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二期课题组教研侧记

        迎着三月和煦的春风,课题组的姐妹们开启了本学期第二次的研讨活动。

第一板块:走进活动

活动主题:共读《教师的挑战》

活动内容:第二章个体与个体的链接——问题分享和深入探究(40—44页)

主持人:樊婵娟

活动形式:设置问题 抽签选择

活动过程:

组员们通过抽签拿到自己所要分享的题目后,以自由分享的方式展开了对共读书内容的解读和研讨。

下面按活动中分享的先后顺序做简单的记录:

贾晓琳老师:

问题:佐藤敦子老师的问题是什么?

观点:佐藤敦子老师的第一个问题是,两块蛋糕3个人分,该如何分第二个问题是一个蛋糕三个人来分的话,应该是各切成三分之一。然而,一人份的蛋糕为什么是“切成三分之二”呢?(冯淑娜老师有不同的观点,认为第二个问题是学生提出的,吴晓妮老师继续补充,认为老师整节课提出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第一个问题,其余的问题都是在学生产生疑问的时候老师课堂随机形成的问题)。

吴晓妮老师

问题:学生产生的疑问是什么?

观点: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两块蛋糕3个人分,该如何分时学生产生的疑问是横切蛋糕和纵切蛋糕好像都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个疑问,老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究竟是用良子的横切法还是胜也的纵切法?这个问题的抛出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向了观察蛋糕的长和宽,(王婧老师说我抽到的这个问题就是:老师出示纵12.8厘米、横9厘米蛋糕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这是老师的有意为之,是要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数字的特点选择出更为简单的切法)纵切的是9厘米的三等分很简单,横切是12.8厘米的三等分就不那么容易了,老师与其简单的告知,不如让孩子们充分的讨论切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隐蔽性的问题:一人份的蛋糕就是三分之一,但实际上切的时候切的是三分之二,为什么?

樊婵娟老师

问题:小组讨论中存在的隐蔽性问题是什么?

观点:刚才吴晓妮老师在表达观点的时候已经提到了这个隐蔽性问题,就是:一人份的蛋糕就是三分之一,但实际上切的时候切的是三分之二,为什么?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本节课的冲刺挑战性问题,这个问题是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这也是比较专业的问题,请课题组专业的数学老师朱老师给大家分享,(朱老师拿起两张长方形纸代替两个蛋糕给大家做了演示,每个人分到的蛋糕可以说是两块的三分之一,也可以说是一块的三分之二,实际上最后每人都得到了三分之二块蛋糕)吴晓妮老师模仿文中孩子的口气说:“明白哩”“头脑好像又混乱啦”,这个看似随意的模仿其实就是孩子们课堂上的常态,孩子们会在这样明白和糊涂中不断转化,最后才能清晰知识的本质。

问题:你对本节课的设计有什么看法?

吴晓妮老师:老师看似只提出了一个问题,却引发学生一系统的探究、疑问和思考,好的问题就是要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的大脑热闹起来。

明佳丽老师:这节课注重了学生探究的过程,会因为一个学生的疑问投入大量的时间去探究,这样做合适吗?我们是否可以把个别孩子的问题放到课下单独辅导,课上还是主要探究共性问题比较合理。

宁甲婷老师:在看这个案例时我主要关注的是老师提出问题的时机,老师只有注意倾听了学生的疑问,才能在合适的时机提出能推动课堂前进的问题。

高月好老师:虽然本节课没有解决冲刺挑战性问题,但课堂上宽松,积极的探究氛围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不全盘接受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我们吸收他的优点,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

第二板块:下期研讨预告

内容:分学科研讨—课标引领 聚焦问题

主持人:冯淑娜

撰写人:朱美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年第二期课题组教研侧记)