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的评审书目——《爱神之泪》,来自法国哲学家、评论家、小说家乔治·巴塔耶。
作为“爱欲与死亡的大师”(苏珊·桑塔格语),欲望与死亡是乔治·巴塔耶一生探寻和追问的两大母题。除了《眼睛的故事》《爱德华妲夫人》《我的母亲》等色情小说外,巴塔耶先后出版了三部探讨色情的专著:《色情史》《色情》《爱神之泪》。这本《爱神之泪》是巴塔耶的最后一部作品,可以算是一部另类“色情史”。如果你对《爱神之泪》感兴趣,可以先看看此次阅读评审团的读者们怎么说。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不间断地为大家送上最新鲜的阅读体验。书评君期待,在这个新栏目下,向所有人提供关于阅读的优质评价,也同新的优秀“书评人”共同成长。
The Jury of Books
评审团
本期书目
《爱神之泪》
作者:(法)乔治·巴塔耶
译者:尉光吉
版本:守望者/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
(点击书封可进入购买页面)
作者简介:
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1897—1962),法国哲学家、评论家、小说家,博学多识,思想庞杂,其作品涉及哲学、伦理学、神学、文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巴塔耶的思想上承尼采、克尔凯郭尔、萨德的批判倾向,下启20世纪后期法国诸家思潮,对福柯、德里达、波德里亚等人的影响尤深,颇具反叛精神,被誉为“后现代思想策源地之一”。
评审员
001
迪余霜仁 (矢志不渝的中文人)
尽管其中穿插了200余幅美术史名作的图片,这本《爱神之泪》也并不完全是一本“好读”的作品。倘若对巴塔耶《色情》或《色情史》等理论著作没有基本了解,普通读者的确很容易被书内充满作者情感的表述绕晕,无法真正进入巴塔耶所言的爱神的世界。
巴塔耶在序言中言及本书的意义,“是让人意识到‘欲仙欲死’和最终之死的同一性。从感官的快乐,从疯癫,到无限的恐怖”。这无疑是贯穿巴塔耶著作的中心思想之一。在《色情》中,巴塔耶就曾提出,基督教(天主教)冲动与色情生活的冲动实为统一,死亡和性兴奋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一切色情都有神圣的特点。
如何理解巴塔耶的观点?《爱神之泪》用图像串联并论证了其理论的有效性。
死亡和泪水有关,性欲有时和笑声有关,而它们最终都会因内心的情感和外在的、陌异于(étranger à)人类既有秩序的暴力而扰乱我们的生命体验。不论是《莱斯皮格的维纳斯》,还是马格达兰时期古尔当岩洞里的壁画,人类原始文明时期对情色的展现总带有隐晦且怪异的悲怆感,他们似乎因情色而亢奋,但同时也奄奄一息。在巴塔耶看来,这种濒死的必然是由情欲内生,正如暴力必然与性相连。从劳作出发,人类开始远离动物性,而性行为超越动物性(交配与生育目的)的重要标志,便是对快感的追求和有意识的性欲望的回应,它打断了生命本来的状态,情色内在的暴力性也随之而生。
而在原始的劳作之后,战争进入人类历史,情色也在奴隶制度和阶级发展中逐渐与禁忌等同。只是打破禁忌意味着翻倍的快感和痛苦,对于人类而言,情色仍然具有不容辩驳的存在意义和无法抵抗的极致诱惑。甚至连祭祀和酷刑也同样能带来情色体验——宗教迷狂和极端暴力乃一体两面,它们将人囚于欢愉和苦痛之中,又协力将其放出,生命因此而轮回延续。
爱神之泪的特殊之处也在于此:死亡在情爱诞生的一瞬同时出现,不论是已经死亡的现实还是可能死亡的意识,都会紧随情爱直至其停止的最后一刻,爱与死、色与苦的双重刺激只有泪水能充分表达。爱上阿多尼斯的维纳斯是欢欣、激动、充满蓬勃欲望的,得知阿多尼斯死讯的维纳斯是悲伤、痛苦、充满惊惧的,泪水成为两种状态的共同见证,也是连接二者的载体。没有超越死亡的爱与色,因为永恒难达。
“Let the rabble admire worthless things.
May golden Apollo supply me with cups full of water from the Castalian spring.”
在死亡面前,泪水是证明我的爱存在的唯一真实。
阅读评分:8.5分(满分10分)
评审员
002
lmt(德国语言文学在读)
在一个平平常常、有些闷热的下午收到这本书。不得不说这本书给这段沉闷无聊的时光带来了久违的惊喜,无论是其艺术价值极高的装帧设计,还是巴塔耶神秘的、诗性的描述,都将一种有些陌异的、渴望表达却难以启齿的经验带入我的世界。
在这本书中,巴塔耶是欲言又止的。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巴塔耶依旧执着于“爱欲”和“死亡”的研究。可这次他并没有像在《色情》中那样进行长篇的论述,而只用简短的文字将自己一生执着的信念表达出来。他不再辩解、不再努力证明什么,他只是时而平静、时而激动地叙述着,从史前的动物艺术,到近代的超现实主义绘画。
当然,巴塔耶的欲言又止也给初次阅读他作品的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虽然他的长篇论述也并没有那么简单易懂。我本人就是第一次阅读巴塔耶的作品。由于对巴塔耶不了解,也由于巴塔耶不够详细的论述,我常常觉得他在书中的表述莫名其妙。比如,在《从基督教的审判到病态的赞颂》一章中,他对撒旦教的看法:“撒旦教,作为基督教的否定,在基督教看似正确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又比如,“繁殖中生命的溢出”。每当我以为作者会在书中对这些话进一步论述的时候,他的论述就戛然而止了。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并不觉得这些难懂的句子是在故作高深,而是感觉这背后有一个很复杂的思想体系等着我去摸索。因此,我在翻阅完《爱神之泪》后,又找了巴塔耶的《色情》来看。看完《色情》,我又重新翻开《爱神之泪》。这一次,我觉得一切都更加明晰了。
虽然是在探究“爱欲”和“死亡”,但是巴塔耶从未吝啬笔墨去描绘“爱欲”和“死亡”所依赖的世界。他谈到劳动,谈到宗教,也谈到战争。正如他在书中所说的:“抛开情色的诞生,抛开情色从中产生的首要条件,来谈色情,似乎是无效的……如果我们说不出情色起初为何,那么,试着讨论它也是徒劳的。”
在巴塔耶的理论体系中,情色的含义与性欲不同。前者是人类的心理探索,而后者是以传宗接代为目的的自然行为。情色是人类特有的,它是在人类脱离动物性、获得“意识”之后产生的。旧石器时代的洞壁画上勃起的性器、裸露的身体、交缠拥抱的男女似乎表明色情意识在人类早期便已诞生。而在尼安德特人遗址中随处可见的墓穴也表明了这个皮毛尚未退化的人种已经具有了“死亡”意识:他们清楚地感知死亡的存在,并且小心翼翼地安葬死去的同类。
“死亡”意识和“色情”意识一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而劳动在人类脱离动物性的过程中,具有首要的作用。通过劳动,人们加工材料,制作石器,让这些石头为自己所用,以达到某种目的。懂得“目的”,正是脱离动物的盲目本能,成为人类,拥有理性的开始。而“死亡”和“情色”意识中也包含着一种目的,前者是为了免于恐惧,后者是追求性快感。
巴塔耶虽然承认劳动的首要作用,但他依旧认为,人只有在游戏中才能完成其生命的本质。劳动构建的是一个理性的世界。它带有功利作用,倡导的是“积累”。而游戏构建的则是一个无序的世界。它是对激情的回应,是一种“消耗”。正是在游戏中,伟大的艺术得以诞生。而色情本质上也是一场游戏,一种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享乐。
除了劳动与游戏,巴塔耶也执着于对“战争”的描述。他在书中不无悲观地表示:“人的生命,走出了最初的单纯,选择了战争的被诅咒的道路。战争造成了破坏,战争引发了堕落,战争导致了奴隶制,战争还催生了卖淫。”关于战争的诅咒,巴塔耶在《爱神之泪》和《色情》这两本书中均有提及。
在作者看来,战争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是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的对抗。在动物的世界中,战争并不存在。除了个体间偶尔的矛盾,动物世界并不存在两个群体间有组织的争斗。而在文明程度较低的社会,战争的经验也是陌生的。似乎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或中石器时代晚期之后,我们才发现了人类在战斗中相互残杀的最初证据。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很荒谬的悖论:在将暴力视为一种禁忌的社会中,战争屡禁不止;而对暴力毫无意识、不把暴力当成禁忌的世界则对战争很陌生。这大概是人类的悲剧之一吧。
这个悖论的阐发对作者来说并不轻松。他生活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甚至参加过一战,后因肺结核而退伍。他对战争的经验并不陌生,也清晰地感受过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战争的诅咒实实在在地落到他身上,而不是“人类”这个宏观的概念上。这个诅咒的阐发与其说是他的研究成果,不如说是他在战争的绝望中对人类所遭受的痛苦发出的饱含悲悯的叹息。
这本书的文字非常简短,大概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但是本书还包含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不是文字的附属,也不主导文字的阐述,而是一个与文字平行的叙述。图片直接回应了“情色”和“死亡”的这两个主题。这个叙述非常隐秘,我也是等到第二遍阅读的时候才发现的。
图片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编排的。从4万多年前的奥瑞纳文化时期,到公元前5世纪、公元1世纪,再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最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各种超现实主义绘画。不同时期的色情图片连起来就是一部特殊的“色情史”。
人类早期的色情图像具有一种天堂的特质,很粗朴也很单纯。对古人而言,“爱神有一个青春孩童的面孔”。但自基督教统治西方世界之后,色情图像开始弥漫一种恐怖的气息:画面中的裸体被骷髅紧紧拥抱着,末日审判中人类赤裸着身体接受死神的到来,堆积如山的死去的裸体……正如作者所言:“中世纪在绘画中赋予情色一个位置:它把情色流放至地狱!”
情色在基督教中是一种禁忌,与“恶魔的”联系在一起。在原始宗教中,人们信仰善良之神的同时,也信仰恶魔之神。曾经风靡一时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崇拜就说明了这点。而与原始宗教不同,基督教不接受恶魔的存在。即使恶魔不侵扰神圣之物,基督教也不允许它存在,因为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渎圣”。基督教向往的是“吉祥”,是通过禁欲实现来世的幸福。而恶魔会阻止幸福的到来。
色情一定程度上也会破坏来世的幸福,因为它是放纵的,消耗的。色情和恶魔一起,被驱逐出“神圣世界”。讽刺的是,色情与宗教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都很迷乱,都让欲望冲破理性的边界。色情具有神圣性,宗教也包含色情。不接纳色情的宗教是一种功利主义的道德,而失去宗教性的色情也变得不洁了。
这些图片还反映出一个趋势:女性的裸体居多。图中的女性裸体被无礼地凝视,被不得体地呈现。巴塔耶在《色情》中提到:“她们把自己变为欲望的对象,向男人具有攻击性的欲望自荐。”究竟是男人把女人变成欲望的对象,还是女人把自己当成欲望的对象委身于男性?这还无法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色情中,女性从来没有占据过主导地位,也从来没有拥有过男性习以为常的特权。
老实说,这本书的情色图片多地让我有点不舒服。但是我仍愿意去体验这样一种不舒服,因为它仿佛在揭露人类内心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这大概也是这本书的意义:“它敞开了对自身的意识!”
阅读评分:9分(满分10分)
评审员
003
hibiscus(中文系在读)
在巴塔耶的两部小说《不可能性》和《天空之蓝》中,色情是一个特殊也可以说是核心的要素,表达色情的极限经验某种程度上也是语言所能承载的极限,而这种岌岌可危的边界的崩坏,则引向“不可能性”,引向“诗”。
而巴塔耶的小说创作或许可以作为其色情观的载体,在先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也想回溯他的理论作品,《爱神之泪》可以作为一个进入的切口。但遗憾的是,没能在阅读《爱神之泪》前,阅读更系统的《色情》和《色情史》,因为《爱神之泪》所呈现出的文字形态其实并不适合作为真正的入门,它在巴塔耶的创作谱系中也后于《色情》和《色情史》。
《爱神之泪》的书写可能是相当自我的,正如巴塔耶在结论部分谈及,他在中国酷刑图片的暴力中,抵达了迷狂,从而试图表明宗教迷狂和情色之间的根本联系,同时他又补充,“本书并不在绝大多数人有限的体验内写成”。暂且搁置他第一部分对史前文明的探究分析,从基督教时代到文艺复兴再到后来18世纪的萨德、20世纪初的超现实主义,他书写的脉络并非在普遍意义上被所有人经验到的情色,而是一个隐秘又危险的极点,某种彻底的迷狂,在疯癫、非理性、血腥的场景中所抵达的“欲仙欲死”。
并非所有普通人都会热衷于萨德主义,或是吉尔·德莱斯在杀戮孩童时获取的快感,因此巴塔耶所试图阐明的是某种相对于日常而言的异质经验,甚或有着个人的趣味。
而此书的写作方式尽管按照时间进行排列,在时代之间有某些联系,但却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逻辑有效整合其每个部分的篇章。尤其是到了第二部分,在单独的篇章之中,行文是碎片的,跳跃的,更像是某种诗性瞬间的随笔集合。
在通读完全书后,《爱神之泪》也不可作为某种严谨、成体系的理论著作或色情史研究作品,虽然它在努力完成巴塔耶认为的情色史的终极目标的说明——解释情色/暴力与宗教/迷信的同一,但他缺少内在的充分论证。又或许其实将之看作《色情》、《色情史》之外的一种诗性互文会更好,在这两者之外,巴塔耶采用另一种方式,勾连起艺术史进程中的作品,从另类的角度为他的色情观做注脚。
而巴塔耶的情色其出发点又并不是个人的,正如他在《色情》前言中所说,“我的全书都是为了论证一种观点,即人类精神的统一。情色作为一个特殊的载体,缔造起巴塔耶关于人类精神和宗教之间的关联,以往被宗教(基督教)所排除的情色,却正是在巴塔耶这里,在通往死亡的道路中,拥有了神圣的光芒,巴塔耶总是想要召唤那些被我们视为对立项的存在物,而发现它们的同一。从这个角度来说,《爱神之泪》的确体现着一种诗性。但从成品的完成来说,如果作为一个独立实体来看待,它在自足性上是有缺陷的,包括画作的丰富,既是本书的优点,也是劣势,更衬托出文字内容的单薄,就看读者采用何种态度来阅读此书了。
阅读评分:8分
综合
意见
综合评审员的打分,《爱神之泪》的得分为——8.5分(满分10分),综合来看,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每位读者都有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在读此书前,每一位读者都出于各式各样的原因对此书充满了期待和好奇,而读罢此书,由于视角和关注点的不同,他们的评价又有所区别。《爱神之泪》让拿到此书的评审团们看到了一本深具启发性的作品,再次领略了巴塔耶的独特魅力。
你们如何看待这本书呢?觉得评审团的意见如何?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鼓励与批评!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各位评审员;编辑:走走;校对:何燕。
评审团
阅读需要主张
微信公众号ID :ibook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