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我没有经历的父爱我希望都给你

毕飞宇:我没有经历的父爱我希望都给你

2017年8月21日晚七点,法国文化部授予著名作家毕飞宇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授勋仪式在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官邸举行,总领事阿克塞尔·柯瑞宇为毕飞宇授勋,法国驻华大使馆官员、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副总编辑应红及毕飞宇亲友等出席,儿子毕雨桐此次担任了父亲的英文翻译。


毕飞宇:我没有经历的父爱我希望都给你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看着这张图片就觉得很温馨,父亲很有才,儿子也不赖。

看过毕飞宇在《朗读者》上谈及自己的父亲,才知道这个温文儒雅的男人心中也有他的伤。他说他是一个没有根的人,永远处于漂泊的状态。他的父亲不知道生父是谁,有一个养父也早逝,他说他小时候最羡慕别人的是清明节一家可以成群结队去祭祖,而他们家不会。他不想回到那个他长大的村庄,不到万不得已,他一般会选择逃避那个地方。

看过他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说到,当年自己父亲发现自己的大学宿舍看到他枕头下的烟,他以为父亲会说他,但父亲什么都没有说。十几分钟之后,父亲掏出了香烟,抽出来一根,给他点上。这个动作给了他自己一个误判,这个场景是一个感人的仪式——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了,他男人的身份彻底被确认了。而事实上,这只是父亲不想他在室友面前难堪,并不代表父亲支持他吸烟,也并没有那么伟大的成人仪式的意义。他对他的儿子说:“囿于当年的特殊环境,你爷爷和你爸爸交流得不算很好,你和爸爸的环境比当年好太多了,我们可以交流得更加充分,不是么?”

的确,他与自己的儿子关系处理得非常不错,我想可以为其他父亲们提供一些借鉴。


一、体谅儿子,抱以深爱

“现在的年轻人还没来得及睁开眼睛,就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毕飞宇曾这么说。

毕飞宇自己用了“纠结”两个字来形容对儿子的心情,“我羡慕我的儿子。但是我也心疼他。”毕飞宇羡慕儿子出生在一个发展得比较像样的时代,从小受到社会和家庭的疼爱,拥有的物质基础都是自己不敢想像的。这样说来,毕飞宇又为什么心疼呢?

“我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代孩子他们的童年和少年基本上是在搏杀状态中度过的。现在的教育体制下,你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大学,世界充满竞争。因为学习,孩子们基本丧失了自由。还有环境污染,现在哪里还山清水秀?现在的风都不是过去的风。”

即使他心疼儿子在强大压力下的辛苦,但是理性的角度他不排斥儿子受苦,在儿子高考前的一次采访中,他说到高考结束后和儿子一起去支教,让儿子去体验乡村生活。他儿子的视角能是多元的,不要以为自己现在所处的世界和文化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同时他也要让孩子有一个关于“贫穷”的心理准备。这就是父爱,默默心疼你,但却不会再任何一个考验机会来临的时候把你保护在臂弯。

他以前是一个不用手机的人,自从儿子去美国上学才开始用儿子留给他的智能机,只是为了能够24小时任何时候儿子都能找到自己。因为担心儿子敏感、不适应,所以保持二十四小时待机状态,只要你需要,我就在,父亲和儿子之间永远没有时差!


二、和儿子像朋友

这个五十多的“青涩”中年在面对自己儿子的时候,有一种朋友相伴的氛围。

有一天,毕雨桐无意中翻到了父亲的一篇短文,看完之后阴不阴阳不阳地冲他来了一句“嗯,你比我写得好”。毕飞宇这样笑着形容自己的孩子,充满怜爱。

毕飞宇和儿子的交流方式很特别,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和他的沟通渠道是通的”。

因为毕飞宇平时在家写作,所以跟儿子的相处时间比较多。每逢周末或者寒暑假,毕飞宇都会带着儿子去运动,足球、篮球都玩。在运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跟儿子讲一些道理,比如如何尊重别人,如何协作,如何有耐心,怎样遵守游戏规则。看起来这些东西很小,但是这些也都是跟整个人生相关的。

除了运动,两个人另一个沟通的渠道就是语言。经常,毕飞宇带着儿子去遛狗、散步,一起聊天。但如果要说一些比较严肃的事情,“我会跟他说爸爸请你去喝杯咖啡,他就知道了。”所以,毕飞宇和孩子的正式沟通,大多都是在咖啡馆中进行的,“我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有一种成人感。”你看,这对父子的相处方式更像是朋友。


三、尊重儿子的选择

在毕飞宇眼中,儿子的文理科都很好,“我认为他读文科的天分超过读理科,因为我的存在,他拒绝读文科,而去做一个‘理科男’。我跟他聊过很多很多遍,想影响他,但他最后坚决不走父亲的路。”他并不反对。

但让他奇怪的是,从来没问过父亲写作问题的儿子,今年去美国读大学,第一学期选的5门课里就有一门是写作。

毕飞宇还提到,“我永远不鼓励孩子写作,因为写作对你的未来会构成什么,上帝都不知道。这是一个高成本低产出的活,所以我不会蛊惑、诱导任何一个孩子去写作。我唯一干的事情是,你爱了,我帮你。”

永远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人的权力是这位父亲的坚持,你可以自由选择,我也会尽我最大的能力去帮你。


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当然毕飞宇也对儿子有愧,觉得自己教育儿子“挺失败”。他听说说话和识字可以同步进行,理论上讲,一个孩子的耳朵可以辨别“妈妈”这个音,他的眼睛就可以认识“妈”这个字。为了培养儿子的读书习惯,毕飞宇的“早教”从孩子六七个月大就开始了,儿子每说的一个字,每一句话,他都在墙上写下来。结果儿子在会说话的时候,真的认识了许多字,不到四周岁就能读《扬子晚报》了。

但是,问题在孩子六七岁的时候显现出来,到了七八岁,孩子反过来对三四岁的游戏和玩具特别地痴迷,他当时就明白了,孩子这是在自我补偿,这是一种自然的补偿。毕飞宇呼吁社会,千万不能对孩子进行“早教”,那是在害孩子,孩子的每一步都是上天安排好的,不可以搞“跨越式发展”,毕飞宇承认这是他对孩子最为愧疚的地方,自以为是为了孩子的好,自以为是爱孩子,其实极不健康。“还好,”毕飞宇说,“我发现得早,及时停止了自己愚蠢的行为,这才避免了对孩子的伤害。”

毕飞宇承认孩子在文科上真的很有天赋,但由于自己的引导不当,孩子过早地对文科出现了逆反,成了理工男。“我当然为孩子自豪,但是,从我这一头来说,其实挺失败的,就像当初我父亲对我的教育也是失败的一样。我父亲一直希望我成为一个理工男,我却写起了小说。这说明了一件事,谁也不能掌控生活,谁也不能掌控他人的命运,哪怕是你的孩子,天理就是这样。”


乐嘉在微博上发布消息说带着自己四岁的女儿历经六天徒步穿过沙漠,小女孩没有一次说过让父亲抱,身上起了红疹也没有一次哭闹,尽管很多网友对此表示不解甚至批评,其实,没必要,每一个父亲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有自己表达爱的方式,愿意陪着孩子成长的父亲都是好样的,不是吗?

2

你可能感兴趣的:(毕飞宇:我没有经历的父爱我希望都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