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是一个不尴不尬的年纪。
大部分人刚刚踏入社会,同时还没有褪去校园的青涩。一方面,已经迈进“奔三”的行列,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
25岁,很多人开始崭露头角,意气风发;也有人默默修行,厚积薄发。
曾经,有一位姓周的青年学子,远渡东洋,学习当时先进的医学知识。而然,在异国的他更深刻地目睹了国家的衰弱、国人的麻木。他认识到,学医只能救助少数人,文学却可以唤醒大量沉睡中的人,从而坚定了弃医从文的决心。
没错,他就是周树人,未来将以“鲁迅”为笔名成为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那年,他正好25岁。
25岁是一个思想激烈冲撞、变动的时期。这个时期或许能够奠定人一生的走向。
今天是“五四”,在这个与青年有关的日子,书单君和你聊聊,那些如今的名人大咖,他们在25岁时,都在做些什么?
1986年5月9日,北京工人体育馆上演了“让世界充满爱——百名歌星演唱会”。彼时,国门刚刚打开,大量新文化、新思潮涌入,许多新事物成为一时风尚。中国流行乐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兴盛。
演唱会请来的都是当时最著名的歌星——韦唯、程琳、付笛生、蔡国庆……然而,演到中途,一位身材瘦小、名不见经传的青年登上台。只见他手持吉他,裤脚一高一低,几乎是吼着唱出了第一句:“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
他叫崔健,那首《一无所有》宣告了中国摇滚乐的诞生。“摇滚乐”从此成为那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那年他25岁。
那些年,大街小巷上全是听摇滚乐的年轻人。音乐唱出了他们追求自由和梦想的心声。其中就有一个年轻的北京小伙儿,整日痴迷崔健和英美摇滚乐。在一次看演出时,他忍不住跳上舞台,唱了一首英文歌,惊艳四座。
他叫窦唯。由于天生的好唱功和舞台表现力,他后来被邀请加入黑豹乐队,凭《无地自容》等作品迅速成为中国摇滚代表人物。然而,这还远不是他的辉煌。
1994年,25岁的窦唯与何勇、张楚一起登上了香港红磡体育馆的舞台。那是中国摇滚乐第一次在香港举办大型演唱会。那场被称为“中国摇滚乐实力”的演唱会大获成功,至今仍被视为难以超越的巅峰。
窦唯头一个出场。利落的短发、黑色西装以及唱腔,令人过目难忘。那可能也是许多乐迷眼中窦唯最光芒耀眼的时刻。
与此同时,台下有一名特殊的观众。她叫王菲,几个月前刚刚将“王靖雯”的艺名改回本名。演唱会结束后,主持人特意找到王菲,问窦唯表现得好不好。王菲腼腆地用手捂嘴说“不错”。
当时,与窦唯同岁的王菲也正处于演艺生涯的巅峰。《容易受伤的女人》《执迷不悔》《我愿意》等作品,已令她火遍两岸三地。有记者采访25岁的王菲,问她目前最烦恼的是什么。心直口快的她直接回答“现在我最大的烦恼就是……太红了。”
说完,她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那些年,似乎什么都是新奇的,每个人都跃跃欲试。与流行乐一同进入国人生活的,还有“炒股”。1993年,一位叫马化腾的毕业生设计了一个“股票分析系统”,被某公司看中,以5万元收购。
之后几年,中国股市一路长虹。马化腾和小伙伴一起,开发了炒股软件“股霸卡”,并开始用赚来的钱投资股市。1996年,马化腾25岁,随着股市大涨,他手里10万元的本金迅速变成70万,为日后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要知道,当时人们的月工资水平也就几百元。
两年后,马化腾与几个同学共同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就在马化腾开始腾飞时,一个名叫韩寒的中学生开始往《少年文艺》《萌芽》等杂志投稿。1999年,韩寒以《杯中窥人》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迅速引发社会热议,成为“韩寒现象”。
随后的几年,他出书、玩赛车、出唱片,每个领域都玩得风生水起。2007年,25岁的韩寒博客点击量过亿,成为新一代“意见领袖”。那时每当发生什么新闻事件,大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韩寒的博客。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有些人的25岁,已然光芒四射,成为大众眼中的焦点。
那一年,他们风华正茂,一切刚好。
25岁,他们还在迷茫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的25岁都那样意气风发。迷茫才是大部分人的真实状态。就算如今已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们也不例外。
1961年,25岁的钟南山刚刚从北京医学院毕业,留校当了老师。在他的青年时代,让他最意气风发的,并不是医学,而是体育。
中学时代起,他在体育方面能力就非常突出,短跑达到专业运动员的级别。当年他曾到国家田径队去试训,最后遗憾落榜,才决定走上了医学的道路。
25岁时,钟南山又以老师的身份,参加了北京市运动会,拿到了男子十项全能的亚军。
尽管如此,对他来说,未来依然是一片迷茫。跑得快,却不是体育生;毕业于医学院,却不以医术见长,实在是一个令人尴尬的身份。
此后的十年里,他下过农村,当过工人,做过校报编辑,因为会吹黑管,还干过一年多的文艺宣传队。种类繁多,可都干不长久。最后,因为感觉在北京发展无望,钟南山决定“逃离北京”,去广东谋一条生路。
35岁那年,他才终于当上了医生。在医学界里,这个年龄正是上升起步的阶段,而钟南山却还是个“医界小白”,一切都从零开始。
1979年,钟南山正在医学之路上奋进的时候,有一个在河北当兵的山东青年,正为了不能提干而苦恼。
那时,他24岁过半,已经是三年多的老兵了。按照惯例,三年的老兵如果没有提干,就要退役返乡。他不愿意回去,但也没有提干,就一直在兵营里苦熬着,希望闯出一条路来。
1980年,政治部下达了一条新命令——24岁以上的士兵不再提干。这个年轻人,正好25岁。
他苦苦熬了四年的提干道路,眼看着没有希望了。前路茫茫时,他只好靠写作来抒发苦闷。
26岁那年,他才终于在保定文联下的一个小小的文学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春夜雨霏霏》,题目旁边是他的笔名:莫言。
那个年代稿费颇丰,一篇71块钱,而当时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有52块。小说发表以后,老兵莫言才终于引起了领导的注意,被破格提为了梦寐以求的干部。
梦想成真的莫言,绝想不到这作为“提干垫脚石”的写作,会为他带来多么巨大的名声和荣誉。
25岁时,文字在莫言的笔下,是通向干部职位的蹊径,而在王小波手中,文字是他的泡妞法宝。
王小波在《绿毛水怪》里说,他在25岁遇到了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开始了他的情书轰炸。
“爱你就像爱生命。”“一想起你,我这张丑脸就泛起微笑。”
后来不知多少文艺青年,都被小波的情书迷得死去活来。写这些情书时,他正是25岁上下。
25岁的王小波,籍籍无名,没有展露一丝头角,就是个喜欢写作的丑青年。
李银河第一次见王小波时,都被他的丑吓到了,后来她回忆说:“当时真是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么丑。不但丑,丑中还带着一点凶样。”
1978年恢复高考,26岁的王小波进了人大。面临分科时,他在文理科之间犹豫不定,李银河告诉他:你是有才华的,应该选文科。
但小波仍然没有自信。他觉得写作很难维持生计,最终还是选择了稳妥的理科。他还是希望能先有点手艺,先养活自己。
至于未来自己到底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就放到未来再去想吧。
如今的他们……
如今,“中国摇滚乐教父”崔健已经快六十岁了。尽管江山代有才人出,但在许多人心目中,崔健仍是不可取代的。
崔健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还是几年前出新专辑《光冻》的时候。然而,无论是他的“老粉”还是新生代乐迷,这次都没有买崔健的账。
《光冻》的豆瓣评分仅为7.1,而他之前的专辑大部分都维持在9分以上。有网友评价说如果这张专辑出现在八十年代,会觉得很牛,但如今,只感觉过时;还有的网友更是直言不讳:“跟整个时代是脱节的”。
曾经开创了一个时代,并且引领时代的歌者,现在似乎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与崔健不同,窦唯留给人的身影愈发捉摸不透。那个曾用高亢的嗓音唱出《无地自容》的摇滚青年,如今早已抛弃了歌词。从1999年的《幻听》以后,窦唯取消了歌词,即使有少许人声,也不过是朦胧的念白。
窦唯一直是话题人物,但公众的关注点几乎都不在他的音乐上。与天后的婚姻、烧车事件、窦靖童的父亲、甚至坐地铁,都比音乐更能吸引眼球。
在许多人眼中,窦唯不再唱歌,也不再“摇滚”,是中国摇滚乐从辉煌走向落寞的象征。不过,也有许多人将窦唯看成最纯粹的艺术家,谁说做音乐就必须要打榜、开演唱会、参加电视节目呢?
况且,窦唯一直在默默创作。2000年以后,他出版了三十多张专辑,当然,无一例外是没有歌词的。最新的发行于今年四月,名为《后·疫》,只有一首曲子,将近四十分钟。
同样“失语”的还有韩寒。自从“代笔事件”后,韩寒不再有新的小说问世,也不再对社会事件做出回应。取而代之的,是拍电影和晒女儿。同时,已快进入不惑之年的韩寒,似乎否定了25岁的自己。
在一次访谈中,韩寒坦言“退学是一件失败的事情,不值得学习”,而杂文很容易使自己成为“鸡贼”的人,“只想着怎么煽动更多人的情绪”。有人在微博留言“我们和他一起成长了,也和他一起老去”。
当年那个笔锋犀利、无所畏惧的天才少年,注定只能成为远去的背影。
与他们的“落寞”相比,马化腾的“商业帝国”依然伫立,大有“号令江湖”的气势;天后王菲已然成为传奇,即使近几年只唱一些影视剧的插曲,每一次仍是舆论头条。
如今再看,25岁,仿佛是人生的分水岭。
少年时的迷茫,是对于未来,毫无方向。中年时的迷茫,是不知道除了这样,人生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性。而25岁,正处在这两者中间。
未来该往哪去,方向上可能已经有些模糊的想法了,但那方向又随时会变,随时可能翻新重来。
书单君有很多25岁左右的朋友,他们焦虑、困苦,感觉找不到人生的出路。
因为人总是习惯于把未来,看作是当下自己的自然延伸,好像认为现在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未来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
其实并非如此。如果这样线性的看待人生,未免太无趣了。
25岁时籍籍无名的王小波,也想不到他会成为一代文青的精神领袖,多少人甘愿自称“王小波门下走狗”;
25岁还没当上医生的钟南山,肯定动过放弃医学道路的念头。老大不小了,身边的人一个个走上固定的轨道,而他还漂泊在异乡,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到底有没有价值;
25岁还没发表过作品的莫言,更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中国第一位拿诺贝尔奖的作家。
如今很多还没到25岁的人,就已经觉得青春不再,再也不敢奢谈诗和远方。往后的人生应该乖乖娶妻生子,或者找个安稳的营生。
尤其是今年,焦虑在普遍漫延。书单君有好几个年轻的朋友,原本还在寻找就业方向,打算再试试,再闯闯,结果因为疫情,纷纷选择关掉了自己的舞蹈教室,注销了自己的公司,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回老家考公务员去了。
而早已度过25岁的人,回想25岁,会觉得那正是当打之年,未来还有无限可能。不该这么早就寻求安稳。因为一旦安稳下来,前方几十年的道路,就会是一模一样的。
或许那个王小波笔下“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边半明半暗的云”的年龄很快就会过去;或许我们也会有一天,像是《步履不停》里的良多,对那些陷入迷茫的年轻人说一句:“你才25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是啊,无论如何,青年是美好的。即使迷茫,困苦,感觉毫无希望,它也是美好的。
它的美好就在于,不论你选择了哪种方式,只要勇敢走下去,脚下就会有路。
主笔 |K、轻浊编辑 | 黑羊
图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个“在看”,给朋友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