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的一篇推文《我月薪4万,把 Chanel 买成了彩虹》(点这里看原文)发出之后得到了大家来势汹汹的讨论,留言只能放出100个,后台还有很多优秀的小作文未能公布于众。
其中大家聊的最多的就是是否应该攒钱买包包(奢侈品)?
鉴于大家对此有太多话想说,我们就“如何看待买包与消费的关系”采访了7个来自不同领域的朋友。
我的观点是:用攒的钱买包,不如用这些钱去理财。
我和我老公这些年的感悟就是:买什么都不如用钱买“自由”,这样的人生会更幸福。
越早开始进行财富积累,长远来看就会越早获取财务自由 - 你可以更早地实现"不为了工作而工作",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陪伴家人,去教育孩子,去做想做的事。这不爽吗?
这么多年了,“积累财富是你挑战世界规则的底气”这句话,对于和我价值观相同的人来说真的无比受用。你更同意谁的观点?
赚钱目的就是为了花,至于什么时候花,怎么花,就抱着一个原则,让自己快乐就好。
我喜欢的包虽然贵,但是买它能使我感到快乐,退而求其次,看似省了钱,其实是既花了钱,心里也没多开心。
所以,我只会买我想要的,哪怕“不在能力范围内”。
惭愧,曾持续提前消费,一直刷卡买包,直到拆东墙补西墙,需要“以卡养卡”。这并没有影响我基本的物质生活水平,我是在保证吃喝出行的情况下刷爆卡的(捂脸),而且有了动力去赚更多的钱。
只是确实没什么存款,现在上班4年,这种消费观还没被动摇,可能以后会变的,但不是现在。
自己赚的钱想怎么花怎么花,不过要注意别被资本裹挟盲目消费,买自己真正想要的就好。
Anyway,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攒钱买房,看准时机投资房才是人生大事。
从奢侈品消费当中获得快乐是一种值得尊重的生活方式。
我不太理解“攒钱买包不如买房”这句话的逻辑?我觉得两者是可以共存的,不一定要舍弃其一。
如果50岁以前的时光都可以叫做青春,我依旧觉得一个人的青春很短暂,需要及时行乐。
收入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在满足基础的衣食住行以后,在其中任何一点上花钱都是有意义的。别说什么资产留给后代,压根没想生孩子。
我对于奢侈品有执念,第一件奢侈品是 Rimowa 的箱子,现在还陪着我走南闯北,看到就心情好,很能提升幸福感。
最新的两件奢侈品是 Hermes 的包,目前摸它俩比摸我男友多。不论是我的 Rimowa 还是爱马仕,它们真的都很值得。
可能有人把80%的工资强行储蓄后觉得很幸福很安全,有人月光后觉得很满足很刺激。这都完全没毛病,因为重点是,你是否能与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平共处?是否心安理得?
如果月月月光,越越越慌,那就要正视一下自己的焦虑了,考虑一下自己的财务和消费,与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是否匹配。
总之一切看自己的接纳度,别想那么多,生活哪那么复杂。
高中时候,我们班有个富二代,她的英文成绩全班倒数,但是却知道 Hermes 的 H ,和 Louis Vuitton 的 S 在法语里都是不发音的。
对奢侈品牌的了解就像自家开的一样,从发音到拼写再到历史都能纠正柜哥柜姐。
当时我觉得她厉害极了,为了能跟她成为“志趣相投”的真朋友,我编了一连串的谎言让父母给我买了人生的第一个 Gucci。
它给了我第一次的“体验”,提着它时的“光鲜”让我觉得仿佛跟她是一路人。
虽然后来我恨不得每天在它外面套个塑料袋保护起来,包还是以不可逆的状态迅速老去,我的心肝宝贝开始变旧了。
有一天我假装不经意地问她在哪里保养包包,“没有保养过啊,旧了就不要了,又没多贵。”
这不是装x,而是她真实的生活状态。
去她家玩时,我看到她的衣帽间比我的卧室还大,她全身上下穿的用的也都是大牌,好不容易看上淘宝一条2000多的裙子,结果因为大了懒的退直接送给了我......
对于她来讲,那些奢侈品不过是日常的必需品罢了。
当时我那颗脆弱的小心脏啊,看着我拼命护着的 Gucci,不单我自己,我觉得连那个包都在笑我。
这件所谓的奢侈品,不仅没能让我的价值“升级”,反而在我与最向往的生活之间划下了更鲜明的分界线。
很多东西真的不是一两个包就能满足或者解决的,省吃俭用攒钱买来的东西,只会成为自由生活的束缚与禁锢。
现实中,也没有人会认为一个连日常生活品质都不到位的姑娘拎的 LV 是真的;同样,如果脑子里没有一点“内容”,还张嘴就爆粗口,也没人能看上你那张擦满 La Prarie 的脸。
那时我月入10000块,我会节衣缩食两个月买一个 Prada 的包,再节衣缩食两个月买个 Saint Laurent 的包,然后我看着同事的新款和代购们刷屏,欲望开始升级。
接下来我拼命工作直到升职又两次加薪,我会不吃不喝一整年买一件 Burberry 的风衣和一只二手 Hermes Birkin。
可是没多久,同事就收回了羡慕的目光,“那个谁谁就一个爱马仕?一件风衣?”
当时暗下决心:靠,老娘继续奋进,再拼几年要拿下更多只爱马仕,其中还得有 Birkin 金刚色。
那时为了通过买包买鞋买衣服成为“高奢圈”人设我长了3个肾。
可当时我却并不知道真正的“高奢圈”是什么样的玩法。
“高奢圈”会把爱马仕买成彩虹,不只,材质、大小、内外缝也要分别备齐,有适合日间商务活动的,有适合假日行动的......
HK 的名表装柜,面对“高奢圈”可以直接打4折,我这界平民就多掏6成。
“高奢圈”的奢侈品总能避开被油烟,阳光,风沙,雨水,尘土的侵蚀。那种环境小羊皮底的鞋都可以丝毫不为鞋底磨损而发愁。
而我,为了双7k的鞋不被伤害,坐地铁永远踮着脚尖宛如芭蕾演员,脚被碰一下立马抬脚低头仔细端详;突然下雨我会到小卖部买两个塑料袋套在脚上,在很可观的回头率中尴尬爬行。
为了“高品生活”,我捉襟见肘。这个世界有很多游戏规则,我为了 logo 为了人设而买东西,不止那些东西在驾驭我,规则也在驾驭着我。
“控制物欲是你敢于不被这个世界规则所改变的勇气”。曾经傻乎乎的被驾驭,还以为自己在驾驭。
永远不要为让别人高看一眼而买东西。
年轻时曾败败败了几年的时间,那会真的是除了生活消费外,就是买包包和其它大牌货了。
因为是自由职业,收入忽高忽低。时不时地也会把用过的包送到二手回收店转手,收回的钱再添点又买另外一个包。也为了买包好几次放弃了去旅行。
后来进了现在这家律师行,对于“收入水平”这个词的理解有所变化,它应该是指较长时间内的稳定收入,也可以说是靠自己能力所收获的持续增长。
在律师行业做久了也见了很多“朝不保夕”的奢侈品持有者,业务好或者风口到了,就飞起来赚5万买个香奶奶CF,下个月风停了猪摔了火速转手套现;一辆玛莎拉蒂落地1年被转了4手,做了2次抵押;一块伯爵放出来还依依不舍差点泪目。
这就是一种“买得起”但“用不起”奢侈品的状态,买得起不等于合理消费。
我不是幸祸乐灾,但我庆幸在工作场合总是见到这种客户而让我一直清醒。
工作多年,我总结出来只有两种情况需要奢侈品。
a.工作需要,它们是你的社会名片,有助于你征服客户
b.你想买的奢侈品有持久的使用效用,能降低你购物所需的时间成本
我和我男友的大牌货都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购买的,我们的“硬货”不多,不论是我的包包、衣服、鞋还是他的那些 Prada/Armani/LV 西装,Prada/Hermes 鞋以及好表都会在必要的时候使用。
而当你的段位高到手提环保袋,身穿程序猿衬衫,脚踩棉布鞋对方都抢着接近你的时候,你就不再需要这些奢侈品的加持了。
7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各有各的精彩。作为资深的奢侈品使用者,欢迎你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意见噢!
本文编辑:熙紫
美术编辑:晶晶
点“在看”的人
都会拥有一柜子的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