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脑白金到加多宝再到莎普爱思,谁才是广告大王?

前段时间,有媒体观察机构指出:80%二三线卫视几乎为"零收视率"

部分省台已经发不出工资,大面积的电视台讨薪事件正在爆发,内部精英都纷纷离职。

有多少电视台零收视率需要进行专门普查才能得出结论,但至少大部分电视台还是可以赚钱

因为每年会有很多电视广告,比如耳熟能详到处冠名的加多宝。

从脑白金到加多宝再到莎普爱思,谁才是广告大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正宗好凉茶 正宗好声音 欢迎收看由凉茶领导品牌加多宝 为您冠名的加多宝凉茶 中国好声音”,这句广告词被主持人以极快的速度,念过了三季好声音。

事实上加多宝冠名的节目不止好声音一个,其他电视节目也有,只是好声音这个节目更火。

最近它的兄弟王老吉声称:喝王老吉可延长寿命10%。

这或许不久之后又会成为一句广告语。


做广告还是做产品?

说到广告营销,莎普爱思也是一位高手。

它的广告重复念出“白内障看不清,莎普爱思滴眼睛”、“模糊滴、重影滴、黑影滴”、“有点痛坚持滴”等广告语。

用洗脑方式灌输自己的理念,让病患者相信用眼药水就能治好白内障,不必做手术。

巨大的广告,需要巨大的财力维持,今年前9月莎普广告费与公司营业收入占比超30%

事实上,很多公司都特别愿意花大价钱去做广告,加多宝分别以6000万、2亿、2.5亿拿下三季“中国好声音”冠名权,总计高达5.1亿元的广告费。

2012年加多宝失去“王老吉”商标权后,没有走向颓势,而是依靠洗脑式广告借助“好声音”放大了其知名度。

图片发自App

巨大的广告收入,让企业扩大了知名度,取得了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莎普毛利率高达94.59%,这与广告的作用关系密不可分

有时候广告效果,比亲人的劝导还管用,比如那些被保健品欺骗的老人。

电视台以及其他媒体平台是乐意接受广告的,因为对于很多媒体来说节目内容本身赚不了多少钱,广告是其最主要收入来源,经营越困难越不赚钱,就越需要广告

对于媒体、企业而言多数时候广告投入与销售收入的正相关关系,宣传对销售收入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许多时候企业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做广告。


进阶,广告人格化!

广告只是一种营销手段,怎样简单、易懂、易记则是广告从业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事实上随着洗脑式广告的出现,广告越来越像一个“人”,它是有感情的,关心你的生老病死

身子弱的时候告诉你需要“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 过节需要送礼就会告诉你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等等。

随着自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开始注重营销,开始注意将自己的品牌进行人格化。

广告的人格化促使品牌人格化,使得某些品牌的东西深入人的思想。

人格化的品牌就是要让消费者认同,信仰其隐含的价值观,一旦被“欺负”的时候还会主动的去保护这个品牌。

所以才会有白内障看不清,就会想到用莎普爱思滴眼睛;缺钙,没劲儿就会想到新盖中盖高钙片,毕竟是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

所以怕上火怎么办,喝加多宝啊。儿女们劝老人远离不良保健品和讲座,老人就会给你急,对你发火。

从脑白金到加多宝再到莎普爱思,谁才是广告大王?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因而出现上述情况时,想不到其他解决方法只能马上条件反射到脑海中某个品牌。

写到此处时发现手机电量不足了,还好有“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神机。

在营销理论中有个最经典的4p理论,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宣传Promotion,如果加上策略Strategy,又被简称为“4P’s理论。

注重宣传策略,其实就是要做好广告。

对于正常的企业而言,产品是盈利的根本,宣传是一种手段,但如今经常性出现本末倒置

部分手机发烧友,批评蓝厂、绿厂卖的手机是“高价低配”没有什么性价比可言,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这两大厂商每年都会请很多明星代言,然后冠名各种节目,以及各种洗脑式广告。

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来买单。

莎普眼药水成本约1.4元一支但卖价却在43-59元一支,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广告成本,也包含了莎普用来行贿的成本。


在食药监总局网站上取得最多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并非莎普爱思,而是另一种OTC药——鸿茅药酒,7年拿1167个广告批文名副其实的广告大王

但这个“大王”不光彩,鸿茅药酒违规违法 曾多次在各执法食药监部门辖区内暂停销售。

广告本是手段,如果正确是使用也是符合市场竞争的,但滥用广告的企业最后只能被淘汰。

可以有洗脑的广告,但不能有伤人脑子的广告;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脑白金到加多宝再到莎普爱思,谁才是广告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