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主说:理工男如何变首富
文| 席越 转自遇言不止
ID:Yuyantalks,授权商务范发布
最近的一条热搜,卖吸尘器和吹风机的詹姆斯·戴森爵士,以61亿美元的身价成为英国首富。
不仅如此,戴森在英国拥有2万5千英亩的土地,规模已经超过了女王奶奶的资产。
▲戴森在总部附近拥有700英亩的土地。自己住的是一座18世纪格鲁吉亚庄园。除此之外,他还拥有一家农业公司来打理自己的农田
有人说,是中国人的买买买将戴森送上了首富的位置。
遇言姐觉得——也真是这样。
事实上,戴森的两次重大转折,都是得益于东亚市场。
第一次是,戴森刚起步时,由于英国市场对旧有品牌的保护,他只好将自己的吸尘器卖到日本。
80年代正值日本经济最红火的时期,日本的家庭主妇们一举盘活了戴森。
第二次就是眼下了。
占据50%销售额的中国市场,将戴森推上了人生巅峰。
戴森吸尘器、戴森电风扇、戴森吹风机、戴森卷发棒……一系列高售价、高颜值的产品在中国从网上火到网下。
▲有哪个姑娘不认识这支3,000块的玫瑰红色吹风机
戴森公司如今在全球雇有5,800名工程师。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家以工程师文化为主导的公司,戴森每周投入1千万美元用于研发。
詹姆斯·戴森有个很有意思的创业理念,他说——
我从来不选择手机之类的时髦领域,而是把大家都讨厌的机器变得好玩。
因此,戴森投入的都是吸尘器啊、洗衣机啊、干手机啊这些“无聊”的家电。
而且老爷子真的做到了,将烦人的机械做得好玩。
至少在遇言姐家,自从买了戴森V11,吸猫毛这个工作就被两个娃抢着承包了。
▲大几千的吸尘器,买的时候我嫌贵,一开始用就真香了。床上、地下、瓷砖缝,都能吸得很干净。无绳设计可以使用一个小时,也不用担心电线不够长。这真不是广告的说
9岁丧父,靠资助读完中学
詹姆斯·戴森的祖父、父母,都在教育系统工作。
他的父亲曾是一所私立寄宿学校古典音乐系的负责人。
不幸的是,在戴森9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癌症去世了。
这使得戴森的母亲和三个孩子的生活陷入窘境。
好在学校为这个家庭提供了奖学金等福利,允许戴森家的孩子在父亲去世后留在学校。
戴森得以在9岁到19岁的10年间,在这所寄宿学校完成了中小学教育。
▲戴森就读的学校Gresham School是一所1555年建校的私立寄宿中学,如今有800名学生
如今,学校当年做出的善举也得到了涌泉般的回报。
去年,戴森向母校捐赠1,900万英镑,用以建造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为核心的STEAM教学大楼。
▲能看出来哪个是戴森吗?
这个项目的宗旨是:启用最新的教学方法,配备最新的教学技术,在孩子们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启发他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兴趣。
戴森说:孩子们从6岁起就具有好奇心、专注力、创造力,想知道一件东西是如何制作的,但是这种特质在传统教育体制中被冲淡了。
戴森自己也是从小就有着蓬勃的创造力。
一次,他为学校设计戏剧宣传手册,把翻页的册子改成了卷轴式,结果却被校长不屑一顾。
以至于戴森在很小年纪就悟出一个道理——
改变事物,实现革新,必然要不断对抗他人的阻挠。
父亲过世后,戴森开始练习长跑。十公里的比赛对他来说不在话下。
英国那些古老的私立学校,都有集体体训男生的传统。
寒冷多雾的清晨,学生们身着背心、短裤,在湿滑的林间跑步。
戴森说,自己善于长跑并非因为天生强健,而是有足够的耐力。
划重点——
对抗阻挠,足具耐力。
后来,这两点完美对应了戴森吸尘器的艰难起家。
艺术家的审美
工程师的思维、坚韧不拔的耐力
戴森刚进入大学时,读的是最没有经济前途的专业——美术。
戴森先在美术学院画了一年画,之后又学习了家具和室内设计。
除此之外,21岁戴森大学没毕业就跟美术系的同学结了婚,可谓是妥妥的英年早婚。
在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期间,戴森对构造与设计之间的联系产生了兴趣,继而转向工程学。
在大学的最后一年,23岁的戴森得到老师的指导,联合发明了一款海上运输艇。
这条运输艇被戴森的东家制造出来,速度是50英里/小时,载重为三吨,当时主要用于石油业和建筑业。
▲戴森的老师是发明了四轮驱动轮椅的杰里米·弗莱。这条运输艇面世后第一年卖掉了200台,1973年,埃及与以色列打仗时购买了五台
几年后,戴森拿出了第一个自己的独立设计——独球车。
有天戴森在院子里干活的时候,独轮车陷到了泥里,费了老劲才推出来。
于是戴森考虑设计一款能适用于沙泥地面的工具。
后来,戴森还为这款手推车申请了专利,并在77年获得了一个设计奖。
独球车推向市场后大受欢迎,占据了50%的份额,一年就卖掉了4万5千辆。
然而,不久后这个设计被人窃取,美国一家厂商也开始仿造。
这使得戴森的独球车未能进入美国市场。
1974年,27岁的戴森注册了自己的创业公司。
他转让了独球车专利,获得了20万镑的资金。
就在那一年,戴森买了一台家电巨头胡佛公司生产的吸尘器。
彼时,吸尘器使用一个内置垃圾袋,装满后取出丢掉,再换上新的袋子。
父亲过世后,9岁的戴森开始帮母亲做家务。
他说自己最讨厌做的事情就是换垃圾袋。
当时的吸尘器原理是使用内置垃圾袋。
因为垃圾袋的排气孔容易被毛絮堵住,导致吸力下降,吸不进袋子的垃圾都滞留在吸尘器里。
一开盖子,尘土飞扬,还要自己一点一点收拾干净。
直到戴森自己成家立业,也开始每天做家务之后,他发现吸尘器的问题一点没改进。
戴森家附近有家伐木作坊,作坊用旋风装置分离木屑。
受到这个启发,戴森决定设计一款不需要换垃圾袋的真空吸尘器。
当时,戴森问妻子——
如果有一台不需要换垃圾袋的吸尘器会怎样?
太太说:那就太好了。
戴森又问——
但是不使用垃圾袋的话,你要自己倾倒灰尘毛发,这样也可以吗?
太太说:可以接受,反正即便有垃圾袋,灰尘还是会洒出来。
▲戴森谈起自己的妻子,总是说:我老婆太棒了
尽管太太支持戴森,股东却不同意造吸尘器的做法。
原因是:你能想到的主意,吸尘器巨头胡佛公司也能想到。如果能做胡佛早做了,怎么会轮得到你戴森。
由于方向理念不合,戴森被赶出了公司。
1979年,32 岁的戴森失去了工作,还有三个孩子需要养活。
不仅如此,他也没有去应聘新的工作,而是窝在家中研究吸尘器。
他将自己的房子做了抵押贷款,成立了戴森公司。
每天的研发是——白天去伐木作坊看机器分离木屑,晚上在家用纸板制作吸尘器模型。
这一宅就是5年。
唯一的家庭收入来源是在大学里教艺术的妻子。
为了补贴家用,戴森的妻子除了在大学教书,还在自己家中开了个绘画班。
生活费捉襟见肘,这对夫妻就自己种菜,自己给孩子们做衣服。
一个大男人,不外出、不工作,天天呆在家里号称搞发明,怎么看都像不靠谱的民科。
能容忍丈夫这么个搞法,戴森的妻子也是不一般。
▲戴森画的草图,用纸板做出的吸尘器模型
从1979年到1984年的5年中,戴森总共做了5,127个模型,终于设计出一款不需要垃圾袋、依靠离心力收集灰尘的双旋风吸尘器。
最初,缺乏资金的戴森打算把专利卖给大厂。
他带着自己的设计,信心满满地拜访了史丹利百得、伊莱克斯、胡佛等数十家欧美知名公司。
“当时的我有点理想主义,觉得那些厂商看到我的设计,一定惊喜地在办公室跳起来。”理工男戴森说。
结果恰恰相反。
戴森先是遭到了厂商们傲慢的对待。
其中,胡佛公司最为刻薄。
胡佛公司在接见戴森之前,要求他先签署一个协议,同意会面中提到的一切想法都归胡佛所有,否则就不与戴森见面。
好不容易见到厂商,对方看过戴森的原型机后,先是对设计表示一番赞赏,之后便客气地送他离开了。
原因之一是,厂商觉得用户不会想在倒垃圾的时候,亲眼看到收集起的污垢。
原因之二则是戴森不了解的潜规则——
更换吸尘器垃圾袋是一门生意,就跟如今更换打印机墨盒一样,厂商出于自身利益要保护旧有的吸尘器市场。
这让戴森失望极了。
▲有些大厂,比如史丹利百得和康奈尔,他们的设计部看好戴森,但却受到专利部的阻挠
从卖专利到融资创业,步步都是坑
谁想到一筹莫展的戴森,意外地在日本获得转机。
1985年,一家日本的电器公司在取得授权后,跟戴森一起对吸尘器进行改造。
这款粉红色的新品取名G-Force,售价高达2,000美元,比如今的产品还贵。
▲这款粉红色的G-Force节省空间,适合拥挤的日本城市住宅
然而就是这款离奇高价的吸尘器,在日本一上市便大受追捧,成为富有家庭炫富的工具。
由此也可以看出来,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人是怎么烧钱的。
日本市场的成功让戴森喘了口气,然而好景不长。
安利公司以意图购买专利为由,要求戴森寄来原型机和设计图。
之后,安利擅自使用戴森的技术做出一款新产品出售。
戴森不得不起诉安利,以一己之力对抗大厂。
这场官司一打数年,直到1991年才以双方和解告终,几乎把戴森拖破产。
由于之前连番被欧美大厂拒绝,戴森决定自己生产自己的设计。
他说:我本来没有想要成为企业家,我只是对产品本身充满热情。但是,与现在成为我竞争对手的那些人见面,浪费了我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决定自己制造产品的戴森,还是遇到了没想到的困难。
最首要的问题是,风投和银行都不肯借钱给他。
这导致戴森对金融系统意见很大,戴森公司至今都不愿意跟人借钱,也没有上市。
戴森在融资这件事上耽搁了2年,好不容易从银行得到85万美元。
据说银行经理的妻子试用戴森吸尘器后很喜欢,这位经理才下定决心给戴森批了一笔商业贷款。
拿到资金的戴森在英格兰建立工厂,通过寄产品目录邮购的方式搞直销。
之后不久,英国的百货公司也开始出售戴森吸尘器。
随着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开始销售,两年后,戴森成为全英国最畅销的吸尘器。
▲戴森DC01吸尘器于1993年在英国上市,在1995年初成为英国最畅销的吸尘器。到2001 年, DC01占据了英国吸尘器市场 47% 的市场份额
2002年,戴森带着真空吸尘器戴森DC07进入美国市场。
当时,主流吸尘器的售价在100美元,戴森DC07的售价是400美元。
一位零售商不解地说——
“戴森不仅售价超出同类,而且几乎全由塑料制成。它的设计翻肠倒肚,透明垃圾桶中可以看到恶心的污垢。如果我是传统吸尘器生产厂家,我才不会为戴森的入侵而紧张。”
话音未落,就被打脸。
2002年,戴森在美国的销售额比预期多了10倍,百思买、Home Depot、Sears、Bed Bath&Beyond等家电零售商都开始售卖戴森吸尘器。
明黄色的设计和玩具式的机身,使用户摆脱了不愉快的家务阴影。
戴森成为吸尘器行业的领导者。
到2005 年,戴森拿下了美国 20% 的吸尘器市场份额。
这期间,也有其它厂商推出了旋风吸尘技术。
戴森起诉过其中一些厂商,但由于抄袭者众多,管不过来的戴森只得放弃了追溯。
遇言姐说,论小家电,东亚的需求比欧美大。
美国人对于傻大笨粗产品的容忍度高,许多家庭仍然在使用几十年前的产品。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成为继日本之后,戴森的又一个福地。
2012 年,戴森进入中国,正好赶上了电商崛起和消费升级的东风。
就这样,在中国人民的帮助下,戴森坐上了英国首富。
▲从1979 到2020年,内因+外因,戴森用了40年登顶首富
工程师思维是决胜点,工程制造是立国之本
很多人说戴森的成功是善于营销。
但遇言姐觉得,戴森的工程师思维才是关键。
什么是工程师思维呢?就是——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假设,求证并确定方案。
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身的理论水平是成正比的。
提到工程师思维的人,遇言姐能想到的还有造火箭的马斯克,以及《火星救援》中种土豆的马特·戴蒙(确切说是这本小说的作者,NASA的工程师安迪·威尔)。
这些人都是用第一原理思考的人。
什么是第一原理呢?
就是一把抓住问题的根本,抓住最无可回避的那个点,而不是琢磨怎么修补改良。
比如马特·戴蒙种土豆需要水,他想到的是化学基本的原理——
用2倍的氢气与氧气燃烧产生水。
比如马斯克搞交通,首先想到的不是去造更快的火车、更快的飞机,而是物体在真空中的阻力最小。
因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在真空管道中跑磁悬浮列车。
比如戴森做干手机,他想到的不是加热干燥,而是把水从皮肤上除掉,这样速度更快。
工程师思维,放到公司中,就是——
以工程师为主导,而不是什么大数据、PPT、市场调查。
做什么、怎么做,提供给市场何种产品,全都由工程师说了算。
戴森尤其认同福特汽车创始人的一句话:
“如果我问人们想要什么,他们大概会说:跑得更快的马。”
在阅读戴森的采访时,让遇言姐印象很深的是,他说:英国要回到设计、工程和制造领域。
他说——
旧经济比新经济的利润更高,它从出口中获得了更多收入,并雇用了更多的员工。
要富国就需要出口。
▲2009年,戴森推出了不带外部叶片的风扇
▲:这个卷发器2018年在京东上市后,1秒卖光。不过遇言姐觉得不是很好用,每次卷起的发量太少了
▲这款会滚动的吸尘器不知是哪个型号,看起来蛮有趣的
后来戴森设立基金会,积极给教育界捐款,以支持工程学。
除了给自己就读的寄宿学校捐赠了1,900万英镑外,他还给帝国理工学院捐赠了1,200万英镑,又给剑桥大学捐了800万英镑。
此外,戴森宣布将在5年内投资1,500万英镑建立一所新大学——戴森技术学院,提供带薪工程学本科课程。
戴森说,自己想为喜欢工程学的孩子们提供与传统教育不一样的选择、能边学习边工作的机会。
▲戴森的产品并非个个成功。他投入5亿英镑,研究多年的电动汽车就因为造价高昂、无法盈利,而不得不放弃。但是戴森说对固态电池的研究不会停下
新冠肆虐,戴森公司仅用10天就开发出便携式呼吸机。
后来,英国政府又说不需要这些呼吸机了。
戴森说,公司会自己消化掉2,500万英镑的已投入资金,不向纳税人需求补贴。
戴森的三个孩子——
老大艾米丽曾担任过Paul Smith的设计师,后来在诺丁山开了一家独立设计师店;
小儿子山姆是个音乐家,拥有自己的唱片公司;
长子杰克是一位照明工程师,被外界认为是戴森的接班人。
每个孩子都获得了价值1,500万英镑的股票。
在遇言姐看来,戴森的可贵不仅仅在于成为登顶福布斯的英国首富,而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工程男也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1998 年,戴森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
2005 年,戴森当选皇家工程院院士;
2007 年,戴森被加冕为爵士。
戴森的公司文化也是很工程师式的——一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组织模式。
上下级管理扁平化,不讲意识形态,不讲夸夸其谈,只信奉“正确”、“管用”、“可行”,以及“实践是判断真理的唯一标准”。
如果一个国家的富豪排行榜上多点像马斯克、戴森这样的理工男,应该是件更让年轻人觉得激励的事吧。
ps.关于国外大佬的生活画风,之前写过《87岁巴菲特身价千亿,不住豪宅不开豪车,快乐是早餐吃麦当劳》等文章,在商务范主页对话框中回复「国外大佬」就可以查看了。
本文经授权商务范发布,来源:微信公众号:遇言不止,ID:Yuyantalks;号称“中国最美女性视频”、“视频界的LV”,拥有无数女性的热爱和男性的好奇。
新浪微博:@商务范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