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4岁的曹原,因再次在《自然》杂志一次性连发2篇论文而备受关注。22岁时,曹原就曾在Nature一天连发2篇有关石墨烯的文章而轰动学术界。而这位被网友称为“海啸级后浪”的少年,出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今天要介绍的两位“后浪”同作为曹原的校友,也各发了一篇Science,其中的师妹才22岁。
Science第一作者中最年轻的女性之一
5月14日,季珠润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Science有关光角动量的文章(标题为“Photocurrent detection of th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f light”)。
季珠润13岁从北京市立新学校考入中国科大10级少年班,博士就读于常青藤高校宾夕法尼亚大学Ritesh Agarwal组,今年22岁,是Science第一作者中最年轻的女性之一。
人民日报在2015年的报道中写道:13岁入学的北京姑娘季珠润,是全班年纪倒数第二小的学生。出身科研世家的她,父母一个研究生物,一个研究地球化学。选平台时,有人劝她:不如挑父母的研究领域,未来大有帮助。在和老师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后,季珠润选择了应用物理,“我最享受的,就是大三、大四泡在实验室时的感觉,物理才是我真正喜爱的。”至今,她将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应用物理博士学位。
此次这项研究是用WTe2材料体系中,发现了旋涡光产生的轨道光致发光效应。这个开创性的光相位电学探测方法,无疑让我们听到了基于光子角动量的超高带宽光学通信的脚步声。早在2019年,季珠润等人就在Nature Materials发表了关于MoTe2中的圆偏光致电流效应的文章。
宾夕法尼亚大学著名的拓扑物理学家尤金·梅莱(Eugene Mele),2019年科学突破奖获得者,曾在采访中高度评价季珠润:我极少见到研究生如她,不仅敢于直面如此挑战;且能驾驭之。她有尝试新东西的创意,且能实现创意!(“I ve rarely seen a graduate student faced with that challenge who was able not only to rise to it but to master it. She had the initiative to do something new, and she got it done.” )
以上为季珠润(右四)与研究组的师生们合影
15岁上中科大 20岁就到美国读硕博了
和季珠润一样,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的王武翟,在5月份的第一天,以第一作者发布了Science上线的一篇名为“Evidence for an edge supercurrent in the Weyl superconductor MoTe2”的文章。
2009年,15岁的王武翟还在读高二时,以655分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至此从安徽阜阳一中进入中国科大09级少年班。由于对物理着迷,王武翟大学期间,经常参与社团活动,进行物理实验,制作机器人。毕业时荣获郭沫若奖学金(新中国第一奖学金、中国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由新创校友基金会资助)。
2013年,年仅20岁的王武翟就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入学成绩门门都是A+,学校每年都为他提供学费、生活费、医疗保险费等。
图源:普林斯顿大学官网
此次发表Science的科研成果中,他与导师发现了:MoTe2材料可以承载超导电流,而且超导电流被限制在其边缘流动,对拓扑超导的研究意义非凡。
上图为普林斯顿大学官网发布的新闻介绍研究成果配图。
其实我们可以关注到这几年的科研论文和成就,“年轻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各领域顶刊作者,重量级研究成果,项目领导人等等,已经不再是年长者专利,越来越多年轻人跻身其中,并且实实在在的做出了成绩。事实上,有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70%以上的重大科技创新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完成的。
陈独秀曾说过: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
只有让年轻人有更好的发展平台,让青年人才能够一展所学,才能给学术界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更有利于打破科研界、学术界普遍存在的“论资排辈”痼疾。
论文链接:
1.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0/534.abstract
2.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2/763
编辑 ∑Gemini
来源:募格学术
文章推荐
☞数学家探索两个几何世界之间的镜像链接
☞数学天才帕吉特:他有如电影般的人生际遇
☞世界上最奇怪的数学天才,被奖励100万却拒领,宁愿过得像乞丐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学习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如果没有数学,我们如何测量
☞数学的真相:物理时空的数字模型还是现实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