂,而在当时,只要大人们相互把门子一闹,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

还是孩子们串门充满童趣,不是到你家躲猫猫,就是到他家排过家家,哪家都没有隐私,几乎可以直入直出。

到了晚饭时间,有许多孩子,当然是男孩子开始蠢蠢欲动。盛碗米饭,夹一点菜就想出门,家里大人看出苗头没好气地说:“你心就是野的,捧个饭碗到处闹门子,不能在家安稳地吃个饭?”

“我不出去,就坐在门口吃。”一看就是口是心非,坐在门口心不在焉地吃着,瞅准机会就开始东家闹到西家。每到一家,都会受到热情地招呼:“来来来,搛点菜,多搛点。”

吃百家饭,尝百家味,我们就这样慢慢长大。

最有金马门特色,也是最精彩的闹门子,还是小伙伴们相互晒菜。这一举动不知其他地方可否有过?而且,晒菜还晒出一些童稚的江湖味道,

傍晚时分,每家都像约好的一样准点开饭。孩童们盛满饭搛好菜,躲过家长眼睛匆匆出门,除了闹东家串西家外, 有时,各家孩子还集中到一起,互相晒各家的菜肴。有的人家,只有素菜,晒起来底气不足。荤菜总是一马当先,无人匹敌。荤菜里肉丝比不过红烧肉,红烧肉比不过炒仔鸡,最有份量的是当地传统卤味——卤鸭和烧鸭。

有时两家荤菜旗鼓相当,晒起来不分胜负,就在一场晒菜比赛要以平局收场时,有个小伙伴,眼睛开始乜视对方,从碗底下又翻出两块卤鸭子来,把其他小伙伴们的下巴都要惊掉下来。胜负不言而喻,大家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纷纷说:“还是你家快活,你家真跩!”

赞美的小伙伴有可能收到晒菜胜利方的馈赠, 从碗里拣出一块荤菜赠予你,让你分享一下胜利的喜悦。胜利方小伙伴就因为此次晒菜成功,牢牢树立了他在孩童间的江湖地位。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形容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邻里关系最恰当不过了。那时我们还小,沉浸在这样的氛围里,根本没有体会。等到大家生活条件改善了,纷纷都搬进了高楼,才感觉到,纷纷扰扰的大杂院已不复存在,亲密无间的邻里关系还没来得及珍惜,也已离我们渐行渐远,孩子们想闹门子也没地方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芜湖往事之十一:闹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