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曹允东先生可谓年轻得志,他在而立之年便收获了人生的第一个亿现金,而后却在好未来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离开,跨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电商。经过长达5年的摸索折腾,他创办的奢侈品电商珍品网在电商大战中活了下来,并在新三板挂牌。除了这两段成功的创业经历,曹允东先生还是一位风险投资家,投资的案例包括京东、口袋购物、明师教育等。
可以想象这些成功的经历应该让曹允东先生积累了不少心得。今天的微信,捕Sir就与你分享曹允东先生的创业心得,本文有他不少切实的创业感受与方法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口述 | 曹允东 整编|John潘
创办好未来
2003年我和张邦鑫一起开始做好未来,我们花了7年时间将公司做上市,上市的时候我正好30岁。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很光鲜的故事,其实背后充满了艰辛。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被无数的人讥笑——北大毕业去做家教,看看你们俩那点出息。
我记得在2004年的时候,整个好未来老师的数量不到10位,其中有2位骨干老师看着我和张邦鑫两个「小孩」把生意做这么大,便「造反」带走了我们将近200个学生另起炉灶。这对于刚刚开始创业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最致命的打击:自己心疼的不是这么多学生被挖走,而是对人性的质疑,觉得以后都不敢再相信别人了。
事情发生后,我心想试一试还能不能留住他们,于是自己请这两个老师在知春路一个叫「无名居」的餐厅吃饭。那天晚上下着雪,我恳请他们不要走,说大家都是兄弟要一起做事情。这两个人断然拒绝了我,他们说已经在外面支好了一摊子事情,并且已经计划了半年,但我却全然不知。
发生「造反」的根源是什么?
我们发现是自己体系有问题——激励不够。2003年,我们的老师每小时收入已经达到100元,我自认为是比较高了,但是他们一算每节课能收学生2000元,便觉得自己赚少了。后来我就悟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老师有一半是兼职,他们周一至周五在学校上课,周末到我们这儿来上课,图什么?钱!
于是,我们便把整个老师体系重新梳理一遍,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比如每班15个学员的编制(若超过15个人老师可以多拿多少钱)。我们后来招新老师也从福利待遇方面给他们让利,我们用最高的薪水来吸引优秀老师,当时一个好老师每年能挣30万元,这样下来我们的教师队伍更加稳定也更加标准化了。
这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个人的抗压能力,事后我总结了一个经验心得:时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可能也在不断变化中,但唯一不变的是人性。你要相信人性的真善美,要反思自己,不要一发现问题就恨别人,否则本来对你忠诚的人也会背叛你。
雷军曾给过我一个建议——像我这种人再去做一件事情时,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欲望,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很多人没能成功,不是说他的模式有多少问题,而是他心太急了。
好未来刚开始的时候,既有奥数培训项目,也有英语和语文辅导项目,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其实不懂英语和语文。于是就吸纳了一些小创业者进来,但实际上这也很容易造成分裂的问题。
2005年,我们做了一次减法,把英语和语文辅导项目都砍掉,只留下了奥数这一个产品。从学员年级上来讲,我们也非常专注,只做五六年级学生的辅导,初一和初二也是顺着做下来的。
到了2008年,好未来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学生数量达到了几万个,年营收高达2.8亿。这正是因为我们之前一直在做积累,没有提前消耗品牌,甚至在2007年之前我们只在海淀办学校。
期间有很多诱惑,有机会可以挣更多钱,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大家觉得我们挺傻。实际上资源和人才都充足的时候不常见,好未来2005年年收入不到一千万元,我们的能力不够强,所以才做了项目减法,采取了集中精力攻山头的策略。
这里我也建议在没融到大规模资金之前,创业者应该做减法,否则拖着会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少做一些事情是最好的。如果一个人抵挡不了诱惑,那他就不太适合去创业,而一个好创业者的判断标准不是多上马了多少个项目,而是拒绝多少个。
记得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曾看过一个挖井的漫画,一个人东挖一下西挖一下,最后没等到挖出水他就渴死了。在整个创业的过程中,你需要不断克服自己内心的欲望和失望,同时还要懂得自我去激励自己,就像马云说的创业者需要用左手温暖右手。
创办珍品网
从开始想离开好未来(捕手志注:2010年10月21日,学而思国际教育集团在纽交所上市,3个月后,集团总裁曹允东先生宣布离职。)到最后完成交接,前前后后也就半个月。我决定了的事情从来不会犹豫。
很多人猜测我离开的原因,对我来讲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我离开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己想要去做电商,希望能做一个更有挑战的,对自己能力更有提升的事情。
恰巧自己当时很看好电商这个方向,但是到底做什么类型的电商,我们花了很长时间研究。说实话挺不容易的,互联网行业就是有老大没老二,这样来看卖书肯定是卖不了,卖3C也很难,京东已经在那儿了。选来选去,奢侈品是相对比较好的东西,因为客单价比较高,这也符合我的性格,不愿意做太低端的,于是就有了珍品网。
另外我们也想提供一个长期的服务,中国的大环境在这儿,车买不了、房买不了、钱就要花在生活品质上。中国的经济一直往上,人一定会越来越有钱,最起码未来20年、10年,5%的GDP增长还是有的,奢侈品肯定是有前途的。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大块礼品市场,现在大家都是送这些东西。另外做奢侈品,我们不需要太多的用户,有1万个用户,一年买1万块钱很轻松吧?一个包就好几万。1万用户1人买1万就是1个亿,所以不必做那么大,死乞白赖到处去追用户。
开始做珍品网的时候,有很多人取笑我,就连我老婆都说能做起来吗?她都不会买。但心想既然自己已经有过一次成功的创业经历,再来一次问题也不大。然而,当我真正开始做的时候,我发现原来做的那些东西太简单了,和电商比起来,简直就像是幼儿园水平与研究生水平之间的差距。
我们最早的时候对奢侈品真是一点都不了解,所以自己一开始在用人方面就出了问题。因为以前好未来所有的核心骨干都是10年前从大学一毕业就跟着我们,从零培养起来的,所以我认为电商这个行业也可以。于是我们一开始也招了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实际上这个行业和教育行业完全不一样,对于零售和供应链还是需要非常有经验的人才行。
2011年珍品网正式上线以后我们就去找奢侈品的供应商,当时我们竟然跑到了苏州。为什么会想着去苏州找供应商?是因为我们觉得苏州会有很多加工厂,它们可能和一些奢侈品牌有关系,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它们去联系品牌。
但是当我们在苏州跑了一段时间,又到杭州也跑了一段时间后,一无所获。后来还是因为找了很多投行的朋友,他们帮忙介绍了很多意大利做奢侈品的产商。现在想想当初做奢侈品不去欧洲找货源而跑去杭州,这显得很幼稚。
我做珍品网和做学而思的心里期待是不一样的,做学而思没太多期待,做一天算一天,没有说哪一年做多大哪一年上市。我做珍品网是有规划和期待的,自己起初的规划现在想想都可笑:第一个月做一百万,第二个月做两百万,第三个月做四百万,每个月翻一倍。
但真正做起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第一个月整整一个月,不算朋友捧场,只有一单真正的生意。那一个月真的很难熬,还好我们挺过来了,逐渐明白这确实需要时间,要慢慢掌握规律,一切都要学习。当时最大的障碍是对奢侈品的知识不了解,不了解肯定是做不好的。
这些年,我们经历了太多事情,所以后来我痛下决心,告诉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要趴在泥里磨炼产品而不是站着,因为你站着的话想法就会太多。如果你真想花精力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闭关,不停地磨炼产品,不能想太多的东西。
我跟一哥们说,不吃那么多苦,你是不会明白它的,很多时候只有创始人想明白了,公司才能跑得快,所以我的思维被改造的速度,决定了珍品网跑得能有多快。
早期在做珍品网的时候,自己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周工作6天,吃不上饭的时候很多。当时珍品网有一个做供应链的女孩给我下了一个定义:富豪的悲惨人生。我其实完全可以退休。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世界变化太快,而我没有成长。开句玩笑,我不能活得只剩下钱了吧,我希望自己有进步。
如今来看我觉得自己做到了,现在我对以前很多不熟的事看得比较明白,珍品网给我带来的价值就是思维上的转变。当然,我也没把珍品网做成最顶级的电商公司,因此我还需要努力。
两次创业的差异
如今再来看做教育与做电商,我认为操作电商的难度是远远大于教育产业的,电商我们叫短板理论的业务模式,十几个业务环节,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都会招致顾客的不满。比如你前面做得再好,最后快递员迟到了,或者和顾客吵了一架,那你前面的努力全白费了。
电商还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忠诚度低,哪怕京东强大到今天这个程度,别的平台搞活动,比如说苏宁搞个活动,只要比京东便宜,大家照样不会去京东买。
相反做教育则适用长板理论,只要你教得好,家长什么都能忍。好未来最早的教学点连空调都没有,但家长照样领着孩子来上课。同时教育行业极度分散,教育行业可以容纳第一名到第十名甚至更多,而对于电商来说,基本上只有第一名,连第二名都很少有。
但做教育也有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分裂基因非常强。这种生意模式门槛比较低,我一个老师出去,拉几十个学生就能单干。此外教育企业的问题是,想做大特别难。虽说教育有很庞大的产业,但你把前5名在美国上市的教育企业市值合在一起,可能还不如奇虎360一家的市值大。
我有时候也会反思,并不是每件事情都可以做得很大,因为基因不一样。如果一开始就是大象的基因,你再小也是个大象;如果一开始就是一只小猫的基因,再大也没有象大。
本文素材参考:黑马创业营、i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