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庆幸,我有一个这么好的朋友!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有的人,过了一辈子,到最后离开人世的时候都没有遇到一个真正的、可以交心的朋友;虽然,他(她)或许有三俩个闺蜜(铁哥们)。
松,是我这一辈子最好的朋友!
松,和我是初中同级不同班的同学。我们俩在各自的班上一枝独秀,不同的是,她性格泼辣,敢说敢做,敢爱敢恨,还有一张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利嘴,在家中排行最小;我,性格内向,胆小谨慎,做事踏实,经常像老黄牛一样默默地埋头做事,在家中排行老大。
我们俩都没有想到,性格迥异的两个人,居然成了几十年的好朋友,不对,不是好朋友,而是互为知己。
她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银行,取了她家的定款为我救急
那是在1999年,我们刚分得一套自己的房子,但是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才能拿到房门的钥匙。我和老公家都是农村的,双方的父母都没有什么积蓄。单位限定我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5万元人民币,当时,我和老公把身边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借了个遍,还差2万元。当时,我们的工资也就两百多。松和我是一同毕业的,她的工资和我是一样的,她也刚刚分到单位的房子,和我们一样,也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才能拿到房门钥匙,所以,我压根儿就没有找她说关于房款筹集的事情。
我和老公正在发愁,眼看着房子就要从自己手里溜出去了,可又不计可施。那个时候,还没有今天的住房公积金一说,贷款也限制的紧。
正在我们犯愁之际,松来到我们家(当时在外边租的民房),问起我们新房子的事情。我只得实情相告。她说“你放心,后面剩下的尾款我来帮你解决。”
“我知道你和我一样,工资也没有多少,你怎么解决呢?更何况,你也要装修新房子的嘛。”
“这个你就别管,跟我出去一趟。”
我跟着她来到街上,一直到信用联社,拿出她家的五年定期存款(她的父亲是退休职工,因她是家里的老幺,所以父亲给了她一个定期的存折),找到信用联社的工作人员,要求取出里面的存款。工作人员告知我们说,这是定期现在不能取。
“我自己的存款,想什么时候取就什么时候取,怎么还有不给取的道理!”在柜台前,松跟工作人员理论到。
“你也别为难我,我们就是一个业务人员,我们手中没有这个权限。更何况,你把定期取了,对于你而言,也是非常不划算的呀。现在正式利息不错的时候,你现在把它取了,要损失好几千呢!”柜台前工资人员解释道。
“松儿,算啦,我另想办法吧。这个真是不划算的呢。”我拉着松儿往外走。
她甩开我。“我就偏不信了,今天把这个钱取不到手?!找你们领导来!”
……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唇枪舌剑,松终于把她家的定期存款全部取出来给我了。“别磨叽了,快点去把房门钥匙拿了吧!”她用纸巾擦干我脸上的泪水,“别没出息。你如果是换着我,你也会这样做的。快点去吧!拿了房门钥匙后,记得还欠我一顿你亲自做的饭哦。”
现在不是有一句话,“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一般都不谈钱,因为谈钱都不亲热”,我母亲经常说,鉴别一个人对你是否真心,看她是否在你最难的时候帮助你。
松儿,就是这样一个经常给我雪中送炭的人。
电话粥
松在教育上没干几年就转行了,转行后在行政单位干得风水水起。后在乡镇做一把手,因为替当地老百姓做了一件致富增收的事情,导致某些领导的不满意。她看不惯当时的某些做法,就辞职经商去了。
她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现在在一个二线城市发展得非常好。
在我感到困惑的时候,就拨通她的电话,和她通完电话后,我所有的困惑都解决了。我们的电话是一打就是4、50分钟,老公戏称我们俩在“煲电话粥”。
她在读到某一本书,对于书中的某个观点想通、想明白之后,她会立即打电话给我,跟我交流她的收获,她的体会。
因为工作和地理位置(我们的直线距离有300公里)的原因,我们很少见面,一年最多见面一两次。虽然,平时我们联系的时间不多,但不管是什么时候,我们拨通对方的电话,完全没有好久不见面的生疏感,仿佛我们昨天刚做过一次深入地交谈。
就在刚刚,我正在想今天写什么,她打来了电话,给了很多的启示。我知道,就我现在的写作水平,还不能把我们之间的这种真情写出来。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把我们之间的故事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