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4 大耳朵
懵懂的年纪里,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友谊是什么?友谊又从哪来?只是总和大家一起瞎闹,一起学习,一起哭,一起笑。突然有一天,在某个小伙的作文里,我不再是我,我成了一个叫“朋友”的人,老师说这是我们的“友谊”。就这样,我的世界里便有了它。
那时万里碧空,宽阔的马路上一群熊孩子咿咿呀呀,不时追着跑着。嬉戏打闹的声音如轻快的儿歌悠扬地飘在天空。
一起抓小虾、一起掏鸟蛋,渴了喝一口加了小伙伴从家里偷来的白糖的水,饿了一起摘野果,困了大家围着一棵树就地“安营扎寨”,睡它个东倒西歪。
生活无忧无虑地进行着,当隔壁家的“小狗崽”长成威武的“狗将军”时,我们的上学的地方从村里换到了镇上。
一个月后,原本拘谨着的小人儿们在一次次“卧谈会”的交流下,原本陌生的面孔又开始熟悉起来。以宿舍为单位的同学们又开始一起上课,一起奔食堂,女生们更愿意一起去厕所,以此证明友谊情比金坚。
学期结束,期末考试全班倒数,回家挨了揍。第二学期开始便发誓从此远离“学渣”(自己就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那些与书为伴,与练习题死磕的日子里,深深的孤独感总是一次一次撕咬着小小的心灵。仿佛从此落入独行的万丈深渊。
02
当发现自己已长到160+时,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进走入了我的高中女生宿舍。进门时,一个皮肤黝黑,毛发浓密的女生和我四目相对。
居然没有理由如范范的那句“第一次见面看你不太顺眼,谁知道后来关系那么密切”。她就是我后来的死党H。
H来自另一个镇,父亲是个小老板,和我们这样的农家子弟比起来简直是妥妥的“富二代”。虽然“身份”悬殊,但是我们从来不彼此嫌弃(主要是她嫌不嫌弃我)。
因为一起考大学这个共同的目标,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盟友。一起素面朝天去上课,一起去门口的小饭馆(食堂伙食真的太差),一起与古诗词、二次函数决战到深夜。
皇天不负有心人。3年后,一封来自省城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为我们那些汗流浃背,废寝忘食的日子划上。
03
后来的日子里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姐妹团”的队伍也越来越大,可是我们依旧形影不离。各自上课(专业不同),却总要一起吃饭,各自恋爱,总要一起逛街。
分开的日子,也不忘电话联系,好吃的,好玩儿的,也不忘为对方留下一分。好似注定早晚天各一方。
大学时光匆匆。毕业后我们去了不同的地方。以初生牛犊的方式开启属于自己的新征程。
离开学校的生活日子变得忙乱,我们依旧各自牵挂,节日里会收到她从很远的地方寄来的礼物。彼此的手机里满满的是对方的鸡零狗碎的破事。
可是慢慢地,慢慢的,电话不响了,短信没有了,qq的动态在毕业以后就没了更新,彼此的生活里只留下朋友圈里点赞的足迹。时间,悄无声息地模糊着我们的记忆……
04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这样描述友情是这样变淡的,我深以为然。
“身处不同的城市,有了各自的际遇,有着不同的朋友。彼此间未知的越来越多,回忆越来越少,偶尔想起来一些话,想打电话,也不知道对方是否在忙,最终作罢!”
于是开始有人发言:所谓友谊,不过是互取利用价值罢了。没了交集,也就没了利用的交点,所谓的友情也自然会消失。
更有甚者:许多年后,每个人的出身和以后的经历成就了不同的人生,等级不同,也就没了什么友情。
我不知道怀有这样想法的人与多少人建立着友情?友情的深度又到哪里?是酒桌上初次见面的张哥李姐?是朋友介绍给你他的老铁兄弟?还是微信里为你点赞的“帅哥”“美女”?
有人说,朋友是我们为自己挑选的亲人。即使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也不可能永不分离,长大了,属于各自的人生也就开始了。或为温饱,或为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
一家子,总不能为了亲情报团饿死,也不能因为志向不一就飞非得斩断亲情。你走南,我闯北,关起门来依旧一家亲。
友情亦然,不是只有形影不离才叫友情,还有一种友情,超越时间和距离,你策马扬鞭我为你摇旗呐喊,你平淡无为,我们一同岁月静好。
没有交集的日子里,我们各自奔忙,重逢时依旧亲密如昨。能忘却的友情不过是交浅言深的自欺欺人,好的友情总能够超越时空的阻隔,正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