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阶段如何学习、做研究(超棒)

一、如何学习做研究

1.     如何选导师

在选导师的时候,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目的。就我从做学生以及现在做导师的角度,感觉有两点非常重要:

1)那个研究课题你真的有兴趣,并且你知道你要研究什么;

2)你和导师的性格能够合拍。

对于第一条,也就是说你应该先发现你的兴趣,再看哪个老师对你指导最合适。兴趣有两个来源:或者广泛地涉猎各种信息,从中发现兴趣(广度搜索:确定领域),或者参加一个或多个项目,根据不断出现的问题确定研究兴趣(深度搜索:确定问题)。总之,多做事情,多看书,确定论文选题并不难。

对于第二条,主要影响做论文时候的愉快程度。人和人并不都能默契的,即使相互欣赏,也未必能够一起共事。所以找到你能够忍受并能够接受对你批评指导的老师,对你顺畅地完成论文,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处处感到老师对你不满,即使你自认为很不错,或者认为老师根本不懂你做的是什么,当你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最好换个导师:你应该选择能够接受和欣赏你的人做导师。为了避免开始的选择错误,你应该在选择导师之前,多参加几位老师的项目,从中体会各位老师的管理风格,认识自己的兴趣,不要一味地看导师的名气,尽管名气大的老师可能项目多些,也许会更容易找到你的兴趣。

2.       如何进入一个研究领域:

进入一个领域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一本这个领域最早的论述专著或教材,比如协作学习,可以看Robert E.Slavin《CooperativeLearning》。当你把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之后,再去读这个领域的论文,你就会因为心中有数而能够很好地把握了。这种工作必须要先做,不可以在网上乱搜论文,否则,你会感到:看了20篇文章,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没有形成,这些概念自相矛盾。由此认识还算幸运,有的人恐怕被偏见所引导,还不知道,这是最可怕的。

3.     如何得到导师的指导

研究生期间应该开始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所以导师一般采用宽松管理。除了几个重要的时间点老师会主动的找学生以外,其余时间都需要学生主动与老师联系。导师是否真的成为你的导师,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同届的几个学生,可能会得到不同数量的指导,这并不是导师厚此薄彼,而是平时交流频度和质量决定的。因此,我的建议是:

1)自觉地将阶段性成果向导师汇报,听听导师的建议,老师也许会从研究方法和细化问题的角度帮助你反思,更多的时候是为你提供其它的数据来源和支持(人力、物力)。

2)认真地完成老师交给你的看似与你的论文并无关系的事情。老师往往根据对你的直觉认识,认为你合适做什么事情而分配给你一些工作,也许别人对你也是这个印象,也许这是你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你的优势。认真地有意识地发展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会使你成为一个有特长的人。

3)和老师的接触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类,正式的需要预约,真的是有事情要讨教。非正式的包括路过老师的门口,打个招呼,闲聊两句。有时候正是这种无心插柳,可能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和资源,也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指点。

4)不要唯导师命是从,有时候导师分配给你某个任务也有投石问路的意思,是因为想发掘你的潜力。所以多和导师交流你的兴趣和想法,可以方便老师分配给你所想要的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情。

5)记住,任何时候研究中遇到问题,都可以直接进入导师办公室,寻求帮助,即使你认为是你自己的问题。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让老师知道你是因为有问题而进展停滞,而不是忙其它事情去了。

4.     修行,修行,不修如何行得动?

学生找工作,挫折很大,并不是没有单位要,而是自视很高,却拿不出漂亮的履历,说不出我做过什么,也没有证据我做得有多好,无法让只有一面印象的用人单位认为你是难得的人才。学校的标签只是一个台阶,再往上需要的是你修行的纪录,到了单位之后,你的成长之路将是你修行的回报。

修行,修行,是需要修的,要花时间,要花精力,更要用心去体会,不仅是知识,更是做事的方法和态度。研究生期间是很难得的有那么多可以自由处理的时间,应该尽量多地挖掘自身的潜力,为未来奠定基础,否则工作后、有家庭后就会有了很多牵绊,修的机会就更有限了。

5.     研究生期间要学什么?

我认为研究生期间学生应该学三件事情:

1)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尽量广地涉猎学科基本知识,尽量深地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过去和现在

2)掌握独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尽量多的学习各种研究方法,熟练掌握研究过程和步骤

3)学会写论文:写论文不仅是训练表达能力,更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论文体例虽是八股,但却是整理思路、与他人沟通的有效结构,不可不尊重

如果能够按照这三条要求自己,毕业后做不做本专业,并不重要,因为你的研究素质已经建立了,做什么事情都没有问题了。

6.     学生论文研究和导师的角色作用

我尝试过三种指导方式:

(1)让学生自己去找感兴趣的领域,自己研究,老师至少给予方法论上的指导

优点:学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可以帮助老师开拓思路和方向

缺点:大多数学生在研二的时候还没有确定的目标方向,选择方向的过程异常痛苦。学生所选择的领域也许是导师所不熟悉的,为了能够从内容上提供指点,导师也要看相关的文献,如果学生多了,每个人都是一个领域,导师就很难给出专家级的指点,学生也有顾俊奋战的寂寞。所以除非学生有非常强烈的意愿,我将不采用此法安排论文了。

(2)学生做老师申请的项目

优点:项目有明确的研究要求,老师能够具体指点,还有同学一起攻关

缺点:因为老师对项目的认识在短期内很难传给学生,因此有可能出现学生总不得要领的表象,造成学生的挫折感。如果老师对项目干预很少,学生就需要自强自立,否则项目的质量和成果、对学生的培养可能都达不到预期。目前我还没有掌握这种方法的技巧,所有的项目几乎都是自己亲历完成,无法借助他人之力,这是以后必须要改进的。

(3)老师表达对某个方向领域的兴趣,学生自由开垦

优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着眼点,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老师因为对该方向有兴趣,也许没有深入,也许过去已经有过积累,所以还能够对学生的着眼点给予建议。学生自由发挥后,往往有出人意表的结果,师生都会因此欣喜。这是我所发现的论文期间师生关系作为融洽的一种合作方式。

缺点:学生仍旧可能感到是在孤军奋战,缺乏交流对手

 

 

 

大中小   我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研三年,自认为只是一个最普通的研究生而已,算不上一个很成功的过程研究生。原因如下:

1、我自身对成功,牛的概念要求很高;

2、我离我自己的标准也相差太远。我以为我读研期间表现出来的才华只是漂浮在大海冰山的露出水面的冰角部分。

      其实,我对非常普通和非常不普通的概念是很模糊的。我更愿意从人的正面价值和意义上去区分人,而不是普通和不普通上去区分。有些人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和能力,但是有时他们对人类的生长、发展是破坏、后退负面效应的,尽管他们非常不普通,但是我还是不看起。好了,闲话少述。还是说说我为什么要些这文章或者做这个讲座吧。1、"没有审查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句话是苏格拉底讲的,我觉得讲得很有道理。还有一句话"只有有总结的失败,才会是成功之母。"所以我觉得一方面,要毕业了,对自己三年做个审查是一件对自己很有意义的事情;另一方面,可以分享出经验和感受供别人参考、借鉴和互动。这两方面都是很好的,所以何乐而不为呢。世上确实有双赢和多赢的事!

       一、三年所感受的研究生朋友的现状

      1、目睹和感受到的研究生朋友们的"惨淡研生"(研生指研究生的读研过程)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平时周围同学的观察,谈谈我总结的一些对读研的一些感受、看法,读研期间遇到几种典型惨淡或者尴尬的事情。我的目的是积极心态去避免和化解这些尴尬的事情。

     1) 对读研认知上的惨淡

     考研和读研的动机不明确:当初考时,这些就不清楚,很朦胧的,现在即使在读了,还是不明白。据我平时非正规统计了解到:很多同学之所以读研不外乎如下原因:A、很多人考,我也考,没有为什么。B、为父母家人,同学攀比而考。C、为缓解就业压力、或者换行而考。D、为发展、学历需要而考等等。这些不能不是理由和动力。但是我觉得这些动力因素是不够的,或者是比较局限甚至狭隘的。这些理由和动力可以维持一个人考上研,但是难以保证他她读好研,由于其狭隘行甚至会危害一个的人生规划、才能开发和成功。现在,在坐或在看本文的同学们,很多都已经在读了,那么再讨论考研的目的和动机变得没有意义。但是可以在已经读研的基础上讨论读研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关系。如果你热爱你的专业,该怎么读研,如果你不热爱,该怎么再利用读研的这个阶段转到你所热爱的行业、专业和职业上去。

2) 研究生学习的惨淡

      研究生的学习分为自我学习和学校安排的硬性上课学习。我认为自我学习要重要和有意义的多,但是问题是很多研究生朋友们根本不知道如何自我学习,最麻烦的是茫茫知识海洋,该学什么好呢?

      暂且先谈谈学校所规定的硬性学校。相信任何独过大学的朋友,都会对大学的上课教育有所领教--上课、作业、考前突击、考试。一考完,所学知识哗哗地都跑丢了,即使拿了许多学习优秀奖,但是针对所在专业的做事能力不一定强。如果说本科上课教育是这样的,那么我觉得研究生的第一年上课教育的质量简直更差。本科的课当时学的时候还能明白些东西的,而且考试也不是那么容易混的。研究生开的课,尤其是些专业课(有些专业或者同学可能不是这样的)在学、考、考完后的过程中是始终不云的,然而考试是好过的不得了。考试好过还好些,关键是上课那些东西,凭我和很多同学们的感觉就是,对以后读研做项目,找工作简直一点用的没有,而你却不得不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上课,考试,然后彻底丢掉,然后到毕业找工作时,你仍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你不觉得这样很悲哀、很浪费时间吗?

      学校硬性学习显得不能给人传授知识,那么,自我学习便变得异常重要。可是实际情况似乎更糟。自我学习需要很强目的明确性、意志力做支撑的,说大点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是个人人生观的一个外在反映。像读本科一样,还是有很多的研究生朋友们的读研目的还是不太强,他们几乎每个人,都很想学,可是茫茫知海,该学什么,怎么学,天啦。搞几下,劳苦而无效,靠游戏、网络、电影来麻痹痛苦,内心却更着急。我曾看到在工作时间,有二个研究生凑在一个电脑上,躺在椅子上看无聊的电影,表情很痛苦。可慢慢的就也习惯了,再怎么看电影、游戏都不会痛苦了,不能不说够惨淡的了。

      3) 研究生做项目的惨淡

      研究生做项目也够惨淡的,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我是学理工的,也许有些院系和同学不是这样的,但我据我平时观察和感受很多理工的研究生同学似乎都有如下的类似感受):A、有时项目其实不是真真意义上给研究生做的,而是糊弄让你毕业的,即使做也是比较低层次地让你参与一下,然后做文章能拔高一个层次写就行了。B、学校研究生做项目研发的质量有时绝对比不上某些公司做项目研发的质量。别人公司做项目基本上都是真枪实干的,而学校做项目则显得厉害性不那么强,比较有松松的感觉,你能力的锻炼也就可想而知了。C、虽然学校是教育培训机构,可在实际做项目的过程中,给人的培训教育的力度是不够的。当然,任何事务都是两方面的,这种项目环境下,也能给你很多自由发展和实现自己条件,这在本文的后面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惨淡中会提出。

      4) 导师的所谓"导"意义的惨淡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古代孟子就这样给老师的职能下定义的。但我觉得这个定义下得太大、太高,只有大师级人物才能做到这一点,在现实中是很难、也没有必要每个老师都能做到这样的。研究生学习中,老师要做到如此更不可能了。在中国动不动把研究生的老师说成导师,这个"导"字太吓人了,帽子给得太大了,很容易迷惑和误导人的。实际上,读研究生一般而言,你千万不要对导师有太多的幻想。中国研究生教育的体制使得导师多半不会把精力放在"导"研究生的身上。有个同学毕业答辩去到导师签字,导师竟然问他的名字和专业怎么写,真是导师到家了。这个话题太大,在今天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我也不便于深入展开讨论,但是我一点,我必须提醒,我不是在教你和你的导师不好,绝对不是,对导师你还得尊敬的,不管怎么样他她是你概念上的导师。而且,还有些话,不用我说你也明白。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你热爱的是你现在的专业,那么即使没有导师你也已经有个很好机会入行了,因为你有一纸这个行业或专业的硕士头衔了。如果你不喜欢你现在的专业,你也就没必要进这个门了,那么你有没有你到底想干的专业,如果有,集中精力,往你自己的志趣上去靠,只要你有这个决心是可以做成的;如果你还不知道你的志趣,赶快去找到。如果找不到,很抱歉,我只有祈祷上帝保佑你了。

      "与大师对话,可以成为一个好的门生或者门徒,然而与自己对话,你自己就会是个大师",其实,人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大师,前提是你有追求积极人生的观念。如果你在研究生的专业是你所志趣的专业,那么不存在什么问题。如果不喜欢,那么与自己对话,找到你的所爱,这一点我认为很重要。

      5) 研究生写论文的惨淡

      关于中国研究生的写论文情况,前不久,在网上看到很多批评性质的观点:说什么"天上乌鸦一般黑,地上文章一般抄",更有甚者说"中国是最大制造学术垃圾的地方"。批判的很辛辣,但也不外乎实情,我觉得。中国做文章动不动要讲究"小题大做","浅入深出","拔高一个层次",要有许多数学公式。到底质量怎么样,有个同学发了个很好刊物,表面上说起来很高兴,但是他在寝室里可以秘密地说,什么都没干,其实是垃圾的字眼。做沦为对你就业、以后个人能力有多大帮助,我不知道,反正,我的核心意思是,任何一个人,在社会中追求自己个人的实现时,最主要的是要主动自己的追求,但不可避免的要被动做些事情,问题的关键是,不要让你被动要做的事成为你的主动要做的事了,或者说成为你个人实现发展的障碍了。这句话浓缩一点说就是"不要让无奈变成阻碍"随便说一下我个人的论文,发表论文我后来觉得确实质量比较差,然而毕业论文,我觉得还是写得比较辛苦,60%的话是我

自己写的,80%的字是我自己敲的。其实,还应该做好些吧,不过也无所谓啦,所上说。

      6) 研究生能力的惨淡

      能力是个涵义很广泛的词,在这里,我只特能很快的胜任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因为企业是很现实的,它不会问你,学了那些课程,它只会问,我们这里有这些活干,你到底能干哪些,一来就能比较快上手就好,不问出身贵贱,不管你是三好还是五好学生,甚至不问你专业。一句话:你到底能干什么,而且要快。同学们,我现在这样问你,你能很快地给我说出几点你可以卖的东西么?曾有同学给我这样回答,至少我还比较会侃,呜呼,你当应聘是陪聊的工作阿。事实上,在找工作时,我们很多同学都被这个问题折腾得很生气,不是气企业要求,更多的是气自己。本科4年,硕士3年读了这么多年书,自己到底是个什么,到底能做什么,似乎什么都不是,你是不是觉得很窝囊,很气恼呢(当然,有少数同学先前有意识准备的,暗暗施个劲的人,这时就显得很从容)。低年级的研究生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预先作些准备避免这令人气愤尴尬的情形呢。

       7)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惨淡

       总的来说,以上各种惨淡归根结底是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惨淡的一些表现形式而已。你们可以看到大学的研究生几乎不分专业,几乎清一色的分个电脑给你,丢在一个房子里,网络电话空调给你装上,就美其言曰实验室,不知为什么,几乎同样的东西在街上就是网吧,到学校里,在研究生这里就要叫成试验室。再看研究生朋友们在实验室又做些什么,理工科的几乎每一个都抱着个vc、c、c++搞几下,实际上又没有几个能真真搞得比较熟练。难道所有的研究生都要成为一个编程员吗,如果不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很大资源浪费。关于研究生教育体质的问题太大,在此,我不想作深入地讨论。我想说的是任何事务都会有两面性,学校研究生教育虽然比较松散的、几乎是混日子式的,但是反过来说,它也是很自由的,如果你想追求符合自己的志趣的专业或者其它的追求的话,在读研究生的时间里,你可以拥有决好的资源、条件、时间、精力、机会去向你个人的志趣追求上去迈进。"自由是滋生懒汉的河床,也是造就天才的摇篮"。两种效果的区别在于研究生自己内心的选择。

      2、 研究生与所谓的研究生

      这里有两个概念需要说明一下,研究生和所谓的研究生。首先说研究生:研究生这个词语我们太熟悉不过了,我们都是研究生,但是我们对研究生的这个词熟悉得几乎忽视了它的存在。不信,在座各位可以马上问问自己什么叫研究生,它有哪些内涵要求。我认为,真正意义的研究生应该是对某项知识领域具备较宽的背景知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发现那个领域内的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法、思路、改新,甚至能在实际行为中实现了某些问题的方法、思路和改新。然而,在学校中的研究生,很多研究生的感觉就是,我对我的专业几乎不明白什么,也提不出什么问题,只能做一点很明确,很具体的小的实事,而且我也不喜欢我的专业,跟着瞎混贝。不但很多研究生是这样的,很多博士,甚至有些所谓的学者、教授都在内心底里逃不过这样的感受啊。

      我们当然会有这样感受,因为我们是所谓的研究生。所谓的研究生是一种社会强制的身份分类。只要通过那几门类似科股考试的考研考试,进到学校里来读研的就都叫研究生。这是一种社会性质的强制身份分类,而不知真正意义上的概念上的研究生,而是一种所谓的研究生--社会强制身份分类划出来的研究生。就好像,有些人到了60岁看起来还依然很年轻活力、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从实际意义上说还很年轻,但社会强制身份为把他她划成一个老人。这些所谓的研究生一进学校,就强制性地划在某个专业领域内,如果没有或者找不到适合他自己的志趣的话,那么,他她就不可能很明白"研究"、"探索"、"进取"这些词语的真正意义。

      真正意义的研究生,他是不受外界束缚的,他能完全驾舵自己的灵性和思维,但是他的灵性和思维又是飞翔的、自由的,不受社会的强制分类、生活和工作的束缚;他总能在社会环境中找到畅快淋淋的自由和舒展。这样的人才叫真正的研究生,他们才做出了真正的研究、发现、和探索;是他们真正的实现了科技发展和进步。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富兰克林,爱迪生,比尔盖茨等(这里我只举出科技界的人物,财富界的不一定是这样,一些流氓,对社会基本上不起很积极意义上的人,凭着耍流氓也可以大发财,不可一世的人不在此列)。然而他们基本上不用去拿什么学位,作所谓的研究生。

      真正的研究生是那么做的,然后我们所谓的研究生在作什么呢:稀里糊涂地在上些课;挤牙膏似的发表一点近似垃圾的学术文章,还美其言曰科研成果;东拼西凑地完成毕业论文。我不是说要每一个在校的研究生都能做成真正意义的研究生,像上述大师那样,这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向这个标准相对靠近些。如果你能理解真正意义上的"探讨"、"研究"、"进取",别的不说,至少你会觉得生活和生命是多么愉悦和快乐的。

      我想说一句的是:"尽量做真正意义上的研究生,而不只是做所谓的研究生"。

      3、 如何彻底改观这种惨淡的研究生生活

      关于如何避免改观上述7种研究生的惨淡,在每一种惨淡中,我基本上隐隐地从技术层次给出了一些避免那些惨淡的措施。然而,如果要治本,还得揪出那些惨淡的本质。

      我想大家费了很大的劲来读研,虽然在实际意义上,我们很多人都在混,但是从内心里来说,我觉得没有几个人真的要去诚心意义上要去混的,除非他她有病。其实,我觉得,每一个读研的人,都很希望在读研的2~3年时间内会有所收获,不管他她的收获会是什么,但肯定有想,不想的,除非是有病,不在此文的讨论范围。虽然我们都有很想收获,可是在实际意义上,我们很多人都感觉还是没有很好的做好收获。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还是:目标不够明确造成的,是在人生读研时期的这个时间段内,没有目标,或者目标很笼统、很模糊、可操作性不强。这些目标说大点就是人生规划,中点的是职业规划,小点的是毕业时的求职规划。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求职规划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求职规划的关系

      这些目标说大一点是人生规划,说小一点的是读研毕业时的求职规划。如果这些目标还没有的,或者还不是很明确、具体的研究生朋友们,那么,"亡羊补牢,未为晚亦",我们还是得花时间好好得认识自己,做出适合和属于自己的规划。

      人生规划这个专题太大,本文不想做深人的探讨,这方面的书和讲座很多,建议各位自己在网上搜集些这方面的书看看,或者从网上下些这方面的讲座听听。下面,针对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现象,和还在读研的研究生朋友谈谈研究生的职位方向和职位需求,找工作和专业的关系,如何利用找工作实现换行,以及如何在读研时期针对读研和找工作的关系做一些求职规划和求职准备。

      近几年来,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感觉好多了,社会上出现很多关于人生规划、职业规划的书籍和教育企业,这个应该说是个很好的社会进步

 

 

研究生如何学习

—— 给硕士研究生的一堂课

张顺洪

(此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3月28日)

研究生如何学习是一个大话题,我并不准备全面谈,而只就某些方面,谈谈我的体会。有些想法是我多年学习和研究的心得,或许对大家有一些启示。

我想研究生学习可以分三个部分:

第一是理论学习

第二是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扩大知识面

第三是学会做研究

 

理论学习包括两大方面: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研究与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要重视理论学习课,不要当成负担,也不要只当作拿学分的途径,而要真正地去学同,学有所得。

二、学习某一学科如我们的学科历史学的理论,了解国内外一些相关的重大史学理论与方法。

 

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方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应该更重一点。例如,我们的专业是英帝国史,在三年学习当中,要通过各种方式掌握英帝国史的基本知识,不能到毕业时,谈起英帝国史还是茫然无知,对国内外相关学者及其著作也不甚了了。扩大知识面也非常重要,一是扩大本学科的知识面,二是扩大相关学科的知识面。我是主张培养学生跨学科研究意识的,要有跨学科研究意识,就得有跨学科的相关知识。所以,条件允许的话,听听其他学科的课是很有益的。

 

我主要讲第三个方面,即学会做研究。研究生不能同大学生一样学习,不能主要靠听课做笔记。如果学习的重点是听课,这样的学习就有点类似大学生的学习了。我觉得研究生就是要更多与老师对话,不能只听老师讲,而要更多地与老师讨论,要敢于主动地讲自己的学习体会。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够多讲,尤其在专业课上,你们要多讲。譬如英帝国史这门课每个学期每个人可以争取主讲几个问题,如讲三个问题。我给你们列了许多小专题,提供了书目,你们可以选择一些问题来探讨。你们讲,我来听,我们互相讨论。研究生学习要有研讨气氛,要有经常性的、体制性的讨论课。讲完后,你们就每一个问题写一篇文稿,我可通过批改文稿,进一步发现你们在探讨这些问题中存在的不足和值得注意的地方。

关于学习做研究的问题,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培养研究素质,二、学会写论文。我先简单谈一谈培养研究素质的问题,然后再重点讲如何写论文。

研究素质是什么?不同的学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就我们这个学科而言,我认为研究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因素。第一,科学态度。历史学是一门科学,要学会做历史研究,就得有科学态度。科学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认真培养,关键是培养我们在研究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第二,献身精神。从事历史研究,就像从事其他任何科学研究一样,要有一种为科学研究而献身的精神,要热爱我们的研究事业,要有潜心从事这项工作的意志。没有献身精神,当然做不好科研工作。只想拿一个学位,那是很难学好做研究的。要拿学位,这一点可以理解,但我们读书,是为了自己获得真才实学。有了真才实学将来不论做什么工作,都是有用的。当然学位也是要的,但关键的是学问而不是学位。第三,查阅收集学术信息、资料的能力。青年学生要从事学术研究,就要培养能熟练地掌握查阅搜集学术信息、资料的能力。例如学习与研究英帝国史,就得了解国内外有关这个专业的基本情况,了解有关资料情况。像你们在北京地区学习,至少要大致了解北京地区有关英帝国史的中英文资料,熟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主要图书馆,了解馆藏情况。这就需要经常去图书馆。我们这个专业不需要到田间考察,到工厂调研,但要去图书馆,去图书馆就是我们的调查研究。熟悉有关图书馆的情况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今天,网络飞速发展,掌握网上查阅信息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第四,处理资料的能力。搜集的资料会越来越多,怎样安排它们也是一门学问。各学科各个研究人员的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的原则是要有条理,便于记忆,便于查阅。第五,对资料的鉴别意识与鉴别能力。我们在使用研究资料时不能拿着就用,要有意识鉴别一下,材料是否可靠,什么样的材料更有价值。读书时,也不是拿着什么书就通读到底。有的书翻一翻即可,有的书则需认真读。区别哪些书翻一翻即可,哪些书得认真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青年学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这一点的,需逐渐培养这种能力。还有一点就是要学会使用计算机,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文字处理。

研究生学习的一项基本内容是学会写论文,如何撰写论文,我的体会是:写论文有四个基本步骤。第一,大量阅读有关著述,掌握有关资料;第二,从中发现问题,确定自己要写的论文的大致题目;第三,根据自己确定的选题,有目标地搜集能够搜集到的一切资料;第四,撰写论文本身。

在写作之前,我们往往得做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即专有名词的确定。在这一点上,世界史不同于中国史。世界史的许多专题国内没有研究,没有现成的出版物,对某些外文资料中的专有名词要译成中文。如何译,有时要费很大力气。还有,英文著作中的学术概念,我们要准确理解,有些概念在使用时,需赋予新的含义,不能拿来就用,要着力建立自己的概念体系和思想体系。

下面我想重点谈一下撰写论文的具体过程。第一,熟悉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对某些问题形成基本看法,再列出一个写作提纲。第二,根据写作提纲回过头来重新阅读有关资料,并运用相关资

    料阐述史实和自己的看法,构成一篇文稿。现在对你们来说都需要用计算机来处理文稿,这样要方便得多,尤其便于修改。第三,初稿写成后,要进行基本的文字修改。像我们的英帝国史专业,由于所引用的资料几乎全是英文,而且多半是档案文件材料,比一般著作更难读懂。在写初稿应用材料时,实际上同时在做翻译工作。在写初稿时,为了保证思路流畅,对于翻译文字不能仔细推敲,所以初稿写成后,文字很粗糙。那么在修改时,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反复推敲原文材料,看自己的理解和中文表达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原文。在写初稿时要简要注明材料的出处,便于修改时查对,即使有些地方在正式发表时不一定需要做注释,但在初稿时却要标明,以便自己修改和查对。这样进行文字修改后,形成第二稿,打印出来。

在第二稿的基础上,还需认真进行一次文字修改。修改文字时,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避免文字的洋味。我们使用的是英文材料,由于英文和中文在语法结构上有很大区别,文字表达上也很不相同,在运用材料时,往往容易出现带有洋味的中文。这是我写作过程中容易犯的毛病,也是青年学生容易犯的通病。我们要尽量用标准的中文写作。在用英文材料时,我更强调的是准确,而不是文字的优美。当然,文字要尽可能优美,但不能以牺牲准确为代价。在第二稿时,一般要认真做注释,按通常的学术标准做注释。做注释也是一门学问,必须认真对待,好好学习,不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这涉及到是否采取科学态度的问题。注释做好了,便于自己和读者查阅。在做注释上,有两点我想特别提出来,一是引用别人的观点,不管是正式发表的还是尚未正式发表的,都要注明。二是自己从哪里看到的材料,就注明从哪里引用的,不能弄虚作假。例如,有些档案材料,自己并没有亲眼看过,而是从别的作者的著述中看到的,就不能像自己亲自看了一样作注,应写明转引自或直接注明引自某著述。做了注释,这样可以形成第三稿。

第三稿打印出来后,进一步进行文字修改,把所有表达不清的地方说清楚,把所有赘句、赘词、赘字全都删掉,使文字向简洁优美靠拢,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当然,文字功夫的提高是没有止境的。要不断学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第三稿还要回过头来认真查对每个注释是否有误,是否有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对于人名、地名、时间等,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时,就得查对。

经过这样修改之后,文章已基本定型。此时,我的经验是打印一稿,放一段时间,然后再最后定稿。定稿时有两大任务:一、进一步进行文字润色,尽量做到简明易懂:二、如感到对某些史料不踏实,还要进行查对,直到每一处都准确可靠为止。下一步才能把文稿付诸发表。

以上我谈了关于研究生如何学习的一些看法。总的就是研究生要学会做研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潜下心来,认真读书,要有一种为科学事业而拼搏的精神。

偶对四个读研朋友的比较(上财、复旦和荷兰高校)

 

偶说一下偶的看法,偶没有读过研究生哈,主要是我有好朋友分别在复旦和财大读书,而我跟他们沟通很多,说一点我看到的现象。应该是个别的吧,但多少也能看出一些差别--这个差别,偶不敢上纲上线的站在制度角度上去整体评价某个学校或整个国内教育如何如何。只是想通过这个个别的差异,来看看作为研究生学生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别。

下面我谈到的四个朋友,他们都是06年考上的,来自同一个学校,同一级的学生呵呵。在一起复习考研。两个财大,一个复旦,一个到了荷兰的一所高校,名字记不清,只模糊记得好像是有个叫丁勃根的以前在那学校的。

1,课程学习

先说下,复旦是三年的,财大是两年的呵呵。

我认识的两个财大研究生,第一年拼命读书,他们课程安排的非常紧。而且又是比较难的高微高宏和计量经济学什么的。我们聊天的时候,感觉他们两个更多的是谈论这些课程如何学,老师如何,作业如何,考试如何。

复旦的朋友,是踩着分数线进去的。第一年也选了不少课,主要是因为有学长告诉他第一年多学,第二年好作项目。但他第一年的课程里没有计量经济学,因为他知道这们课程很难,所以故意和其它课程错开了。

我的感觉就是第一年里,我的那两个财大的朋友整天在拼命应试(这是我外部感觉呵呵)。而复旦的朋友呢,除了读书之外,还跟老师作项目了,虽然没有学计量经济学,但在跟老师作项目的时候已经在用了(他本科学过)。另外,老师还为他安排了一个实习,在张江工业园区的一家咨询公司,那家公司主要业务在国外,用的工具可惜我到现在也不不能说上来,好象是什么地理信息系统什么的,只知道原理依据主要是系统理论(熵),计量经济理论次之。

第二年。

我的两个财大朋友整天都在忙着找工作了,有一个在上海建设局实习一段时间,但是不想作公务员,就辞掉了。找外资企业了。另外一个则相反,主要是看外语和考公务员

复旦的朋友呢?也辞掉了那家实习公司,一方面是他想考托福,另外一方面是那家咨询公司用的东西他实在不懂,那个公司里的人大部分是两个专业毕业的:软件工程和物理学。使用大量的软件和数学分析。所以第二年,他除了看外语之外,认真学计量经济学之外,还旁听应用数学和物理专业。的几门本科生的课。当然,依然跟他们导师作项目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他很少跟我提学习和考试的事情,但是他却会向我仔细的叙述计量理论在作项目时候的应用。以及数学分析在计量理论和系统理论中的差别。聊的比较多的是他参加的学术会议。各种日程安排。

从九月份到现在,我知道他至少参加了两个学术论坛,一个是上海市经济学博士论文论坛(包括硕士),他还拿了奖。前段时间参加一个全国性学术会议,举办方本来只请了他老师,但他老师把他也推荐去了。这个月21号,他还要去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

而这几个月里面,那两个财大的朋友,整天都在为工作的忙碌呢。

另外复旦的朋友上学期就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文章了。

2,经济条件

财大的朋友,直到第一年学完了,才在导师的推荐下有实习的工作,拿到了工资,也就是课外收入吧,其它收入就是补助吧。

复旦的朋友呢?首先是他给导师作项目,从一入学就开始的,开始是简单的整理文档,写东西,到后面自己用数学作分析,老师每个月都会根据她的实际贡献给她点钱,少则两三百,多则一两千吧,具体我也不好问。另外他在学校团委任个职务,比较轻松,但是每个月有五百块的经费。另外他们每个月的补助分文不少进入自己的卡里。跟老师外出所有的花费都是老师报销的,另外还有点稿费。以前张江实习,每周两天,每天一百。不算奖学金,他一年下来不但自己够花了,还给老妈一点。

暑假放假前,学校有个申请研究项目的活动,他跟几个团委的朋友申请了一个青岛考察的项目,三千块,大家拿钱去玩了几天(也作调查呵呵)。另外,他自己单独申请一个山西农村调查的项目,一千块,除了够来回车票,回家还真的跑到农村调研了一番。

3,课外生活

我从财大朋友那里听到最多的就是考试和工作。没怎么听到他们谈起课外的活动。

复旦的朋友呢,第一年有团委的职务。第二年,在一些朋友的劝导下有加入了学生会,我跟他聊的比较多的是他的研究内容,学生会活动没怎么问过,但我知道他们这几个月里至少办过大型书展,美食节什么的。学校里面外面认识了很多人。

另外,复旦的朋友,从这学期开始加入了基督教会,他的日程安排里,只要周末有时间,肯定去参加教会活动的。认识了一大批教友,而且很多是台湾的。所以我们现在谈话的内容,基本上一半是他的研究一半是人文宗教。

4,导师

他们的导师,我都不认识,他们都介绍过自己的导师研究方向,从事的项目研究和社会关系什么的。但我觉得这样的外部比较没意义。换个角度,或许能体会到一种更深层次的差别。

财大的两个朋友,在谈到他们的导师,也仅仅是限于上面的,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整体介绍,以及日常生活跟他们在一起的一些逸事。

复旦的朋友呢,也说这些,但除此之外,他会还会向我说起他导师的专业学习经历,各层次上的优缺点:会跟我说他导师在数学领域的视野偏窄:计量经济学、数学分析上面的水平差异。还会说他们老师的怎么擅长分析能力和表达。还有在哲学和人文(宗教)上面的认识长处和短处。

从这评价看,我觉得一方面是跟他们导师作的项目多,对导师的水平了解的多,另一方面,跟他们导师推荐他到一个使用完全不同的方法的咨询公司实习,让他在实习过程,以及随后在基础学科旁听过程中开阔视野有关。当然,他丰富的课外活动,也算是让他开阔视野的一个重要方面吧。也只有在这种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深入,也只有在脱离了导师之外的外部的学习中才能开阔,这两个因素才能让他评价的导师。不管他的评价是对还是错,至少,这是以后走自己的路所需要迈出的第一步。他说他导师曾对他说:“我水平有限,但我会用我的社会关系和能力让你接触到更广阔的领域。

5,课制安排

上面复旦的朋友和财大朋友都是国内高校,课制上的区别,我觉得就是复旦的时间宽裕,自己安排的更灵活。另外作为综合学校,他除了本专业的课程,还可以旁听数学或物理学这样的基础课程。财大的安排非常紧,感觉应试是第一位的,学科联系、应用乃至更广阔视野上的思考好像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作了。

下面跟在荷兰读书的朋友比较一下吧。

这个荷兰读书的朋友,第一年学科安排跟我们国内高校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并不上高微高宏什么的基础学科,直接就是研究方向上的学习,读专业文献,找资料,写东西。根据应用学习一些经济理论。

不过,幸运的是这个朋友申请下来的硕博连读,今年,也就是第二年起,她的整个学科安排就脱离了原来的班级。开始跟另外一些人学习。现在他们学习的,就是系统和具体的学科,包括科学哲学,计量经济学,这样的基础学科,另外还要学习一些微观的专业知识(具体我说不上来)。这个转变,让她感觉完全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下子感觉到作为国内二流学校毕业生的薄弱基础了。当时他跟我描述跟人家上课的场面:老师进来问学生都是什么学科毕业的,一半人是计量经济学,一半人是计算机专业,只有他一个人怯生生的说“经济学”。之后老师跟他们谈到的大量软件名词和数学方法他都不懂。这半年里,他每天都在拼命一样学习,加上他非常聪明,现在总算是能赶上了,而且考试成绩不错,找回了自信

==

这就是我从几个朋友那里了解的上财,复旦和荷兰学习的情况。当然,这都是具体的个别现象,整体什么样我不知道的,我的了解仅仅是我们经常的聊天对话中得到。我也仅仅知道我朋友每天在忙什么,想什么,考虑的是什么事情,生活来源和状态。别人的我就一概不知了呵呵。所以,我也不好去过评价别人或学校什么。

我在最后,依然强调下,我说的首先是一种读书方式的差异。至于从这个差异去思考学生主观因素还是学校环境因素,那是另外一码事,那些不是我这里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了呵呵。

转自:人大经济论坛

一、研究生期间我们应该做什么

1)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尽量广地涉猎学科基本知识,尽量深地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过去和现在

2)掌握独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尽量多的学习各种研究方法,熟练掌握研究过程和步骤

3)学会写论文:写论文不仅是训练表达能力,更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论文体例虽是八股,但却是整理思路、与他人沟通的有效结构,不可不尊重

二、对本专业研究生做研究的要求

  (1)人文与技术相结合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渊博知识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4)理想精神与务实态度相结合

三、个人管理包括

  个人时间管理(PTM)

  个人知识管理(PKM)

  个人心理管理(PPM)

个人时间管理

1、目标

2、事先规划好的行动是成功的关键。

3、分析的工作。将事情一一列出来。没有清单,所有遇到的事情都会改变你自己的运行方向。

4、设定优先次序。

5、专注力。

6、时间期限和奖励。做完一件事情后给自己一点奖励。强迫自己设定期限。

7、工时记录。将时间分配和使用情形记录下来。

8、注意拖延的现象。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对自己说:“立刻去做!立刻去做!立刻去做!”   

9、会议。a会议有目标;b有议程;c准时开始准时结束。

10、关键成果领域。导师或者上级期待你完成什么?

11、分批作业。相同的事情累积起来一起做。

12、整洁。清理工作环境,面前只有你现在要处理的资料。

13、连续的工时。60分钟、90分钟的时间。一大早起床5点左右的时候可以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可以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如写报告等。

14、利用零碎的时间。只要花出代价就总会有收获。额外的零散时间,比如上班的路上的时间。

15、准时。

16、简化工作。a,做久一点;b,做快一点;c,做重要的事情;d,做自己拿手的事情;e,少犯错;f,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

17、学会说不。 (学会拒绝,学会接受。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学业!!!不抛弃,不放弃.)

18、平衡。真正重要的事情:身体健康、年轻的心灵、良好的人际关系。

个人知识管理(PKM)

其实质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通过个人知识管理,让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多价值的知识,从而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

从个人的角度讲,需要管理的知识资源无外乎以下的内容:

人际交往资源(如联系人的通讯录、每个人的特点与特长等)

通讯管理(书信、电子信件、传真等)

个人时间管理工具(事务提醒、待办事宜、个人备忘录)

网络资源管理(网站管理与连接)

文件档案管理

个人心理管理

就个人而言,个人心理管理就是经常自我心态调整。知足长乐、量力而行

1、研究和娱乐要相结合

2、凡事都是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不要经常有抱怨

3、不要随随便便拿两个人来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却看不到他所失去的,这有什么意义?

4、正确面对困境,用辩证的眼光去看问题。

四、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

(小故事)有一个草坪铺路的故事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保护草坪是很难的,因为草坪上的路往往并不是按人的方便性来修的。有一次一个设计师承接了一个项目,交付使用后在这个建筑物的周围全部铺上了草坪,没有路,任人去踩,几个月后,草坪上就分明出现了几条道:有粗有细,然后他就此基础上修路,也有粗有细,结果可想而知。

在开始的时候,你可以没有明确的目标,只要张开你的所有触角,去看,去读,去感受,你会不自觉地爱看一些东西,那是你的兴趣,也是你的知识结构决定的,日子久了,也会出现几条路,这些路也都可以通向你要追求的目标。学会倾听心音,让心来告诉你如何走,就不会被别人的价值观、流行的热点牵着跑。

五、如何进入一个研究领域?

进入一个领域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一本这个领域最早的论述专著或教材,比如协作学习,可以看Robert E.Slavin《CooperativeLearning》。当你把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之后,再去读这个领域的论文,你就会因为心中有数而能够很好地把握了。这种工作必须要先做,不可以在网上乱搜论文,否则,你会感到:看了20篇文章,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没有形成,这些概念自相矛盾。有此认识还算幸运,有的人恐怕被偏见所引导,还不知道,这是最可怕的。

六、如何选定一个研究课题

  对于现在我们研一的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不妨多做一些泛读:

1。浏览各有关协会的网站,看看最近召开的学术会议的议题

2。翻翻国内有关的期刊,看看最近这些年大家都在忙什么

  根据你自己的知识结构,你会很自然地有所倾向,再多看看你感兴趣的话题,比较之后,也许就形成了你的论文选题了。

七、学生论文研究和导师的角色作用

有三种指导方式经常被应用:       

(1)让学生自己去找感兴趣的领域,自己研究,老师至少给予方法论上的指导

优点:学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可以帮助老师开拓思路和方向

缺点:大多数学生在研二的时候还没有确定的目标方向,选   择方向的过程异常痛苦。学生所选择的领域也许是导师所不熟悉的,为了能够从内容上提供指点,导师也要看相关的文献,如果学生多了,每个人都是一个领域,导师就很难给出专家级的指点,学生也有孤军奋战的寂寞。所以除非学生有非常强烈的意愿,我将不采用此法安排论文了。

(2)学生做老师申请的项目

优点:项目有明确的研究要求,老师能够具体指点,还有同学一起攻关

缺点:因为老师对项目的认识在短期内很难传给学生,因此有可能出现学生总不得要领的表象,造成学生的挫折感。如果老师对项目干预很少,学生就需要自强自立,否则项目的质量和成果、对学生的培养可能都达不到预期。目前我还没有掌握这种方法的技巧,所有的非编程项目几乎都是自己亲历完成,无法借助他人之力,这是以后必须要改进的。

(3)老师表达对某个方向领域的兴趣,学生自由开垦

优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着眼点,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老师因为对该方向有兴趣,也许没有深入,也许过去已经有过积累,所以还能够对学生的着眼点给予建议。学生自由发挥后,往往有出人意表的结果,师生都会因此欣喜。这是我所发现的论文期间师生关系作为融洽的一种合作方式。

缺点:学生仍旧可能感到是在孤军奋战,缺乏交流对手

八、如何得到导师的指导

研究生期间应该开始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所以导师一般采用宽松管理。除了几个重要的时间点老师会主动的找学生以外,其余时间都需要学生主动与老师联系。导师是否真的成为你的导师,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同届的几个学生,可能会得到不同数量的指导,这并不是导师厚此薄彼,而是平时交流频度和质量决定的。

1)自觉地将阶段性成果向导师汇报,听听导师的建议,老师也许会从研究方法和细化问题的角度帮助你反思,更多的时候是为你提供其它的数据来源和支持(人力、物力)。

2)认真地完成老师交给你的看似与你的论文并无关系的事情。老师往往根据对你的直觉认识,认为你合适做什么事情而分配给你一些工作,也许别人对你也是这个印象,也许这是你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你的优势。认真地有意识地发展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会使你成为一个有特长的人。

3)和老师的接触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类,正式的需要预约,真的是有事情要讨教。非正式的包括路过老师的门口,打个招呼,闲聊两句。有时候正是这种无心插柳,可能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和资源,也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指点。

4)不要唯导师命是从,有时候导师分配给你某个任务也有投石问路的意思,是因为想发掘你的潜力。所以多和导师交流你的兴趣和想法,可以方便老师分配给你你所想要的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情。

九、如何得到导师对论文研究工作的指点

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是论文,论文可以成为师生之间非常好的沟通载体。很多同学都是在最后一个月才把论文交给老师,老师能够做的就只是对论文规范性方面的修改了。但是论文中往往反映了一些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改善的地方,如果能够早和导师沟通,论文时期对自己的训练将会更加富有成效。

建议是:采用原型方法进行论文写作,尽早完成论文的整体框架,在每个版本征求导师的意见。

这样的好处是:导师可以较全面的了解你的想法,从而按照你的思路帮你拔高。相反,如果是零碎的部分去请教导师,导师往往会按照她如何做这个研究的角度给你提出建议和要求,因为两人的知识结构不同,会造成理解认识的误会,而影响论文研究的进展和流畅。

第一:不要认为停留在心灵的舒适区域内是可以原谅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舒适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是很自我的,不愿意被打扰,不愿意被push,不愿意和陌生的面孔交谈,不愿意被人指责,不愿意按照规定的时限做事,不愿意主动的去关心别人,不愿意去思考别人还有什么没有想到。这在学生时代是很容易被理解的,有时候这样的同学还跟“冷酷”“个性”这些字眼沾边,算作是褒义。然而相反,在工作之后,你要极力改变这一现状。否则,你会很快变成鸡尾酒会上唯一没有人理睬的对象,或是很快因为压力而内分泌失调。但是,如果你能很快打破之前学生期所处的舒适区域,比别人更快的处理好业务、人际、舆论之间的关系,那就能很快的脱颖而出。

 

在会议上,一个停留在心灵舒适区域的人会消极的听取领导的话语,消极的待命,很死的完成上级交给的事情,但从来不关心此事以外的任何事情,更不会想到多做一步,让接下来的别人的工作更加容易上手。而敢于打破这个舒适区域的人,敢于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不理解,并在得到上级认可和指点之后把手头的工作尽快的完成,并随时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调整。(注意:永远不要等待别人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这是典型的前者)

 

在工作上,当前者遇到一名新的同事,他会装作没有看见,继续自己的工作。殊不知新来的同事不久就变成了自己的上司。而后者则大方客气的自我介绍,并了解对方和自己的关系。

 

在聚会上,前者总是等待别人发言,并喜欢私下里评论对方的言语;如果这个桌子上没有人发言,那直到用餐结束,也没有人认识你。而后者是勇敢的和一同吃饭的开始介绍和闲谈,这看起来很困难,有时候会有失面子,但往往你会发现,对方是多么希望能和你说几句话。

 

以上只是很小的几个例子,但是要说明的是,大学生在走出校园的同时就要在工作上把校园中的“随意性”从身边赶走,尽早的冲出自己的舒适区域,开始做好和这个社会交流的准备。

开始工作之后的十个不要----(二)

第二:不要把“好像”;“有人会……”;“大概”;“晚些时候”;“或者”;“说不定”之类放在嘴边。尤其是和上级谈论工作的时候。

 

我十分痛恨听到的一句话是:“我晚些时候会把这个文件发给所有的人”;因为这往往预示着我必须时刻提醒他不要忘记。同样,以下这些言辞也会让人觉得厌恶至极:

“到时候有人会把那些东西都准备好”

“大概是明天”

“明天或者后天客户会过来拜访”

“好像他说……”

 

一般是人都会这样说话的,因为这样第一给自己留下了广阔的余地,第二也不会给别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好像什么事情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似的。说实话大学里面再用功的人都有一半是混的。一个人要么是在课堂上是混的,要么下课之后是混的。两个都没有带有混的色彩的人,要么是超级牛人,要么是神经病。所以,就因为人人都在混的,所以校园是一个浪漫的地方,校园也容易让人单纯。所以学生社团的工作往往是效率很低的,我现在回想起学校里做的工作,当时还觉得挺卖力的,但工作了之后才开始感觉到什么是效率。当你进入了用金钱计算时间的地方之后,你要尽可能的避免在学校里养成的这种习惯。如果上级问你什么时候能实施你给他的承诺,而你回答“今晚或者明天早上”这样的答案对于他来说完全等同于你没有回答,并且还给他留下了一个坏印象。(当然,这样的回答往往在学校社团,学生会工作中是常见的)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只小老鼠刚刚出世不久,老鼠妈妈问小老鼠:你现在能看见了吗? 小老鼠说:能。老鼠妈妈说:那你能看到那块红薯吗?小老鼠说:是的。老鼠妈妈说:那是一块石头,这说明你不但还看不见东西,你连嗅觉都还没有。

 

似是而非的应答往往一样会暴露出你更多的弱点。可能是以下中的一个或几个:

1.你之前没有想到这个工作,或者一直在拖延。

2.你没有责任心,认为这些并不重要。

3.你应付上级。

4.你不敢说真话。

5.你喜欢逞能,答应一些做不到的事情。

6.你不能独立工作。

 

当你的上级在以上选项中怀疑的时候,潜意识中你已经同时具备了以上所有的弱点了。

 

相反的看来,这样的回答,总是让上司恼火。

第一,他的问题没有得到回答,只是起到了提醒你的作用。

第二,他依然需要记住提醒你,因为他不知道你是否真正已经落实了工作。

第三,他不知道有多少你已经做了的事情中,都是这样没有落实的。(这点非常致命)

第四,往往因为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上司自己的计划不得不被耽搁或推迟或不能给出明朗的结束时间。

 

所以---------

甲问:你什么时候能把要这个漏洞修好?

乙说:我已经通知他们了,他们大概明天就会来修的。

一天后

甲问:维修公司什么时候回来,你找的是哪家维修公司?

乙说:好像他们说安排不出人来,如果可以的话,今天晚上或者明天下午就能过来。

一天后

甲问:漏洞怎么还没有修好?

乙说:我晚点再问问他们。

甲说:今天下午之前不解决,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第三:不要拖延工作

 

很多人喜欢在学习和玩耍之间先选择后者,然后在最后时间一次性赶工把考试要复习的东西突击完成。但是在工作中请不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因为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容不得你“突击”。又或者,当你在徘徊和彷徨如何实施的时候,你的领导已经看不下去,自己去做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往往我们总是想把事情从头到尾全部想好了,才开始走第一步-----就摔倒了。

 

举个例子:我小学的时候第一次给我一个喜欢的女孩子打电话的时候,想象了各种情况-------1,她接电话的时候在做作业。2,她在做作业,她妈妈接的电话。3.她也很无聊,很想找人说话。4.她正在被父母训斥。5.她正在想另外一个男孩。6.她父亲接电话。 7.她家正好来了什么亲戚,亲戚接了电话。8.她接了电话,但父母就在身边,说话不方便。。。。。等等等等。我整整想了一个下午,想好了各种情况的心理准备和应对的策略。然后勇敢的拿起电话机,按下了那几个按钮。结果-------她不在家。

 

所以,当你徘徊不前而手足无措的时候,你要意识到你正在拖延工作。徘徊是因为害怕这个事情可能发生的后果需要自己承担或应付。工作的时候需要一种起码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不管下一步是什么状况,我都能把它引导到我需要的那条线上去的。另外,告诉自己,不要想太多时间,如果不知道,就赶快求助,或想办法,苦恼和忧虑会给你更多的压力也会把剩下的时间蚕食殆尽。

 

 

另外,警告一下:永远不要想,我知道了,先把上级派的事情放一下,等这集《越狱》看完再说。----90%的情况下,你会忘记,或者来不及,因为这件事需要比你原先想象要更多的时间。说做就做,一直是很好的习惯。

第四:不要认为理论上可以实施就大功告成了!

 

这点太重要了,往往当真正实施的人开始做了才会发现计划完全等于鬼话。如果不亲自实践,做计划的人会早晚被实施的鄙视。永远需要提升自己的办实事的能力,而不是空谈。

 

首先,如果你是做办公室工作的,或者做策划和计划的。请千万不要把你自己都认为不太可能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让别人试试看。比如,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在人流量很少的地方举办露天歌唱会。这会让执行的人觉得你在玩他,拿他做实验。没错,理论上,在任何地方都能举办歌唱会,但是,在不同的地方,执行的人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其次,和执行的人讨论你的安排。比如,新来的你的下属,你可以安排她坐在任何地方,但是如果那是一个很难和大家接触的角落,这可能比你什么都不安排更差。的确,理论上一个人要坐下来,需要的只是空间。但事实上远远不止那些。

 

再次,不要奢望一切会随着你的计划进行。理论上这个会议会持续两个小时,但是,这是“不考虑在开场后的30分钟全场都在调试话筒”,或者“场下没有提出如此尖锐的问题”的前提下的状态。大学生已经习惯了把事情做到  "理论上看上去很美"的程度了。论文,ppt讲演,考试,辩论赛……这些校园智商大比拼,都是教我们如何完美的做好“纸上谈兵”的功夫。你一定要相信自己能“搞定”事情的能力比想象的弱。

 

如果你是在学校的学生,测试一下自己,能否能搞定以下这些状况:

1.学校要制作一套校服,由你去寻找供应商,砍价,至少有三家公司的报价。

2.学校保安抓住一个学生偷窃,怎么处理?

3.学校的一个很重要路段的路灯坏了,你能否让它三天内继续亮起来。

4.食堂需要请一位专门烧清真菜的厨师,一周内到岗位。

 

当你开始思考以上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思路和“看过去两年这个公司的业绩趋向,做出一个下个季度的市场策划方案”要相差极大。你会发现后者只要你做到“看上去很完美”,没有人知道按照你这样做结果会怎样。而上述的工作你只要一想,就会体会到不少的压力。因为你不处理好,结果就是明显的失败更大的问题就会相继发生。

对了,这种感觉就是“工作”给你的感觉!这就是“工作”和“纸上谈兵”的差别!

第五:不要让别人等你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让别人放下手头的工作来等你。在大学中可能只是同寝室的人的几句半开玩笑的抱怨,在工作上很可能导致你的潜在合作伙伴的丢失。

 

你在做一个工作的同时要知道别人的进度,而永远不要落后。

这不像是在考试,你比别人做的慢,别人可以先交卷,你到时间了做不完你自己承受扣分。在工作中的情况是这样的:这是一场没有人能做完的考试,所有的人,都分配做一张试卷的不同部分,有的人分到的是阅读理解,有的人做的是完形填空,有的人做的是语法……然后大家做完了相互抄,这样,所有人都做完了。如果大家都把各自的部分做完了,而你却还在没有做完,那么做得快的别人会开始做你的那部分题目,然后也是相互抄。慢慢地,大家会发现你的工作量完全可以由另外人来代替,整个团队中可以不需要你,这个时候,没有人从你这里得到试卷的答案,也没有人会给你他们的答案--------很不幸,你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请一定记住这个例子。

第六:不要认为细节不重要

 

在大学里,往往做事粗枝大叶,看看差不多就行了。相反,在企业里管理的精髓就在于将简单的事情做到细节。一个慌忙寻找保险箱钥匙的动作就很有可能丧失你晋升财务主管的机会。

 

公司的管理,其实需要的并不是把很难的事情做到90%----比如,优化管理层的核心工作流程、改变公司在当地政府面前的形象,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境……而管理要做的是把每个简单的事情做到100%-----比如,把公司的每个人的档案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整齐的存放起来、在门卫设立一个外来人员的签到台、把会议室多余的椅子拿走、和电视台讲好下个礼拜三来公司做采访、把试用装送到客户手里、在生产的咖啡上加一个口子、给下一期的封面人物拍照……等等如此。如果你能把所有细节的问题都如实做到,那你才有开口升职的本钱。

 

很多人在毕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于是就和自己说:我以后做管理吧!做管理?问一下自己,如果,公司资产被偷窃了,所有员工士气低下,办公室杂乱无章,公司电梯又坏了,打印机没墨了,采购计划超支了,产品滞销了,客户迟到了……你愿意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从小事开始做起吗?想好了这些再考虑是否把管理看得太空洞了。

第七:不要表现得消极,仅仅因为你所做的事情不是你的兴趣所在。

 

很显然,在学生时代,当做到自己喜欢的时候,我们会pay200%的精力去创造,但如果是枯燥的事务,我们便懒得理睬,最好能有办法应付过去。但在工作上80%你所做的事情都是繁琐而看似机械的,如果仅仅为此而表现的闷闷不乐,那么你会郁闷更久。要知道你的上司已经为这个项目够烦恼了,你还想让他看到你的表情吗?

 

学会喜欢自己的工作,并把注意力放在日常工作能学到些什么上去。如果现在你努力的抱怨工作,那么接下来你就是努力的寻找工作。尽量少用“有趣”,“好奇”之类的词语来描述自己想要的工作,而是“充实”,“有成就感”,“乐意”

之类。

想想以下职位,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工作不是在等你有很好的状态下让你做的很有趣的事情:

1.高速公路收费口的收费员:一天都是面对一个小窗口,把一张卡片送出去,这样要持续好几年。

2.学校食堂厨师:永远在烧大排和鸡腿。烧一年。

3.作家:交稿期要到了,我还在孕育灵感,两个星期没吃早饭了。

4.外科医生:刚刚睡着,马上叫我做一个3小时的手术。这样至少一周一次。

5.门市部销售:产品不好卖,8点上班来就坐在店门口,一个人,坐到晚上6点,今天没有一个人来,和昨天一样。

6.公交司机:我开车不用你指挥。这条线路我开了三年了。

7.宠物商店店员:生意不好,还要一早就过来听着20条狗的叫声一整天,听一年。

8.公司职员:晚上两点下班,第二天还要8点上班。关键是路上还要一小时。这样已经一个月了。

 

再想想自己是不是只是接触了这个工作一个月或者才碰到没几个困难,这个时候抱怨的声音最大。

千万不要想着去选择一个有趣的职业,因为没有那样的工作存在。没有哪一“种”行业是开心的,因为如果有,那所有人都去干那个了。最多试着问问自己本身的兴趣吧。selfexploration。

第八:绝对不要把改善工作能力仅寄托在公司培训上

 

人绝对不可能经过一次培训就脱胎换骨。相反,集体培训上学到的东西往往是最用不上的信息。就像食堂烧大锅菜一样,总没有你最想吃的菜,因为这样做容易,并且不容易得罪人。

 

很多学生很看重所选的公司有没有培训,这说明,你不但不知道这个公司做什么,你甚至不知道怎样学习这些技能。

我的感悟是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学你想要的知识,也不知道你想要的知识是什么,你只会做出两种行为:1。等待别人来教你,并且等待别人发现你不知道的地方。2.寻找现成的答案并且拷贝。期待公司培训的人,就很大概率上是第一种人(不排除极少真正优秀的公司培训)

 

许多的同学有这样的习惯思维:

因为,这个公司的培训能结束达到多少多少的程度

又因为,这个程度正好是我想达到的

所以我尽力进这家公司

因为我进了这家公司

所以它自然会使我达到了这个期望的程度。

 

我们把参加培训和达到效果很幼稚的画上了等号。其实往往集体培训上所得到的信息是最没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永远不要期望单靠听课,靠老师把同样的东西给所有的人,你会得到比别人更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观察和思考自己的需要上,找到问题的所在再通过观察和实践得到的答案才是真正的知识。

 

所以,刚刚开始工作,什么都不会,不要认为那样是正常的,因为公司还没有培训过呢!等我接受培训了之后,我就全都会了。如果你一无所知还等待别人会可怜你的无知而施舍你知识,那你会为你的无知而付出更多的智商。

第九:不要推卸责任

 

推卸责任是害怕的条件反射。不要认为别人看不出这点。

 

我记得我小学里的一件事情。我一次作业没有带来,老师要训斥我,说:你怎么老是作业不带?

我当时说:不是。。。。 当我正要支支吾吾时候,老师说:什么不是?你带来了没有?

我说:没有

老师说:那不就是没有带!什么不是!就是!

 

之后我就发现,我只是害怕承担责任而条件反射似的就说了“不是”,仔细观察一下周围,你会发现,身边有无数的人在用“不是”作为被责问之后的第一反应。

其实现在很多人面对工作也是这样,当上级责问的时候,很条件反射的就做出了推卸动作,然而这样的动作,接下来往往是无力的辩解,以及一些很粗糙的借口。这样会让上司感到你这个人很难沟通,并且很不真实。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无论什么情况下,我指责一个人,他永远是强调客观。其实这点才是学生最典型的特征。这说明他太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并受它们决定。如果你和上司之间会出现以下类型的对话,想想是不是需要改一下你的处事方法。

 

甲: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给副总看你的报告!

乙:刚才c在打印,我在等他结束,现在他大概好了吧,我去看看

乙:还有点东西要修改

乙:b也要把东西给副总,我因为等他

乙:a他说我报告不用给副总看(a是乙的同级同事)

乙:不知道副总在不在哦,他的门关着。

乙:d他叫我帮他打印文件!怪他!(d是乙的同级同事)

乙:我的杯子突然找不到了,在找杯子。

 

 

不愿意负责任的人的不利在于他会让上司怀疑他的忠诚程度,因为上司给他的命令往往会因为一个小事情而被搁置或者打折执行,转而被他人的意识所改变。

第十:不要对自己说“我是大学生”

 

这点包涵了很多信息。

1.不要认为自己有多清高

2.不要仍然以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

3.不要感觉低人一等

4.不要等待别人的关怀

5.不要把这个作为犯错误自我安慰的借口

6.不要忘记搞清楚,公司究竟给自己的待遇是多少,老练些,这不是在做志愿者。

品格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确保人际关系质量的关键。除此之外,人际交往的技巧也是尤为重要的。有些人做好事会让人感激一辈子,而有些人帮了别人却可能费力不讨好,不但得不到感激和回报,还让人心存嫉恨。将同样的产品以相同的价格推销给同一个客户,有些业务员可能被粗暴地赶出门,有些业务员却可能签到大单,甚至被客户奉为上宾。

人际交往的技巧是一个非常庞杂的话题,囿于篇幅,在这里只能结合我的切身体会做一些简单的列举,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了。

1. 多给别人鼓励和表扬,尽量避免批评、指责和抱怨,不要逼别人认错。

2. 要学会倾听。不要说得太多,想办法让别人多说。

3. 如果你要加入别人的交谈,先要弄清楚别人究竟在说什么。

4. 交谈之前尽量保持中立、客观。表明自己的倾向之前先要弄清楚对方真实的倾向。

5. 注意对方的社交习惯并适当加以模仿。

6. 不要轻易打断、纠正、补充别人的谈话。

7. 别人有困难时,主动帮助,多多鼓励。

8. 不要因为对方是亲朋好友而不注意礼节。

9. 尽可能谈论别人想要的,教他怎样去得到他想要的。

10. 始终以微笑待人。

11. 做一个有幽默感的人。但是在讲笑话的时候千万不要只顾着自己笑。

12. 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13. 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尽量看着对方的眼睛,不管你是在说还是在听。

14. 转移话题要尽量不着痕迹。

15. 要学会聆听对方的弦外之音。也要学会通过弦外之音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6. 拜访别人一定要事先通知。

17. 不要在别人可能忙于工作或者休息的时候打电话过去。除非是非常紧急的事情。

18. 给别人打电话的时候,先问对方是否方便通话。

19. 一件事情让两个人知道就不再是秘密。

20. 你在背后说任何人的坏话都迟早有一天传入这个人的耳朵。

21. 不要说尖酸刻薄的话。

22. 牢记他人的名字。养成偶尔翻看名片簿、电话本的习惯。

23. 尝试着跟你讨厌的人交往。

24. 一定要尊重对方的隐私,不管是朋友还是夫妻。

25. 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当你与其中某个人交谈,请不要无视其他人的存在。

26. 要勇于认错。

27. 以谦卑的姿态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

28. 给予他人同情和谅解。

29. 尽可能用“建议”取代“命令”。

30. 不要轻易做出承诺。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尽可能做到。

 

清华校长送给毕业生的五句话,值得一看!

2008年07月23日 星期三 23:50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健康比成绩更重要

生活比文凭更重要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清华大学校长留给毕业生的一段话

方向比努力重要。

 

    现在是讲究绩效的时代,公司、企业、政府,需要的是有能力且能与企业方向共同发展的人,而不是一味努力但却南辕北辙的人。自己适合哪些行业,哪些职业,有很多东西是先天决定的,只有充分地发掘自己的潜力,而不是总与自己的弱点对抗,一个人才能出人头地,就像现在很多企业招聘的时候,他们相信通过培训和教育可以让火鸡学会爬树,但是还是觉得选个松树方便一些。方向不对,再努力、再辛苦,你也很难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

能力比知识重要。

 

    知识在一个人的构架里只是表象的东西,就相当于有些人可以在答卷上回答如何管理企业、如何解决棘手的问题、如何当好市长等等,但是在现实面前,他们却显得毫无头绪、不知所措,他们总是在问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应该是哪种情况等等。他们的知识只是知识,而不能演化为能力,更不能通过能力来发掘他们的潜力。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研究能力模型,从能力的角度来观察应聘者能否胜任岗位。当然,高能力不能和高绩效直接挂钩,能力的发挥也是在一定的机制、环境、工作内容与职责之内的,没有这些平台和环境,再高的能力也只能被尘封。

 

健康比成绩重要。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这是很多人已经认同的一句话。对于毕业后走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学生阶段的成绩将成为永久的奖状贴在墙上,进入一个工作单位,就预示着新的竞赛,新的起跑线。没有健康的身心,如何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和人生变革,如何应对工作压力和个人成就欲的矛盾?而且在现代社会,拥有强健的身体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健康的心理越来越被提上日程,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承受挫折与痛苦、缓解压力与抑郁,这些都将成为工薪族乃至学生们常常面对的问题。为了防止英年早逝、过劳死,还是多注意一下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投资吧。

 

生活比文凭重要。

 

       曾经有一个故事,说有个记者问放羊的小孩,为什么放羊?答:为了挣钱,挣钱干啥?答:盖房子,盖房子干啥?答:娶媳妇,娶媳妇干啥?答:生孩子,生孩子干啥?答:放羊!

 

    记得去年在人大听一个教授讲管理学基础课,他说你们虽然都是研究生,但很多人本质上还是农民!大家惊愕,窃窃私语。他说你们为什么读研究生,很多人是不是想找个好工作,找好工作为了什么,为了找个好老婆,吃喝住行都不错,然后生孩子,为了孩子的前途更光明,这些不就是农民的朴素想法吗?那个农民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比自己更好?说说你们很多人是不是农民思想,什么时候,你能突破这种思维模式,你就超脱了。当这个社会看重文凭的时候,假文凭就成为一种产业,即使是很有能力的人,也不得不弄个文凭,给自己脸上贴点金。比起生活,文凭还重要吗?很多人找女朋友或者男朋友,把学历当作指标之一,既希望对方能够给他/她伴侣的温暖与浪漫,又希望他/她知识丰富、学历相当或更高,在事业上能蒸蒸日上;我想说,你找的是伴侣,不是合作伙伴,更不是同事,生活就是生活,这个人适合你,即使你是博士他/她斗大字不识一个,那也无所谓,适合就会和谐融洽,人比文凭更重要。很多成功的人在回头的时候都说自己太关注工作和事业了,最遗憾的是没有好好陪陪父母、爱人、孩子,往往还伤心落泪,何必呢,早意识到这些,多给生活一些空间和时间就可以了。我们没有必要活得那么累。

 

情商比智商重要。

 

     这个就很有意思了,大家忽然一下子对情商重视了起来,因为在新的世纪,情商将成为成功领导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比如在许多员工和自己的亲人因恐怖袭击丧生的时刻,某公司CEOMarkLoehr让自己镇定下来,把遭受痛苦的员工们召集到一起,说:我们今天不用上班,就在这里一起缅怀我们的亲人,并一一慰问他们和亲属。在那一个充满阴云的星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了自己和他的员工,让他们承受了悲痛,并把悲痛转化为努力工作的热情,在许多企业经营亏损的情况下,他们公司的营业额却成倍上涨,这就是情商领导的力量,是融合了自我情绪控制、高度忍耐、高度人际责任感的艺术。曾经有个记者刁难一位企业家:听说您大学时某门课重考了很多次还没有通过。这位企业家平静地回答:我羡慕聪明的人,那些聪明的人可以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律师等等,而我们这些愚笨的可怜虫只能管理他们。要成为卓越的成功者,不一定智商高才可以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果你情商高,懂得如何去发掘自己身边的资源,甚至利用有限的资源拓展新的天地,滚雪球似得积累自己的资源,那你也将走向卓越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16条经典训诫

2008年07月24日 星期四 00:03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时间在流逝。

  

  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100句经典构建你良好的人际关系

2008年07月23日 星期三 23:58

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象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

1、人,应当象“人”一样,永远向上而又双脚踏地。

2、与人握手时,可多握一会儿。真诚是宝。 

3、在选择别人时,也要让别要想选择自己,在考验别人时,也要让别人考验自己。

4、睁着双眼,不等于正视现实。

5、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人鼓掌。

6、自己开小车,不要特地停下来和一个骑自行车的同事打招呼。人家会以为你在炫耀。

7、一个人如果抛弃他忠实的朋友,就等于抛弃他最珍贵的生命。

8、清清楚楚看昨天,扎扎实实抓今天,高高兴兴看明天。向昨天要经验,向今天要成果,向明天要动力。

9、宁肯与好人一起咽糟糠,不愿与坏人一起吃筵席。

10、你真诚地自我肯定,你更有雅量肯定别人。

11、一般不做自我辩护,但可以澄清一些观念、一些选择、一些是非。

12、不要把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

13、话多必失,人多的场合少说话。

14、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只微笑。

15、一个年轻时只顾自己的人,将会变成一个非常吝啬的人,老来便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守财奴。

16、如果我们想法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

17、暗中劝戒你的朋友,一定是大庭广众中称赞你的朋友。

18、永远不与任何人包括对你最不友好的人纠缠。你搞你的人际纠纷,我忙我的业务工作。

19、尊重不喜欢你的人。三峡在线一直坚持这样做。

20、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里程碑,都刻着两个字“起点”。

21、人际关系的天敌是“猜测”,破解密码是“真诚”!

22、不急于表现自己,也不急于纠正旁人,再听一听,再看一看,再琢磨琢磨。

23、友谊编制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但只要抽出一根主线,友谊之墙就会坍塌,这跟主线就是——“信任”!

24、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欢你,那是不可能的,让大多数人喜欢就是成功的表现。 

25、谄媚讨好别人,其实是缺乏自信。

26、长相不令人讨厌,如果长得不好,就让自己有才气;如果才气也没有,那就总是微笑。

27、切勿:被他人帮了一把,很快就忘了;但被别人踩了一脚,却一直忘不了!

28、不随便拒绝人,也不随便答应人。不许愿,不吊人家胃口,不在无谓的事情上炫耀自己的实力。

29、尊重传达室里的师傅及搞卫生的阿姨。 

30、我宁愿得到善意的争辩,不愿面对冰冷的沉默!

31、永远不要以为任何你接触的人比你傻比你笨比你容易上套。

32、与人打“的”时,请抢先坐在司机旁。

33、用手写的信函比较有亲切感,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

34、分享:有形的东西越分越少,无形的东西越分越多!所以,三峡在线一直在盘点生活,分享经典。

35、只要肯开口赞美别人,你将会是最大的赢家。

36、气质是关键。如果时尚学不好,宁愿纯朴。

37、挑选朋友要慎重,更换朋友要更慎重。

38、破裂的友谊虽然能恢复,但却再也达不到亲密无间的程度了。

39、有一种人总希望别人在耕种时身强力壮,收获时却染病死去。

40、一个人虽然可以选择许多路,但不能同时走两条路。

41、自我批评总能让人相信,自我表扬则不然。 

42、第一次敢于嘲笑你自己的时候,你便成熟了。

43、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

44、命运与时势紧紧相连。善于审时度势,努力发掘自己,就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45、文明带来和谐,亲善才能产生幸福。

46、能对你开怀直言的人,便是你的挚友。

47、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婆跳假神。

48、生活的风风雨雨是一把无形的刻刀,在给每个人雕像。

49、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50、看别人骄傲,其实是自己自卑。

51、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52、蒙住自己的眼睛,并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了;蒙住别人的眼睛,并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的了。

53、最容易跌跤的地方不是高山而是平地。掉进深谷里的人,只有向上才能找到出口。

54、要更多去探望处在危难中而不是正在走红的朋友。

55、兄弟不一定是朋友,但朋友往往是兄弟。

56、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

57、因为有利可图才与你结为朋友的人,也会因为无利可图而与你绝交。

58、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59、有时要明知故问:你的钻戒很贵吧!有时,即使想问也不能问,比如:你多大了? 

60、为人还是为己,是一个人挂在自己的名字下的一幅内心世界的写生画。

61、看别人霸道,其实是自己惧怕权威。

62、有益的聊天使用权人高尚、充实、奋发,庸俗的言谈使用权人低下、空虚,消沉。

63、当然,自己要喜欢自己。但绝对不能自恋,三峡在线提醒你。

64、喜欢纠正别人,其实是掩饰自己弱点。

65、友谊永远不能成为一种交易;相反,它需求最彻底的无利害观念。

66、想要有朋友,先要够朋友。三峡在线觉得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中都应该是这样。

67、说话的时候记得常用“我们”开头。

68、不能用温情征服对方的人,用殴打也征服不了对方。

69、“经验”很多时候是人们对“错误”的称呼。

70、同事生病时,去探望他。很自然地坐在他病床上,回家再认真洗手。

71、没有任何一个有钱人,可伟大到不需要朋友。

72、怀疑别人排斥,其实是不能接纳自己。

73、只有把目光对准地平线的人才能找到自己的正确道路。

74、坚持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

75、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76、哪里没有相互间的和睦,哪里就没有生活的富裕。

77、没有什么东西比围观者们更能提高你的保龄球的成绩了。所以,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声。

78、玩弄别人感情,其实是自己情感受过伤害。

79、一步登不上高山,但一步不慎,却能从悬崖上掉下来。

80、如果你在表演或者是讲演的时候,如果只要有一个人在听也要用心的继续下去,即使没有人喝采也要演,因为这是你成功的道路,是你成功的摇篮,你不要看的人成功,而是要你成功。    

81、你拥有自尊,你更能尊重别人的自尊。

82、老是爱欣赏自己脚步印的人,只会在原地兜圈了。

83、不要向朋友借钱。三峡在线觉得很多的时候都是因为“钱”这个东西失去了很好的朋友。

84、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85、榕树上的“八哥”在讲,只讲不听,结果乱成一团。学会聆听。

86、友谊往往是由一种两个人比一个人更容易实现的共同利益结成的,只有在相互满足时这种关系才是纯洁的。

87、先做人,后做事,只有做人到位,才能做事成功。

88、没有弄清对方的底细,决不能掏出你的心来。三峡在线在网络中经常看见很多这样的案例。

89、友谊,好比一瓶酒,封存的时间越长,价值则越高;而一旦启封,还够一个酒鬼滥饮一次……

90、不要“逼”客人看你的家庭相册。  

91、论断别人,其实是缺乏自我肯定。

92、你真诚地接纳自己,你更能真诚地接纳别人。

93、要走好明天的路,必须记住昨天走过的路,思索今天正在走着的路。

94、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

95、不必什么都用“我”做主语。

96、给别人一个帮助你的机会,让他享受助人后的快乐,同时你享受被帮助的快乐!

97、显示出对别人的欢乐不屑一顾的样子,那是侮辱了别人。

98、你真诚地爱自己,你更能真诚地爱别人。

99、把未出口的“不”改成:“这需要时间”、“我尽力”、“我不确定”、“当我决定后,会给你打电话”……

100、如果你看到一个贴子还值得一看的话,那么你一定要回复,因为你的回复会给人继续前进的勇气,会给人很大的激励,同时也会让人感激你!比如说这一贴。呵呵……

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研究生呢?

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研究生呢?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在2008北京奥运会获得圆满成功的时刻,在喜获丰收的金秋时节,我们又迎来了新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祝贺你们,祝贺你们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欢迎你们,欢迎你们加入到中国科学院的队伍中来!

在今天开学典礼的日子里,我作为教师代表,想给大家说几句话。

 

首先希望大家认真思考几个问题:

?       你为什么要读研究生?为谁而读?

?       研究生阶段需要学习什么?

?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

 

为什么要读研究生呢?

2008年我们的国家可谓多灾多难。春节期间的南方冰冻雪灾,突然间让全国人民没有过上个安稳年;从天而降的5月份汶川大地震,顷刻间夺走了8万条生命,摧毁了了上万个家庭,撕碎了千万人的心。还有其他让人闹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事件,最近攀枝花地区又发生了地震。就在国难当头,在奥运火炬传递受阻、一些国家试图抵制奥运的时候,我们在北京举办了一次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奥运会,这是一次世界上“无以伦比”的奥运会,让世界真正了解了我们中国。我们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坚强的民族,一个不屈的民族,一个伟大的中国。我国体育代表团也首次获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祖国真的强大了!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科学研究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差距还很大。科技实力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我们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也知道。要改变这种情况,怎么办?科学研究事业的未来靠谁?靠大家,靠你们这一代青年学子。“爱国”和“理想”不是空话。想想看,当奥运健儿为争夺奖牌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杀,站在领奖台上看着五星红旗的升起的时候,那泪水是不由自主的,那种自豪是发自内心的。我们一样会跟着感动,一样会感到无比自豪。

 

科教兴国,任重道远。你们,新一代的青年学子们,肩负着将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的重担,肩负着将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跻身于世界科学之林的重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同学们,你如果只是想延缓就业而考取了研究生,或者你只是想在自己的简历上添一点光环而读了研究生,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目的,只是看到大家读你就读了研究生,那么你真的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你是否走对了路呢。这条路不平坦,这条路不容易。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无论将来遇到什么,都要执着地走下去。

 

研究生要学习什么?

研究生阶段需要学习的方面很多,包括专业的和生活的。我想给大家强调的几点是:

要学会守规矩。学会遵纪守法,学会遵守社会伦理道德的意义等不用多说。在研究生阶段,大家一定要学会严格遵守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我们要杜绝一切违反学术道德的事情,维护学术研究的纯洁和神圣。

 

要学会感恩。在当今社会中,感恩教育显得愈发重要。我们需要记住和感谢的人和事都很多。需要感谢我们的父母,感谢我们的老师,感谢在我们成长道路上帮助过我们的任何一个人。对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记了感恩。大家要学会感恩。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不是一个成熟的民族;一个不会感恩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

 

要学会规划自己。几乎每一届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会感叹时间的无情,叹息研究生阶段的光阴过得那么快。后悔还有那么多的书没有读,那么多的文献没有看,要发表的论文还没有投稿,学位论文也还没有来得及完善……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遗憾。研究生阶段是最自由最自在、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和研究的阶段,不用顾虑研究经费,不用顾虑生活所需,需要的就是能把握这个机会,珍惜这个机会,认真规划自己的每一天。只要你规划好了每一天,就规划好了每一周;规划好了每一周,就规划好了每个月;规划好了每个月,就规划好了每个学期,也就规划好了每个学年;这样下去,你就规划好了你的一生,你的人生散发出光彩。

 

要学会科研技能。科学研究需要踏踏实实、稳步前进的学风,要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决定你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能走多远。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研究生呢?

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要有抱负、有理想、有追求。尽管现在读研究生不见得将来非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但是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高级人才,希望大家将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的需求结合起来。

 

要有兴趣,要执着,要热爱科学研究事业。科学研究兴趣是第一位的;没有兴趣,谈不上热爱。不热爱自己的工作,怎么会做出优异的成绩,又怎么能谈得上创新和超越。要培养自己的兴趣,挖掘自己的潜力,热爱自己的专业。

 

要耐得住寂寞。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浮躁导致人的近视,导致人的功利性。科学研究需要专心,要经受得住各种诱惑,要有坚强的毅力。淡泊才能明志,宁静才能致远。

 

要虚心学习,要勇于创新。大家要牢记和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虚心是获得知识、完善自己的重要保证。敢于挑战权威,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气魄,也正是创新所要求的。

 

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当今的科学研究已经不是单枪匹马个人奋斗的时代了,科学研究需要团队精神。我们要学会协作,学会宽容。同时要关心社会公德,不能凡事都只顾自己的个人利益。集体和奉献精神是需要具备和发扬的。

 

要张扬个性,但也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大家大部分都是“80后”的群体了。社会上对“80后”有很多看法,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可以肯定的是,“80后”这个群体身上具有很多优点,汶川大地震中奋勇救灾的子弟兵许多是“80后”,北京奥运志愿者中也有很大比例的“80后”,从他们身上折射出了你们这一代的风采。但是也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一些不足,由于你们生活的年代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你们没有经受父辈们的辛苦,缺少那种生活的磨练和挫折,有些传统的东西也渐渐淡化了。好的传统,优秀的传统,我们不应该摒弃,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作为一代人,你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大家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也许学业水平和能力会有些差异,但今天你们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过去的成绩,已经成为记忆;过去的不足,也会成为今后奋斗的动力。真切希望大家珍惜机会,珍惜时间,认真规划,放飞理想。

 

“在科学的大路上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那些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最后祝大家学业有成,学习愉快。希望同学们将自己塑造成为合格优秀、德才兼备的研究生。

谢谢大家!

温馨提示:毕业前需要去做的十件事

(http://pkunews.pku.edu.cn/xwzh/2008-06/18/content_123510.htm)

对于每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燕园美好的时光即将结束。现在的你,或许正忙着收拾离校的行囊,为踏上新的征程而准备;或许正忙着与好友聚会道别,倾吐相持多年的情谊……在这个令人激动却又有些伤感的季节,忙碌于各类散伙饭或者毕业旅行的你也许有些事情无暇顾及,甚至未曾想到。为了给我们的毕业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不在这里留下任何的遗憾。学生工作部提醒大家,毕业之前,有这样十件事情要记得去做:

第一、昔日树人寄厚望,今日登门谢师恩

师恩难忘,在毕业之前,抽空去看看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吧。是他们尽心的授业、解惑,使你从懵懂步入成熟。更重要的是,可以与老师谈谈自己的人生规划,听听他们对于自己今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相信能帮助你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

第二、同窗毕业多联络,大学友谊莫相忘

多年同窗,离别之际,互道珍重,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让这段珍贵友情能在毕业之后得以延续。

第三、宿舍“家长”鞠躬尽,学子毕业表心意

感谢这几年一直在生活上监督、照顾我们的楼长们,他们如同家长一般时刻关心照料着我们,为我们生活舒适默默地奉献。因此,在离开宿舍之前,找个机会向我们的“家长”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激吧,哪怕是一声由衷的感谢也会让楼长感到欣慰。

第四、点滴恩情记心间,一封书信抒情怀

这一路走来,你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支持和鼓励,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你的成长,关心着你的生活。临近毕业之际,提起你手中的笔,给他们写一封感情真挚的信吧。

第五、结伴重游未名湖,美好瞬间永留念

再最后逛逛我们美丽的校园吧,这一次一定要格外的认真和仔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湖光塔影的燕园美景尽可能的深烙在我们脑中。或许在多年之后,这会成为回忆中最美丽的部分。

第六、及时还书不拖欠,赠送课本寄真情

离校前,在整理书柜之时,记得及时归还手上的借书。离校手续要办清,该退物品及时退,仔细检查不出错,做一个诚信的毕业生。曾经用过的旧课本可别急着扔掉,送给有所需的学弟学妹。举手之劳,循环使用,既体现了关怀又避免了浪费。

第七、再去教室坐一坐,重温求学好时光

临行前,去曾经上过课的教室坐一坐。有机会的话再听一次专业课、一次讲座或者哪怕只是找一个教室静静地坐一会儿,回味大学四年的得失感悟,将求学燕园的独特记忆和感觉永远珍藏心中。

第八、扫完己屋扫天下,崭新面貌迎挑战

最后一次仔仔细细把寝室收拾干净,还母校一个整洁的房间,给师弟师妹们留一个良好环境,以一个整洁崭新的面貌步入社会。

第九、食堂饭菜虽寻常,却有美味难比处

再品味一下食堂的饭菜,不管是否可口味美。因为可能你以后很少再有机会“泡”在食堂,最后给自己留下点味觉上的记忆吧。

第十、毕业酗酒伤身体,文明离校树榜样

毕业时节伤离别,醉酒话别要不得。文明离校,把离别的感伤化作日后工作的动力,争取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个武大毕业生的公开信

亲爱的武大校友们:

     在美国,这里还在放圣诞假呢,可我的心却没有跟着放假,我时时刻刻还关注着这边。因为这也就是“天才中的天才”的要求,我想我在这里冒昧地给大家说点什么吧。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最近,我的心一直被今日美国上一个叫吴孟超的老人给牵动着。他和他的老师在他拿到国家科技最高奖后,当着记者痛斥那些因为钱就不看病的医生。两个古稀老人,勇气却如此的不寻常。现在已经很难再寻找这样的勇气了。

     曾几何时,我把21世纪的E-Generation想象的无比的美好,认为他们一定能发展中国,重振国威。但我错了,或许,和60年代的美国一样,我们也已经有了垮掉的一代。在陆步轩之后,京师大学堂又走出了一个“失败”者,一个在家乡卖糖葫芦的北大毕业生。大家听说了吗?反正我是在net上看到了。和陆步轩暴光时的一片哗然不同,这一次没有什么震动。是人们理智了吗?不,是麻木了。这个社会已经不再看重什么京大学的文凭和学位,北京大学,鲁冠球不也是个农民吗?潘刚不也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这个谁也没听说过的地方出来的吗?大学算什么?学问算什么?浮躁和激进充斥着人们的头脑,一个崭新的娱乐时代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覆盖整个中国。

   相信大多数同学都没有看过一部叫《地平线》的影片,英国BBC广播电视台的。我在收费频道的discovery上看过,把我,真的看得哭了。AndrewWiles那种8年如一日,守口如瓶专心致志于一个看似毫无实际价值的Fermat LastThereom的勇气,带来了整个数学史的改变和21世纪史学的新发展。邓中翰,一个改变了Sony创始人盛田昭夫对中国芯片看法的人,却没有多少人知道。

     Baidu的老板李彦宏,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毕业院校是北大和纽约州立大学这样的地方。陈省身,凭一己之力就让世界数学家大会在中国召开的伟大学者,却很多人不懂装懂的说是MIT毕业的。太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学术,科学,人文,进取,这样过于跟不上时代的令普通人感到陌生的词汇在今天的世界里已经失去了尊严。事实上,超级计算机的准确概念的普及程度肯定是不如超级女生的。至少,我还在国内的时候,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超级女生的威力的。

  就业一直是中国大学生的敏感话题。现在充斥着校园的是对中国教育的反感,是对中国体制的漫骂,是对自己前途的没有信心,以及对母校的指责。有些人是有资本这么做的,但大多数人,是没有资本这么做的。

     现在很多学生都说教材编的不好,但说实话,能够把教材里讲的内容基本复述清楚理清关系的又有几个?既然有人做不到,又有什么资格去评论专家编的教材好不好呢?很多孩子说课程安排不合理,让他们就业很困难,理论上不去,实践又没有学到,导致就业竞争力很低。我要说的是,才读几年书啊?孩子们,你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评论课程的设置呢?连本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都还不了解的人,又谈什么课程结构呢?不合理是肯定存在的,但这也是和中国现实紧密联系的。但我认为这绝对不应该成为学生们找借口的理由。

    说理论上不去,请问,有几个学生是从大一到大四认认真真阅读完每一门专业课至少3本学术著作或参考习题集呢?理论,理论不是逃课和社团活动能培养出来的。说知识面不宽,知识结构不合理,其实这多半是学生自己造成的。以马字开头的课程为例,我在国内这边读书的时候,我可没有现在的学生这么消极。我觉得,取精华去糟粕,讲的不对的,就不看,马爷爷还是讲了很多对的嘛?那就应该多看看啊,连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尊为历史上影响人最大的10个人之一的KarlMax在中国却被人丢进垃圾桶,只有两个字形容:无知。而其他的各方面知识,请问:中国四大名著几个人看完过?《战争与和平》谁看完过?《通论》谁研读过?《国富论》呢?《舰船知识》呢?开玩笑,知识面,知识面可不是看《梦里花落知多少》能得到的。郭敬明,他又算得了什么呢?小丑罢了。

     说实践能力不强,武汉大学的社团活动,有哪一个是由学生自己的创意诞生出来的?又有哪一个活动能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的?有哪一个是在引领学生往正确的方向上走的?好的没从国外学,坏的都学到了。一个学生会的学长,说四年除了抽烟喝酒什么都没学会,奖学金制度的黑暗程度想必大家都知道。当年我读的学院学生会干部加的分比发表sci论文高10倍。嘿嘿!这是什么地方。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要源于扎实的功底的。我当年在湖北省最好的高中读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告诉我:“素质教育不是会唱歌,会跳舞,会打球,会画画,会辩论,会走台,素质教育是教一个人培养广泛高雅的志趣,学习扎实丰富的知识,掌握系统综合的能力,去解决他希望解决的问题。”综观现在的大学生,都在高考这个所谓应试的终结后全部选择走素质教育路线,脱离书本,整天醉心于社会所宣传的“能力的锻炼”中去,其实呢?学到了什么啊?办点小报纸,开点小会,搞几个交际舞会就是能力?大学不是职员的培训机构。尤其是武汉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不该这样的。在美国这边,还应试些呢!Columbia的一个教授亲口对我一个认识的人说,告诉你们吧,我们在选研究生时最看中的,还是GRE的成绩!!而sat(美国高考)的权重在一流大学里仍然占了40%!TOEFL,TOEIC或者BEC,这都是国际标准化的考试,我们国家的高考,四六级还不是呢,人家的企业动辄要两t的成绩,不够高还不要。连考试都要搞国际标准,能说只有中国应试吗?

      就业,就业不是要一群基本功不扎实的家伙。复旦校园网搜索引擎的创立者,后来将其市场化,开复旦大学之先河,被邀请到美国Google总部应聘,结果被李开复亲手送回来了。为什么?他的成绩单实在是太烂了,Mr.Lee一说要成绩单他就傻眼。企业需要大学生的即战力,但不是最需要,因为如果需要即战力就不要大学生要的是有经验的成手了。话说的好听有什么用啊?搞关系,会做事再会搞关系才有用。所谓socialExperience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如果不会做事再会搞关系,会说话,那些老板自己也需要员工来创造财富的,要一个草包不会做事,老板自己不赔本吗?其实企业最看重的是学生以后在3-5年内能不能培养成骨干,也就是说潜力的问题。而成绩和学业当然是最能证明你有扎实功底和良好素质的第一指标。所以实际上,我们除开像一些报纸上刊登的华科中文系女生7万年薪应聘TenCent或者是应聘面试江大学生战胜华科学子这样的很少数的被过分放大的例子,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大量在面试中受到青睐的学生仍然是学习成绩优异,技术能力过硬,有一定科研经验或者真正企业实习经验的传统的好学生,不论在国内还是在这边都是这样。而那些看似socialExperience很丰富但学业一般的学生,却往往华而不实,在被用人单位看穿后,很容易失败;而且就算应聘成功,基本功和知识储备不过硬的后果往往是很快就江郎才尽,这是我们年轻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像Microsoft,宝洁,Siemens这样的国际精英企业,其实是非一流名校高才生不用的。就不用说来这边读书的孩子们了,北大04毕业的物理化学方向跟我一起过来的一个班来了27 个,而且总共一个班就30 个人啊。武汉大学,全化学系总共才就13个offer。差距呀!其实在77年的时候武汉大学能出国深造的精英们和北大的数量是不相上下的,但现在呢?出国,那是少数牛人的事情。出国?不也是为了找工作吗?况且有个好文凭又怎么样?是呀,出国,并不是那么被人感冒的,现在的人除了生活消费上崇洋外其他方面已经不崇洋啦。说多了,别人还以为有卖弄炫耀之嫌呢。

     过多的社会活动和社交事宜已经占用了学生太多的时间,封闭的象牙塔这样的名词完全不适用于当代的学生。不要说书呆子,现在的学生连成为书呆子的勇气都没有了。连上课记不记笔记这样的中学生才问的问题居然在某些大学的论坛上被热烈地讨论,不知道是智力的退化还是时代的悲哀。一位教授说:"过多的社会时间或所谓能力的锻炼把学生的心弄野了,根本无心读书,对书本知识不屑一顾。这是很危险的。"对这个看法,我举双手赞成。上课的时候逃课,考试的时候突击。国内总说研究生就业形势比本科生好不了多少,嘿嘿,有几个考研的是不是就业压力大被逼考的或者跟风考的或者想混文凭,而是真真切切的说想要追求知识和能力很早就做好当研究生的准备的人?考完研了就以为人生奋斗结束了,混文凭的,学术懒惰的,学术欺诈的,甚至学术盗窃的,跟导师拉关系的,跟老师不惜发生性行为的混学位,一些大学里有几个女研究生做这样的事我就不说了。记得以前还曝光过。嘿嘿。钱,权,色,怪不得邹恒甫先生在班上怒骂班上一群人渣,只知道钱和女人,根本无心学术和研究。其实,又何止邹先生一个班是这样呢?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总的来说,同学们,要知道大学不是职业学校,不是职业培训机构。来大学,学习的是思想,培养的是创新能力,造就的是领袖社会的精英,一流大学尤其是这样。Euclid曾经对奴仆说,让他给一个想要问学几何能干什么的学生一个金币然后驱逐他走,因为他想从学习中获得实利。如果想从学习中获得实际的工作技巧和工作能力,学那些能够一被聘用马上就能派上用场的practicalSkills,那最好去career TrainingCamp了。大学不是就业的训练场,是让人修炼的地方,是修炼,修行,修身养性,寻求自我发展。好好的学习,好好的求知,好好的钻研,能力到了,不会被别人不要的。很多学习好的是书呆子,但不要觉得不是书呆子就是不用学习好。现在的社会已经减负减过头了,已经偏离了方向。学习需要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能力也需要自己从自己所学的东西里去提炼。这些,并不是一个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期末考试成绩能表达的。

     我们中国的80 后一代自称是阳光的一代人,青春的一代人,是新新人类,是e 世代。但很有可能现在要成为the BeatenGeneration了。我们已经很久很久缺乏真正的感动,缺乏真正的关怀,缺乏真正的追求,我们有的只是就业,考研,保研,公务员,女人,傍大款,超女,酒精,香烟还有就是彩妆。这个娱乐时代下,浮躁的心理已经在整个社会蔓延开来。现在连大学都难以幸免,学生们用自己身体和思想的每一部分宣称着自己和前辈们的不同,不仅是生活的,也有成就上的,当然很可能是成就不如他们啦。我妈妈那一代人,武汉大学77级化学专业,那时候多少学生挤到数学院听数学课,到物理系听物理课?那时候,我妈妈他们挤着要去争通宵自习室的座位,生怕学习时间比别人少了。那时候我妈妈他们有全校的元旦联欢,中文系的出灯谜,外语系的唱英文歌,数学系的人出智力题,物理系和化学系的人变小魔术,生物系的人展出病毒标本,那个时候真的好丰富,有创意。我妈妈他们那个时候老师很多都是工农兵学员,水平根本不行,很多问题都是学生自己研究,学生自己上台讲,现在学生连书都懒得翻了,还讲题呢。我听我的一个小朋友说,他亲眼在湖滨食堂一楼的一个书店看见一个女研究生,说被教授逼着来买varian的intermediate Microecon,还说太厚,不想买。简直是傻子,她知道varian 是谁吗??

     我们需要拯救这个时代,一个连超女都能成为文化标志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点小小的自恋,一点小小的自尊,一点小小的勇气,一流大学的学生,就要拿出点骄傲的勇气来,一种哪怕不近世事的狂傲,这是非常可贵的进取精神。2006年,我们需要时代的救赎。到美国也有半年了,我深深感受到这里学生的进取和睿智,还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人文关怀。国内的〈作家文摘〉上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叫学在Yale。iCan Really Prove It True,because It Is Widely Heard Of InChineseStudents Here。有个Yale 门口卖花的女士,卖的是不知道哪里摘的野花,很贵,一美元一朵,一个Yale的学生问她,为什么这么贵,她说她就指望哪个好心人买一朵,一美够她生活一天。她说警察经常欺负她,打她,不让她卖。后来,Yale的学生真的亲自看到了警察欺负她时,他上前愤怒的制止了。后来, Yale的学生完全自发的组织起来,捐了7000多美金,请了newHaven当地最好的律师,帮小女孩打赢官司,成功保释她。然后又帮助她谋到了一份正规的工作,让她能自立更生。说到这里,我真的忍不住要哭了。Yale的校长曾经说:”Yale 大学建在new Haven这个落后的小城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美国最好的精英教育的同时,能够在new Haven这个贫穷的城市里体察美国最低层的民情,从而感受到一种最深层次的最强烈的冲击和感触。这是学生一生都用之不尽的财富。”希望我们的学生们也能记住这句话,也去拥有这样珍贵的感悟。武汉大学培养的不是普通人,是千万中选一的精英份子。不要拿太一般的要求去要求自己,也不要太多的关心一些太一般的事。志存高远,这是一切美好和灿烂前程的开端。Cornell或者Princeton为什么比武汉大学强?因为这里也有几乎赶上武汉大学的美丽风景(我永远认为我的母校最美),有漂亮的树林,有广阔的草地,更重要的是Princeton的一句话:GrasslandIs Not For Looking,but Is For Sitting AndStudying。在这里,80%的学生在阳光灿烂的中午(不排除堕落分子和纨绔子弟),都会选择中午拿着简单的免费午餐,带上一两本书,拉上几个同学,可以完全自由地随地坐在一颗大树的树阴下,边吃边讲,亢奋地让思想的种子在大树下的泥土里发芽,长大……武汉大学里到处是车,经常有演唱会,舞会,模特表演,就业讲座等等。到处是活动的海报和协会的展览台,还有就是小贩的地摊和人群们悠闲的脚步。

     “看一个大学的好坏,看里面人的脚步的速度就知道大概了。” 这是华中科技大学一个老师的名言。

     希望在将来回到母校回忆人生的时候,能少两场演唱会,多两场辩论会;少几次就业知道和财富创业的讲座,多几次学生自己演讲的自己讨论的讲座;少几次新东方报告会,多两次学术报告会。希望能够看见,在将来的一天,武汉大学的道路会变得更加洁净,宽敞,樱园的情人坡下,桂园操的草地上,梅园李达塑像的树林里,枫园珞珈山的山道旁,到处都有进步的青年们在热火朝天的讨论,行色匆匆地奔向各自美好的未来。希望胡适先生近百年前说的话成真吧:要看到进步青年的影子吗?不要去燕园,去武昌珞珈山看看罢。

     代表所有在我们这个program的中国学子,向你们祝贺新年好,春节快乐,学业有成!永远爱我的祖国和母校。

对研究生的临别赠言

每当研究生毕业,要远走高飞自立门户时,心中有点不舍,还有点不安,担心他们由于缺少一些“经验”而吃亏,便用心准备了一个45条的临别赠言(限制级)。现附上其中的40条(公开级)。

1.   顺利人生的六要素:“真诚、勤奋、思考,微笑、交流、感恩”。

2.   嘴巴甜一点,微笑多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

做事细一点,写字好一点。人要精神点、自信点!

3.   面对大众讲话时,声音要大一点、缓一点。

4.   彻底忘掉你给予别人的帮助,经常问候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5.   别人帮助你时,一定要表达出你的“心存感激之情”。

6.   不说消极的话,不议论别人的缺点。

7.   少冲动。

8.   郁闷不得志的主要原因:不善合作,不够勤奋。

9.   良好的人脉资源也是生产力,至少与知识和能力同等重要。

10.           环境改变多数人的生活,我们要改变环境,那就要先改变自己。

11.           人分三种:有思想有能力、有思想无能力、无思想无能力。

12.           无能力的人常见体征是: 浪费时间、无所事事。

13.           强者的共性:目标远大、脚踏实地、不折不挠。

14.           弱者的常态:怨天尤人、眼高手低、消极拖延。

15.           不后悔昨天,少憧憬明天,尽力做好今天。

16.           不为失败找借口,而为成功找方法。

17.           成功人生的共同途径是“融入关键团队或组建自己的团队”

18.           劳动与才智创造财富,爱心和体贴更常常得到经济上的回报。

19.           节俭,但不吝啬。

20.           守时,守信,保守秘密。

21.           开会、上课坐前排。

22.           每天记流水日记,整理思路,反省言行。

23.           上班提前几分钟,下班推迟几分钟。

24.           经常想想自己的年龄和目标,用比自己实际年龄大几岁考虑问题。

25.           至少要有一点能力比周围的人强一点。

26.           “知识改变命运,环境改善生活”对绝大多数人成立。

27.           世上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做事追求极致。

28.           任何人每天都在散发“名片”,广播自己的能力与品德。

29.           当你未超越周围的人时,你的努力往往回报不明显,但一旦你超越了周围的人,每一份努力,均会有成倍的回报。

30.           科学与技术是来济世的(生产力),文化与艺术是来娱乐的(调剂生活)。

31.           善待你得到的爱,因为恨由爱生。

32.           爱是自私的,它要求的回报除了本金,还有利息。

33.           工作中要求男女平等。工作之外男人要关爱、大度和责任,女人要体贴、温柔与细腻。

34.           朋友是一种互助关系,永远的单向付出最终会终结友谊。

35.           “永远的爱情”概率极小,爱情之树长青需要共同培育,培育的方法有体贴、互助、撒谎和撒娇等。

36.           以亲情的心态对待同事与领导,你就会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37.           “好工作”是指能否在工作中学到知识和提高能力。

38.           对上级安排给自己的事情, 完成后一定要向上级汇报。

39.           当你的看法与上级不一致,还有可能的原因是掌握信息的不对称。

40.           无障碍工作的一般法则:做好份内工作的基础上,多微笑,善待同事,尊重与亲近领导。

2009-08-29 16:46

1. 如果平时几乎没看过英文原文,读不懂怎么办?

其实我以前也根本没读过原文,也看不懂。这儿有个好办法:找一本中文经典的书籍,仅看某一节你感兴趣或与你相关的内容,然后先找一两篇英文的综述(review)认真阅读一下,不会的单词可用金山词霸查一查,也许你读第一篇文章需要花两天,你过两天再读第2遍时,你也许只要一天;然后你再读第2篇时也许你只要半天!然后你一定会真正发现读英文文献的快感!人家的文章分析真的透彻,内容丰富!当你需要重点研究时,一般先通览一下近期研究的文献的摘要,有选择的读几篇好文。如果平时读得多了,自然会有感觉,找更高级别杂志的文章读。国外著名的科学家一般都有一个习惯,即每周都认真读1-2篇Science,Nature,Cell等高级别文章。这个习惯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而且Science对中国人是免费的!Nature中也有许多内容是免费的,即使没有密码之类,也能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呀。

 

2. 一个研究生导师的肺腑之言

 

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现在每周工作60小时,踏踏实实的60小时。阅读,实践,思考,讨论和请教,周而复始。其实这还不够用,因为我既要独立做这边自己的课题,还要协助各位完成你们的课题。那么对你们的要求降低一些,每周50小时吧。希望是真实而有效率的50小时,思维和四肢都处于激活状态的50小时。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有什么不得了的,跟国外就不用比了,单就国内而言,北大、清华、中科院研究生的工作状态,比50小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能否认我们学生的天赋,但我们的天赋大约不会比北大、清华、中科院或者Stanford,Harvard,UCBerkeley的学生高很多。一周工作40小时或更少,我们拿什么去竞争?上面说的比较抽象,那再给各位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请大家考虑:现在你阅读一篇自己研究方向的英文文献,在字典帮助下,能否在3小时(研究生)或6小时(本科生)内完全读懂和理解?现在你阅读一篇本领域的文献时,能否自然地联想起3篇以上相关的文献?如果您还做不到,那就还没有跨入研究的门槛,还需加油。

 

3. 再谈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

 

竹鼓励我“能详细一点就更加好了!”在此,我就本人攻读硕士、博士期间的想法及答辩感受再次尽量详细一点与诸位交流,请批评指正或讨论!

我个人觉得,研究生期间为人、为学确实要注意方式方法。

1、作为低年级研究生,你的师兄师姐(尤其是马上毕业,即将离开课题组的师兄师姐)是你不容错过的资源!无论他们的工作做得是不是特别出色,最好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沟通,向他们请教,将他们掌握或领悟到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步骤学到手,这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由于毕业有诸如发表文章等硬性要求,实验室内部也存在隐形竞争,有的师兄师姐不大可能在平时将所掌握的东西(尤其是自己花很大精力摸索总结的东西)全部告诉你,也不可能毫无保留地向老板汇报,而这些恰好是你需要的。也许他们教你,只需一句话,指点一个实验步骤,但对你来说可以节约几个月的摸索时间。放下你的架子,不要以为你师兄师姐掌握的东西你很早就完全学会了,很可能他们留了一手!但实事求是的讲,师兄师姐本身没有教你的义务,他不是你的导师!如何学到手,看你的表现了!记住:这可能节省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对于研究来说,文献是你的生命之一!注意多看文献,多看高档次杂志的最新文献;即使你的学校或研究所没有某种资源,你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文献传递等来获取你要的资料。文献是用来看(学习)的,不是用来收藏或向他人炫耀的,不要仅仅成为文献收藏家。而且要学会看文献,只有少数文献才需要精读或反复读,反复领会。

3、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将你要解决的难题分步骤逐渐解决。虽然全局很重要,但你可以将一个大问题分成多个小问题,各个击破。不要急于三下两下就解决而弄得自己焦躁不安,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否则,研究生就不必几年才能毕业了。

4、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留意同领域人员的意见(虽然他们的意见未必正确),他们(包括导师)“不经意”的一句话,综合你的思考,很可能对你解决问题很有帮助!留意你的导师对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指导(包括“训斥”),在你的工作中加以利用或避免。

5、对于有一定基础(高年级)的研究生来说,文献在你看来不可能十全十美,带着审视的眼光去读文献,从中寻找你的方向和突破口,你可能做出比你说看文献更好的东西。

6、向你感兴趣的文献作者请教,或与他们交流!你注意到他们的成果本身就是对他们的尊重,不要担心自己是小字辈别人不理你。我曾给国外一大师级人物发电子邮件索要一篇较早的论文,他告诉我他也没有电子版,可以寄给我纸板论文,让我告诉他地址,最后真的很快就将论文寄给我了。

7、研究生第一年上课,第三年找工作、写毕业论文、答辩,很快就过去了,因此,做事一定要有计划,头脑要清楚,要主动!确定导师以后就该主动多与导师联系,多与课题组的师兄师姐联系,早着手准备,哪怕随便在网上浏览相关领域的新闻也好。不要总是等导师催你做什么,你才做什么,尤其是博士研究生!

8、当你很忙时,静下来想一想,究竟你是忙,还是“茫”或“盲”!无论如何,都要留时间思考和总结,投入很重要,但不要一味的埋头做实验!

9、做完实验,尽早处理结果,这对你后续实验设计非常重要!很多东西不是你想象的结果,要分析,调整实验方案,不要等到毕业再来处理,到时候有问题已经来不及了。

10、若有可能,在研究生期间尽早投一篇文章给好一点的杂志,即使不能发表,也会很有收获,因为好杂志往往会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你评审,会给出很详细的评审意见,这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指导!

11、当你的工作做得比较扎实以后,答辩就只是你展示的舞台了。因为所有在场的人中,你才是对论文中的工作最熟悉的“专家”。剩下的就是做好ppt了。

12、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要抱怨!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导师、课题组成员、经费......正确处理,努力工作,与人为善,开心生活!

 

4. 每天睡觉前坚持做三件事

1.今天都干了些什么,那些与课题实验有关,用科学而简练的语言描述出来,记录下来,自认为失败的实验也要认真对待,并找出原因。

2. 想好并安排好明天要做的实验,千万不要到了明天再准备。

3. 前两件事做不好,不要睡觉。

就这样,坚持做,一定会进步很快的。

 

5. 博士答辩过后的反思

 

我虽博士论文盲审和答辩均以全优通过,文章也发了不少(IF总和约20),但回头看,还是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在此将个人经验与各位XDJM交流,望批评、鼓励和讨论。

1、要脚踏实地,但目标不能太低。“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口里可以说只求达到学校规定的最低标准就可以了,但心里一定不能限于此。

2、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家欢迎的人。这对于研究生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你是否有人愿与你合作,是否有人帮助你(包括提意见和建议,哪怕所提意见和建议不正确)。

3、寻求老板的支持很重要,毕业时的每一步都要老板签字和鉴定。多与老板沟通,尤其是老板心情不错时与他多沟通!如果他对你帮助不大,你也得多与他沟通,至少让他少从反方向对你施加作用力。

4、研究生与导师或许天生就是一对矛盾体。有时很难说谁对谁错,要多思考,自己判断导师的为人为学,或许师兄师姐告诉你的“悄悄话”带有他们自己的感情色彩。

5、如果有机会,一定争取在研究生期间出去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对于博士研究生,最好可以作一次会议的口头报告。也许参加会议不能提高你很多(或学不到任何学术知识),但对你多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你也可以结识一些相关领域的同行(前辈)。

6、要豁达。不要只愿意听好话,听恭维的话!研究生多听一些对你工作的批评意见有利于你后面的工作,虽然逆耳。

7、有的人是想从老板那里弄两条鱼走人,有的人是想用老板那里的网捕两条鱼走人,你最好借用老板的条件,学着织合适的网捕鱼。这很痛苦,但你毕业时的前途不一样。

8、如果你的老板很适合你,不要辜负他!如果你碰到的老板不如意,尽量不要抱怨,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多沟通,多争取支持,争取多的支持,让老板对你有信心,看到你工作的意义。

9、如果你做的是新课题,迅速在你的具体研究方向(课题)崛起,尽快在该方向超越老板,这有利于你后面跟老板交流。如果你是博士生,毕业时在你的具体研究方向还不如你的老板,有点失败!

10、通过提高实力确立地位,不要学别人将心思花在请客、送礼、溜须拍马、打小报告上

 

6. 其他

 

1,不要轻易崇拜或者鄙视一个人

  人都有偶像,但请拥有你自己的个性.不要刻意去模仿一个人,因为你就是你,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要有自信.也不要全盘否定一个人,每个人是有价值的,如果你不能理解他,也请学会接受.

2,别把钱看得太重

不要抱怨自己现在工资低,银行存款4位数以下,看不到前途,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即使你文凭再高,怎么把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需要一个很长的锻炼过程,社会永远是一所最博大的大学,它让你学到的知识远比你在学校学到的重要得多,所以同样,你也别太介意学历低.30岁之前靠自己能力买车买房的人还是极少.

3,学会体谅父母

别嫌他们唠叨,等你为人父了你就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他们眼里你还是个孩子,但他们真的老了,现在得你哄他们开心了,也许只要你的一个电话,一点小礼物,就可以让他们安心,很容易做到.

4,交上好朋友

朋友对你一生都影响重大,不要去结识太多酒肉朋友,至少得有一个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你的朋友,如果遇到这么一个人,就好好把握,日后必定有用,不管他现在是富还是穷.

5,不要沉迷于任何东西

所谓玩物而丧志,网络游戏是你在出校门之前玩的,你现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到这上面,否则你透支的东西以后都得偿还.一个人要有兴趣,爱好,但请分清楚轻重.

6,年轻没有失败

不要遇到挫折就灰心,年轻人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失败了,重来过;失去了,再争取别的。错过了,要分析,下次来,要把握;幼稚了,下次,成熟点。不要紧,会好的,哪怕到了极点,也不要放弃,相信一定可以挺过去。不要消极,会好的。曾经的错,过去了,总不能回味在过去。现在的,很好,累完了,很舒服。不要伤,总会有人在支撑你。

7,要有责任心.

  不管你曾经怎样,但请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正直的人.男人要有责任心,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能让别人有安全感,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们不要懦弱,但请不要伤害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尤其是善良的女孩,因为这个世界善良的女孩不多了,即使不想拥有,但也请让她保持她美丽的心.

8,男人的外貌并不重要.

  不要为自己的长相身高而过分担心,一个心地善良,为人正直的男人远比那些空有英俊相貌,挺拔身材但内心龌龊的男人要帅得多.如果有人以貌取人,请不要太在意,因为你不用去为一个低级趣味的人而难过.

9,学会保护身体

  不要以为现在抽烟喝酒,熬夜通宵也没什么事.那是因为你的身体正处于你一生的黄金时段.30岁以后你就能明白力不从心这个词的意义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什么也做不了,所以要尽量让自己过有规律的健康生活.

10,别觉得一事无成.

  你现在还没有资格谈成功,当然如果你有千万资产的除外.一开始太固定的职业并不一定是好事,或许在不断的改行当中,你会学到更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挖掘出自己的潜能,找到最适合你的工作.

11,请认真工作

  即使你现在的工作再怎么无聊再怎么低级,也请你认真去对待,要知道任何成功人士都是从最小的事做起,或许你现在学不到多么了不起的知识,但起码你要学会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这对以后很重要.

12,请认真对待感情.

  不要羡慕那些换女人像换鞋一样的花花公子,逢场作戏的爱情只是让你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一个人最痛苦的不是找不到爱人,而是心中没有了爱,当你把我爱你3个字变成你最容易说的一句话时,那么你在爱情的世界里已经很难找到真正的幸福了.爱情没有公平,总有一个人比对方付出得多,即使没有结果,也别觉得不值,因为你的付出不光是为了她,也是为了你自己的爱,为爱付出是很可贵的,赞自己一下.

13.请留一点童心

  在内心深处,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落里,请保持一份童心,不是幼稚,但有的时候单纯一点会让你很快乐.所以不要太计较得失,生活本无完美.

 

  最后说一点,学会尊重别人,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

中研院院士王泛森: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王泛森,1958年10月25日生,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本科(1980)和硕士(1983),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博士(1993)。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中央

研究院院士。

 

这个题目我非常喜欢,因为这个题目,对大家多少都有实际的帮助。如果下次我必须再

登台演讲,我觉得这个题目还可以再发挥一两次。我是台大历史研究所毕业的,所以我的

硕士是在台大历史研究所,我的博士是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的。我想在座的各位有硕

士、有博士,因此我以这两个阶段为主,把我的经验呈现给各位。

 

我从来不认为我是位有成就的学者,我也必须跟各位坦白,我为了要来做这场演讲,在

所里碰到刚从美国读完博士回来的同事,因为他们刚离开博士生的阶段,比较有一些自己

较独特的想法,我就问他:「如果你讲这个问题,准备要贡献什么?」结合了他们的意见

,共同酝酿了今天的演讲内容,因此这里面不全是我一个人的观点。虽然我的硕士论文和

博士论文都出版了,但不表示我就是一个成功的研究生,因为我也总还有其它方面仍是懵

懵懂懂。我的硕士论文是二十年前时报出版公司出版的,我的博士论文是英国剑桥大学出

版的。你说有特别好吗?我不敢乱说。我今天只是综合一些经验,提供大家参考。

 

一、研究生与大学生的区别

 

首先跟大家说明一下研究生和大学生的区别。大学生基本上是来接受学问、接受知识

的,然而不管是对于硕士时期或是博士时期的研究而言,都应该准备要开始制造新的知识

,我们在美国得到博士学位时都会领到看不懂的毕业证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问

一位懂拉丁文的人,上面的内容为何?他告诉我:「里头写的是恭喜你对人类的知识有所

创新,因此授予你这个学位。」在中国原本并没有博硕士的学历,但是在西方他们原来的

用意是,恭贺你已经对人类普遍的知识有所创新,这个创新或大或小,都是对于普遍的知

识有所贡献。这个创新不会因为你做本土与否而有所不同,所以第一个我们必须要很用心

、很深刻的思考,大学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

 

(一)选择自己的问题取向,学会创新

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不只是要完全乐在其中,更要从而接受

各种有趣的知识,进入制造知识的阶段,也就是说你的论文应该有所创新。由接受知识到

创造知识,是身为一个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仅如此,还要体认自己不再是个容器,等着

老师把某些东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开始逐步发展和开发自己。做为研究生不再是对于各

种新奇的课照单全收,而是要重视问题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硕士或博士的阶段里面,所有

的精力、所有修课以及读的书里面都应该要有一个关注的焦点,而不能像大学那般漫无目

标。大学生时代是因为你要尽量开创自己接受任何东西,但是到了硕士生和博士生,有一

个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论文,那篇论文是你个人所有武功的总集合,所以这时候必须

要有个问题取向的学习。

 

(二)尝试跨领域研究,主动学习

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跨越一个重要的领域,将决定你未来的成败。我也在台大和清华

教了十几年的课,我常常跟学生讲,选对一个领域和选对一个问题是成败的关键,而你自

己本身必须是带着问题来探究无限的学问世界,因为你不再像大学时代一样泛滥无所归。

所以这段时间内,必须选定一个有兴趣与关注的主题为出发点,来探究这些知识,产生有

机的循环。

 

由于你是自发性的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和兴趣,所以你的态度和大学部的学生是截然不

同的,你慢慢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并学会悠游在这学术的领域。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先生,得了诺贝尔奖。他曾经在中研院的

周报写过几篇文章,在他的言论集里面,或许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复提到他的故事。他

是因为读了一个叫做马亨教授的教科书而去美国柏克莱大学念书,去了以后才发现,这个

老师只给他一张支票,跟他说你要花钱你尽量用,但是从来不教他任何东西。可是隔壁那

个教授,老师教很多,而且每天学生都是跟着老师学习。他有一次就跟那个老师抱怨:

 

「那你为什么不教我点东西呢?」那个老师就说:「如果我知道结果,那我要你来这边念

书做什么?我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要我们共同探索一个问题、一个未知的领域。」他说

其实这两种教法都有用处,但是他自己从这个什么都不教他,永远碰到他只问他「有没有

什么新发现」的老师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长。所以这两方面都各自蕴含深层的道理,没有

所谓的好坏,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这两个方式结合起来。我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就是

强调在这个阶段,学习是一种「self-help」,并且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self-help」

,而不能再像大学时代般,都是纯粹用听的,这个阶段的学习要基于对研究问题的好奇和

兴趣,要带着一颗热忱的心来探索这个领域。

 

然而研究生另外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Learn how to learn,不只是学习而已,而是学

习如何学习,不再是要去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学习拿起那一根针,学会绣出一件

漂亮的衣服,慢慢学习把目标放在一个标准上,而这一个标准就是你将来要完成硕士或博

士论文。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学去读书,你会觉得我这一篇论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

件问题的人相比较。我想即使在台湾也应该要有这样的心情,你的标准不能单单只是放在

旁边几个人而已,而应该是要放在领域的普遍人里面。

 

你这篇文章要有新的东西,才算达到的标准,也才符合到我们刚刚讲到那张拉丁文的

博士证书上面所讲的,有所贡献与创新。

 

二、一个老师怎么训练研究生

 

第二个,身为老师你要怎么训练研究生。我认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训练,哪怕是

自然科学的训练,到研究生阶段应该更像师徒制,所以来自个人和老师、个人和同侪间密

切的互动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学部坐在那边单纯听课,听完就走人是不一样的,相

较之下你的生活应该要和你所追求的知识与解答相结合,并且你往后的生活应该或多或少

都和这个探索有相关。

 

(一)善用与老师的伙伴关系,不断Research

 

我常说英文research这个字非常有意义,search是寻找,而research是再寻找,所以

每个人都要research,不断的一遍一遍再寻找,并进而使你的生活和学习成为一体。中

国近代兵学大师蒋百里在他的兵学书中曾说:「生活条件要跟战斗条件一致,近代欧洲

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不一致者弱。」我就是藉由这个来说明

研究生的生活,你的生活条件与你的战斗条件要一致,你的生活是跟着老师与同学共同

成长的,当中你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带给你无限的启发。

 

回想当时我在美国念书的研究生生活,只要随便在楼梯口碰到任何一个人,他都有办

法帮忙解答你语言上的困难,不管是英文、拉丁文、德文、希腊文……等。所以能帮助

解决问题的不单只是你的老师,还包括所有同学以及学习团体。你的学习是跟生活合在

一起的。当我看到有学生呈现被动或是懈怠的时候,我就会用毛泽东的「革命不是请客

吃饭!」来跟他讲:「作研究生不是请客吃饭。」

 

(二)藉由大量阅读和老师提点,进入研究领域

 

怎样进入一个领域最好,我个人觉得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就是让他不停的念书、不

停的报告,这是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后不知不觉学生就会

知道这个领域有些什么,我们在不停念书的时候常常可能会沉溺在细节里不能自拔,进

而失去全景,导致见树不见林,或是被那几句英文困住,而忘记全局在讲什么。藉由学

生的报告,老师可以讲述或是厘清其中的精华内容,经由老师几句提点,就会慢慢打通

任督二脉,逐渐发展一种自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知道碰到问题可以看哪些东西。就像

是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修过一些我完全没有背景知识的国家的历史,所以我就不停

的念书、不停的逼着自己吸收,而老师也只是不停的开书目,运用这样的方式慢慢训练

,有一天我不再研究它时,我发现自己仍然有自我生产及蓄发的能力,因为我知道这个

学问大概是什么样的轮廓,碰到问题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询相关的资料。所以努力让自己

的学习产生自发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

 

(三)循序渐进地练习论文写作

 

到了硕士或博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一篇学位论文,而不管是硕士或博士论文,

其规模都远比你从小学以来所受的教育、所要写的东西都还要长得多,虽然我不知道教

育方面的论文情况是如何,但是史学的论文都要写二、三十万字,不然就是十几二十万

字。写这么大的一个篇幅,如何才能有条不紊、条理清楚,并把整体架构组织得通畅可

读?首先,必须要从一千字、五千字、一万字循序渐进的训练,先从少的慢慢写成多的,

而且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训练到可以从一万字写到十万字。这么大规模的论文谁都写得出

来,问题是写得好不好,因为这么大规模的写作,有这么许多的脚注,还要注意首尾相

映,使论述一体成型,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铜钱;是一间大礼堂,而不是一间小小分割的

阁楼。为了完成一个大的、完整的、有机的架构模型,必须要从小规模的篇幅慢慢练习,

这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因为受计算机的影响,我发现很多学生写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

写论文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文笔一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

导原则,经过慢慢练习会使你的文笔跟思考产生一致的连贯性。我常跟学生讲不必写的

花俏,不必展现你散文的才能,因为这是学术论文,所以关键在于要写得非常清楚,如

果有好的文笔当然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彩像个人的生命一样,英文叫style,

style本身就像个人一样带有一点点天生。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把内容陈述清楚,从一万字

到最后十万字的东西,都要架构井然、论述清楚、文笔清晰。

 

我在念书的时候,有一位欧洲史、英国史的大师Lawrence Stone,他目前已经过世

了,曾经有一本书访问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学家,我记得他在访问中说了一句非常吸引人

注意的话,他说他英文文笔相当好,所以他一辈子没有被退过稿。因此文笔清楚或是文

笔好,对于将来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达工

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这里不是讲究漂亮的style,而是论述清楚。

 

三、研究生如何训练自己

 

(一)尝试接受挑战,勇于克服

 

研究生如何训练自己?就是每天、每周或每个月给自己一个挑战,要每隔一段时间就

给自己一个挑战,挑战一个你做不到的东西,你不一定要求自己每次都能顺利克服那个

挑战,但是要努力去尝试。我在我求学的生涯中,碰到太多聪明但却一无所成的人,因

为他们很容易困在自己的障碍里面,举例来说,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碰到一个很聪明的人,

他就是没办法克服他给自己的挑战,他就总是东看西看,虽然我也有这个毛病,可是我

会定期给我自己一个挑战,例如:我会告诉自己,在某一个期限内,无论如何一定要把

这三行字改掉,或是这个礼拜一定要把这篇草稿写完,虽然我仍然常常写不完,但是有

这个挑战跟没这个挑战是不一样的,因为我挑战三次总会完成一次,完成一次就够了,

就足以表示克服了自己,如果觉得每一个礼拜的挑战,可行性太低,可以把时间延长为

一个月的挑战,去挑战原来的你,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不过也要切记,硕士生是刚开

始进入这一个领域的新手,如果一开始问题太小,或是问题大到不能控制,都会造成以

后研究的困难。

 

(二)论文的写作是个训练过程,不能苛求完成精典之作

 

各位要记得我以前的老师所说的一句话:「硕士跟博士是一个训练的过程,硕士跟

博士不是写经典之作的过程。」我看过很多人,包括我的亲戚朋友们,他之所以没有办

法好好的完成硕士论文,或是博士论文,就是因为他把它当成在写经典之作的过程,虽

然事实上,很多人一生最好的作品就是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因为之后的时间很难再有

三年或六年的时间,沉浸在一个主题里反复的耕耘,当你做教授的时候,像我今天被行

政缠身,你不再有充裕的时间好好探究一个问题,尤其做教授还要指导学生、上课,因

此非常的忙碌,所以他一生最集中又精华的时间,当然就是他写博士、或是硕士论文的

时候,而那一本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但不一定要刻意强求,要有这是一个训练过程的信念,应该清楚知道从哪里开始,

也要知道从哪里放手,不要无限的追下去。当然我不是否认这个过程的重要性,只是要

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论文的完成当成一个目标,不要成为是一种的心理障碍或是心理负

担。这方面有太多的例子了,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念书的时候,那边旧书摊有一位非常博

学多文的旧书店老板,我常常赞叹的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要在大学做教授。」他说:

「因为那篇博士论文没有写完。」原因在于他把那个博士论文当成要写一本经典,那当

然永远写不完。如果真能写成经典那是最好,就像美丽新境界那部电影的男主角John

Nash一样,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博士那二十几页的论文,不过切记不要把那个当作是目

标,因为那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应该要坚定的告诉自己,所要完成的是一份结构严谨、

论述清楚与言之有物的论文,不要一开始就期待它是经典之作。如果你期待它是经典之

作,你可能会变成我所看到的那位旧书摊的老板,至于我为什么知道他有那么多学问,

是因为那时候我在找一本书,但它并没有在旧书店里面,不过他告诉我:「还有很多本

都跟他不相上下。」后来我对那个领域稍稍懂了之后,证明确实如他所建议的那般。一

个旧书店的老板精熟每一本书,可是他就是永远无法完成,他梦幻般的学位论文,因为

他不知道要在哪里放手,这一切都只成为空谈。

 

(三)论文的正式写作

 

1.学习有所取舍

 

到了写论文的时候,要能取也要能舍,因为现在信息爆炸,可以看的书太多,所以

一定要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树,首先,要有一棵自己的知识树,才能在那棵树挂相

关的东西,但千万不要不断的挂不相关的东西,而且要慢慢的舍掉一些挂不上去的东西,

再随着你的问题跟关心的领域,让这棵知识树有主干和枝叶。然而这棵知识树要如何形

成?第一步你必须对所关心的领域中,有用的书籍或是资料非常熟悉。

 

2.形成你的知识树

 

我昨天还请教林毓生院士,他今年已经七十几岁了,我告诉他我今天要来作演讲,就

问他:「你如果讲这个题目你要怎么讲?」他说:「只有一点,就是那重要的五、六本书

要读好几遍。」因为林毓生先生是海耶克,还有几位近代思想大师在芝加哥大学的学生,

他们受的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精读原典。这句话很有道理,虽然你不可能只读那几本

重要的书,但是那五、六本书将逐渐形成你知识树的主干,此后的东西要挂在上面,都可

以参照这一个架构,然后把不相干的东西暂放一边。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你不可能读遍

天下所有的好书,所以要学习取舍,了解自己无法看遍所有有兴趣的书,而且一但看遍所

有有兴趣的书,很可能就会落得普林斯顿街上的那位旧书店的老板一般,因为阅读太多不

是自己所关心的领域的知识,它对于你来说只是一地的散钱。

 

3.掌握工具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掌握语文与合适的工具。要有一个外语可以非常流畅的阅读,要有另

外一个语文至少可以看得懂文章的标题,能学更多当然更好,但是至少要有一个语文,不

管是英文、日文、法文……等,一定要有一个语文能够非常流畅的阅读相关书籍,这是起

码的前提。一旦这个工具没有了,你的视野就会因此大受限制,因为语文就如同是一扇天

窗,没有这个天窗你这房间就封闭住了。为什么你要看得懂标题?因为这样才不会有重要

的文章而你不知道,如果你连标题都看不懂,你就不知道如何找人来帮你或是自己查相关

的资料。其它的工具,不管是统计或是其它的任何工具,你也一定要多掌握,因为你将来

没有时间再把这样的工具学会。

 

4.突破学科间的界线

 

应该要把跨学科的学习当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跨学科涉及到的东西必须要对你

这棵知识树有助益,要学会到别的领域稍微偷打几枪,到别的领域去摄取一些概念,对于

本身关心的问题产生另一种不同的启发,可是不要泛滥无所归。为什么要去偷打那几枪?

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不管是科学或人文,最有创新的部份是发生在学科交会的地方。为

什么会如此?

 

因为我们现在的所有学科大部分都在西方十九世纪形成的,而中国再把它转借过来。

十九世纪形成这些知识学科的划分的时候,很多都带有那个时代的思想跟学术背景,比

如说,中研院的李院长的专长就是物理化学,他之所以得诺贝尔奖就是他在物理和化学

的交界处做工作。像诺贝尔经济奖,这二十年来所颁的奖,如果在传统的经济学奖来看

就是旁门走道,古典经济学岂会有这些东西,甚至心理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连John

Nash这位数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在学科的交界上,学科跟学科、

平台跟平台的交界之处有所突破。在平台本身、在学科原本最核心的地方已经search太

多次了,因此不一定能有很大的创新,所以为什么跨领域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常常一篇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最重要、最关键的,是那一个统摄性的重要概念,而通

常你在本学科里面抓不到,是因为你已经泡在这个学科里面太久了,你已经拿着手电筒

在这个小仓库里面照来照去照太久了,而忘了还有别的东西可以更好解释你这些材料的

现象,不过这些东西可遇而不可求。John Nash这一位数学家为什么会得诺贝尔经济学

奖?为什么他在赛局理论的博士论文,会在数十年之后得诺贝尔经济奖?因为他在大学

时代上经济学导论的课,所以他认为数学可以用在经济方面来思考,而这个东西在一开

始,他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用处。他是在数学和经济学的知识交界之处做突破。有

时候在经济学这一个部分没有大关系,在数学的这一个部分也没有大关系,不过两个加

在一起,火花就会蹦出来。

 

5.论文题目要有延展性

 

对一个硕士生或博士生来说,如果选错了题目,就是失败,题目选对了,还有百分

之七十胜利的机会。这个问题值得研一、博一的学生好好思考。你的第一年其实就是

要花在这上面,你要不断的跟老师商量寻找一个有意义、有延展性的问题,而且不要

太难。我在国科会当过人文处长,当我离开的时候,每次就有七千件申请案,就有一

万四千个袋子,就要送给一万四千个教授审查。我当然不可能看那么多,可是我有个

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看申诉。有些申诉者认为:「我的研究计画很好,我的著作很好,

所以我来申诉。」申诉通过的大概只有百分之十,那么我的责任就是在百分之九十未

通过的案子正式判决前,再拿来看一看。有几个印象最深常常被拿出来讨论的,就是

这个题目不必再做了、这个题目本身没有发展性,所以使我更加确认选对一个有意义、

有延展性、可控制、可以经营的题目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学生常常选非常难的题目,我说你千万不要这样,因为没有人会仔细去看你研

究的困难度,对于难的题目你要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史料,才能得到一点点东西;要挤

很多东西,才能筛选出一点点内容,所以你最好选择一个难易适中的题目。

 

我写过好几本书,我认为我对每一本书的花的心力都是一样,虽然我写任何东西我

都不满意,但是在过程中我都绞尽脑汁希望把他写好。目前为止很多人认为我最好的

书,是我二十几岁刚到史语所那一年所写的那本书。我在那本书花的时间并不长,那

本书的大部分的稿子,是我和许添明老师同时在当兵的军营里面写的,而且还是用我

以前旧的笔记写的。

 

大陆这些年有许多出版社,反复要求出版我以前的书,尤其是这一本,我说:「不

行。」因为我用的是我以前的读书笔记,我怕引文有错字,因为在军队营区里面随时

都要出操、随时就要集合,手边又没有书,怎么可能好好的去核对呢?而如果要我重

新校正一遍,又因为引用太多书,实在没有力气校正。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我后来想一想,那本书之所以比较好,可能是因为那个题目

可延展性大,那个题目波澜起伏的可能性大。很多人都认为,我最好的书应该是剑桥

大学出的那一本,不过我认为我最好的书一定是用中文写的,因为这个语文我能掌握

,英文我没办法掌握得出神入化。读、写任何语文一定要练习到你能带着三分随意,

那时候你才可以说对于这一个语文完全理解与精熟,如果你还无法达到三分的随意,

就表示你还在摸索。

 

回到我刚刚讲的,其实每一本书、每一篇论文我都很想把它写好。但是有些东西

没办法写好,为什么?因为一开始选择的题目不够好。因此唯有选定题目以后,你的

所有训练跟努力才有价值。我在这里建议大家,选题的工作要尽早做,所选的题目所

要处理的材料最好要集中,不要太分散,因为硕士生可能只有三年、博士生可能只有

五年,如果你的材料太不集中,读书或看资料可能就要花掉你大部分的时间,让你没

有余力思考。而且这个题目要适合你的性向,如果你不会统计学或讨厌数字,但却选

了一个全都要靠统计的论文,那是不可能做得好。

 

6.养成遵照学术格式的写作习惯

 

另一个最基本的训练,就是平时不管你写一万字、三万字、五万字都要养成遵照

学术规范的习惯,要让他自然天成,就是说你论文的脚注、格式,在一开始进入研究

生的阶段就要培养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部份,如果这个习惯没有养成,人家就会觉得

这个论文不严谨,之后修改也要花很多时间,因为你的论文规模很大,可能几百页,

如果一开始弄错了,后来再重头改到尾,一定很耗时费力,因此要在一开始就养成习

惯,因为我们是在写论文而不是在写散文,哪一个逗点应该在哪里、哪一个书名号该

在哪里、哪一个地方要用引号、哪一个要什么标点符号,都有一定的规定,用中文写

还好,用英文有一大堆简称。在1960年代台湾知识还很封闭的时候,有一个人从美国

回来就说:「美国有个不得了的情形,因为有一个人非常不得了。」有人问他为什么

不得了,他说:「因为这个人的作品到处被引用。」他的名字就叫ibid。所谓ibid就

是同前作者,这个字是从拉丁文发展出来的,拉丁文有一大堆简称,像et.al.就是两

人共同编的。英文有一本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就是专门说明这一些写作规

范。各位要尽早学会中英文的写作规范,慢慢练习,最后随性下笔,就能写出符合规

范的文章。

 

7.善用图书馆

 

图书馆应该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地方,不必读每一本书,可是要知道有哪些书。

我记得我做学生时,新进的书都会放在图书馆的墙上,而身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

是要把书名看一看。在某些程度上知道书皮就够了,但是这仍和打计算机是不一样的,

你要实际上熟悉一下那本书,摸一下,看一眼目录。我知道现在从计算机就可以查到

书名,可是我还是非常珍惜这种定期去browse新到的书的感觉,或去看看相关领域的

书长成什么样子。中研院有一位院士是哈佛大学信息教授,他告诉我他在创造力最高

峰的时候,每个礼拜都到他们信息系图书室里,翻阅重要的信息期刊。所以图书馆应

该是身为研究生的人们,最熟悉的地方。不过切记不重要的不要花时间去看,你们生

活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跟我生长在信息贫乏的时代是不同的,所以生长在这一个时代

的你,要能有所取舍。我常常看我的学生引用一些三流的论文,却引得津津有味,我

都替他感到难过,因为我强调要读有用、有价值的东西。

 

8.留下时间,精致思考

 

还要记得给自己保留一些思考的时间。一篇论文能不能出神入化、能不能引人入胜

,很重要的是在现象之上作概念性的思考,但我不是说一定要走理论的路线,而是提

醒大家要在一般的层次再提升两三步,conceptualize你所看到的东西。真切去了解,

你所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整体意义是什么?整体的轮廓是什么?千万不要被枝节淹没,

虽然枝节是你最重要的开始,但是你一天总也要留一些时间好好思考、慢慢沉淀。

conceptualize是一种非常难教的东西,我记得我念书时,有位老师信誓旦旦说要开

一门课,教学生如何conceptualize,可是从来都没开成,因为这非常难教。我要提

醒的是,在被很多材料和枝节淹没的时候,要适时跳出来想一想,所看到的东西有哪

些意义?这个意义有没有广泛连结到更大层面的知识价值。

 

傅斯年先生来到台湾以后,同时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长及台大的校

长。台大有个傅钟每小时钟声有二十一响、敲二十一次。以前有一个人,写了一本书

叫《钟声二十一响》,当时很轰动。他当时对这二十一响解释是说:因为台大的学生

都很好,所以二十一响是欢迎国家元首二十一响的礼炮。不久前我发现台大在每一个

重要的古迹下面竖一个铜牌,我仔细看看傅钟下的解释,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傅斯年当

台大校长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一天只有二十一个小时,另外三小时是要思

考的。」所以才叫二十一响。我觉得这句话大有道理,可是我觉得三小时可能太多,

因为研究生是非常忙的,但至少每天要留个三十分钟、一小时思考,想一想你看到了

什么?学习跳到比你所看到的东西更高一点的层次去思考。

 

9.找到学习的楷模

 

我刚到美国念书的时候,每次写报告头皮就重的不得了,因为我们的英文报告三、

四十页,一个学期有四门课的话就有一百六十页,可是你连脚注都要从头学习。后来

我找到一个好法,就是我每次要写的时候,把一篇我最喜欢的论文放在旁边,虽然他

写的题目跟我写的都没关系,不过我每次都看他如何写,看看他的注脚、读几行,然

后我就开始写。就像最有名的男高音Pavarotti唱歌剧的时候都会捏着一条手帕,因为

他说:「上舞台就像下地狱,太紧张了。」他为了克服紧张,他有习惯性的动作,就

是捏着白手帕。我想当年那一篇论文抽印本就像是我的白手帕一样,能让我开始好好

写这篇报告,我学习它里面如何思考、如何构思、如何照顾全体、如何用英文作脚注。

好好的把一位大师的作品读完,开始模仿和学习他,是入门最好的方法,逐步的,你

也开始写出自己的东西。我也常常鼓励我的学生,出国半年或是一年到国外看看。像

现在国科会有各式各样的机会,可以增长眼界,可以知道现在的餐馆正在卖些什么菜,

回来后自己要作菜也才知道要如何着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