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现代科技做支撑,让恢复期血浆这个古老的技术重新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要手段。”采访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副所长刘忠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
作为在输血医学领域深耕近30年的专家,刘忠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向院校提出建议,论证了恢复期血浆救治患者的可行性。3天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恢复期血浆治疗新冠重症患者临床研究”科技攻关项目组火速成立。1月28日,作为项目组负责人、恢复期血浆治疗国家专家组成员,刘忠带领团队随四川省第二批医疗队飞赴武汉,开展恢复期血浆治疗的临床救治和科研攻关工作。在武汉,一待就是71个日夜。
“这次我们是带着问题来的”
早上7点多奔波于血液中心和各大医院之间,抽空审核恢复期血浆使用申请和发放血浆,晚上讨论病例到11点多,然后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到次日凌晨2点……这是刘忠团队在武汉一线的日常工作状态。对此,他表示,“大家都很敬业,平均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以上。毕竟是自己的专业强项,做喜欢做的事,就能享受其中。”
面对新冠病毒,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的疫情控制和患者救治是各方关注的焦点。“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是目前对抗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但它们的研发周期较长,对于新发疾病‘远水解不了近渴’。”刘忠说,恢复期血浆疗法其实由来已久,其本质上就是抗体治疗,此前在抗击西班牙大流感、麻疹、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疾病时,均发挥了一定功效。
在无计可施的时候,血浆疗法往往成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因为该方法在供者选择、血浆有效成分、受者使用等方面,严重缺乏标准化,业界对其看法不一。“特别是,恢复期血浆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原体效果也不一样。”刘忠说,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做一个标准化的临床研究对照设计,证明血浆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到达武汉后,项目组用最短时间取得湖北省卫生健康委许可,获得武汉血液中心及多家临床医院的配合,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我国第一个针对恢复期血浆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项目。“这次我们是带着问题来的。项目组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对恢复期血浆治疗的前世今生、背景、存在的问题等了解得很清楚,如果遇到困难能拿出较好的应对措施,也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200多名接受恢复期血浆治疗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48小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率超过50%,72小时转阴率超过75%;应用恢复期血浆治疗的危重型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这样的临床试验结果让刘忠和他的团队感到振奋。种种迹象表明,恢复期血浆在新冠肺炎临床救治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疗效。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接受恢复期血浆治疗。
在救治中做科研
“在救治中做科研,在科研中不断完善救治方案,这是我们的工作重心。”刘忠坦言,最初想到用恢复期血浆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时,只有六成把握,而随着在武汉科研攻关的逐步深入,自己从研究中收获了更多信心。什么样的感染者可以成为供者,恢复期血浆中到底什么成分有效,什么情况下患者可以接受血浆治疗,不同供者血浆和临床指征对临床结局有何影响等,均成为刘忠团队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不断优化研究策略,在武汉建立了病毒载量、抗体检测等3个实验室和1个采集室,在供者献浆适应性特征、恢复期血浆的抗病毒效应及有效成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及应用研究。”刘忠说,凭借团队背后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前后方良好的协作机制,项目组摸清了新冠病毒感染者恢复期血浆的有效成分和不良反应处理方法,通过供者选择保证供者安全,通过血浆质量控制保证血液质量,通过对患者的精准施策控制不良反应发生,使得治疗效果不断提高。
“恢复期血浆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一直是困扰业界同行的难题,好在我们就是研究这个专业的,对于各类输血的不良反应非常熟悉。”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不良反应重点实验室主任的刘忠表示,团队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恢复期血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即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也能通过技术较好地控制住,“慢慢地,研究得到了患者的口口相传和医疗机构的认可,路越走越顺”。
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刘忠参与起草了《新型冠状病毒恢复期血浆治疗方案(第二版)》《恢复期血浆治疗诊疗方案和输注效果评价指标》,初步制定了新冠肺炎恢复期献浆者筛选标准,建立了恢复期血浆质量检测标准,并初步确定恢复期血浆临床应用的适应证、非适应证。目前,他正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新冠病毒感染和恢复期患者体内保护性抗体的研究。
刘忠近来还接到了很多国内外同行的咨询,他多次通过直播连线介绍恢复期血浆的治疗经验,受到了美国、意大利、德国等专家的关注。“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针对新发病原体的防疫新路径和办法,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恢复期血浆是否安全、有效、可用。”刘忠说。
让方法可复制是下一步方向
此次驰援前线,刘忠对恢复期血浆治疗有了新的思考。“虽然恢复期血浆疗法针对不同病原体的研究思路具备了,研究方法、研究路径也都清楚了,但不代表对任何一种病原体都有效果。”刘忠说,下一步,想把这项技术做得更稳定、更加标准化、更容易普及。
研究壁垒依然存在。刘忠表示,尽管目前已经把恢复期血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到一定程度,但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有些深层次的科学问题还没有完全摸透,“假设以前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现在我们把它控制到了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对于患者来说,风险依然很高。如何进一步保证患者安全和治疗有效,还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此外,针对恢复期血浆的抗病毒机制,仍有不明确的地方。“抗体究竟是如何攻击病毒的?真正的发生机制还要通过基础研究去阐明,使治疗更加精准。”刘忠说。
如何让恢复期血浆救治更多的重症患者,是刘忠目前最为上心的事。“尽管我们日夜在忙,也仅救治了200多人。只有把疗法推广出去,才能让更多患者受益。”刘忠说,当下最大的问题是项目组的经验不容易复制,除了检测技术、检测方法、检测试剂全部由自己研究设计外,还需要高精尖硬件设备做支撑,“如何把高精尖技术变成简单可及的设备,使这项技术普及推广成为常规的、标准化产品,是下一步的工作重心”。
“供者选择、血浆质量和受者指征,是保证恢复期血浆疗法安全有效的关键三要素。从保证供者安全,到保证产品质量,再到保证患者安全和治疗收效,系列组合起来才能称之为恢复期血浆疗法。”刘忠强调,恢复期血浆不是灵丹妙药,只有适合的患者才可以使用,希望管理部门、医疗机构能正确对待这项技术,不要盲目使用。
文:健康报记者 王倩
编辑:管仲瑶
审核:陈会扬 曹政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