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事说:
真正的爱是看见,是尊重,是“虽然我不理解你的做法,我却不会阻止你,但你要懂得自我负责”,必要的时候给予支持。
/01/
母亲“勒索”,只因儿子想逃离
皮克斯动画《包宝宝》,讲述了一位母亲与“包子宝宝”的故事。母亲独自制作包子,其中一只包子突然有了生命力。
她非常宠爱这个突然降世的小生命,每次出门都把它抱在怀中,并且满足它所有的愿望。
包子宝宝一天天长大,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厌烦宠爱背后的控制。趁母亲外出偷偷出去踢球,在自己的房门上贴上“禁止进入”的标识……
包子宝宝用这些举动表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想唯母亲的意志是从。
母亲无法容忍包子宝宝的“独立宣言”,为了挽回儿子的心,她辛辛苦苦地做了满满一桌子菜,可是包子宝宝根本不领情,这桌子菜最终由母亲独自消灭。
Photo byEdu LautononUnsplash
包子宝宝把未婚妻带回来,并表示要和女朋友一起出去生活。这次母亲显然急了,声泪俱下地说:“你跟她走了,那我怎么办?”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走了就是不孝,会对我造成巨大的伤害。如果你不想做不孝子,那就给我乖乖留下来。
但是包子宝宝根本不理会母亲的“潜在威胁”,还是准备离开。这位母亲做出一个非常惊人的举动:一把抓住了包子儿子,塞进了嘴里。
这是一个带有魔幻色彩的故事,却深刻揭示出诸如亲子、夫妻之类的亲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故事中的这位母亲,眼看无法阻止儿子离家,便使出威胁的手段。
这种手段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情感勒索”。
/02/
情感勒索是关系杀手
当有人用关系控制手段持续支配身边的人,使其必须对其有求必应,被支配者不得不牺牲自己的需求及人格,这种情况就是非常典型的情感勒索。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书中,对这种行为做了非常精准的描述。情感勒索具有特定对象,一般针对最亲密的人实施。
对于这类勒索,陌生人通常会嗤之以鼻。
假设路上有个人对你说,如果你不给我买那家精品服装店的新款服饰,我就死给你看。你回答他只有三个字,神经病。
但是和你有亲密关系的人提出类似的要求,就无法做到完全释怀。
因为TA能掌握你的弱点和秘密,你在心里非常在乎TA,所以便能开启“情感勒索”的运行机制——使用暗示、威胁的手段,达到迫使对方去做不想做的事。
Photo byTim BogdanovonUnsplash
情感勒索有几个明显特征:首先是提出一个不合理的要求。每个人都会向别人表达诉求,通常这类诉求考虑到实际情况,在对方能力范围以内。
因此这类提要求的行为,就不能被称作“情感勒索”。与之相对应的是,情感勒索的要求一定很难办到,让被勒索者极其为难。
其次是采用施压的方式,强迫对方接受。因为要求不合理,被勒索者不大可能非常爽快地答应。勒索者不得不使用施压手段,让对方明白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必须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最后是使用威胁手段,逼迫对方屈服。被勒索者做出最后的顽抗,勒索者打出最后一张王牌——威胁。威胁就是不听从自己的要求,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面对威胁,很多人只能屈服。
不过,这种屈服只是暂时的,因为情感勒索的本质带有强迫性,扭曲了正常的关系,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危害。
情感勒索对被勒索者更为直接伤害,它会摧毁受害人的自我形象,持续屈服到最后会失去自信,无法说出自己的想法,自我怀疑、恐惧和内疚感,会一直折磨他们。
与此相对应,勒索者会肆无忌惮地提出更嚣张的要求。情感勒索也是“关系杀手”,如果关系建立在情感勒索上,又怎能相互信任、尊重?
/03/
理所当然的受,命中注定的痛
既然情感勒索的危害性这么大,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依然大量存在?这需要从勒索者和受害者两方面分析。
从勒索者这方面来说,他本身非常脆弱,忽视了自己内心的匮乏。这样的人成长在不幸的家庭中,小时候很多要求无法得到满足。
通过正常的途经和渠道,无法获取想要的东西,那就只能剑走偏锋,采用“情感勒索”这样非常规的手段。
假如勒索者在第一次勒索时未能得逞,对方在他的百般施压、胁迫下,依然坚持不遵从他不合理的想法,那么他就会意识到这种方式是无效的,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再会采用类似的方式。
不幸的是,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点。我们从小信奉“退一步海阔天空”,特别是对身边最亲密的人,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TA高兴、舒心。
殊不知这样毫无原则的退让,无形间助长了TA进行情感勒索的“嚣张气焰”。
Photo byDaria ShevtsovaonUnsplash
此外,受害者身上有“三感”:责任感,愧疚感,恐惧感。这三种情感成为被情感勒索者利用的武器。
先说责任感。每个人都要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需要承担对伴侣、亲人、朋友以及社会上其他人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种利他精神,有些时候需要做出一定的自我牺牲,满足他人的需求。但是作为情感勒索的受害者,他们身上的责任感完全超出了正常水平,变成了非理性的自我牺牲。
其次是愧疚感,有点类似于孟子提出的“四心”之一——“羞恶之心”。愧疚感是约束个人行为的道德准则,当我们做出有违良心之事,它会让我们产生内疚、自责等情绪。
而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对于勒索者的愧疚感,其实是虚幻的。他并没有做出对不起勒索者的行为,完全不必背负这样的道德谴责。
最后是恐惧感。人是社会性动物,害怕被孤立。受害者正是出于害怕失去一段亲密的关系,签下了情感勒索这份不平等协议。
情感勒索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行为,到最后会变成“理所当然的受,命中注定的痛”,受害者根本无力摆脱。
这有点类似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
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
情感勒索者在要求满足后,会对受害者进行一些奖励,由此受害者不记得被勒索时的场景,反而会感激勒索者。
这样即便他们有能力摆脱情感勒索,在主观上也不会去实施。这种有能力摆脱却不愿摆脱,被称作“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电击前笼门打开,狗没有逃命,而是倒地开始呻吟和颤抖。
很多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就如同试验中这些可怜的生物。他们明明可以不做受害者,却主观上接受了这种命运。
/04/
情感勒索这种病,有办法治
了解了情感勒索的特征和危害,下面看看如何应对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者表面上强大、咄咄逼人,实际上处在弱者地位,缺乏自我认知,受不了别人的拒绝,没办法和别人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采取这种手段。
而被勒索人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上风,勒索人要求的事需要被勒索者同意。被勒索人完全有底气、有自信面对情感勒索行为,不要恳求勒索人改善态度。
不管他们怎么怪罪,被勒索者都不要改变态度,拒绝轻易地软化和妥协。
做到观念上不轻易妥协,下一步要懂得“踩刹车”。情感勒索者不断施压、变相威胁,就是希望你能尽快做出顺从她意愿的决定。
人们往往会在仓促间做出一个错误决定,被情感勒索也不例外。也许只有在那个特定的时刻、环境中,你才会接受如此屈辱的条件。
等到今后想撕毁,又会面临新一轮的情感勒索,到时候再拒绝的勇气只会更低。
面对情感勒索时,首先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不必着急立刻做出答复,尽管这么做会让情感勒索者非常不爽,会进一步施加压力,但是必须养成这种习惯,坦然地面对内心的不安和负罪感。你要反复对自己说:“着急的不是我,而是TA。”
哪怕对面是你最亲密的人,也不能改变这个初衷,不要被对方的情绪带走了节奏,更不要在第一时间就向勒索者竖起白旗。
问题还要解决,但是必须等到情感勒索者的情绪回归理性的时候。你可以对她这么说:“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来聊聊”,或者“我会仔细考虑你的想法。”
倾听的过程中,适度运用“共情技术”。“共情技术”是心理咨询中的一种手段。
心理咨询师认真倾听来访者的叙述,进入来访者的精神世界,并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验这个精神世界,然后用言语准确地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建立与来访者的信任关系。
Photo byLilly RumonUnsplash
我们完全可以将这项技术,用于我们的日常沟通中。通过这种方式,让对方感觉你站在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用引导的方式,让她发现刚才所提出的诉求中存在的问题。等到情感勒索者的情绪不再这么激烈,后期的沟通也会更顺畅。
凭什么活成你想要的样子?每当面对情感勒索时,我们必须在心里问自己这个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甩开情感勒索的链条,拥抱幸福快乐的生活。
THE END
▼ 还有好看的 ▼
作者:嵇振颉
编辑:北楼8层女同事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