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你当时有没有做万一回不来的思想准备”这一提问,刘洋果敢而决绝地回答:“若一去不返,便一去不返。”
|作者:二水
|编审:苏睿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又有新身份了!
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在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仪式上,正式公布2020年三位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他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
从一个天真俏皮的小女孩,到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用了15年。
其间,她经历重重选拔,突破层层极限,最终得以和两位战友乘坐神舟九号飞船,飞上茫茫太空。
如今,太空之旅已过去8年,没有飞行任务的刘洋每天做的事情很简单——为下一次飞行时刻准备着……
1680小时
实际上,飞行并不是刘洋最初的梦想,她更没有想到自己会飞往蓝天、太空。
小时候,刘洋的理想有很多——医生、律师、白领丽人……直到高三那年,中国空军第一次在河南省郑州市招收女飞行员,她的命运也就此改变。
当时,刘洋的学习成绩优异,是上重点大学的“好苗子”,再加上她视力好,身高也符合标准,班主任觉得机会太难得,就帮刘洋报了名。没想到,刘洋一路过关斩将,成为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的一名学生。她也是郑州市首个被录取的女飞行员。
虽是家里的独生女,但刘洋从不娇气。为早日飞上蓝天,身体素质较差的她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
每天晨练时,别人跑5公里,刘洋就跑7公里,刮风下雪从不间断。第一次跟部队野营拉练,她的脚掌起了水泡,但倔强的她宁愿一步一步往前挪,死活也不上“医疗车”。70多公里拉练回来,脚上的水泡都连成了片,医生只好把她脚底板的表皮全部切除掉。
四年的航校学习,充满了辛苦和汗水,坚强的刘洋从不向父母哭诉,更不让父母去看她。
毕业时,她以全优的训练成绩成为优秀学员,并被分配到有“女飞行员摇篮”之称的广空航空兵某师,成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一名飞行员,也就此成为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
翱翔在蓝天下的女飞行员看起来飒爽英姿,实则充满了风险与挑战。
2002年9月的一天,刘洋驾驶战鹰进行一项俗称“盲飞”的仪表飞行。飞机离开地面,她刚发出“收起落架”口令,便听到“砰”的一声巨响,一股鲜血喷到风挡玻璃上,座舱内立刻充满了焦糊味。
危急时刻,刘洋表现出少有的镇定。她集中精力保持住状态,和机组同事密切配合,在能见度不足2公里的情况下,实施紧急着陆,成功降落后一检查,发现飞机共撞上了18只信鸽,有两只被吸进了进气道。如果应急处理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安全飞行1680小时,是刘洋写在蓝天上的骄人历史。
我的极限点是5分钟
2009年,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悄然启动,并史无前例地准备招收女航天员。
此前,中国的航天员都是男性,而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亲和力有利于乘组执行长期飞行任务。同时,对女性生理、心理在太空环境下的考核和数据积累,也是载人航天重要的研究内容。为此,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将女航天员纳入到那一次的选拔中。
经过层层选拔,技能娴熟、个性开朗的刘洋与另一名女飞行员从15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组成了中国首批女航天员。
在太空环境下,“男女平等”,太空不会因为性别不同而区别对待。进入航天员大队后,刘洋与男航天员们一起,日复一日挑战极限、对抗负荷。
比如,增强航天员前庭功能(人体平衡系统)的转椅训练。这种“极具刺激的运动”,一般人连1分钟也承受不了,而航天员需要在高速转椅上连续旋转15分钟。
第一次上转椅训练时,坚持到5分钟,刘洋就开始浑身冒汗、头晕恶心。教员曾提醒过大家,一旦出现呕吐,身体就会产生记忆,下次再上转椅就会出现条件反射。
为了转移注意力,刘洋强迫自己幻想正站在海边看夕阳、看浪花。第一次挺了过去,第二次好多了,后来就一次比一次顺利了,凭着顽强的意志力,她终于闯过了这道难关。
再比如,提高航天员抗过载能力的离心机训练项目。火箭升空和飞船返回时,航天员需要承受巨大的过载(即加速度)。当机械臂高速旋转时,人的全身就像被巨石压住一样,丝毫动弹不得。体液分布也会发生变化,血液不能正常流向大脑。脑部缺氧几秒钟,就会造成“黑视”,甚至失明。训练中,航天员要用一系列对抗动作确保脑部供血充足。
一次次训练,一次次煎熬。刘洋可以像男航天员一样,承受8个“G”的过载,即相当于8倍自己的重量压在身上,并能保持头脑清醒,正常操作。
一天天的积累与努力,终于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在进入航天员大队的两年时间里,刘洋顺利完成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2年3月,根据最终考核结果,她入选“神九”乘组,代号03。
刘洋此次的“太空”工作内容涉及航天医学、工效学研究等诸多方面,共计达数十项。对于一位进航天员大队的“新兵”来说,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为尽快掌握训练内容,赶上景海鹏和刘旺两位前辈,刘洋除了更刻苦、更勤奋,别无它路。她恨不得把一天当成两天,甚至当成三天来用,一门心思扑在学习训练上。此时的她,脑中只有“为祖国出征太空”的信念。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2012年6月15日,“神九”发射前一天的下午,刘洋、景海鹏、刘旺穿着蓝色航天员服装第一次正式对外亮相。
比起两位男航天员,刘洋更受外界关注。她的每次敬礼和发言都会引来格外密集的快门声,还有更热烈的掌声。
镁光灯下的刘洋从容、自信。“我能够有机会代表中国亿万女性出征太空,为此我感到无上光荣……以前当飞行员时,我是在天空飞行。现在当上了航天员,我将在太空飞行,这将是一次更高、更远的飞行。”
第二天,在发射前的送行仪式上,三位航天员身着厚重的白色航天服,再次出现在所有媒体的面前。在盛装欢送、呼喊口号的送行人群前,刘洋笑得似乎更加灿烂。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随着“神九”的成功发射,刘洋将中国女性的微笑带入了太空。
在太空,三位航天员执行神九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刘洋主要是在执行手控交会对接的时候进行监视、支持。此外,她还要完成科学实验任务。
经过长达13天的太空飞行,刘洋和队友们在6月19日安全返回地面,顺利完成太空之旅。当刘洋带着如花的笑容最后一个从神舟九号返回舱出来,向人们招手时,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
作为“中华第一飞天女”,完成使命之后,刘洋又回到了以前的模式,和航天员大队的战友一起积极参加训练,学习有关知识,熟悉飞行手册,了解实验流程和内容,担任飞控值班,提供地面技术支持。针对未来空间站任务,她还对载人航天环境对航天员的情绪影响进行了细致研究。
“我们依然在训练,因为每次的任务都不同,技术更新很快,我们既要学习新东西,还要巩固过去已有的。”
虽然这样的生活很枯燥,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她所钟爱的事业。
最近几年,航天员刘洋又多了新的身份。2013年,她当选中华儿女年度人物,并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6年,她当选为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有时,她也会到院校和机关做讲座,讲述自己的故事。
虽然距离“上天”已过9年,但当刘洋回想起那段难忘的“太空旅程”,她很庆幸自己选择的职业,很感恩自己的岗位为她找到了这样的太空体验,“到了太空,人的情感会被强烈地缩放——亲情、友情、家国情,会被无限地放大;名利、得失、恩怨,会被无限地缩小”。
归来后,刘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航天风险的话题。主持人问:“你当时有没有做万一回不来的思想准备?”刘洋目光坚毅,果敢而决绝地回答:“若一去不返,便一去不返。”
看似简单的十个字,却道出了每一个中国航天员对待任务的态度。
从2003年我国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后,中国航天员先后已有11人、14人次飞向太空,巡游68天,绕地飞行1000多圈,行程4600余万公里,创造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奇迹。他们在太空的一小步,却是中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大步。
载人航天是一项空前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航天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从试验室到各生产企业,从大漠深处的航天发射场到浩瀚海洋上的远望号测量船,到处留下了航天人攻坚的足迹,洒下了航天人登攀的汗水。
比起被人们熟知的杨利伟、刘洋、景海鹏,有许多航天人一直默默无闻。他们倾尽自己毕生的心血,为国家航天事业奋斗着,完成祖国交给他们的任务,这才是飞向太空的意义!
扫二维码:加环环微信
备注“环粉”即可加入环环大家庭
商务合作请联系
电话:010-65363483、65363115
QQ:31448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