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迎新季:地震中的高校身影

文/向小羽

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此后又发生多次余震。时隔九年,这片被称之为“天府之国”的乐土再次牵动全国人民的心。

四川位于板块交界的断裂地带,故而地震频发。新中国成立前,有确切记载、震级在里氏7级或以上的地震有7次;新中国成立后,记录更加准确有序,四川地区地震的频次更高。由于古时科学技术落后,信息闭塞,记载很可能存在缺失,所以古代四川地震的频次也不见得低。

开学迎新季:地震中的高校身影_第1张图片
图一:四川历史上地震记录(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普网)


地震发生时,高校在行动

高校,具有其他组织机构无可比拟的智力优势和人力优势,在灾难发生的时刻,高校以其特有的方式支援灾区。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地震发生时,川地高校的行动吧!

汶川地震后,西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大学、西南财大的部分国防生们直奔救灾现场和医院、机场、社区,留守后方的国防生们则自发组织走进成都市红十字会义务献血。

开学迎新季:地震中的高校身影_第2张图片
图二:国防生在抗震救灾现场

发挥学科优势提供特色资源

从汶川地震到九寨沟地震,川大华西医院的医疗资源均在第一时间前赴一线。九寨沟地震后,川大四所附属医院均开通网络问诊绿色通道,提供免费在线图文咨询,将优质医疗资源带给灾区人民。

开学迎新季:地震中的高校身影_第3张图片
图三:川大华西医院医生救援

西南交通大学是唯一一所经历过三次大地震(唐山、汶川、雅安)的高校,与地震有着不浅的渊源。

1976年唐山大地震,西南交大唐山校园被夷为平地。地震后,毕业于土木工程系的刘恢先多次深入地震现场,勘探调查,为救灾、防灾提供指导建议。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致使都江堰至汶川的公路全线毁坏,需打通西线通道,但谁也不能保证隧道内部的安全可靠。西南交大土木工程系何川教授查看后,当场拍板可以打通,开凿了救灾的唯一“生命线”。

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西南交大地质专家胡卸文教授等迅速启动,前往灾区,参与指导应急抢险;同时校方组织道路、桥梁、房建、岩土、地质、测量、环境等13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抗震救灾专家服务团,对交通设施和房屋建筑、次生灾害进行实地考察指导。

开学迎新季:地震中的高校身影_第4张图片
图四:唐山大地震
开学迎新季:地震中的高校身影_第5张图片
图五:汶川地震
开学迎新季:地震中的高校身影_第6张图片
图六:雅安地震

通过文化活动给予精神支持

九寨沟地震后,成都十余所高校学生联合献唱《爱因为在心中》,目前这个演唱视频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广为传播,为灾区人民带来爱的力量,提供精神支持。

2013年雅安地震时,西南财大抗震救灾服务队15名队员在芦山中学安置点设立“灾区帐篷学校”,开设语数外、财经小知识、心理咨询、学长辅导等课程,恢复教学,安抚受灾学生情绪。

开学迎新季:地震中的高校身影_第7张图片
图七:西南财大抗震救灾服务队在灾区教学


开展学科建设给予智力支持

2013年,四川大学结合地情,与香港理工大学成立了全球首个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专门研究减灾、防灾和灾后重建,探索地质灾害频发区域的灾害应对机制。

开学迎新季:地震中的高校身影_第8张图片
图八: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

蜀地向往VS地震恐惧,你将如何选择?

坊间有句话说:“少不入蜀”,其实说的是蜀地生活的悠闲与舒适。“老茶馆,盖碗茶,楚汉论一杯水煮沉浮”,这大街小巷的烟火生活好不巴适!然而当我们在美滋滋地畅想蜀地的逍遥生活时,“地震”一词会不经意闯入心间。尤其是对于家长们来说,“地震”仿佛是他们对四川的唯一印象。

开学迎新季:地震中的高校身影_第9张图片
图九:四川美食


“妈,我要报考四川大学。”

“四川?不行,地震多。”

本科就读于安徽财经大学的李雪想考研到西南财经大学,文艺气质浓厚的她向往成都的悠闲。然而在家长的坚决反对下,她还是放弃自己的梦想。在四川高校的贴吧里,有不少考生对四川心怀向往又略带忧虑,填报志愿时举棋不定。

现于四川大学读研的田同学则十分坚定,“我想要到川大学医,于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里。成都不在断裂带上,会有震感,但是影响不大,父母完全尊重我的选择。身边很多人们听说我在四川念书,第一反应就是‘地震’。”

刘倩是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当年从外省考入四川大学的,“我很喜欢成都,汶川地震的确对我产生了很大冲击。其实震中在成都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仍旧让我有点迟疑。后来‘听天命’还是来了川大,在这里呆了四年,很喜欢。于是又呆了三年,继续念了研究生。”

开学迎新季:地震中的高校身影_第10张图片
图十:抗震级别为8级的川大图书馆

成都是四川首府,也是高校聚集地。据专家分析,由于成都位于盆地内冲积平原,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川西地震会带来震感,但平原下相当厚度的砾岩层对地震波有很大的削弱作用。不少成都人民表示对这“晃晃悠悠”早已习以为常。

享不尽的美食,看不厌的美景,还有热爱生活的四川人民,这些怎么能阻挡我们对大四川的向往呢?择校时,还是要理性看待、科学分析,不要让“地震”一词占据我们对“天府之国”的全部想象,否则可能错过很多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学迎新季:地震中的高校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