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协议簇之链路层

       最近几天在断断续续看了看Stevens的《TCP/IP详解卷一》,由于本人看书的速度比较慢,只看到TCP/IP协议簇的链路层的一些内容,就这一部分,先做一下记录或者说是笔记吧···

       链路层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中对应的网络接口卡,在TCP/IP协议簇各层中都要遵循各层的协议,其中链路层最关键的协议是ARP(地址解析协议)和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他们是某些网络接口使用的特殊协议,用来转换IP层和网络接口层使用的地址。IP地址长32位,怎样根据这么一个IP地址就找到对应的主机而进行通信呢?!

       当一台主机把以太网数据帧发送到位于同一局域网上的另一台主机时,是根据48 bit的以太网地址来确定目的接口的。设备驱动程序从不检查I P数据报中的目的I P地址。32位的Internet地址根据ARP协议转换成48位的以太网地址,48位的以太网地址经过RARP协议转换成32位的Internet地址。以太网解析IP地址时,ARP的请求和应答分组格式是这样的:以太网的目的地址——>以太网源地址——>帧类型——>硬件类型——>协议类型——>硬件地址长度——>协议地址长度——>OP——>发送端以太网地址——>发送端IP地址——>目的以太网地址——>目的IP地址,对于PARP的分组格式和ARP的差不多,就只是只是具体的数据帧的类型不一样而已···再两台主机之间的通信看来,都是需要通过协议将数据再一端打包发送,在另一端通过相同的协议解压数据来完成数据的传递,书上有好多专业术语都见过只是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现在也只能把能理解的理解吧,再慢慢琢磨那些不能理解的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