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3516A开发--RTC电路

一、概述
1、RTC 芯片分类

常见的 RTC 芯片,大致可分为三类:
非集成 RTC: 只有 RTC 计时电路,不集成晶体、不集成温度补偿电路。这类芯片的计时精度主要取决于外接晶体的精度,而且受温度影响较大。通常在室温环境下,计时精度较高;随着温度升高或降低,计时偏差逐渐增大。
集成晶体的 RTC: 将 RTC 计时电路与晶体集成,但没有温度补偿电路。这类芯片在室温环境下,计时精度更高。但仍然无法消除温度的影响。
集成 RTC: 将 RTC 计时电路、晶体、温度补偿电路(含温度传感器)都集成在一颗芯片中,出厂时进行调教。这类 RTC 的计时精度可以做到很高,且由于温补电路的作用,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小。
2 RTC 工作模式
Hi3516A/HI3518EV200 内置 RTC 可支持两种工作模式:
固定分频模式
    与非集成 RTC 相同, Hi3516A/HI3518EV200 内置 RTC 的时钟直接采用外部晶体与振荡电路产生的经过分频后的时钟,工作时分频比固定不变。这种工作模式下, RTC 计时精度取决于外接晶体的频率精度,而且受环境温度影响。在非集成RTC 这类芯片适用的场景,可以选择 Hi3516A/HI3518EV200 内置 RTC 替代外置非集成 RTC,节省一些器件成本。
温度补偿模式
    Hi3516A/HI3518EV200 内置了 RTC 计时电路,及温度补偿电路(含温度传感器),可校正因温度变化引起的计时偏差。但由于温度传感器集成在了Hi3516A/HI3518EV200 内部,并不能真实反应外接晶体的实际温度,实际校正效果不是很理想。对计时精度有严格要求的客户,建议选择集成晶体的 RTC,或者带有温度补偿的RTC。

上面的讲述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芯片内置有RTC,电路还需要外接集成晶体的RTC。

二、RTC 的硬件参考电路

1、硬件参考电路

Hi3516A开发--RTC电路_第1张图片
2、选择晶体

Hi3516A/HI3518EV200 芯片中的晶体振荡电路针对 CL=12.5pF 的晶体设计,且在32.768K 晶体市场中,CL=12.5pF 的晶体为市场主流,请选用此规格晶体。

这里有几个疑问,为什么采用32.768K晶体,12pF晶体的选择和电容的选择?

1)为什么采用32.768K晶体

首先明确下,有源为晶振,无源为晶体。(该处的“源”为电源)

32.768KHZ的时钟晶振产生的振荡信号经过石英钟内部分频器进行15次分频后得到1HZ秒信号,即秒针每秒钟走一下,石英钟内部分频器只能进行15 次分频,要是换成别的频率的晶振,15次分频后就不是1HZ的秒信号,时钟就不准了。32.768K=32768=2的15次方,数据转换比较方便、精确。

简单来说就是:32768 Hz = 2^15  即分频15次后为1Hz,周期 = 1s

2)12pF晶体的选择

我们采用晶体为:SSP-T7-F  (表贴的)

Hi3516A开发--RTC电路_第2张图片Hi3516A开发--RTC电路_第3张图片

市面上还有如下直插的晶体:VT-150-F/VT-200-F (小的6pF、大的12pF)

Hi3516A开发--RTC电路_第4张图片Hi3516A开发--RTC电路_第5张图片

3)负载电容的选择

晶体对负载电容有着严格的规定,只有实际负载电容和晶体的 SPEC 中的负载电容一致时,晶体频率才能达到标称频率。

电容之间有以下关系:

CL = Cn + (C0 * C1) / (C0 + C1),

其中Cn为单板走线电容(约为1~2pF),C0和C1为晶体串联电容,CL为晶体电容;晶体和电容匹配是保证RTC精度的前提,电容过大则晶体输出频率偏小,电容过小则晶体输出频率过大;电容过小还可能会引起倍频情况,故电容需要选与晶体匹配的。

根据上面关系可得:

12.5pF的32.768K晶体要外挂2个22pF的串联电容。

6pF的32.768K晶体要外挂2个10pF的串联电容。

4)RTC芯片外接晶体选择

以常用的DS1302和DS1339来说,一般芯片手册上都有说明。

Hi3516A开发--RTC电路_第6张图片Hi3516A开发--RTC电路_第7张图片


三、RTC驱动使用

RTC驱动所在位置/drv/rtc目录


将 hi_rtc.ko 拷贝到单板,并执行如下命令插入驱动模块:
insmod hi_rtc.ko t_second=T
其中 t_second 模块参数表征温度采集的时间间隔,以秒为单位,驱动默认为 5s。如不必修改,则无需传入模块参数。若使用固定分频模式,直接使用 insmod hi_rtc.ko 命令插入 ko 即可,无需传入参数。

执行./test:

# ./test 
Usage: ./test [options] [parameter1] ...
Options: 
        -s(set)         Set time/alarm,     e.g '-s time 2012/7/15/13/37/59'
        -g(get)         Get time/alarm,     e.g '-g alarm'
        -w(write)       Write RTC register, e.g '-w '
        -r(read)                Read RTC register,  e.g '-r '
        -a(alarm)       Alarm ON/OFF',      e.g '-a ON'
        -reset          RTC reset
        -c(compensation)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ON/OFF, eg '-c ON'
        -f(frequency)    frequency precise adjustment, eg '-f '
        -m(mode)        Mode of temperature gather, e.g '-m , mode[0-2]'


1、设置获取时间
通过如下命令可设置 RTC 时间:
./test –s time
通过如下命令可获取 RTC 时间:
./test –g time

# ./test -g time
[RTC_RD_TIME]
Current time value: 
year 1970
month 1
date 1
hour 0
minute 0
second 0
weekday 4

2、设置获取闹钟时间
通过如下命令可设置 RTC 闹钟时间:
./test –s alarm
通过如下命令可获取 RTC 闹钟时间:
./test –g alarm
通过如下命令设置闹钟到期是否产生中断,驱动中断例程由用户根据需求自由补充。
./test –a ON/OFF

3、读取、设置 RTC 内部寄存器
通过如下命令可读取 RTC 内部寄存器,此功能多用于辅助调试,比如读取内部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读取设置的 RTC 更新温度值等。
./test –r
通过如下命令可设置 RTC 内部寄存器,此功能多用于辅助调试。
./test –w
reg 取值,请参见《 Hi3518EV20X/Hi3516CV200 经济型 HD IP Camera Soc 用户指南.pdf》 3.10 节实时时钟部分。

4、复位 RTC 模块
通过如下命令可复位 RTC 模块。
./test –reset

5、温度补偿模式开关
通过如下命令可设置温度补偿模式是否打开。 ON 表示打开 RTC 温度补偿, OFF 表示关闭温度补偿而采用固定分频模式。若单板复位重启,或者单板带有电池断电重启,重插 ko 后系统将运行在固定分频模式。若用户使用的是温度补偿模式,在重插 ko 后需要重新打开温度补偿模式。
./test –c ON/OFF

6、固定分频模式分频系数微调设置
通过如下命令可设置分频系数从而达到调整时钟的快慢效果。 
./test -f
值为将要设置的分频系数的 10000 倍,例如要设置分频系数为 327.60,则val=3276000。通过直接敲“ ./test –f”命令可以查看当前分频系数。分频系数可以配置范围为: 327.60~327.70。

说明:

频率系数仅在固定分频模式下设置,设置流程为:关闭温度补偿,然后设置分频系数(也可以采用默认值)。

7、设置温度采集方式
通过如下命令可设置温度采集方式:
./test –m
Mode 和 value 取值如表 5-1 所示。

Hi3516A开发--RTC电路_第8张图片

说明:

温度采集方式设置仅在温度补偿模式下设置。设置流程为:打开温度补偿,然后设置温度采集方式。


扩展:

该板没有外接集成晶体RTC,没有/dev/rtc驱动,否则也可如下操作:

参看:RTC驱动修改

查看时间
输入命令:date
设置日期和时间
输入命令:date -s "2013-11-02 16:13:30"
将时间写入时钟芯片
输入命令:hwclock -w
输入命令:reboot
系统重启后
输入命令:date
时间为刚才设置的值,测试OK!

四、linux 读写RTC时间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int fd, retval;  
        struct rtc_time rtc_tm;  
        time_t timep;  
        struct tm *p;  
  
        fd = open("/dev/rtc", O_RDONLY);  
        if (fd == -1) {  
                perror("/dev/rtc");  
                exit(errno);  
        }  
  
        /* Read the RTC time/date */  
        retval = ioctl(fd, RTC_RD_TIME, &rtc_tm);  
        if (retval == -1) {  
                perror("ioctl");  
                exit(errno);  
        }  
        close(fd);  
  
        fprintf(stderr, "RTC date/time: %d/%d/%d %02d:%02d:%02d\n",  
                rtc_tm.tm_mday, rtc_tm.tm_mon + 1, rtc_tm.tm_year + 1900,  
                rtc_tm.tm_hour, rtc_tm.tm_min, rtc_tm.tm_sec);  
  
        time(&timep);  
        p = gmtime(&timep);  
        fprintf(stderr, "OS date/time(UTC): %d/%d/%d %02d:%02d:%02d\n",  
                p->tm_mday, p->tm_mon + 1, p->tm_year + 1900,  
                p->tm_hour, p->tm_min, p->tm_sec);  
          
        p = localtime(&timep);  
        fprintf(stderr, "OS date/time(Local): %d/%d/%d %02d:%02d:%02d\n",  
                p->tm_mday, p->tm_mon + 1, p->tm_year + 1900,  
                p->tm_hour, p->tm_min, p->tm_sec);  
    
        return 0;  
}  

执行结果:
root@dm368-evm:~/test# ./a.out 
RTC date/time: 24/1/2016 09:46:01
OS date/time(UTC): 24/1/2016 01:46:01
OS date/time(Local): 24/1/2016 09:46:01

五、利用rtcwake唤醒设备

参看:Linux 下利用rtcwake唤醒设备

where is rtcwake
rtcwake: /usr/sbin/rtcwake /usr/share/man/man8/rtcwake.8.gz
rtcwake --help
Usage:
 rtcwake [options]
Options:
 -d, --device    select rtc device (rtc0|rtc1|...)
 -n, --dry-run            does everything, but suspend
 -l, --local              RTC uses local timezone
 -m, --mode        standby|mem|... sleep mode
 -s, --seconds  seconds to sleep
 -t, --time      time to wake
 -u, --utc                RTC uses UTC
 -v, --verbose            verbose messages

 -h, --help     display this help and exit
 -V, --version  output version information and exit

For more details see rtcwake(8).
 standby
普通待机模式,为默认选项,对应ACPI  state S1
 mem
待机到内存,即内存之外把其他设备都进入低功耗模式,对应ACPI state S3
 disk
待机到硬盘,即休眠,把电脑的当前状态保存到硬盘,几乎不消耗外部电源,对应ACPI state S4
off 
通过调用系统的关机命令来休眠, 对应ACPI state S5

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查阅当前系统支持的休眠模式
cat /sys/power/state
standby mem disk

我的电脑目前支持以上三种,但是测试发现休眠到disk的时候,机器会迅速醒来,standby和mem两种模式则工作正常,个中原因还不清楚。

执行该命令的时候需要root权限
1. 系统休眠后20seconds唤醒,加-v选项可以看到更多的打印信息
sudo rtcwake -v -s 20 -m mem 或
sudo rtcwake -v -s 20 -m standby
打印信息:
rtcwake -v -s 20 -m mem
Using UTC time.
delta   = 0
tzone   = 0
tzname  = UTC
systime = 1393296617, (UTC) Tue Feb 25 02:50:17 2014
rtctime = 1393296617, (UTC) Tue Feb 25 02:50:17 2014
alarm 0, sys_time 1393296617, rtc_time 1393296617, seconds 20
rtcwake: wakeup from "mem" using /dev/rtc0 at Tue Feb 25 02:50:38 2014
suspend mode: mem; suspending system

2. 系统在指定的时间醒来
rtcwake -v -t `date -d 10:53 +%s` -m mem
Using UTC time.
delta   = 0
tzone   = 0
tzname  = UTC
systime = 1393296754, (UTC) Tue Feb 25 02:52:34 2014
rtctime = 1393296754, (UTC) Tue Feb 25 02:52:34 2014
alarm 1393296780, sys_time 1393296754, rtc_time 1393296754, seconds 0
rtcwake: wakeup from "mem" using /dev/rtc0 at Tue Feb 25 02:53:00 2014
suspend mode: mem; suspending system

rtcwake -v -t `date -d 10:54 +%s` -m standby
Using UTC time.
delta   = 0
tzone   = 0
tzname  = UTC
systime = 1393296794, (UTC) Tue Feb 25 02:53:14 2014
rtctime = 1393296794, (UTC) Tue Feb 25 02:53:14 2014
alarm 1393296840, sys_time 1393296794, rtc_time 1393296794, seconds 0
rtcwake: wakeup from "standby" using /dev/rtc0 at Tue Feb 25 02:54:00 2014
suspend mode: standby; suspending system

如果发现systime 和rtctime时间不一致,需要利用hwclock进行调整。

你可能感兴趣的:(Hi3516A开发,Hi3516A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