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会”提案成了大家讨论的热点。
其中很多跟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书单君之前都讨论过。有人可能纳闷——一个推荐书的公众号怎么老说新闻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看书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世界,而热点新闻恰恰就是我们“以书为鉴”,看清生活的最好方式。
而且,我们对热点的每一次关注和传播——哪怕只有一件事因此进步,也是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让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就像这次“两会”中的很多提案,就是我们之前关注和呼吁过的:
01>>
共享医闹信息,严惩伤医者
这次疫情,医务工作者冲在了抗疫的第一线,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可救人无数的他们,却频频遭遇伤医事件,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至2018年的17年间,伤医致死案件一共有47件。
之前被砍伤的眼科医生陶勇,每年都会帮助数以千计的患者重获光明,而现在,这双手已经很难再次拿起手术刀。
这次“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吕红兵就提出了相关提案:
将伤害医务人员列入刑法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加重情形;
建立全国性的医疗机构安全共享平台,实现“医闹”信息共享;
在立法中赋予医务人员“避险权”,危险情况下,医务人员可以拒绝诊疗。
之前书单君在《医生自曝ICU惊险日常:“抢救时,家属带刀站在我身后”》一文中,专门聊过这个问题。
文中分享了一位资深ICU医生的真实故事,她很多次抢救工作都险象环生,即使每次都竭尽全力,还是被医闹打伤。
救死扶伤的医生,不应该成为高危职业。希望这个提案,能给医务人员的安全多提供一层保障。
我们不能让医生既穿防护服,又穿防弹衣。
02>>
建立专项治理校园暴力司法制度
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李贤义在关于治理校园暴力的提案中,引用了一段数据:
2018年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3407人,起诉5750人。
然而这只是残酷校园的冰山一角。
还记得去年春天,我们曾为“温岭中学女神事件”的受害者王晶晶发表过一篇文章——《少女被校园霸凌10年:他们毁掉你,然后心安理得活了下去》。
分析了为什么孤立、辱骂、殴打,这些校园暴力最常见的形态,虽并不算违反法律,却能对霸凌受害者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
也提到了,有太多的学校和家长在霸凌面前,选择息事宁人,把摧残人格的行为,消解为玩笑和打闹。
文章发布后,后台收到了四百多条留言,全是读者们在讲述自己被欺凌的遭遇。
而李贤义的这条提案,建立治理校园暴力的司法制度和举报人保护机制,或许能让受害者鼓起勇气保护自己,督促学校和家长正视和干预霸凌事件。
03>>
推行家暴强制报告制度
没记错的话,宇芽曝光家暴的视频,是去年被转发最多次的社会事件之一。
这件事发生在重庆,而今年“两会”,来自重庆的全国人大代表李生龙,就提交了一份建议推行家暴强制报告制度,完善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范围和执行保障措施的提案。
宇芽事件之后,书单君用一篇名为《受害女性为何不敢对家暴说不?》的文章,回顾了女囚们在你死我活中挣扎的故事。
是丈夫积年累月的毒打和侵害,旁人的漠视,上报无用,把她们逼上了以暴制暴的绝境。
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我才了解到这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据:
全国2.7亿家庭中,大约有24.7%存在家暴,其中女性受害者占9成,平均遭受35次暴力后才会报警,家暴致死占妇女他杀死因的40%以上,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其中60%是因为家暴。
在现实面前,那句“对家暴说不”是多么的无力。
我们的确需要“家暴强制报告”这样的制度,来创造一个让家暴受害者敢于说“不”的环境。
04>>
民法典草案删除离婚冷静期
离婚冷静期的初衷,是避免当事人轻率、冲动离婚,维护家庭稳定。
这个出发点可以理解,但是绝大多数网友并不买账,原因其实就像这次蒋胜男代表说的那样:
离婚冷静期是“以极少数人的婚姻问题,强迫绝大多数人为此买单”,容易造成更多社会问题。
比如一方利用“离婚冷静期”,转移共同财产;恶意借贷,制造共同债务;加剧施暴,毁灭出轨、家暴证据等等,使弱势一方陷入绝境。
相比之下,冲动离婚只占5%,成年人可以自己负责,后悔还可复婚,无需法律救济。
这一点,书单君在《比离婚冷静期更必要的,是结婚冷静期》《“离婚冷静期”再刷屏:为什么40000条评论一致举手反对》两篇文章中也提到过。
反对离婚冷静期并不是鼓励离婚,“能不能做”和“要不要做”是两个概念,就像我们都有自由出门的权利,至于要不要出门,你自己说了算。
好的制度,应该允许每个人都能放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离婚”就是时代送给我们的一颗“后悔药”。
不一定要吃,但它应该就躺在你的抽屉里。
05>>
夫妻合休产假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谁来带孩子”又成了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
因为产假时间分配和传统观念的问题,目前还是妈妈带的比较多,而这无疑会降低女性的职场竞争力。
所以这次,全国人大代表林勇提出:
夫妻合休产假,并有计划、分步骤延长男性休假天数。
这样就方便双方共同育儿,因为父亲的缺席,不仅影响夫妻感情,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
之前,书单君在《妈妈是超人,是对女性最大的恶意》一文里,就讲述了一场丧偶式育儿导致的悲剧。
书中的家庭主妇安藤,在育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丈夫嫌孩子吵闹,经常加班到很晚,甚至夜不归宿。婆婆虽然帮忙照顾了孩子,但也不断指责安藤。
孩子原本就很难照顾,加上这些外在的声音,安藤开始有了产后抑郁的症状。
后来,恍惚中的安藤,将八个月大的孩子放进浴缸,等到回过神来时,孩子已经接近窒息了。
也许有人觉得这本书小题大做,“看孩子而已,至于吗?”
至不至于其实市场很清楚,现在许多城市的月嫂工资动辄上万,远超出当地的平均工资,这已经很能说明“带孩子”这件事的难度了。
更可况,养育孩子这件事,本来就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职责。希望合休产假的提案,可以让孩子在父母的共同教育下,更好地成长。
06>>
扶助老年人享受数字化生活
这两年,打车、缴费、挂号、支付等很多事情都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完成,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信息便利,但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就是阻碍了。
电影导演贾樟柯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有很多老年人虽然有手机,但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功能,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所以,他今年提交了关于“扶助老年人享受数字化生活”的议案,呼吁发动社会各界参与进来,让老年人的网络生活不再“边缘化”。
同时建议市政部门、银行等机构在过渡期保留窗口,给这些老人带来方便。
就像一位网友在评论中说的,“文明的标准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怎么去对待少数人的需求。”
书单君之前在《回家感悟:大部分中国人,都需要重新认知老年》中提到,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需要接纳变老的自己,中年人和青年人则需要尊重老年人的生活选择,同时学会与观念不同的老年人沟通,妥善照顾好他们的饮食起居。
每个人都会变老,当我们学会更好地照料老人,其实也就是在呵护我们自己的明天。
07>>
关于未成年人性侵害6条提案
今天鲍毓明伏法了吗?
一个衣冠禽兽,让很多人发现,面对未成年人性侵案件,我们的法律似乎并没有做好准备。
这次“两会”,有很多关于保护未成年性侵受害者的提案:
落实性侵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
提高未成年人性同意年龄至16岁
增加被性侵儿童精神伤害赔偿
建立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资料库,有性侵记录者不得从事未成年人工作
性侵罪犯罪者刑满后,对其接触未成年的行业,进行从业限制
关于未成年人遭遇性侵害的问题,我们曾写过一篇文章,《姑娘你很好,是世界不够好》。
面对逃脱惩罚的性侵罪犯,一万条愤怒的微博,不如一条法律和强制实施的制度来得实在。
唯有完善法律和制度,才能让受害者勇敢发声,让坏人受到惩罚。
每次写这类话题,总绕不过“性教育”。
尽管相关的文章我们已写过很多,但每一篇总能收到无数家长忧虑和迷茫的留言。
其实我已经厌倦了重复那句“你嫌性教育太早,坏人不会嫌你的孩子太小”。
今年关于普及性教育的建议,终于从呼吁变成了强制:
制定法律法规,严格要求学校及家庭对未成年人开展性教育。
希望这次性教育能真正被普及,别再用两节生理课敷衍过去。
除了上面这些,也有多优秀的提案,书单君也愿意举双手双脚赞同:
单设虐待儿童罪;
将收买被拐妇女儿童案件纳入地方政府绩效目标考核,并加重分值;
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为9~14岁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
禁止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增设残疾人平面过街设施;
……
每一个议题,都来自某个曾经备受瞩目的社会事件,或者引起过广泛讨论的话题。
它关乎弱势群体、边缘人群,但汇聚在一起,就细化到了每个普通的个体的利益和尊严。
英国科普作家马特·里德利在《理性乐观派》中揭示过,世界因什么而变得越来越好:
繁荣来自人人为人人效力。
这便是我们为什么要在网络上,要为陌生人发声,为别人的利益呼吁,对公共事件发表意见的原因。
也是书单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的原因之一,关注和传播本身,就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每一次的转发和评论,都是为处于“寒冬”中的人,添了一把柴,尽了一份心。
最后,书单还想说一句:
但愿明年的“两会”不再看到这些议题的踪影,因为这代表着它们已被真正落实,社会又向着美好迈进了一点。
主笔 | 清凉油 燕妮 编辑 | 黑羊
图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