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寿山石的基本性质、市场发展、利用方式和雕刻手法等几方面入手,分析了阻碍寿山石雕刻技艺发展的六大瓶颈,提出了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六方面对策,目的在于不忘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初心,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寿山石文化。
寿山芙蓉石印章
中华民族拥有延绵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它广泛地体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之中。文化就像基因,参与构建我们的审美观,诸如谦谦君子之道、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等。当这些抽象的概念最终落到实物,就表现为对玉石的喜爱。东方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熏陶,对于含蓄、隐忍的玉石较为推崇。寿山石以其温润的品质,内敛的性格,在精神层面给人们带来的宁静,古往今来,倾倒众生。
寿山芙蓉石印章
一、寿山石的概况
1.基本性质
寿山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寿山村附近,是彩石系列的一个重要品种。根据产地细分,大体分为山坑、水坑和田坑。其颜色缤纷,主要集中在暖色系,以红色、黄色、白色、紫色最为常见,少有绿色、粉色。其中红色、黄色、白色以芙蓉石、都成坑石为代表;绿色以月尾绿为代表;紫色以月尾紫为代表。石质多数为不透明至半透明状,少数半透明至透明者更为珍贵,比如荔枝冻、水冻高山和坑头晶。矿物组成以叶蜡石、阳起石、地开石为主,有较强的蜡质感。寿山石硬度较低,通常为莫氏2.5-3度。因为质地较软,造成寿山石易碎易裂的缺点。但也成就了寿山石作为印章石的盛名,享誉全世界。
关于寿山石的上古传说有很多,比如女蜗补天,朱元璋报恩等。解放初期,因为当地经济落后,寿山石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常用作耐火材料或建筑材料。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寿山石的观赏性得以被发掘,开始用作印章石和大型雕刻件的材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亚洲“四小龙”等新兴经济体崛起,来自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的人们怀揣着资本来到福建福州。基于对中华文化,特别是寿山石文化的共同理解,先富起来的他们以极低的价格大量购入精品寿山石。福州当地群众对寿山石的真正价值缺乏系统的理解,造成信息的极大不对称。等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寿山石这一中华瑰宝的价值。同时,福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寿山石的市场价格不断逼近其真正价值,回归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和面貌,并于近十年达到巅峰。在莆田和福州匠人的着力推动下,寿山石被雕刻成人民喜闻乐见的工艺品及艺术品,受到海内外人们的喜爱。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成为寿山石发展壮大的另一重要因素。寿山石本身的细腻质地、五彩颜色加上外部力量的共同作用使寿山石在21世纪成为四大国石之首。
人类集中开采寿山石始于宋代,繁盛于明清。对寿山石的利用大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最原始的利用方式,人们将寿山石作为普通的石材使用,用作建房铺路和祭祀。第二阶段,是将寿山石锯成印章使用,印章的形状以长方体、立方体和圆柱体为主,在其中一面刻上名字,在手握处雕上古兽,使之成为诚实守信的象征。第三阶段,现代的工艺匠人将佛教、道教等传统文化题材融入寿山石雕刻,使之成为反映佛教、道教以及现代人思想的载体,比如浑圆敦厚的弥勒佛、空灵悠远的山水、花鸟。从寿山石的雕刻手法看,在福州形成以圆雕为主的东门派和以薄意为主的西门派。
特艺城、樟林工艺城、三坊七巷等少数小规模市场举步维艰。个体寿山石小店分散布点。绝大多数小店购买环境糟糕,顾客体验差。没有组织,缺乏规范,与寿山石美名严重不符。
寿山石雕刻从业者大多是家族传承,爷爷辈传给父亲,父亲传给儿子。从业者以男性占据大多数,鲜有女性雕刻者。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初中、高中水平者不占少数。基础教育接受度低下导致雕刻工匠在学习完师傅的一整套技艺后很难有自己的创新。一位工匠终其一生通常只会一种题材的雕刻。比如雕刻弥勒佛的最多还会雕童子,让他雕些蔬菜瓜果就会勉为其难。雕刻薄意的最多会浅浮雕或深浮雕,叫其创作圆雕人物就会困难许多。
作品同质化和低端化是困扰市场的最大问题,石雕被初级技术工人大批量生产,缺少创意。比如目前市场上大量的“指日高升”,“海底世界”主题的产品。
中国的雕刻工匠大致分成几大流派,分别是细腻的苏作,皇家气派的京作、繁复的广作、悠久的仙作、后起之秀河南工等。莆田工源自仙作,一直是国内雕刻界一股重要的力量。因为莆田与福州的地理原因,莆田工匠逐渐成为寿山石雕刻的主力,近些年对福州当地的雕刻艺人的冲击明显。许多年轻人加入了雕刻队伍,采用前门店后工作室的形式顽强地生存。通常的情形是妻子看店、做买卖加照顾孩子,丈夫在后排的工作室做工。生活简单而充满艰辛,工作现场粉尘肆溢,刺激着人们的鼻粘膜。长期在此环境工作严重损害肺功能。
寿山石在品牌化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在黄金、钻石、翡翠等领域均有知名品牌。同处于叶蜡石品类的青田石在青田县政府和石雕产业局的大力推动和宣传下,通过积分制的方式鼓励青田匠人走出去。宣传大青田,宣传青田石雕技艺。一大批卓有实力的家庭作坊正在积极蜕变和升级。一部分青田石雕公司推出了七天无理由退货的优秀制度,这在当今的寿山石经营者中鲜有耳闻。期待寿山石产业将文化自信抗在肩上,勇于克服零敲碎打、散兵游勇的混沌局面,做到产品规模化,作品高端化,做大做强寿山石产业。
寿山汶洋石
在福建省级层面,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的方式,统筹全省有利资源,出台鼓励寿山石雕刻技艺传承和传承人保护的组合政策。从体制层面为老艺人带徒、青年工匠培训、职称晋升,提供明确路径。为有突出社会贡献的名匠人提供养老保险等保障措施,使其老有所得,老有所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真正的寿山石块度过小、过薄,严重阻碍雕刻工匠的技术发挥。把以老挝石为代表的优质叶蜡石加入到寿山石雕刻技艺的用材范围中来,打破寿山石原材料紧缺的局面。继续保持寿山石的传统雕刻技法,形成福州工,天下石的良性局面。鼓励工匠因材施艺,既尊重材质,又要超脱材质的局限。
健全寿山石作品的评审、评价体系对行业的整体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规范区分作品等级,适应市场化需求,鼓励作品创新。“三评价”体系即从作品“主题”、“俏色”、“材质”三个维度上去判断寿山石作品价值。
主题即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寿山石的雕刻主题通常是吉祥的,喜庆的,以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为主,词必有意,言必吉祥。观察选择的石材是否符合主题是重要的一步。比如以“指日东升”为主题的画面通常用浅浮雕的手法,石材多为红色和白色的芙蓉石。以“沙漠绿洲”为主题的场景则选用层次分明的花坑石或都城坑石作为材料,用不同的颜色将近景的驼队与远景的山川区分出来。如果是以人物为主题的圆雕,则主要选取块度大,颜色单一的石种。善伯石、旗降石和月尾石都可以胜任。
俏色源于色彩,又高于色彩。总的来说,作品色彩以醒目、突出,让人愉悦,神清气爽为适宜。其次,作品色彩要求重点突出,前后对比强烈。不同的颜色往往代表着不同的雕刻层次和空间距离的远近。寿山石雕刻是目前所了解的众多雕刻品类中最熟练使用“俏色”技艺的工艺。“俏色”又称“巧色”,指通过石材各种色块的分布特点来决定雕刻的内容,由于寿山石的物理构造多为片层结构,颜色分层明显,智慧的寿山石雕刻师就巧妙地利用这一特质,将作品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其主要特色是将重点色彩或特殊色彩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使观众一目了然材质的亮点。比如将银裹金旗降石的黄色放在人物雕刻的脸部,将都城坑石的分层特性应用于山水中中景和远景的布局。
寿山石的品种多达100多种,现在市场上可见的大约有十几种。由于现在政府禁止寿山石的继续开采,实际上流通的石种不过芙蓉石、高山石、都城坑石、月尾石、坑头晶石、荔枝冻石等少数品种。其中荔枝冻石出身高贵,透明度高,多为结晶体。芙蓉石多有砂岩,去掉砂岩后呈现出凹凸嶙峋之感,难以形成印章料。如果是夹板芙蓉则多为薄片状。都城坑石多以小薄片的形式产出,通常只能施以薄意的雕刻技法。月尾石尚有大块产出。以往不被待见的大山石和山秀园石如今倒成为了紧俏货。
加强对寿山石矿区的监管,积极投入人力、物力保护田黄溪等特殊区域。充分挖掘已故寿山石雕刻艺人的光辉岁月,讲好寿山石雕刻技艺的人间故事。组织力量搜集关于寿山石历史的实物证据、人物访谈、经典传说、特殊技艺,加以整理汇总,形成专著。善于运用现代数字化媒体记录老艺人的看家本领,保存好,利用好。建立寿山石雕刻技艺传承和推广基地,组织中小学生参观。
针对目前寿山石市场分散、弱小的现状,规划筹建寿山石的一站式购买特色街区十分迫切。对众多寿山石工艺品小店宜采取租金减免等优惠措施,激励有创作能力的年轻工匠长期入驻。早日形成集聚效应,实现抱团增长。允许寿山石雕刻艺术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支持社会资本和政府创业投资基金设立寿山石艺术投资基金。加强寿山石旅游纪念品、伴手礼的开发。开发寿山石技艺探求之旅等经典旅游路线。增加产品附加值,拓展年轻消费群体。
组织建立寿山石产业发展工作特派员制度,指导传统寿山石雕刻艺术公司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支持寿山石雕刻艺术公司联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共同培养年轻雕刻人才。支持和完善寿山石产业发展行业协会,开展寿山石鉴定等各项活动,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为寿山石雕刻技艺的升级改造提供条件。创新寿山石消费新业态,采取寿山石结合互联网的形式,线上销售与线下体验相结合,开拓各种渠道,推广名匠人作品。
寿山石雕刻技艺在传承数百年之后,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加强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希望当地政府积极作为,社会资本主动投入,人们群众释放热情,让这一艺术瑰宝长久地流传下去,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增光添彩。
撰文/傅鼎一 编辑/Tina
- END -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并注明出处。
开启电子阅读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