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还能重来,你会不会拼了命地考上985.211

那时我们从不知道,所谓的985.211这么重要。

现在知道了。

只能拼了命地去证明,能力更重要。


上初中的时候,对于大学还没有什么概念,在潜意识里,不服输的性子告诉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学,走向外面的世界,至于什么样的大学,却是没有想过的。

初二的那个暑假,第一次踏上远行的火车。

对面坐了一个大哥哥,一个大姐姐,两人是校友,在倾听他们一路聊天内容中得知,两人是重庆大学的校友,哥哥考到了中科大,姐姐是研究生毕业,听他们说起各自的大学生活,那是第一次对大学有了向往,我也想去到这样大学里。

那时,信誓旦旦地告诉自己:一定要考上重大。

年少时的勇气和自信总是莫名让人动容。

越发长大,越发没有那样毫无缘由的自信。

如愿考上县里最好的高中的重点班,新生活带来了新体验,在学习上的不适应却一发不可收拾。

被学校拿来当试验的结果就是在高一第一学期分班结束时掉到所谓的平行班里。

不甘与茫然,然后是默然。

很长一段时间每天说的话不超过十句。

第一次月考下来,记得是11名吧,在一个普通班级里的11名连三本都上不了。

努力学着去消化天生的孤僻感,第一次尝试去交新的朋友,主动和别人说话,下体育课后独自一人打了饭去找同学一起坐……

那样的日子是孤寂的,亦是清苦的,好在最后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亦结交到了此生的挚友。

那段时光,要说苦,习惯了倒也没什么,要说累,无非是每日作业多了一些。

临近高考,努力的人更加努力着,自觉无望的人也自顾自玩闹着。

卯足了劲去备战,到关头,自知当初的誓言已是实现不了的梦。

平静地走进考场,没有一丝紧张感。

两天的时间一晃而过,放下笔的那一刻,看看窗外,只有一个念头:高考就这样完了,高中就这么结束了。


收到高考分数短信的那一刻,平静地受,无悲无喜,稍微比预期低了一些,刚过一本线的尴尬还没有深刻地意识到。

复读的意念悄然而生。

捧着学校发的高考志愿填报书,翻来覆去看了几天。

向西或向东,西安或南京,那时并不知向往这城市的什么,只是固执地想要去。

无一例外的,一本和二本的第一志愿都是南京,第二志愿都是西安。

想走个最好的二本。

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劝说,能去一本还有什么不知足,能读一本为何去二本。

最差的一本毫不起眼的专业和最好的二本的王牌专业,如何衡量也是没有答案的。

最后到底填了什么学校也不记得了。

那个盛夏的某天下午,正捧着西瓜啃时,短信传来,眼巴巴地看着字里那个陌生的学校,脑海里一万个问闪过,那是啥学校,我啥时候报过了,唯一可以理解的就是,嗯,坐落在古都西安。

收假回家时,火车经过西安城,深夜十二点的西安灯火通明,是那理想中的城市。

在站台停靠了20分钟,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老旧的火车站,粘稠的地板,嘈杂的吆喝声,间或飘进鼻孔的烟味,让人不知该如何是好,急冲冲地上了火车,不再去看这座城市。

我将要生活四年的城市。


大学的时光一晃三载已过去,做了想做事,去了那些心心念念的地方,遇到了一些一辈子不会忘记的人。

有遗憾,也有偶尔的怀疑。

站在如今这个将要步入社会的关口,越发体会到一个学校带给自己的影响。

是的,我们不是985,也不是211,很多职位连进入的门槛都踏不过去。

一条先决条件让我们哑口无言,毫无辩驳之力。

可是,这是我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选择决定的路,哪怕艰苦波折,亦不反悔。

世间学生千千万,出路亦千千万万。

985.211只此几家,标签会带来好运,但带不来永恒的认可。

在同龄大学中,以大学的标签来衡量学生,本也无可厚非。

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做出这样的选择又有什么可以辩驳,同等条件下,选择相对优秀的人才,任谁也无话可说。

只是不能忘了,每种选择都有得有失。


我是一个普通学校的普通学生,我为不是985、211而偶有不甘,但永不言悔。

青春的日子,每日苦读的根种出这样的果,既已选择,自有不可言说的精彩。

而未来的日子里,我只能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去走一条平凡而坎坷的路。

不带任何标签的,脚踏实地地去走。

如果时光还能重来,我还是会拼了命地,无关最后是否985、211。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还能重来,你会不会拼了命地考上98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