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母婴红黑榜 榜主
来源 |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近日,一则耸人听闻的新闻跃入了大众的视线——
湖南郴州永兴县,多位家长发现自己宝宝头骨突出,像“大头娃娃”。
身高体重发育滞后,3岁的宝宝看起来和2岁差不多。
抵抗力低下,湿疹、咳嗽不断。
还经常有拍自己头部的动作,每天拍好几次。
焦心的家长带着宝宝到医院检查,发现宝宝竟然被诊断为佝偻病!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会将一切细细说明,请大家耐心看到最后。
饮料当主食,健康宝宝变患儿
什么是佝偻病?
佝偻病是由于缺乏钙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导致骨骼没法正常钙化,骨头硬不起。
宝宝的身体发现骨头的质量不行,那就用数量凑吧!于是身体里的软骨细胞大量繁殖,积累多了慢慢就膨胀起来。
其实患佝偻病的宝宝,除了头部会出现症状,肋骨、手腕、脚踝等都会出现“鼓包”。
家长觉得很奇怪,平时给宝宝吃最好用最好的,怎么突然就缺钙缺维生素了呢?
有一位家长还表示,自己一个月工资才2000元,光给宝宝买口粮就要花掉3000元。
疑心的家长们经过核对,发现他们都在当地一家名为“爱婴坊”的母婴店购买过一款标称“倍氨敏”的“奶粉”,并给宝宝长期当主食饮用。
而这款“奶粉”,居然只是“固体饮料”!
悔恨不已的家长回忆,购买这款奶粉时自己曾质疑过“奶粉”的名称,却被母婴店的销售员告知,“这是牛奶的另外一个简称”。
为什么这些家长会愿意相信这是一款有别称的“配方奶”呢?
原来因为这是一群对蛋白过敏的宝宝,需要饮用特殊的水解奶粉,而“倍氨敏”的外包装上就写有“深度水解蛋白&无乳糖配方粉”,普通的消费者真的很难分辨。
近日在电商平台上对“倍氨敏”进行了搜索,发现这款产品的介绍页海报不仅没有任何“非配方奶”的提示,反而在海报显眼处放了一个手持奶瓶的宝宝,奶瓶里还装着牛奶色的液体。
这样子的操作,更容易让选购的家长产生误解了!
更神奇的是,虽然母婴店和“倍氨敏”的生产方都声称这款产品没问题,但事发后,母婴店和“倍氨敏”的线上购买平台都悄悄将“倍氨敏”下架了!
昨日,涉事产品“倍氨敏”的生产方——湖南唯乐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下称唯乐可),对此作出了回应:“倍氨敏2019年已停产”。
一句“已停产”,就想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吗?
我认为相关的销售方式存在已久,唯乐可不可能一无所知。
更何况,如果唯乐可的商务人员没有刻意指引,母婴店是不会随便拿固体饮料当奶粉卖的。
“固体饮料”假冒“特医奶粉”
早已经屡见不鲜
有些宝宝因为过敏、早产、高胆红素血征等原因,无法正常进食,需要服用特殊配方的奶粉,这种奶粉就被称为“特医奶粉”。
但这种奶粉的使用与否,应该由专业的医生评估指导。
只有5%-15%的宝宝出生后才有可能对牛奶过敏,所以大部分宝宝都不用担心奶粉过敏的问题,不需要特别购买“特医奶粉”。
有的家长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发现宝宝出现一点湿疹或腹泻的情况,或者被母婴店的销售恐吓“你用的奶粉不对”,就贸然将宝宝的口粮换成“特医奶粉”,这种操作是完全不可取的。
家长千万不要认为特殊水解配方奶粉和氨基酸奶粉等产品就是好奶粉,大部分正常的宝宝喝普通配方奶就可以满足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
更何况,没有专业指导的购买行为,真的很容易踩坑!
“倍氨敏”曾被揭发
其实,这次“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的事件并非没有先例。相反,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看到全国各地都出现过相关案例。
今年1月,在安徽就有一位家长控诉:自己宝宝食用了半年“倍氨敏”配方粉后营养不良,被确诊佝偻病。
入坑的方式,同样是母婴店销售员鱼目混珠出售。
屡遭揭露仍被开进处方
2019年12月,新华网报道,湖南郴州一医院将“固体饮料”当“特医奶粉”开进了处方。
涉事产品“舒儿呔氨基酸配方粉”的生产厂家,正是人民日报2019年7月披露的“假配方奶粉”生产厂家山东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山东梵和),这家企业并没有“特医奶粉”的生产资质。
就在“固体饮料”被开进处方事发前半年,山东梵和就曾发布过产品召回通知,对包括“舒儿呔”在内的12种奶粉实行召回。
其后数月,山东梵和发现市面上还有很多经销商并未召回相关产品,于是连续发了数次通知,要求相关产品不能再销售。
据涉事患儿的家长回忆,这款产品曾经出现短暂的“缺货”,之后再购买时就发现包装变了,出现了“固体饮料”字样。
与此同时,山东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对该企业生产的“配方粉”发布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提示。
“李鬼”屡禁不止
2019年11月,环球网报道,“纽康源”乔装特医食品,但企业未获得配方注册和生产许可。
涉事产品包括“纽康源婴启乐深度水解乳清蛋白营养素”、“纽康源婴彤乐无乳糖蛋白营养粉”。
2019年7月,人民日报记者辗转多地实地调查,发布了题为《假配方粉是怎样流进市场的》的调查,揭露了三无假奶粉流入市场的产业链。
涉事产品为“雅乐迪适度水解蛋白配方粉”。
2019年5月,中国质量新闻网报道,无特医食品资质的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宁波特壹)和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下称金大洋),因将“固体饮料”当特医食品售卖,而被立案调查。
涉及宁波特壹6款产品和金大洋5款产品。
在被调查处罚后,宁波特壹在今年还申请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
但是,未获通过!
看到我们国家对特医食品的监管那么严格,我也放心了!
固体饮料PK特医奶粉,天壤之别
为什么“固体饮料”被当做“特医奶粉”给宝宝食用,会造成那么大的伤害?
因为这两种产品执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完全不同,也就导致产品生产要求、产品营养成分等有差天共地的区别。
国家标准不同,导致营养成分不同
“固体饮料”执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GB/T 29602-2013 固体饮料》,文件中对于产品的定义如下:
“特医奶粉”执行的是《GB 25596-2010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文件中对于产品的定义如下:
单从产品定义我们就能发现,“固体饮料”除了强调产品性状,对产品的营养成分只字未提。
而“特医奶粉”特别强调了“营养需求”“能量和营养成分”“生长发育需求”等内容。
可以说,虽然这两种产品最终呈现形态很相像,但本质上却完全不同。
为了保证特殊人群的生长需求,“特医奶粉”的国标中对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必需成分和可选择成分都进行了规范。
“固体饮料”的国家标准中只对蛋白质含量提出了要求:每100克蛋白质含量要达到0.5克~1克。
普通奶粉的蛋白质含量要求是每100克高于2.9克,是“固体营养”蛋白质标准的3倍。
按“固体饮料”标准生产的产品,连奶粉都比不上,更别说配方奶或“特医奶粉”了。
“固体饮料”所含的营养成分根本不可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长期当主食饮用,不出问题才怪!
技术要求不同,导致准入门槛不同
“固体饮料”的国家标准对于生产技术的要求较为简单,只包括5个方面:原辅材料要求、感官要求、水分要求、基本技术要求、食品安全要求。
“特医奶粉”的国家标准中,超过40%的篇幅是对技术的要求规定,一共包括11个项目:
一般要求、原料要求、感官要求、必需成分、可选择性成分、其他指标、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脲酶活性。
正是因为技术、生产要求、营养添加的不同,特殊配方奶粉的价格远高于普通奶粉价格。
看到利润空间的“李鬼”就像看到了香馍馍,利用“固体饮料”申请冒充“特医奶粉”进入母婴店、医疗健康体系销售。
监管体系不同,导致风险不同
从2009年开始,国家部署了一系列的重拳监管措施,制定并实施了针对配方奶行业的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2019年底,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官方信息显示,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10年达到100%。
但即使是这样,国家也没有松懈,依然坚持执行“史上最严”的配方奶监管,坚持承担着三聚氰胺这类非法添加物专项检查的成本。
可以说,经过10多年多方共同努力,国内的配方奶生产水平和监管水平都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特医奶粉”执行的也是最高的标准。
但“固体饮料”完全不一样,抛开营养成分不说,单从生产监管来看,婴幼儿使用这种产品就有非常大的风险。
“固体饮料”从原料到生产到包装和检测,都没有“特医奶粉”那样的严格监管,从原材料检验检测、车间无菌要求、设备设施清洗消毒、产品定期抽检管理制度到ISO、GMP等,都与“特医奶粉”的监管体系有着天壤之别。
又由于前文提及的“固体饮料”准入门槛低,这类产品的品质就太依赖监管体系了。
没有严格监管的“固体饮料”被冒充成有高要求的“特医奶粉”在市场上流通,就像让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家庭背着一个不知何时会爆炸的大炸弹。
“特医奶粉”的正确打开方式
可能会有读者觉得,这些商家如此狡猾,我们这些平平无奇的家长如何能辨别什么产品才是特医食品呢?
其实按我国的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深度水解奶粉和氨基酸奶粉这一类“特医奶粉”的生产方,必须获得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的批准,才可以进行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
在国内,雀巢、美赞臣、惠氏、贝因美等大型知名奶品企业的48款产品都获得了资格。
图源:http://tsspxx.gsxt.gov.cn/gcbjp/tsspindex.xhtml
以上是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家长们只需要登录并输入产品名称,就能查到这款产品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特医奶粉”了。
为了更方便家长们辨别,整理了这张清单,有效时间截至2020年5月13日,大家可以收藏备用!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
作为相关部门,应该敲响警钟,针对多起恶性假冒案件背后的问题进行摸查和打击。
作为家长,应该擦亮自己的眼睛,辩证了解清楚产品的促销信息,不要人云亦云,防止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作为商家,应该秉持良心,不要为了一己私利,伤害承担着民族未来希望的宝宝。
这种披着“奶粉”外衣的假货,利用口头宣传不留证据,躲过了广告和信息监管的空子,轻而易举地就能误导民众,将脏水泼到国产奶粉身上,破坏大家好不容易建立的那一点点信心。
事实上,国产奶粉的质量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玩文字游戏、利用信息差来赚不义之财、伪装奶粉的“李鬼”们。
本期母婴红黑榜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点个【在看】,并将本文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了解真相,也就不枉辛苦码字了!
作者简介:本文由妈妈网独家专栏「母婴红黑榜」特约供稿。关注妈妈网育儿(ID:mmwyuer),500万妈妈都在看的母婴公众号,每天分享实用的育儿知识,让你成为更好的妈妈。转载请联系妈妈网育儿(ID:mmwyu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