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间,关于宋仁宗赵祯的身世,广为流传的就是著名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在清末成书的小说《三侠五义》中,称刘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刘妃工于心计,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
真宗大怒,将李妃打入冷宫,而将刘妃立为皇后。后来,天怒人怨,刘妃所生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婴在经过波折后被立为太子,并登上皇位,这就是仁宗。
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得知真相,并与已双目失明的李妃相认,而已升为皇太后的刘氏则畏罪自缢而死。
真实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呢?让我们翻看宋史,去真实的了解一下这段历史。原来“狸猫换太子”其实源于一段感人的爱情经历。
刘娥,一个出身家道中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子,十几岁就嫁给了一个银匠——龚美,随丈夫到京城做生意维持生计,迎来送往帮助丈夫打理银饰加工买卖。
这个时候,一个年轻的皇族王爷——襄王赵元侃走进了这对小夫妻的生活。不知道什么原因,赵元侃这个富贵闲散王爷和刘娥这个有夫之妇产生了感情,而银匠龚美也成人之美,和刘娥解除了夫妻关系,将她拱手献给了赵元侃。
虽然赵元侃当时只是个皇族王爷,但他这段自由爱情是不被当朝太宗皇帝认可的,刘娥进入襄王府服侍赵元侃之后,不仅没有正妻的名分,连侍妾的地位也最终没有保住。
太宗皇帝鄙视刘娥的卑贱出身,命令自己的儿子赵元侃与其分离,但赵元侃阳奉阴违,表面上将刘娥驱出王府,但背地里,一直始终不渝的坚守着自己的爱情,与刘娥维持地下情关系,这段爱情时期长达十年之久。
十年的时间,没有改变这对鸳鸯彼此真挚的感情,但却改变了赵元侃的人生命运。
公元992年,当朝准皇储赵元僖暴死;公元995年,赵元侃被立为皇储;公元997年,太宗皇帝病逝,赵元侃登基为帝,即北宋真宗皇帝赵恒。
身为皇帝,即拥有了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十年来,赵恒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将自己的真爱—刘娥接到自己的身边,并且长相厮守了。
刘娥当时虽然没有得到皇后的地位,但却是地位极其尊崇的皇妃,最重要的,她一直拥有赵恒的真心。
又是十几年过去了,这时候的刘娥已经四十多岁了,虽然已经没有了光鲜的容貌,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她与皇帝赵恒之间的感情。
这个时候,赵恒也面临着一个天大的难题,他已经人到中年了,但几个儿子先后病逝,出现了无人继承皇位的尴尬局面。
刘娥虽然深受赵恒宠爱,但二十多年来一直无所出,实际上刘娥已经不能再生育了。
为了王朝延续的需要,皇帝身边必须有年轻貌美的妃嫔来尽快完成诞下皇嗣的任务,而后不久,刘娥身边的一个李姓侍女有幸为皇帝生下一个儿子—赵祯。
皇帝赵恒果断的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刘娥抚养这个儿子,并且对外宣布,这个皇子是刘娥所生。
这个谎言其实在当时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但是赵恒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利用自己这个唯一皇子为刘娥所生的虚假事实,不顾朝臣强烈反对,将刘娥这个自己一生的爱人最终立为皇后。
这就是真实的“狸猫换太子”的经过,这里面其实没有什么宫廷妃子间的争斗,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爱恋,真宗皇帝才是这个历史事件真实操纵者,赵恒在得到一个皇嗣的同时,也给了他最心爱的女人他能给的最高荣耀。
历史上,这个李姓侍女其实是个贫苦之家的女子,为生计入宫,只是个伺候刘娥的下人,机缘巧合被皇帝临幸并最终诞下皇子。
刘娥利用抚养她的儿子而登上皇后宝座,但也对李姓侍女表达出极大感激之情并付出实际行动,李姓侍女由侍女身份一跃成为皇帝高等级妃嫔,刘娥并派人在民间将李姓侍女失散多年的亲人兄弟找回加官进爵,让他们一家团聚。
这个李姓侍女在临死前已经身处皇妃的最高等级了,也就是李宸妃(当年武则天在做皇后之前就是宸妃位分)。当然,最终赵恒和刘娥也没有拆除这段谎言,也就是李宸妃有生之年都没有和亲身儿子赵祯相认。
由于年龄太大的关系,刘娥在陪伴皇帝的同时,很难再有精力真正抚育皇子赵祯了,所以她与赵祯名义上是母子,但真正抚育赵祯长大成人的是另有其人,那就是杨淑妃。
因为杨淑妃也无子女,且与刘娥私交甚好,所以赵恒和刘娥很放心的将皇子交于杨淑妃从小抚养。杨淑妃也一直视赵祯如己出,所以皇子赵祯一直以来都喊刘娥叫“大娘娘”,喊杨淑妃叫“小娘娘”。
公元1022年,真宗皇帝赵恒病逝,皇子赵祯继位,即北宋仁宗皇帝,由于当时皇帝年幼,根据真宗皇帝遗命,刘娥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理政长达十一年。
北宋中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时期之一了,老百姓丰衣足食,这和赵恒刘娥长期以来秉持的休养生息的国策密不可分的,后世一致认为刘娥摄政时期政绩赫赫,是一位杰出的可赞誉的历史人物。
公元1033年,刘娥病逝,其生前执政时期的不得意的一些皇族,以赵元俨为首,将皇帝赵祯并非刘娥所生而是李宸妃所生的真相公诸于世,并诬陷刘娥害死李宸妃。
长期以来,其实刘娥与皇帝赵祯之间相处的并不和谐,刘娥摄政期间大权独揽,赵祯更多的时候只是个“虚位”皇帝。在赵祯内心中,肯定是很反感这种关系的,真正拥有皇帝的实权一直是他的梦想。
史书记载,刘娥还在弥留之际,赵祯就命令内侍将刘娥日常穿着的天子服饰替换成太后服饰,刘娥病逝不久,赵祯就将刘娥生前为他指定的皇后郭氏废黜。
通过这些史料,不难看出,刘娥与赵祯已经有很大的隔阂了。刘娥刚刚病逝,赵元俨就把刘娥与李宸妃的往事全盘揭露,还栽赃陷害,这就为赵祯发泄内心多年集聚的不满情绪提供了借口。
当赵祯从赵元俨口中得知自己的出身之后,马上派军队包围了刘娥亲族的住所,准备将刘娥所有亲族灭族,赵祯终于可以不用顾忌所谓的“母子”关系,在刘娥死后对其进行清算了。
但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历史却戏剧性的发生了转变。根据史书记载,赵祯去拜祭了一次他的生母李宸妃之后,就改变了主意,继续用高规格的皇后礼仪下葬了刘娥且依然让刘娥家族享受皇亲待遇。
据传,刘娥在李宸妃死后将其尸身浸泡于水银中,当赵祯祭拜其生母的时候,看到水银中的李宸妃面目安详,并没有被毒害虐杀的痕迹,因此断定赵元俨为诬陷刘娥,所以才放弃对刘娥及其家族的清算。
笔者认为,这段历史记载不能真实反应当时的历史。前文所述,皇帝赵祯多年来与刘娥这位母后已经产生了很深的芥蒂,由于刘娥没有亲身抚养过赵祯,所以这对母子之间大部分的情感只会是“敬重”,很难产生真正的母子亲情。
所以在刘娥死后,皇帝在得知历史真相后,因为没有了“母子”亲生关系,准备清算刘娥及其家族才是皇帝内心的真实想法,不会因为什么水银能保护尸身不腐的托辞而改变。
李宸妃是不是被毒杀的其实没那么重要了,重要是皇帝现在已经拥有了真正的实权,他要宣泄多年被压制的不满。
刘娥在生前其实也预见到了这个事情的发生,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了最后的安排,她诏书皇帝和天下,在她百年之后,要皇帝立杨太妃(即真正抚养赵祯的杨淑妃)为太后。
其实,这个诏书对皇帝来说是多余的,赵祯从小就是被杨氏养大,在赵祯心目中,真正的母亲只有杨氏一人,有没有刘娥的遗诏,杨氏都会被立为太后的。
那么刘娥这份遗诏真实的目的是想提醒杨太后看在以往多年的相处情分上,能制止皇帝的报复行动。
事实上,刘娥没有看错人,她几十年来一直对杨氏的非常照顾终于得到了回报,当皇帝准备报复刘娥将其家族灭族的时候,只有杨太后可以用亲情感动规劝住皇帝。
历史结果证明,杨太后确实也是这样做了,所谓拜祭生母,高规格安葬刘娥不过就是皇帝事后的政治作秀而已。
随着真宗皇帝赵恒,章献皇后刘娥,李宸妃的先后故去,真实的“狸猫换太子”事件也尘埃落定。
事隔千年,我们依然很难判定此事件中当事人的是非对错,不同人,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解读。但无论怎样,历史真实发生的事情都远远比戏曲戏说来的更感人、更人性化。
▍来源:网络,注重分享,尊重原创,侵删。
▍编辑:小雯
(点击下文蓝字即可收听)
一、睡前故事
二、每日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