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小说埋下伏笔

今天要讲的内容是小说中的常用技法,也是三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分别是:悬念、伏笔和铺垫。


为了表述清楚和方便,我做了个表格,希望对大家理解上有帮助。




小说创作中,为了避免情节上的平淡,吸引读者追看,我们通常都会使用到埋伏笔,设悬念的创作技巧,而为了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和丰满,铺垫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悬念,玄派发过有关文章,可点击。如果读者不爱追你的文,问题可能是...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埋伏笔的技巧,下一次再讲铺垫的技法。



一、什么是伏笔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很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通常情况下,作者为了表现某段重要剧情,在先前便设置了相关的桥段或提示,这个提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一段对话,到故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再将这个暗示揭示或者呼应出来,让读者恍然大悟。这便是伏笔。



二、写小说一定需要埋伏笔吗


小说创作者,为了持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常都会埋设伏笔。可以这么说,伏笔是一种重要的工具,能够有意识的在故事中埋设伏笔,将为作品增色不少。


但是埋伏笔的作用又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从作品本身看,是为了避免剧情的突兀,增强合理性和真实性。


避免剧情突兀,比起天降神兵的桥段,如果前面早已交代和征兆,不但使逻辑上更加严谨,读者也能更好的接受。


比如,


埋设一个人物的伏笔,一个办事能力强但心肠极软,经常帮助老弱妇孺的人,到最后被敌人用苦肉计骗过导致行动失败,这样就显得很自然了。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读者其实并非是一定只喜欢埋了伏笔的小说,只是一种阅读体验的问题。


一般有经验的读者,把发现作者埋下的伏笔作为一种智力上的快感,如果后面的剧情确实如他们所料,这会为他们带来充分的成就感。


若是读者没有发现作者早埋下的伏笔,到故事发展到关键地方才猛然醒悟,这样的读者会为被作者巧妙的设置拍手叫好,从而对该作品或者作者作出一个好的评价。


三、怎么设置伏笔


伏笔可以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不经意的桥段或者一段对话。


人物和桥段,


比如《琅琊榜》中夏冬的丈夫聂峰这样一个反复被提到但已经“死了”的人,最后却起死回生。此处作者埋下的伏笔是,在山林中反复出现的野人,作者为什么会描写野人这样一个与主线无关的剧情呢?原来野人就是多年前被谋害的赤焰军前锋大将聂峰。



物品,主角得到某个物品,这个物品刚开始并没有展现出什么特别的地方,许多人不以为然,但在后来力量强大,比如《传奇》里面的麻痹戒指。


对话,比如需要换地图的时候,一般会在换地图前面几章就提到那个地方的存在,而不会突然换。


因而我们可根据作品本身的情况挑选合适的人物、物品,设置一些桥段或者运用人物对话来埋设伏笔。


要设置伏笔,须对剧情走向有一个全盘的把握,这样才能避免伏笔太多解决不了,或者忘记了埋下的伏笔。


因而我们在写小说大纲的时候,就要设置好伏笔点及什么时候解决伏笔。



四、埋设伏笔的注意点


1.伏笔要反复强调


反复强调伏笔,让读者注意到这个地方的不同寻常之处,但又不马上告诉读者答案,引发读者的期待。


2.有伏必有应,且埋设和呼应不能脱离太久


为避免情节前后矛盾,在关键的埋设伏笔处必须有对应的解决方式。伏笔的埋设,不要和伏笔的呼应脱离太久,这样,读者的记忆可能会消失,而失去了伏笔的意义;


3.不要让伏笔单纯当伏笔


这一点是为了让伏笔看上去不要那么刻意,伏笔在文中还可承担其他作用。


比如,


描写一个雨夜杀人的桥段,凶手出门特意挑了一把比较尖锐的雨伞,这把尖锐的雨伞是伏笔,当凶手用这把伞杀人的时候,雨伞成为了凶器,凶手杀完人离开,警方通过这把伞破了案,这把伞又成为了一个推动情节发展的点。



4.伏笔不应过多


过多不同的伏笔,反而会让读者搞不清楚状况,失去了伏笔的意义,除非是有连贯性的伏笔,做连续性的埋设;过度的买弄伏笔,也会让故事的主题变的模糊不清。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给小说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