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着力提升检测能力扩大检测范围。
“我现在就在为这事协调场地、人员、设备。”4月23日,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医学检验中心主任王成彬教授对记者说。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任务仍然艰巨,境外输入和个别地方本地疫情交织叠加。加快提高核酸和抗体检测能力,扩大检测范围,做好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工作是重要策略。
时间不等人,需要“一条龙”团队作战
如果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无论是否发病,理论上都可在潜伏期中后期、患病期间、疾病恢复期检测到核酸。因此,核酸检测不仅是新冠感染诊断标准之一,也是发现早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推进防控措施关口前移的重要依据。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接受央视《新闻1+1连线》时表示,扩大检测范围,尽早发现早期患者是非常有必要的。“就我国情况而言,除了入境的人员以及隔离的人员感染风险比较高,其他省区市感染的风险还是比较低的,核酸检测没有必要每个人都做。在做检测之前,可以做一个风险评估,来自高风险地区、境外以及有感染人员密切接触史的可以做。”吴尊友说。
人体感染病毒后会产生保护性抗体IgM和IgG,帮助清除病毒。抗体IgM在发病后3~5天可检出,持续阳性2~4周左右之后下降,而IgG比IgM稍晚数天检出,感染发病后2~4周后达到高峰,并能维持在一定水平数月甚至数年(新冠病毒持续时间还需要观察),如遇到二次感染时,抗体IgG能迅速反应清除病毒。在临床检测中,单纯IgM阳性,提示感染者处在感染早期;单纯IgG阳性,提示感染者处在恢复期或既往感染。
“了解人群感染或者群体免疫情况,最好办法是检测血清IgG的阳性比例。IgG抗体流行病学调查能够告诉我们疫情真实情况,对防控战略、战术的制定至关重要。”同济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高正良指出,“人群感染、住院比例和死亡率是新冠疫情防控关键数据。国家组织推进这项工作非常重要。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战略战术,可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推进科研团队‘一条龙’协同作战,进一步做好试剂盒工艺稳定性和方法学验证,科学严谨合理设计方案,加快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收集分析、共享和交互确认等具体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呼吁,各地应科学、迅速地落实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方法要有严格的科学设计,以反映未来群体的免疫力和疾病流行情况,这是制定科学防控的最重要的根据,在世界各国普遍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掌握主动权。
据了解,在抗体检测方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启动全国范围内的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包括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四川、重庆等全国9省市和武汉市。其中武汉市1.1万人的血清抽样流行病学调查已于4月中旬启动,以评估人群中无症状感染者的规模和免疫水平。
科学设计,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性
“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关键,这是衡量检测方法准确性的两大关键指标。”高正良介绍,特异性指征假阳性比例,即没有感染过的人误检定为感染过的比例;敏感性指征假阴性可能性,即感染过的人误检定为没有感染的比率。
目前,核酸检测假阴性的问题值得注意。吴尊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一个人真正感染了新冠病毒,能够被检测出来的机会在50%到70%之间。不过,有临床医生建议,可考虑增加不同部位取样进行核酸检测,如鼻咽拭子、痰标本等,以降低假阴性的比例。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程京也曾分析过核酸检测假阴性的多种方面原因:在试剂盒研发环节,需要十几种关键化学原材料,不同企业选择的原材料供货方不同,酶的活性、DNA的纯度就会有差别;在研发过程中,原材料制备、生产工艺选择、研发人员能力、技术手段使用等环节可能产生偏差。在临床操作环节,取样过程不规范也会影响后续的分离和测定结果;如果刚被感染的病人因体内带毒数量有限,也可能出现检测结果为阴性。此外,新冠肺炎病毒RNA非常容易受环境影响被降解,在送样本时必须采取冷链运输。
“而从技术原理来看,抗体检测的准确性问题更具挑战性。”高正良指出,特别是在人群整体感染率比较低的时候,对于检测方法和流调方法学设计要求极高,加上偶然、难以预期等因素,需要对流调工作进行严格、系统、全面的设计。
“核心是加快速度但不降低任何标准和要求。”高正良建议,任何方法学都有极限,但方法学之间可互相验证,还可以通过方案设计和数据分析等规避方法学的局限性。“比如病人血清抗体存续、浓度与感染和康复时间有关;人群感染率会随着疫情动态进展上升,不同地区的感染情况可能区别很大,这些都可以通过科学的设计引入,帮助我们判断结果可信度。”
“当然,如果能更加广泛地展开国内外整合协作,将加快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知速度,提高整体防控能力。”高正良认为,协同作战将有助于整合国内国际团队、行业,各自在基础生物学、支撑技术和材料、质检质控、工艺标准化稳定性、生产流通、执行流行病学及临床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和力量,应制定多种战略,针对每种战略组织多个一条龙团队平行攻关,为疫情防控赢得时间,提出更好的防控策略。
目前各地医院正在积极行动,以提高检测的可及性。据了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4月24日起将面向14岁以上全部人群提供“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和“新型冠状病毒血清抗体检测”医疗服务项目,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新冠病毒检测需求。
文:健康报记者 王潇雨
编辑:管仲瑶
审核:陈会扬 曹政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