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纸条到底是怎么来的

这样的纸条到底是怎么来的_第1张图片

期末质量调研考试时,监考老师收缴了学生的两张缩印夹带纸条。待老师走后,我反复盯着这两张纸条看,字缩印的极小极小,乍看起来,什么也看不清,密密麻麻,愰得头晕,你得像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老大臣一样睁大眼睛,仔细瞅,还好,能看到字,这是八年级下册思品期末复习提纲。我不懂这是几号的字体,但根据纸条的大小形状,应该是八开纸的十六分之一,由此看来,这应该是一张八开试卷的缩印。

我把这两张纸条带回家(至今收藏),给我的熊孩子看,孩子说:一到考试,考场里都有这样的纸条,有什么好看的呀。

熊孩子一副无惊无奇见怪不怪的样子,我忍不住担心他也作弊起来,还好,熊孩子义正言辞地说:你放心,我是不会做这种事的。

我的思绪忍不住鼓动起来……

期末质量调研考试是不同学校的老师交换监考,和高、中考一样,每个考场只30个考生,只要监考老师认真负责,每一个考生的考试状态是一目了然的,监考老师站着也好,坐着也罢,只要眼睛望向考生,只要学生有作弊的迹象,老师完全可以紧盯不放,把作弊扼杀在萌芽状态。

也许因为牵扯到学校之间的教学评比,也许老师们本身具有高素质的监考职责,总之此次考试,有不少老师侧面反映,考场里,我们的学生不老实。

考前学校三番五次地宣讲考试的纪律和要求,且考试时学校广播再次播放考试规则和纪律,可我们的学生还是不好监考,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想了想,如下原因

我们平时的考试组织得不够好。

具体体现在:学生多,三个年级同时考试,没有足够的考场,每个考场的人数多达45人,人数多,座位密集,给部分学生的作弊带来可乘之机;部分监考老师不负责任,监考时玩手机,看书报,对学生考试状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生作弊随手可得(当然,这些年,因为教师交流、职称名额缺失、待遇下降等诸多原因,部分老师的责任心大不如前);学校不能在初一入学时,在学生心里明确考试作弊的惩戒后果,作弊的学生屡屡得逞,仅仅凭一张布告给予学生处分并不能起到警戒的效果(当然学校的权利似乎也有限),久而久之,部分学生目无考试制度。

学校周边商家的无良做法对学生成长不利。

比如,这份缩印的夹带材料,复印社的人明明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却偏偏还是给缩印了。据说,每次考试前,学校门口的复印社都挤满了等缩印的学生,如果商家有点职业道德,讲点职业操守,像这样坑学生的活哪怕给再多的钱也不能做,做了,学校知道后就应该联系相关的管理部门给予复印社以严厉的惩处。但事实是,无人问津,包括每到假期前,他们兜售的寒暑假作业答案,和作弊的学生一样,他们没有得到该有的惩罚,所以才会昧着良心一做再做。

隐性的“人情关系”给学生带来坏的“暗示”。

有些学生从小就耳闻目睹,不讲诚信并不能损失什么,甚至还能获取什么,教育从小就缺失诚信,长大后,学校有时候迫于人情关系的需要,还做了帮凶。比如,初二的地理生物会考,一个平日里不学习且成绩极差的学生也考了A,而且得知自己得了A后,在教室门口大喊:我要是知道能作弊,那些烂书我一点也不背了。这样的孩子,他人生的成长里会有什么诚信可言?!还有每年的初三体育加试,那些平日里不热爱体育运动,对考试项目也不练习的学生,家长、学校想方设法,走各种渠道,最后照样得满分。

当做事的底线和原则一点点被突破,做人的诚信也就一点点丧失了。

二胎政策的放开,现在的生源以数万记,小学里每个班级人数多达八九十人,老师纵然三头六臂也难以兼顾对学生的管理。生活上,物质的丰腴和手机电脑的各种娱乐,让今天太多的孩子充分舔尝了不劳而获就能享受的滋味,过多的给予和泛滥的信息已让他们丧失了一个成长中孩子该有的纯净,各种后黑学在幼小的心灵早已埋下了种子。

《孙子兵法》有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此心就是人的思想,人的心理,一旦思想和心理的防线被突破,一切溃败随之而来。

孟子也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的环境、意识才能激发人生存的意念,而安逸享乐只会让人走向萎靡死亡。

今天,太多的孩子沉浸在富贵的温柔乡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切得来都那么容易。纵观这世上,凡是得来太过容易的东西,也是注定会被遗忘不会得到珍惜的。当珍惜不再,一切付出都变成了理所应该,久而久之,一颗心就越发坚硬起来,吃不得苦,耐不得劳,什么感恩、什么责任,统统都败在“任性”这二字之上,不想写作业了,不想学习了,考试时准备纸条了,其实,准备纸条也不错啦,至少我还想考多点分,我要不准备纸条,或者不考试了,家长老师你们奈我何?!

其实,说到底,目前的教育就是缺少吃苦,缺少惩戒,如果能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多一些吃苦的精神,多一点挫折教育,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一切收获都是压在沉甸甸的苦字下边的,他们一定会成长得更好,一定会珍惜自己的每一点付出和得到;如果我们的管理上纪律更加严明,多一些惩戒,各项惩处制度让学生烂熟于心,踏过高压线就要接受适当的处理,这样,也许就会多一些自律,多一些自觉遵守。

今天,因为过度强调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主管部门过度处理老师对学生的惩罚,到最后,只能是逼迫老师放弃管理,“失去了”原有的责任心,再加之职称无望、摇号交流等诸多原因,教育理想在现实的泥淖里再也扑腾不起浪花,当一所学校再已唤不起教师内心的激情,当教师停止了生长,教育就极容易失去了爱,当教育失去了爱,就等于池塘风干了水,最后,最后,就剩下了苟延残喘!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样的纸条到底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