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家政服务引发的大型心理刻奇

很多人都只记得“五一”要放三天假,却忽略了它还是个劳动节。为了不负这一国际传统节日的恩泽,我决定在当天打扫一下房间,于是掏出手机在某平台上付费并预定了一次家政服务。然而,这件事却引发了我的一场大型刻奇。

我们来按一下快进键直接跳转到阿姨准备跟我结账、我却告诉阿姨自己已经在网上支付了之后的画面,以下为阿姨委屈又焦灼的发言:

谁干活就给谁钱,一直都是这样的。

你这让我忙活这么久,不给钱不白忙活了吗?

你把钱给谁了?怎么还网儿上?我都不知道网儿上那是谁!

我来干活呢,他网儿上就把我钱收了?!

最后阿姨下了结论:

你肯定是被人给骗了!

啼笑皆非,又有点心酸,我好像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那些“跟不上时代”的人们。我们在网络中徜徉,他们在信息外迷茫,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止是人民币玩家和普通玩家之间的那么大。

跟那些过母亲节、父亲节需要先把自己父母从朋友圈黑名单里放出来再晒祝福的朋友们不同,我的父母根本不会使用微信。父亲能从互联网上获得的最大乐趣就是在 QQ 游戏大厅里去跟人下象棋,母亲就用同一个账号去斗地主或是打麻将。其他的,一概不会。

父母在退休之后从七八线小城市移居到陌生的重庆生活,平日里都是老两口自己在家。父亲的身体出了点毛病,不知道该去哪个医院又不想告诉我,就想到了互联网。他戴上眼镜,打开百度,用一根手指去左右寻找键盘上的字母,缓慢地搜索起自己的病情,期待着互联网指派给他的良医。然后记下地址,去问路,去看公交站牌,去经受一路的颠簸与曲折,最后到达医院去递给别人钱。

不想多解释我了解事情经过后的心情,我只是默默把家里的电脑翻了墙,把浏览器的主页都换成了谷歌。

前几天看到一个词叫“网络中产”,我想我父母这类人大概连“网络无产”都算不上,他们几乎还没有进入网络社会阶段。他们也许有很多让人诟病的地方,比如喜欢撕超市的散称袋,或者没事儿还跳跳广场舞,但在互联网这件事上,他们未得到的内容太多了。在家政阿姨离开之后,我向我的朋友小王表达了自己的刻奇,小王说这是一种不道德,因为我们没有立场去对别人的苦难表达任何方式的情感。我不知道这些“未得到者”是否快乐,他们本以为井口看到的就是天空,却又听到年轻的人们稀松平常地聊起整个宇宙。

微信的出现大概是个好兆头,它改变了智能手机那种单纯的沉默低头族式的高阶操作方法,让“未得到者”们可以通过语音享受到互联网福利的冰山一角。而“微信相框的应用场景”和“淘宝手机专注农村市场”这两件事,似乎都不被人看好。但毕竟让商品有市场就必须先提供价值,在这一点上我还是希望商人们是对的,也期待他们能为这些“未得到者”们提供出真正的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次家政服务引发的大型心理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