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宇宙人造设备“哈勃望远镜”,从1990年4月24日升空以来,30年来它记录了无数张宇宙美丽的瞬间,NASA团队为此开展了一项十分梦幻的纪念活动
“你生日那天,哈勃拍摄的宇宙照片”
(What Did Hubble See on Your Birthday?)
属于4月12日的照片,哈勃拍下“太空怪人”。是否像那个向往星河的你。
图片来源: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
宇宙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似乎遥不可及,但如今我们的航天科技,让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比如说让普通的我们能窥视到隐藏在浩瀚宇宙中的浪漫剪影。
如今已经进入了人间四月天,武汉解封的消息似乎带来了真正的春暖花开,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樱花的香气。如果我们愿意腾出时间观察,会发现到处是浪漫与温暖,不仅仅是生活,这种浪漫温暖穿越了天空穿越了宇宙。
“地球是蓝色的”这是加加林进入太空后说的第一句话,从此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拥有了同样的名字“加加林”。
在1961年的4月12日,宇航员加加林完成了进入太空的壮举,为了纪念这段历史,从此每年的4月12都成为了世界航天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也不得不让我们想到我国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
杨利伟:“我们体会了这份快乐,拥有了这份真谛,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航天迈入航天强国,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星辰大海这样烂漫的词语,从那个活在书本与屏幕上的民族英雄口中说出,竟带着朴实无华的感动。
2020年1月8日,杨利伟在中国日报和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主办的《向上的力量·未来十年》发表了演讲,他回顾了中国航天的历史,赞扬了无数人为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精神。时至今日,中国的载人航天已经进入空间站时代。
图片来源:新华网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在航空历史上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中国首位航天员,自从“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球之后,杨利伟就不再属于他自己了。他变成了一个符号,象征着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不过在这个时候我们大概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杨利伟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不过是代表我们大家去完成了一次外太空的体验,这次非凡的旅程一定有它非常个人化的一面。
2004年《杨澜访谈录》专访杨利伟片段
我想更深入的探究这位民族英雄隐藏在光芒之下真实的一面,何其幸运,2004年我在《杨澜访谈录》中采访了杨利伟。
图片摄于2004年《杨澜访谈录》录制现场
杨利伟在自述中提到:小时候飞上蓝天的梦想就在心里扎下了根。
杨利伟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拥有超过1350小时的安全飞行经验。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杨澜:你还记得什么时候是你第一次单独驾机飞上蓝天呢?
杨利伟:那比较早了,那是在1985年的时候。在新疆,我们一个基地,那时候放单飞。我记得我是在我们这批同学里也是第一批放单飞的。
杨澜:那年你20岁。
杨利伟:是。单飞对于飞行员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你可以飞了,那么就意味着你可能会毕业,以后会成为一个战斗员。
杨澜: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飞行能带来什么样的快乐吗?
杨利伟:作为每一次执行任务或者是每一次比较大的一些科目去飞行的时候,那么你把它做得很完美,用我们自己的话说,你每一次可能落个五分位置,拉个轻量点,很舒服地去接地,那么就像自己一个作品一样,你感觉它很完美,自己感觉也非常的好。
摘自2004《杨澜访谈录》专访杨利伟
世界上的第一批航天员,大多是经验丰富的战斗机飞行员。这也是一个和风险相伴的工作,巨大的压力,空中可能随时出现的种种意外,是对意志力的考验。
2003是航天史上多灾多难的一年。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时爆炸解体,7名航天员遇难;
2003年5月4日,俄罗斯“联盟TMA1”飞船返回时落点偏差达400多公里,险些酿成恶果;
2003年8月22日,巴西运载火箭在发射场爆炸,星箭无存,21人丧生。
……
在这样不平凡的一年,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在即。在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后,迎接杨利伟的是长达5年的魔鬼式训练,为了确保顺利完成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发射,他要从各个方面做好准备,这更加坚定了杨利伟的信念,一切都为了这一天。从发射到升天再到返回时,杨利伟心率始终保持70下左右,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他就是天生的航天员。
杨澜:你能够很快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啊。而且我觉得像从事这个职业可能你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不断地经历生和死的思考,比其他人经历的那个要频繁,而且要早,你怎么样看待生和死呢?
杨利伟:我想这个,应该说是一个值得不值得。或者是说,对你自己从事的这个工作也好或者一个职业也好,对它的一个热爱程度。那么用我们教育的方式来说,你要有这个事业心。你怎么去看待它?你对你自己从事的职业或者是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果是非常的热爱非常的执着,你会把一些危险看得很淡。
摘自2004《杨澜访谈录》专访杨利伟
杨利伟能够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紧张,但并不意味着他就完全没有挂碍了。当他得知自己非常有可能被选择要成为第一名宇航员的时候,他回到家去教妻子怎么样调她一直不会调的那个电子钟。但是妻子张玉梅把那个钟夺回来,说:“我不要学会怎么来调。”
杨利伟:家庭对我的影响或者是说对无论是谁去从事什么职业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力。那么如果家庭或者爱人和孩子这一方面,如果是这种关系处理不好或者是说,对事业看法不一样,那么会直接影响工作的。
杨澜:那在临行前的晚上你和你妻子谈了很长的时间,那天晚上你们主要谈什么内容呢?
杨利伟:主要还是这个对执行任务的一些看法,那么包括我爱人也会提醒我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杨澜:她怎么提醒你要注意的地方?当时你已经练了几千遍了。
杨利伟:许多细节,她不是从技术类的角度去提醒的,她可能会告诉你遇到事情会怎么样,特别是遇到危险啊,或者是一些该想到的事你要去想到。实际上过多的东西包括我的孩子,我去执行任务我是没有告诉他的。特别像我们从事这些,好多的属于保密的一些东西比较多,对他们也不会过多地说。那么像执行任务,我爱人她肯定是知道这也是一个很危险一件事情。
杨澜:你跟她交代什么事了吗?
杨利伟:没有交代什么事情。
摘自2004《杨澜访谈录》专访杨利伟
回归杨利伟本身,他也许是一个不会用语言对伴侣表达爱的军人,但他用身体力行证明穿越银河我爱的仍是你。
杨利伟是我们眼中的硬汉,但他也会为宇宙中那无与伦比的美丽驻眼停留,自然界的惊鸿一瞥也许让人愿意为它贡献自己一生的光芒。
杨利伟:真正的确实非常激动。当我把自己的束缚解开以后,然后爬到舷窗去看地球的时候确实很震撼。当时自己感觉很现实的地球确实就在下面,这种壮观,和这种自豪感非常强烈。我当时记得我在那个舷窗口换着各种角度,因为舷窗不是很大。我身体飘浮着,然后换着各种角度在尽可能地去往远一点看。非常自豪,确实非常自豪。作为中国人,几千年的这种愿望能在咱们这一代人去实现它,能够非常荣幸地去亲历它一下,我非常激动。
杨澜:有没有这样短短的片刻,你可以放下这些所有的操作啊,放下你所有的工作,能够松弛下来,就只是欣赏一下那种感觉。欣赏一下那个风景。
杨利伟:这也有,但是我要观察的时候,会拿摄像机去拍摄,我记得第一次黑天和白天交界的时候,看到地球边缘非常黑,但是向白天过渡的时候,在地球边上镶了一截特别亮的一个亮边,上边非常漂亮。我想尽一切办法,想把它摄下来,确实也感到很有意思。
杨澜:你怎么看待人类的不断地探索外太空啊?甚至冒生命的危险?
杨利伟:我想这也是人类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必然现象,因为作为外太空,有无限的资源可以利用。人类去开发它,也是为了造福人类,是为了人类自己在做服务。和平的去利用这种太空资源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必然,也是大家的一个愿望。虽然国外的一些机器人也去,到火星啊到外太空去探索,我想这个是不能完全代替人上天的。因为人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人是有思维的,许多事情还是需要人去创造。特别是人能够走出地球,或者是走出我们地球的这个范围或者走出太阳系,这个可能对人类社会的以后会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摘自2004《杨澜访谈录》专访杨利伟
杨利伟眼中的地球,漂浮在太空舱内,转身俯瞰我们的蓝色星球,心灵经历的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震撼。那一刻,会真正理解人类为什么要如此锲而不舍地探索外太空。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4年的杨利伟正着手回忆和记录21个小时太空之旅的全过程,那时的我充满期待。没有想到时间过得如此之快,在几年前这位时代英雄的自传《天地九重》已然问世,让人们更进一步的体会到中国第一个太空人真实的个人情感。
59年弹指一挥间,人类用自己的想象力与探索精神诠释了如今一期一会的世界航天日。世界航天在不断地发展,中国航天也紧随脚步,正如杨利伟所说“中国航天走过了二十七年,我们将来的十年在路上,将来的二十年也依然在路上”。
杨澜说
扫一扫,关注吧!
杨澜访谈录
天下女人
研习社
天下女人
社区
天下女人
研究院
每周两更哦,晚8点见
扫码关注我们
扫右边二维码→ 进杨澜粉丝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