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人这种工作几乎占据生命所有时间的环境下,那些有着高学历,职业前途近乎完全有保证的大学毕业生,也有不少顶不住压力,成了人们口中的“尼特族”。于是一个新的群体诞生了:高学历尼特族。
我们采访到三位名校毕业后有过家里蹲经历的年轻人,他们曾是外人眼中的“天之骄子”,光环之下,生活的艰辛只有冷暖自知:
——
大概读到大学三年级吧,我都不觉得自己的学历有多牛逼,这么说不是因为我“装逼”,确实是以前同学里厉害的太多,我这种读个国内985的,只能算是个“中不溜”。
我高中就读于当地一所挺有名的外国语学校,说的直白点,就是跟普通公立学校的学生不在一个起跑线,我当年没参加高考,因为竞赛直接保送进北京某Top 2。像我这样的人在我们那届比比皆是,周围同学出国的出国,保送的保送,真正参加高考的不超过三位数,我真的是到了大学才知道有些同学为了考进我们学校有多拼命。
但说句实话,即使读同一个学校,大家也玩不进一个圈子,有些人“十年寒窗苦读”,进了名校就开始放飞自我,我同学有个词形容他们,叫做“小镇做题家”,没什么贬低的意味,因为论刷题我们确实不是对手。
不过怎么说呢,可能因为这个学历没有得来不易,所以以前的我不太知道珍惜吧。我大学前面几年都过得比较率性,基本由着性子来,喜欢什么就玩什么,乱七八糟的社团参加了一堆,正经的实习经历却没怎么攒下,这就导致了大四的时候“两眼一抹黑”。
我当时对自己的职业道路没什么规划,文科专业嘛,大部分工作都是钱少活多,加上我读过点书,又有点小傲娇,不想被社会异化成一颗螺丝钉,害,现在想想,螺丝钉怎么了?螺丝钉至少没我活得这么拧巴。
毕业之后我先是gap了半年,没回家,在北京租了房,跟家里说自己打算申请国外的一个打工旅行,我家里人心态还比较开放,没说什么,就给我打了点房租,讲起来这半年就是换了个地方“家里蹲”吧。
结果打工没怎么打,旅行倒是有过几趟。半年之后,在peer pressure的压力下,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这么蹲下去了,开始佛系找工作,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到现在两年多了,我的每一段工作都像是受了“诅咒”一般,没有一段能超过8个月,不是我忍不了傻X上级裸辞走人,就是公司觉得我们调性不合,让我另寻出路。
这不,疫情期间我又被裁了……那会儿大家还是远程办公,因为跟领导在电话里拌了嘴,第二天我就被通知“不用继续下去了”。
我拿到了一点赔偿金,可能是这么大以来第一次觉得自己有点任性吧,冷静了小半个月,看着自己一年年增长的年纪,我萌生出“学点技术”的念头,报了个在线编程课,每天按部就班地练习,规律作息,希望这次能一点点“重回正轨”吧。
——
我陷入今天的处境,多少和当年高考“选错”专业有关。
我是女孩子,从小到大都很听话,成绩不太需要父母操心,当年也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魔都某Top 2 985高校,转折出现在填报志愿的时候。
我高中是理科生,家里也是“理科世家”,从我奶奶,到我爸、我姑妈,都是逻辑思维缜密型,我数理化成绩虽然还可以,但自知自己的兴趣点并不在此,考试的分数都是靠刷题刷出来的,我对研究那些题的解法兴味寥寥。
本来报志愿的时候我想报经管类,一来因为当时商科比较火,二来也是我了解到比起纯工科,女孩子读起来不会那么吃力,但我爸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不能坏了家里的“传统”,加上他说读商科的话,家里没有多少资源让我在就业的时候跟人家竞争,最后的结果是我阴差阳错成了工科女。
去到一个女生极少的专业,学业上的“艰难”让我把心思转移到了恋爱上。一开始美其名曰要找人“辅导”学业,后来就分心越来越严重,快期末了心思也收不回来,好几门专业课都是擦线飘过,不过我当时也没意识到大学绩点的重要性,心想反正不可能继续读书的。
我们专业本科出来工作的不算很多,不是转行去互联网公司了,就是国内外继续攻读,我差不多是到了大四上才发现自己前面三年“捉襟见肘”,既没有好的绩点可以继续学业,也没有及时为就业了解市场行情。
凭着学历的“老本”我勉强在毕业季的暑假签到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但工作的那一年让我备受煎熬,我不喜欢教书,也觉得这份职业没有任何前景可言,硬着头皮做下去只是为了维持生计。
对于毕业生来说,薪水还可以,但我的精神状态却在那一年逐渐崩塌,除了工作之外,我几乎没有社交,每周不用给学生上课的那一天就一个人宅在出租屋里漫无目的地刷剧。
一次给学生上课上到一半,我突然感到一阵眩晕,眼前的画面逐渐模糊到发黑……恢复意识的时候已经在办公室的折叠椅上,同事后来说我是被学生扶过去的。
爸妈知道后,毅然让我辞了工作,搬回家里住。今年,我听了他们的劝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这本来是我从未考虑过的一条路,但除了找个安稳的工作之外我还有别的选择吗?我对做学术没有兴趣,也错失了择业的最佳机会,原本家里对我是有期望值的,但走到今天这步大家都已默契地闭口不谈。
原以为考上名校,以后的路也会是一片坦途,但我却像个啃老族一样到现在都没能自力更生。
——
我是怎么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成了“蹲族”的一员,说起来也“蹲”了快一年了。
当时斩获“香港三大”的offer,觉得自己走路都自带一阵风,去一座青春期时憧憬已久的城市读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没有什么比这更美妙的事情了。
短短两年后,现实反手就给了我一巴掌。去年秋招时对收到的offer不太满意,年初又因为疫情的关系,找工作的进度几乎停滞,导致我马上毕业一年了,连个像样的去处都没有。
说实话,我现在很怕让人知道我是哪个学校毕业的,不说什么给“母校”丢脸的老话,我自己都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儿,尤其是蹲在家里还时不时能收到学校发来的邮件,有些其实是纯讲座资讯的,跟我一个“老人”也没什么关系,但每次check邮箱的时候弹出来,都仿佛多“提醒”一次我loser的身份。
大概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开始在香港本地的一间公司实习,没人太把我“当回事”,学历那会儿就相当于一个敲门砖,同事里不乏一些欧美名校毕业的local,跟他们在一起共事是我迄今为止最难忘的时光。
但当我9月份回到内地,准备秋招,才发现这个background成了一种“负担”。群面的时候自我介绍,其实我觉得内地985高校都挺好的,但等我自报家门之后,总会有同组的组员“侧目”,结束后大家拉群沟通面试结果,总会称呼我为“大神”、“学霸”之类的,前几次我还不觉得有什么,毕竟我gpa也确实高,次数多了不免心生厌烦,尤其是自己面试没过的话,留在群里显得尤为尴尬,恨不得凿个洞钻一下。
后来就连我去驾校学车,教练一听我是xx大学毕业的,还要跟一起练车的学员“报备”一番,我的代号从此成了“学霸”(??)。这就导致,我学车期间压力倍增,只有我和教练两个人的时候也就算了,每次有其他学员在场,我都战战兢兢的,一点儿也放不开,本来肢体也不算特别协调,叠加起来就导致更多的洋相。
“小伙子,学习那么好,学车也多上点心啊。”“学霸,看看人家小姑娘,开得比你稳多了。”这些话怎么说呢,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对我这种在乎面子的人来说更是像被点了“死穴”。
本来科目三的路考不算很难,结果我在强大心理压力的作用下,一米没开就“挂”了,因为上去太紧张安全带没系就准备启动,直接被“赶”下了车……那天我犹豫了很久才给教练发了条微信,他当时没说什么,结果后来练车时我的这次“滑铁卢”直接成了他口中的段子……天知道那之后的一周我是怎么度过的。
好在驾照后来是考下来了,但我的工作还在天上飞。其实去年也不是“颗粒无收”,只不过我这种性格,高不成低不就,所谓“看上我的我看不上,我看上的看不上我”,我从小到大都只对自己认可的东西“全力以赴”,不止一个人苦口婆心地跟我说“可以退而求其次”,先签一个进去,总比家里蹲着强。
我最近也在严肃地考虑这个问题,只不过,比起拿一个什么也不是的offer,加入社畜大军,我干嘛不再去读个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